2012-2013学年重庆市开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28922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重庆市开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开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开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开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开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重庆市开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综合实践活动 (7分 ) 今年,我县为纪念刘伯承元帅诞辰 120周年,弘扬刘帅精神,将隆重推出 “三色旅游 ”,为此,学校将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 【小题 1】【活动一:这方热土】山清水秀是开县的一大特色,为宣传这一特色,学校准备请你设计两种切实可行的活动形式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 【小题 2】【活动二:走进社区】你被选作 “三色旅游 ”活动的社区宣传员,社区要张贴宣传语,请你从以下两条宣传语中选择你认为较好的一条,并具体说说好在哪里。 (3分 ) A山与水的情怀 你与我的帅乡 B打造旅游文化 提升

2、城市品位 【小题 3】【活动三:热爱帅乡】微博是当前网络上流行的一种文体。它能够迅速传播信息,表达感受,交流思想。为了弘扬刘帅精神,宣传美丽开县, “大渝网 ”准备举行 “三色旅游节 ”微博征文大赛,请你就这一活动的意义或你对这一活动的打算 (建议 )写一篇 60字以内的短文作为微博参赛。 (2分 ) 答案: 【小题 1】示 例:演讲比赛 征文比赛等。 (2分 ) 【小题 2】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共 3 分,只答 A 或 B,不说明理由的不得分。)示例: A较好。感情真挚,抒情自然,宣传语中直接点明了开县山水城市的特点,激发了全县人民共建帅乡的热情。 B较好。明确指出了 “

3、三色旅游 ”活动的目的与意义,主旨明确,语言精练,很好的起到了宣传帅乡的作用。 【小题 3】符合活动主题,比较全面、简短、响亮,即可得分。示例: “三色旅游 ”活动期间将会有不少外地客人来开县,也会有许多新闻媒体加以宣传报道,他们对于提高开县知名度、美誉度具有积极作用。 市民素质也会因荣誉感、责任感的激发而得到提高。因此,开展好 “三色旅游 ”活动可外树形象,内强素质。(2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 “设计两种切实可行的活动形式 ”是本题审题的关键,学生设计的活动形式只要 “切实可行 ”即可。如 :书画比赛 摄影比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拟定活动形式的能力。 点评:这类开放性的题目,只要学

4、生设计的内容能围绕活动主题,符合情理即可。 【小题 2】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A较好: A宣传语中包含了 “开县 ”的地理环境 “ 山清水秀 ”的特色,又包含了 “刘伯承 ”的身份 “元帅 ”, “你与我 ”修饰限制 “帅乡 ”,突出了作为 “帅乡 ”人的自豪感,从而激发了全县人民共建帅乡的热情。 B较好: B宣传语,点明了此次活动的主题 “ 纪念刘伯承元帅诞辰 120周年,弘扬刘帅精神 ”隆重推出的 “三色旅游 ”, 语言精练,很好的起到了宣传帅乡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品析宣传标语的能力。 点评:这类品析题可从活动的主题以及宣传语的遣词造句等角度去思考。 【

5、小题 3】试题分析:本题从字数、内容和表达三方面评分,其中字数少于 60字的得分不超过 2分,内容须符合要求,表达清晰正确。如:即将到来的开县“三色旅游 ”活动, 让开县人民兴奋和自豪。作为东道主的一员,我想对有关部门提几点建议:一是将 “三色旅游 ”定期化、规范化,将其打造成开县的一张名片,如同广交会。二是每年活动确定一个主题,以突出政府工作重点,或增强县民某方面意识。三是广泛发动群众,使 “三色旅游 ”活动可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微博的能力。 点评:这道题目较难,因为作为中学生平时写微博的不多,缺少写微博的经验。写一篇微博先要用内容头部将读者吸引,并保持其继续阅读的耐心

6、。用中部的分点论述让读者明白意思。用尾部的亮点吸引读者讨论和转发,这样可以将一篇微 博有效地传播出去,所有写好微博的思路就要从这三个部分去优化,细化。 仿照划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文段前后连贯。( 2分)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污泥里长出来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朵儿 ; , ; , 。 答案:( 2分)示例 :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颗岩缝里的松子 ,竟能经霜历雪长成战士般傲立峰端的劲松。(注意句式和修辞的运用。)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仿写句子时,以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为话题,以 “例句 ”为示范,基本格式一致即可。例如:一只毫不起眼的鸟

