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28923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新闻阅读( 2分) 新华社北京 9月 19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 19日说,中日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利益,日本非法 “购岛 ”闹剧,势必影响、损害中日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对此日方必须承担完全责任。 他是在商务部举行的月度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沈丹阳说,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上演非法 “购岛 ”闹剧,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已经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坚决抵制。 【小题 1】你能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吗?

2、 【小题 2】面对冲突,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分) 【小题 3】你也许看过一些表现战争的文学作品,那惨烈的战斗场面,那勇敢的英雄形象,可能使你对战争有了更深的认识。请举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及人物形象。( 2分) 答案: 【小题 1】 “购岛 ”闹剧影响中日经贸合作 【小题 2】我们反 对战争,是因为我们是热爱和平的国家。同时我们有强大的国力,不惧怕武力威胁。如果别人挑起战争,我们也会毫无畏惧地应对。 【小题 3】略 【小题 1】 试题分析:新闻标题要点明事件的主要信息:事件的名称和影响,语言要精练。 考点:内容概括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新闻不太了解。文

3、章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概括方法,叙述事情的文章,从人物、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几点来概括即可,表达情感的文章,可从人物在什么环境下有什么感受来概括。 【小题 2】 试题分析:注意从战争的性质来分析,战争有正义的战争,有非正义的战争,保卫国家,抵抗 侵略的战争是正确的战争。 考点:理解文意,发表感想。 点评:本题不难,对于此话题学生易于感想。阅读发表感想,首先要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抓住话题的核心,联系现实,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小题 3】 试题分析:题干中有 “惨烈的战斗场面,那勇敢的英雄形象 ”关键语,虽然只要求 “列举 ”,但略加说明为好。 考点:理解文章,补充材料。 点评:本题不难,

4、这方面的材料甚多,学生熟悉。阅读文章,补充材料,也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方式,也是由课内知识学习向课外知识产的迁延。 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4分)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 ,即使 a (曲折 挫折)不断,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 b (从容不迫 从容自如)的纯正的脸。脸如同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 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无阿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 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真正的清贵之气,不是一件精于裁剪的皮装,不是位高权重的地位, 而是一颗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比真诚的心。 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

5、始终带着情感前行。 (选自 读者,有删改) 【小题 1】文中 a、 b 两处应该选用 的词语是:( 2分) a b 【小题 2】划线句 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1分) 【小题 3】划线句 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1 分) 答案: 【小题 1】 a挫折 b 从容自如 【小题 2】 “汲汲之气 ”后的 “, ”改为 “、 ” 【小题 3】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的人。 【小题 1】 试题分析: “曲折 ”是指 “不直 ”,形容做事不一帆风顺, “挫折 ”指失败,根据后句 “人生的低谷 ”之间判断,就用 “挫折 ”; “从容不迫 ”,

6、心理上不急迫, “从容自如 ”,不着急,表现出很平静安稳的样子,修饰 “纯正的脸 ”,应是 “从容自如 ”。 考点:近义词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稍有语感或了解词语含义便可准确作答。汉语中近义词很多,它们的基本义是基本相同的,只是事物的具体情境不同,这些词语要准确的表现这些情境,所以有所差别,这说明了汉语的丰富性。 【小题 2】 试题分析: 阿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 ,三个词是并列关系,一一列举,所以逗号就为顿号。 考点:标点符号使用 点评:本题不难,标点符号的错误比较明显。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比较复杂的,靠死记不行,要靠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积累对标点符号使用的经验,熟能生巧,对一些特殊符号的

7、特殊用法可以记忆。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句宾语部分缺少中心语 “的人 ”,使得主谓搭配不当,应该是 “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 的人 ”。 考点:病句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病句很容易辨别。学习时要掌握病句的类型,了解病句的原因,增强对句子的感知能力,解题时用压缩句子主干的办法判断。 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字音全部正 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逾 ( y)越 仄 ( z)歪寒 噤 ( jn)锐不可 当 ( dng) B箱箧( qi) 暂 (zn)时 诘 ( ji)问 戛 (ji)然而止 C 惶 ( hung)急愧 怍 ( zu) 拂 ( f)晓风雪 载 (zi)途 D取 缔 ( t)