7、儿,在树头唱出远 胜小提琴的夜曲; 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例造句的能力。 点评: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文学常识填空。( 2分) 【小题 1】我国现代女诗人冰心的诗歌创作深受印度著名诗人 的影响,诗歌大多篇幅短小,富含哲理。 【小题 2】安徒生是 (填国名)著名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答案: 【小题 1】泰戈尔 【小题 2】丹麦 【小题 1】试题分析: “冰心的诗歌创作深受印度著名诗人 的影响 ”,这句活

8、是本题审题关键,对于冰心而言,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可是她生命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为什么呢?冰心是受了泰戈尔的影响开始创作哲理小说,也是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冰心被称为 “中国最善学泰戈尔 ”的女作家。 【小题 2】试题分析:童话作家安徒生对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是丹麦 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安徒生创作的童话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 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

9、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 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识记的能力。 点评:本题不难,是学生熟悉的知识,无论是泰戈尔还是安徒生学生都比较熟悉,所填写的内容都属于学生熟记的问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4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秉承保护与传承中

10、华优秀文化的理念,在 2012年 “十 一 ”期间,将为广大市民倾情献上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盛宴 凤鸣巴山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历代古琴展。 将馆藏古琴珍品向广大市民公开 。 在这个展览中,摆出了唐、宋、元、明、 清历代古琴四十多张,其中多数是第一次公开与市民见面。 观众们在展览中不仅不可以看到一千余年来的古琴真品,了解中国古琴悠久的发展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听到古琴家们的现场演奏。十月一日这天, 古琴家们还将现场演奏并讲解, 让我们感受上古遗音的独特魅力。 【小题 1】第 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 【小题 2】第 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小题 3】第 词语赘余,应删去 。 【小题

11、4】第 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 答案: 【小题 1】 “展示 ” 【小题 2】 “摆出 ”改为 “展出 ” 【小题 3】 “不 ” 【小题 4】 “讲解并演奏。 ” 试题分析:这道题不难,题干中已指明了病句的类型,只要修改正确就行了。第 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谓语动词 “展示 ”; 第 搭配不当,为了与此次活动的主题:凤鸣巴山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历代古琴展一致,应将“摆出 ”改为 “展出 ”; 第 词语赘余, “不仅不可以 ”和 “不仅可以 ”的意思相同,无需用双重否定,应将 “可以 ”前面的 “不 ”删去;第 语序不当, “讲解 ”和 “演奏 ”有动作的先后顺序,应把 “演奏并讲解 ”调

12、整为 “讲解并演奏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修改病 句的能力。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正确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称 ( chng)职滑 稽 ( j) 贮 ( zh)蓄销声 匿 ( n)迹 B 玷 污 zhn应 和 ( h)酝 酿 ning果实 累 累 li C编 辑 ( j) 蜕 ( tu)变 狩 ( shu)猎苦心孤 诣 ( zh)

13、D 模 ( m)样分 歧 ( q)静 谧 ( m) 棱 ( lng)角分明 答案: D (2分 ) 试题分析: A、称( chn)职,要注意 “称 ”是个多音字。 量轻重;叫,叫做等意思时,读 “chng”; 适合的意思,读 “chn”; 同 “秤 ”时,读 “chng”。 B、玷( din)污,不能一字读半边,读为 “zhn ”。 C、苦心孤诣( y),不能一字读半边,读 “zh”。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 当分类整理,

14、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张老师很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 各得其所 ,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B登上南山,开县新城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 心旷神怡 。 C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 忍俊不禁 。 D季羡林先生虽然已经 猝然长逝 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文学作品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答案: D (2分 ) 试题分析: A、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或舒适的位置。 B、心旷神怡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感觉。 C、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 D、猝然长逝:突然、出乎

15、意料地离开人世。根据语境分析: D项中的 “猝然长逝 ”是动词性质,不能用作副词,即后边不能跟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可以修改为:季羡林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常用成语以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为准,新生成语则以当前流行的一些热词为准,试题材料兼顾课内课外,以时事材料为主。解题时务须看清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冷静答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在积累上下工夫,掌握课后常用成语,同时也要了 解当下流行的并经国家语委认可的一些新生成语。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葱笼辍泣踉踉跄跄头晕目眩 B耸立弥慢莽莽榛榛海枯石滥 C绵延头衔随声附和骇人听