8、奔 丧 ( sng)吊 唁 ( yn)连声 诺诺 ( nu)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中 “当 ”读 dng, “抵挡 ”的意思, C项中 “拂 ”读 f, D项 “缔 ”读 d 考点:汉字拼音辨识 点评:本题有难度,一些汉字的拼音难于判断。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在:声韵母的混淆,尤其是平舌与翘舌的混淆,还有韵母前鼻音与后鼻音的混淆,要特别注意。判断时先读准字,再仔细判断拼音有无错误。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到伤害的野生动物又 栩栩如生 了。 B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 事倍功半 的效果。 C目前,水

9、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 锐不可当 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 都不过是 沧海一粟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 “栩栩如生 ”是形容艺术形象如活的一样,不能形容野生动物; B项中 “事倍功半 ”是指努力很大收效很小,用反了,应该是 “事半功倍 ”; C项 “锐不可当 ”指的是气势不可阻挡,不能形容水资源。 考点:成语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句中错用成语比较明确。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阻遏肃穆地窑眼花

10、乱 B狼籍尴尬塌败张惶失措 C交卸锁屑烦燥大庭广 众 D荒僻瓦砾荒谬长途跋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项中 “”应是 “缭 ”, “缭绕而乱 ”的意思; “窑 ”应为 “窖 ”; B项中 “籍 ”应是 “藉 ”, “散乱 ”的意思; “惶 ”应为 “皇 ”, “慌张 ”的意思; C 项中 “锁 ”应为 “琐 ”,“繁杂 ”的意思, “燥 ”就是 “躁 ”, “急躁 ”的意思。 考点:错别字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几项中错别字容易辨识。汉字中同音字形似字太多,这是造成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汉字的特点,仔细辨认,加强记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丁香赋,完成小题。( 12分) 每当冰雪消

11、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轮美奂。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 情,想像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

12、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 “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 ”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 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干,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

13、,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11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哈尔滨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12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 【小题 1】请给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 2分) 一 簇簇 的( ) 驰 骋 ( ) 【小题 2】认真阅读全文,然后从三个大的方面归纳:哈尔滨人为什么喜欢丁香花。( 3分) ( 1)(从 至 段中归纳): ( 2)(从 至 段中归纳): ( 3)(从 至 12段中归纳): 【小题 3】丁香花在文中有怎样的象征意义(用原文回答)?( 2

14、分) _ 【小题 4】如果把标题 “丁香赋 ”改为 “哈尔滨人的颂歌 ”好不好?为什么?( 3 分) _ 【小题 5】请仿照下面的句子,选择你熟悉的事物,运用象征手法写一句话。( 2分) 示例:蜡烛 站得最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苦。 仿句: _ 答案: 【小题 1】一 簇簇 的( c ) 驰 骋 ( chng ) 【小题 2】( 1)因为丁香花鲜艳美丽,香气浓郁。( 2)因为丁香花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3)因为丁 香花凝聚了哈尔滨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小题 3】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小题 4】不好,原文主要采用了象征手法来赞颂哈尔滨人的精神,这样显得

15、更生动更含蓄也更深刻。而改后太直白,达不到这一效果。 【小题 5】开放性试题,想像合理,表达精当,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簇 ”字要注意声母,不要拼成 z, “骋 ”字要注意声调,不要标成第二声。 考点:汉字拼音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用汉字。在词语中判断汉的拼音,可借助词意来判断,但提前是平时学习里对词语中的汉字要音义同识同记 ,据意记字,据意识音。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段,第四段写因花香而爱,第五段写因花有文化而爱,最后写花与人精神风貌的关系,表现了人的精神风貌而爱。 考点:理解文意,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有难度,文章分段繁多,学生不容易分清层次,概括要

16、点,阅读量较大。概括内容要点,必须分清文章的层次,知道哪一层写什么,依次概括,这要求学生在平时阅读学习的实践中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积累经验,了解方法,为考试做能力储备。 【小题 3】 试题分析:既然要求用原话,那原文中肯定有此类句子。揭示 “象征意义 ”基本上都在文尾,无须全文阅读。 考点:文章主旨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最后有明确的文字信息,找到摘引即可。不少的文章采用卒章显义的方法,最后通过抒情议论点明文章的主旨,要学习这种写法。 【小题 4】 试题分析:根据主旨的理解,从 “象征 ”的写作方法和标题的文学性上理解此问题。 考点:语句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作者语意甚明。对一篇文章某些

17、语言含义的理解,不能只看到文本的文字,要透析作家的思想,从他的思想中找到与文本文字相一致东西,这样理解句子 的含义就比较准确了。 【小题 5】 试题分析:可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材料,所选事物必须在外形上可生态上有独特之处,易于人格化,比如松竹梅莲等。 考点:写作手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 “象征 ”是学生熟悉的写法手法,材料好选。阅读文章,要学习掌握一些写作手法,取人之技,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我们一样爱他们 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

18、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 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 ”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 “我 .想资助你们 10名特困生。 ” 方子儒特别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 “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 ” 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 “千万不要 .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 ” 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 送上一份资助名单。 年轻人看也没看,说: “校长,我想您误会了

19、! ” 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 “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 “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 ” “当然! ”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 “这是您的权利!但 .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往年的成绩单! ” 年轻人笑了: “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 ” 方子儒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所有 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 一条条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小纸条上写上每一位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 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道

20、: “您 .是想抓阄决定资助的对象? ” 年轻人点了点头: “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 ” 方子儒着急地说: “不行,那样你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 ” 年轻人停下手中的笔,问: “那他们逃过学么? ” 方子儒想了想,说: “这 .倒没有!他们只是功课不好,其他,没什么两样! ” 年轻人坚定地说: “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 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 .” 3分钟后,年轻人抽出了 10个人的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 4名学生原本不在方子儒的推荐之列。

21、 方子儒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 “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 20名学生道歉? ”方子儒满脸惊愕,以为自己听错了。 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 “对不起,我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生。他们之所以没被选上,并不是因为不够好,只是运气差了一些!总有一天,我会回 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 15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我严厉,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 【小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10个字

22、以内)。( 2分) 【小题 2】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年轻人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选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天在括号内。( 3分) 有点尴尬 ( ) ( ) 笑了 ( ) 满怀歉意 【小题 3】在确定 “资助名单 ”上,方子儒和年轻人的标准 和方式有什么不同?( 4分) 方子儒: 年轻人: 【小题 4】第二段写到 “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 ”,读完全文,写出“客人 ”的 “特别 ”之处。( 3分) 【小题 5】 “思想可以撒播,爱心能够传递 ”。请从文中找出可以引发这种感触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答案: 【小题 1】年轻人资助(捐助)贫困生。或年轻人抓阄资助(捐助)贫

23、困生。 【小题 2】慌乱 沉默 坚定 【小题 3】方子儒:标准: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成绩好的贫困生)。方式:千挑万选。 年轻人:标准:所有贫困生(贫困生;答出 “贫困生,包括那些生性顽劣,调皮捣蛋的贫困生 ”亦可;若只答 “生性顽劣,调皮捣蛋的贫困生 ”,则不得分)。方式:抓阄决定(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 4】 独自走路上山; 不要欢迎仪式; 不要捐赠仪式; 抓阄决定资助对象; 向没受到资助的贫困生表示歉意。(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小题 5】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小题 1】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找到主要人物 “年轻人 ”和主要事件 “捐助贫困生 ”,不需要叙述细

24、节和评价。 考点:概括文章内容 点评:本题有难度,文 章段落较多,情节分散,学生不易掌握。叙事类作品,概括内容,主要从人物和行为上概括,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简要说明即可。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提示 “情节展开过程中 ”,抓住 “神情 ”这一关键词,在文中找到有代表性的描写神情的 “词语 ”作答。 考点:梳理文字,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题干提示明确。概括要点,要了解所叙述的事物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特点多的,要逐一概括。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文分段比较多,若逐段阅读费时费力,应找到与问题有关的情节点,选出关键词来概括。 考点:梳理文字 信息,概括要点。

25、 点评:本题不难,答案:就在文中,找到相关文字概括即可。阅读考试中大多有概括要点这类的题目,解答时关键是要仔细的阅读相关段落,根据要求搜寻信息,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要点。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人物的身份 “是什么人 ”、行为方式 “怎么来的 ”、来山区的目的(为什么到山区来)理解 “特殊 ”的含义。 考点:句子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度,学生不知从哪个方面概括 “特殊 ”的含义。理解文意中某个词语的运用,不仅要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从作者思想情感或表达的意图方面去理解,平时学习多阅读多体会,培养语感,增强分析 理解的能力。 【小题 5】 试题分析:此句与文章的主旨有关,表现文章主指的句子一般在

26、文尾,所以可以从文章结尾段中找到相关文字信息。 考点:理解主旨,梳理文字信息。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摘引即可。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篇,对作品所写内容要有印象,然后才能找到所需要的文字。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13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 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桃花源记 晋 陶渊明)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