16、闻 D廖廓憔悴水波鳞鳞更胜一筹 答案: C (2分 ) 试题分析: A: “辍泣 ”应该为 “啜泣 ”; B: “海枯石滥 ”应该为 “海枯石烂 ”; D:“水波鳞鳞 ”应该为 “水波粼粼 ”。只能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汉字音形义是中考必考点,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复习中应重点把握音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特别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 现代文阅读 阅读皇帝的新装选段,完成小题。 “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

17、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 :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 ”皇帝想, “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 ”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 ”老大臣想,(甲) 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 , “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

18、不是很漂亮。(乙) 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 ,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 西。 “我的老天爷! ”他想, “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 ”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 ”老大臣一边说,(丙) 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 ,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 ”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

19、样背出来 。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10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 【小题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所写的内容。( 2分) 【小题 2】分析选段中三处画线语句,说说分别表现了老大臣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3分) 甲处: 乙处: 丙处: 【小题 3】第 9段中,骗子在描述布料的 “色彩和稀有的花纹 ”时,老大臣为什么“注意地 听着 ”?( 2分) 【小题 4】老大臣的表现与皇帝对他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4分) 答案: 【小题 1】皇帝派老大臣看新装制作的进展情况。(共 2分。) 【小题 2】甲:他没看到布料时的

20、意外(惊讶)和恐惧。 乙:他竭力想看到布料 丙: 他佯装自己看到了布料。(共 3分。) 【小题 3】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共 2分。) 【小题 4】第一问:老大臣并不像皇帝说的那样 “诚实 ”“有理智 ”“称职 ”;而是虚伪、愚昧、不称职。第二问: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揭露统治者,特别是皇帝的愚蠢、昏庸。(共 4分。每二问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从选文 12两段开头的一句话以及 310 段中老大臣的言行可以分析出:选段内容写的是 “皇帝派老大臣看新装制作的进展情况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选段内容的能力 点评: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所写的内容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段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1、提取出重要的信息,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些信息概括起来即可。 【小题 2】试题分析:选段中三次描写老大臣的眼睛,属于细节描写,透过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老大臣由惊讶、恐惧 竭力想看到布料 佯装虚伪地看布料的心理活动过程。因为骗子曾说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 ,都看不见这衣服。 ”作为跟随皇帝多年,皇帝倚重的老大臣,当他看不到布料时,惊得“眼睛睁得特别大 ”;由于骗子的诱导,老大臣以为那布料就在眼前,别人能看到,自己看不到,所以他 “眼睛越睁越大 ”想竭力看见布料;由于布料奇怪的特性,所以老大臣的虚伪就突显出来了: “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 ”,一个虚伪愚蠢的老大臣形象就跃

22、然于纸上。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点评:揣摩人物心理活要根据文章内容、主题、语境等来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的时候,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的语句也是很重要的。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道题可结合老大臣在织布机房看到的情形和皇帝派他到织布机房的目的去考虑。因为老大臣在织布机房里根本看不到布料,但是为了呈报皇上,他要记下 “衣料 ”的样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这类试题,往往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从老大臣的性格特征等方面去考虑。 【小题 4】试题分析:从选文的第 2段中可以概括出皇帝对老大臣的评价:皇帝认为老大臣很诚实、有理

23、智、称职;从老大臣看布料时的言行可以看出老大臣实际上虚伪、愚蠢、不称职。皇帝认为最诚实、最有理智、最称职的老部长,却因为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 “愚蠢 ”和 “不称职 ”而说假话,这就构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讽刺效果,揭露统治阶级的愚蠢、无能、昏庸。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梳理信息和揣摩文章写作方法的能力。 点评:这类综合题首先要研读选段梳理出表现老大臣性格特征的语句,然后再分析作者这样写作的意图。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的拐杖 李光彪 这些年,我出远 门最喜欢给母亲买的礼物就是拐杖,竹的、木的、铝合金的,已经有好几根。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

24、那根拐杖。 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子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这是我家老儿子坐飞机买回来的 ”。那些老人就会当着母亲的面,夸我有孝心。 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七大八小生了一窝孩子。可惜,在那缺乏营养的年代,只拉扯大猪、鸡、狗般的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其中一个就是我。 由于父亲早逝,我们如一群小鸡,在母亲呵护的翅膀下刨食成长。 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 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 “小尾巴 ”的我九岁那年,头上的哥哥、姐姐已长大成人,娶的娶、嫁的嫁,女的出了窝,男的也想出巢。分家时,提留给母亲养老的财产是一格老房子,按契约,房子由大哥使用,母亲由大哥赡养。就我没

25、成葫芦没成瓢的,还需要母亲继续喂养,便和大哥、大嫂分开过日子。长子为父的大哥,不仅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还配合母亲供我读书,让我毕业后,如眼下移栽进城市的一棵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后来,出窝离家在城里筑巢的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结婚成家。于是,六十多岁的母亲,为了却最后一个 心愿,也 “农转非 ”,进城来帮我带孩子。 女儿上完幼儿园读小学后,母亲常冷叨热念: “树长万丈,叶落归根,我该回去了。 ”听说母亲要走,在母亲手掌心里长大的女儿不同意,母亲只好留下来,继续帮我们买菜、煮饭、照顾孩子。可从农村来的母亲,不会向城里的老人们一样,无事时,去唱歌、跳舞、练太极拳,活动量越来越小,身体不断

26、发胖,经常头晕心慌,我带她去医院检查,才知患了高血压。医生再三嘱咐,不仅要天天吃药,更要防止跌倒。 意外的事还是发生了。那天清晨,早起的母亲跟往常一样,为我们煮好早点,和上学的女儿一起出门买菜去了。在 菜市场弯着腰,蹲着选菜、买菜的母亲站起来时,眼前突发一阵黑晕风,天旋地转,身体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等我赶到,已不醒人事。 在救护车的鸣叫声中,母亲第一次住进了医院。接下来的日子,我虽然每天都去几次医院,看望母亲,但日夜陪护神志不清的母亲,帮母亲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给母亲喂水、喂药、喂饭的事,几乎全由任劳任怨的大哥包揽。直到住了二十多天,渐渐恢复的母亲像个孩子会咿呀学语,能下床挪步时,

27、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我把母亲送回老家。此时的母亲已经半身不遂,生活起居,仍然需要大哥服侍。 近几年来,在大哥的惜 心照料下,母亲已经能扶着床头、墙壁挪移,还能自己拄着拐杖摇摇晃晃走动了。可我每次回老家,吃饭时,行走不便的母亲却不愿上桌,自愧不如地说: “我嘴歪眼徐、没牙没齿的,羞死呢! ”几经大哥和我劝说,母亲才被扶上桌。只见大哥拿来一块大嫂缝制的围嘴(巾),套挂在母亲胸前,又拿来调羹,教小孩子一样,给母亲舀饭、拈菜。一顿饭吃完,由于手和嘴不听母亲指挥,胸前漏了很多汤水,地上洒落了很多饭菜,引来鸡、猫、狗争斗抢吃。饭后,我帮母亲剪完手指甲、脚趾甲,用盐水给母亲泡洗脚时,才发现母亲的脚有些浮肿,皮

28、肤长满麻子斑,不灵活的左脚和 右脚相比,已经细了很多。 母亲要解手,我过去扶母亲,母亲总是拒绝,偏要大哥扶。只见大哥走过来,弯下腰,把肩膀喂进母亲的胳膊腋下,慢慢撑起母亲,搀扶着走向茅厕。此刻,我终于明白,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 (选自散文百家 2012年第五期 ) 【小题 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 “拐杖 ”指的是什么? (2分 ) 【小题 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4分 ) ()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 精挑细选 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 ()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子时,便 一一拿出来 炫耀 。 【小题 3】联系上下

29、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4分 ) 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 【小题 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大哥的性格特征。 (4分 ) 【小题 5】文章结尾说: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 “拐杖 ”,你能说说自己的 “拐杖 ”吗? (4分 ) 答案: 【小题 1】 “拐杖 ”不仅指 “我 ”出远门为母亲买的拐杖,哥哥为母亲精心打磨的拐杖,还指哥哥对母亲的悉心照料。 【小题 2】() “精挑细选 ”写出了哥哥的细心和谨慎,表 现了哥哥对母亲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孝敬。 () “炫耀 ”一词写出了母亲为儿子的孝顺而无

30、比自豪的心情,表现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小题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喻为参天大树和拐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我们成长路上的巨大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为后文的孝顺作铺垫。 【小题 4】大哥细心、体贴、责任心强、懂得孝顺。(要结合原文分析) 【小题 5】联系文章主旨和生活实际作答。示例: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时刻起,我们的父母就开始了他们辛勤劳碌的一生。为了给我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和舒适的生活,他们尽了他们最大的 努力满足着我们一切的需要。对于他们来说,子女的笑脸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和幸福,除此之外,他们别无所求。父母就是我们人生路上最结实牢固的拐杖。 【小题 1】试题分析:

31、这道题紧扣文章的内容来理解作答,意思表述正确即可。“我出远门最喜欢给母亲买的礼物就是拐杖 ”“ 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 ”从这两句内容上可以看出: “拐杖 ”指母亲手上用的拐杖; “长子为父的大哥,不仅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还配合母亲供我读书 ”“ 但日夜陪护神志不清的母亲,帮母亲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给母亲喂水、喂药、喂饭的事,几乎全由任劳任怨的大哥包揽 。 ”“我过去扶母亲,母亲总是拒绝,偏要大哥扶。只见大哥走过来,弯下腰,把肩膀喂进母亲的胳膊腋下,慢慢撑起母亲,搀扶着走向茅厕。此刻,我终于明白,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 “拐杖 ”还指大哥本人,大哥配合

32、母亲抚养我,大哥对母亲精心服侍。我们不难看出,大哥是母亲生活上的依靠,大哥更是母亲精神上的依赖,大哥是母亲生活中的 “拐杖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能力。 点评:分析标题的含义要从表及里,从浅入深,根据文章内容挖掘出它的内涵。尤其是文章当中提到标题字眼的或是与字眼相关的 语句更要精读、细读。标题的作用一般有哪些要熟记于心,如线索、感情的凝聚、点明人物事物或事件、暗示文章主旨等,根据具体的文章要具体分析。答题中一定分清题干的要求,是问标题的含义,对题目的理解,还是在问标题的作用,这是两个不同的题目。 【小题 2】试题分析: (1)句中 “精挑细选 ”是非常仔细的挑选的意思。俗

33、话说 “滴水可以映射太阳的光辉 ”,从大哥为母亲制作拐杖的材料都要非常仔细的挑选来看,大哥对母亲的爱和孝敬是发自内心的,后文写大哥对生病母亲的照料也能说明这一点。( 2) “炫耀 ”的本意是 “夸耀 ”的意思,句中的 “炫耀 ”既 写母亲在众人面前夸耀自己收藏的拐杖,也是写母亲在他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儿子,母亲为有如此孝顺的儿子而感到无比自豪。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品析词语语境意的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

34、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小题 3】试题分析:赏析文章中含某种修辞的语句,其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 “说出修辞名称,点出修辞内容,体会修辞作用 ”这样的答题思路。如:“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 ”句中把 “母亲 ”比作 “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和 ”拐杖 “,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在我们成长路上的巨大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为后文的孝顺作铺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句的赏析能力。 点评: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 式,或是遣词

35、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小题 4】试题分析: “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 ”句中的 “精挑细选 ”可以看出哥哥的细心和谨慎,表现了哥哥对母亲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孝敬; “长子为父的大哥,不仅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还配合母亲供我读书 ”,句中关联词 “不仅 还 ”说明大哥责任心强; “日夜陪护神志不清的母亲,帮母亲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给母亲喂水、喂药、喂饭的 事,几乎全由任劳任怨的大哥包揽 ”从这些琐碎事上可以看出大哥对母亲的细心、体贴、

36、孝顺; “只见大哥走过来,弯下腰,把肩膀喂进母亲的胳膊腋下,慢慢撑起母亲,搀扶着走向茅厕。 ”句中运用 “弯 ”、 “喂 ”、“撑 ”这些细小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大哥搀扶母亲时小心翼翼、尽心呵护的情状,表现了大哥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除了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还要抓住有关人物的典型情节。如本文的大哥的形象就是要通过他如何配合母亲把 “我 ”培 养成人以及如何照料母亲等几件事来分析的。 【小题 5】试题分析: “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 拐杖 ”句中的 “拐杖 ”不是指“一种辅助行走的简单

37、器械 ”而是指人生道路上助你度过难关的人(物、抽象的情感等)。如生活中我们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健康地成长,父母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当我们意志消沉时,只要看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便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是我们精神上的“拐杖 ”。 考点:这是对文本内容理解和语言运用的开放性考查。 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联系文中观点 且表述正确,通顺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论语十则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38、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 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小题 1】解释划