27、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 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 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和桃源诗序 宋 苏轼) 【小题 1】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字。( 4分) ( 1) 咸 来问讯( ) ( 2)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 ) ( 3) 止 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 ( 4)水 甘 而芳( ) 【小题 2】下列选项中

28、划线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古今变化的是( )( 2分) A 不足 为外人道也 B似是其 子孙 C其两膝 相比 者 D 无论 魏晋 【小题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2)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小题 4】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1分) 【小题 5】请结合文章谈谈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2分) 答案: 【小题 1】 (1)都 全部 (2)与世隔绝的地方 (3)通 “只 ” 只是 (4)甘甜 甜美 【小题 2】 B

29、 【小题 3】 (1)问当今是什么朝代, (村中人 )竟不知道有汉代,更不必说魏晋了。 (2)居住在此有三十多户人家,饮用这水都很长寿,有的人活到一百二三十岁。 【小题 4】多过其实。 【小题 5】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都友好和睦。 【小题 1】 试题分析:注意古文字语的变化, “绝境 ”是古今异义字词,古文中指 “与世隔绝的地方 ”, “止 ”通 “只 ”,通假字要写出相通字,再解释。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几个字都是古文中的常用字词。对于古文中的常用字词,学习中要不断加强记忆,对一词多义的,要归纳记忆。记熟了

30、,判断起来就容易了。 【小题 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说明 “意义没有发生古今变化 ”,即指字词在古文中的含义,同在仍然使用这个 含义。此题是对 “古今异义 ”的反选,答题要把要求看清。 考点:文言一词多义 点评:本题不难,大多是学生学过而熟悉的内容。一词多义,是古文中最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但古文中有些字词含义没有变化,依然沿用至今。 【小题 3】 试题分析:第一句,一要注意 “无论 ”的古今词义的差异,古文中意为 “不用说 ”,二要注意后半句的主语 “他们 ”的省略。第二句, “居民 ”一字为一义,意为 “住在这里的人 ”, “或 ”指 “有的人 ”。 考点:翻译文言句子 点评:本题不难,

31、句意浅显易懂。翻译文言句子,关键字词要解释清楚,尤其是与现代字词意思有混淆的,更要注意解释古义,不可望字见义。 【小题 4】 试题分析:第二文的首句就是苏东坡对 “桃花源 ”传闻的评价,认为传说大多言过其实。摘引此句作答即可 考点:梳理文字 点评:本题不难,仔细阅读即要找到明确的文字信息,无须思考概括。阅读文章,梳理有关信息,关键在于细心,抓住问题的核心(题干中提问的关键词),找到相关的文字段,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文字,或直接引用,或根据要点概括。 【小题 5】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提示 “陶渊明在桃花 源记中 ”,不仅限于对本选段中文字信息的理解,要结合桃花源记全文来理解。 考点:文章主旨理解

32、点评:本题不难,但学生不一定答得全面,学生可就某一两方面来回答,说清楚言之有理即可。文意的主旨,是作者或用一个故事或围绕一个话题来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时作者用议论性的语言在文章中表达出来,而多数情况下是包含在文章的文字里,需要读者去阅读分析理解。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 淮上渔者 (唐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 船移江浦 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 花中。 【注释】 逐:跟随。 浦:水边,岸边。 荻:草 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小题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 2分) 【小题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 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2分) 答案: 【小题

33、1】逐 移 【小题 2】老人家刚刚钓获一条尺长的鲈鱼,鱼在滩边草中活蹦乱跳,儿孙们兴高采烈地连忙摘钩宰鱼,欢快地在芦荻丛中拾来干枯荻柴。一家人欢快的忙碌,生活自然和谐。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诗的标题 “淮上渔者 ”可知与的是渔家生活,在此提示下阅读第一句诗,即可知道 “逐 ”与 “移 ”写出了渔家生活的特点,即安身水上,四处漂荡。 考点:理解文意 ,概括要点。 点评:此题不难,诗的内容显浅易懂。解答此类问题,还是要从文章中内容入手,了解诗人写什么,反复阅读,体会文意,重点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其意作答。 【小题 2】 试题分析: “描述 ”是运用想像扩写,面不是生硬翻译,第三句是写刚刚钓

34、到大鱼,第四句写一家人围坐一起煮鱼吃其乐融融的情景。 考点:理解内容,语言表达。 点评:本题不难,诗句内容简单易读,便于描写。语言在于运用,运用语言写作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目的、环境、对象等因素,规范语言,优化语言,才能达到写作目的。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4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 而且要背出来。 【小题 1】上面这一文段选自鲁

35、迅先生作品朝花夕拾中的 。 文段中的 “他 ”指的是 ( 2分) 【小题 2】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多是写鲁迅先生的童年往事,其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性格也是各具特点,请指出下面 a、 b两句话 各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2分) a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b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 “大 ”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答案: 【小题 1】 五猖会 父亲 【小题 2】 a 藤野先生 b 阿长(长妈妈) 【小题

36、 1】 试题分析:五猖会,是鲁迅少年的时候绍兴一个民间节日,鲁迅很高兴地要去看会的时候,他的父亲突然要他 背书。鲁迅的父亲和其他的父亲一样 是封建家长专制者,此篇反映了旧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文中故事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考点:名篇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学生熟悉。阅读名篇,要基本了解内容,要对其人物形象对其思想意义作点分析,才算读懂作品。 【小题 2】 试题分析: “藤野先生 ”是鲁迅在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所认识的一位日本教师, “阿长 ”是鲁迅儿时家里的保姆,两人都给过鲁迅关怀,鲁迅专门著文纪念他们。 考点:作品人物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此鲁迅作品中的人物有所了解。阅读作

37、品,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本上, 要对人物的形象以及作品的思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读进名著,获得教益。 默写 诗文默写 【小题 1】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小题 2】 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小题 3】 树树皆秋色 , 。(王绩野望) 【小题 4】 故人不独亲其亲, 。(礼记) 【小题 5】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小题 6】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小题 7】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小题 8】 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答案: 【小题 1】 惟吾德馨 【小题 2】 恨别鸟惊心 【小题 3】 山山唯落晖 【小题 4】 不独

38、子其子 【小题 5】 气蒸云梦泽 【小题 6】 会当凌绝顶 【小题 7】 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 8】 并怡然自乐 试题分析:注意易错字: “惟 ”不为 “唯 ”, “馨 ”不为 “磬 ”, “恨 ”不为 “狠 ”, “晖 ”不为 “辉 ”, “泽 ”不为 “择 ”, “凌 ”不为 “临 ”, “濯 ”不为 “淖 ”, “涟 ”不为 “莲 ”, “妖 ”不为 “娇 ”, “怡 ”不为 “贻 ”。 考点:古诗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必背古诗,关键在平时要加强记忆。古诗的背诵,要了解所背诗句的含义,最后对每个字的意思要清楚,根据意思强化对字形的记忆,这样就不容易把字写错。 作文 写作( 50分)

39、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有泪可流,却不是悲凉 花季的经历,我们学会了取舍与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绘如花岁月,悟成长真谛。请以 “成长不烦恼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全文不少于 600字;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不得抄 袭,不得套作。 答案: 试题分析: “成长 ”,指两个方面,学业的长进,身心的成长。 “烦恼 ”不外乎学业负担繁重而失去享受其他生活乐趣所产生的不快,不外乎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交际中产生误会不被理解而产生的困惑,不外乎所见所闻与自己的期望格格不入而内心的迷惑不解。可

40、以从这几个方面一一写来,一个方面写一件事,也可以就选其一通过一件事或一些事写写自己某一种烦恼。文章可以是开门见山式的: “谁说少年不知愁滋味 ”“ 谁说少年天真浪漫不知愁 ” ,可以是欲抑先扬式的: “在别人眼里,少年人天真浪漫,无忧无虑 ” 。 “烦恼 ”是心理活动,所以写作中要心理活动要写的充分,把 “烦恼 ”的原因、表现、影响写清楚。还要想一想写 “烦恼 ”的目的(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呢?仅是表达这种 “烦恼 ”发泄?所以文章的结尾对 “少年的烦恼 ”要有所认识,认识到是人生成长的必经过程,要紧扣文题,要把 “烦恼 ”与 “成长 ”联系在一起, “烦恼 ”是由 “成长 ”引起,“烦恼 ”是 “成熟 ”过渡,是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前兆,应该正确认识 “成长的烦恼 ”,以乐观的态度度过与青春期 ”同步的 “烦恼期 ”。 考点:写作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往往会写一点小事,比如与同学吵架了心里不高兴作“成长的烦 恼 ”。此类文题,找到文眼后,还要注意修饰性的语词,往往这类词言限定了 “文眼 ”词意义的范围或性质,这是写作时要注意考虑的,不然就会偏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