39、线的词( 4分) 温 故 而知新( ) 择其善者而 从 之( ) 是 知也( ) 其 恕乎( ) 【小题 2】翻译句子( 4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小题 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中的 “朋 ”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 “不亦乐乎 ”?( 2分) 【小题 4】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2分) 答案: 【小题 1】 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听从、采纳。 此、这。 大概、也许。 【小题 2】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40、 【小题 3】 “朋 ”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所以 “不亦乐乎 ”。 【小题 4】答案:不唯一,只要能结合原句谈学习即可。例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谈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学 ”与 “思 ”二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必然,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 【小题 1】试题分析:( 1)中的 “故 ”在文言文中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 “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的意思,不能理解为 “缘故 ”( 2)中的 “从 ”在这里是 “听从、采纳 ”的 意思,不能理解为 “跟从 ”。( 3)中 “是 ”在这里是 “此、这

41、”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常作为表判断的动词。( 4)中的 “其 ”在文言文中也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 “大概、也许 ”的意思,不能理解为 “他,他的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句中的关键词有 “知(了解) ”“而(表转折,却) ”“愠(怨恨) ”; 句中的关键词有“三人(是概数,指 “几个人 ”) ”“焉(这里相当

42、于 “于之 ”,在里面) ”等。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3】试题分析: “朋 ”:古代 “朋 ”和 “友 ”有区别, “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这里泛指朋友,翻译成 “有学习乐趣,而且志同道合的人 ”。这样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所以不亦 乐乎。 考点:本题

43、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学生要先理解文言句子的含义,将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去分析它们所讲述的道理。 【小题 4】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中的语句来谈对自己的学习指导即可。比如: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这句话讲的就是 “学习要学会默默记住学过的知识以及不能满足 ”,这样才会学有所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句谈学习指导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先要深入理解句子含义,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句子的内涵,从中获得自己的认识。 默写 默写填空( 8分,每空 1分) 【小题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小题 2】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

44、有感) 【小题 3】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小题 4】 ,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 【小题 5】钱塘湖春行中用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 , 。 ” 【小题 6】次北固山下中富含哲理,告诉我们在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道理的句子是: , 。 答案: 【小题 1】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题 2】问渠那得清如许; 【小题 3】惊起一滩鸥鹭; 【小题 4】绿树村边合 【小题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题 6】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 试题分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 “( 1)似、曾 (2)渠、许 (3)滩、鸥鹭( 4)合( 5)莺、啄 (6)残 ”等

45、易错字外,( 5)、 (6)两句还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语言、标点符号等。要使整个默写保持准确性,完成后必须要重新读一遍,做一下检查。 考点:本体考察学生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对于古诗文考查的几种题型(上下句对接题、理解型默写题、归类型默写题、理解运用型题目)要心中有数。归类型默写平时要有所积累,对于诗中出现的景物或事物,要及时产生联想。 作文 作文 ( 30分)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46、(诗歌除外 )。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班级等。 【小题 1】芊芊芦苇,触动了哲人的心灵;巍 巍 “神舟 ”,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 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 “ ,触动了我的心灵 ”为题目,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小题 2】( 1)倾听大自然的声响,你可以感悟到世间大美;倾听亲友的呼唤,你可以感受到浓浓亲情;倾听琅琅书声,你可以感受求学的快乐;倾听高雅音乐,你可以提升灵魂的高度;倾听历史的回声,你可以反思现实的得失 请以 “你听,多美 ”为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略 【小题

47、 1】试题分析:此题是半命题的 作文,这种形式的作文题目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其特点是:它既有一定的限制,又给广大考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一般有前填式和后填式两种,不过也有填在中间的。上题就是前填式。第一步就要补充完题目,所填的内容必须和后面的 “触动了我的心灵 ”相联系。首先,所填必须是让人心灵受到巨大触动的人、事、物,其次必须是写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样易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选材上,自然、社会时时处处都有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的心灵,整个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写作源泉。一抹 夕阳,一朵野花,一丛杂草,一眼山泉,一丝细雨,一缕春风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家庭中父母关爱我们的的一个眼神;学校里同学、老师的一举一动;就是社会中一个陌生人的微笑,都有可能让我们终生难忘。 “一滴水就能折射出整个世界 ”,用理性的思考去探究,我们就能发现自然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文体的选择上,可叙可议,也可叙议结合。用深情的故事感染人;用深刻的哲理警示人;用形象的事物启迪人,这些都不失为好的选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半命题作文的能力。 点评:这类提示语加作文题目的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