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下学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28924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下学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下学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下学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下学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下学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下学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即 使 (j)祈 祷( q)扣人心 弦 (xun) B 哺 育 (p)相 宜 ( y) 杞 人忧天 (q) C 绮 丽 (q)坎 坷 ( k) 惩 恶扬善( chn) D 恣 意 (z)广 袤 (mo)满 载 而归 (zi) 答案: D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 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那些稠密的白杨树叶子,像是一条流水,沙沙沙,沙沙沙,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平静又响亮地流着。 我喜爱夜的柔和、舒缓;

2、我喜爱夜的安宁、静谧;我更喜爱夜使一切浮华和喧嚣退去,让我们重新找到了自己。 A选段首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春天夜空的明亮、透彻。 B选段中连用 “沙沙沙 ”,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夜晚的喧嚣。 C选段中把 “月光 ”比喻成 “银色的薄纱 ”,形象地描绘出春天夜景的朦胧美。 D选段中运用 “我喜爱 ” 的排比句式,描写了山村夜晚的柔美、安谧。 答案: C 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起风了,风从沙漠那边来,那苍劲的沙枣,挺起古铜色的躯干,舞动起粗壮的臂膀,与狂风展开了搏击;那伟岸的白杨,拔地而起 , ;那繁茂的榆柳,提起她们的裙裾,笑迎着扑面的风沙

3、。这些沙海边的绿色啊,使人振奋,予人勇气, 。它们是对坚韧不屈的沙漠生命最好的诠释。 A 在云空里傲视着将至的烟尘 给人安慰 B 高昂的头转瞬蒙上了一层黄沙 安慰着人们 C 高昂的头转瞬蒙上了一 层黄沙 给人安慰 D 在云空里傲视着将至的烟尘 安慰着人们 答案: A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进一步增强北京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城市精神在城市建设中的导向和凝聚作用,北京市政府启动了北京精神表述语征集民意活动。 B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是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

4、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 C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 D “包容既是北京市民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说: “也是市政建设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更是北京作为首都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质。 ” 答案: C 在下列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学会宽容, 能帮助我们维持亲情、友情, 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 遇到别人对你有不经意或故意的伤害, 应该始终保持一颗宽容之心。 A既又不论都 B不仅而且即使也 C既然那么即使也 D既并且不论都

5、答案: B 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重 厚此薄彼解释: “厚 ”有 “看重 ”、 “厚道 ”的意思。 判断: “厚重 ”有厚道稳重的意思; “厚此薄彼 ”指看重一方,轻视另一方。 B布局 星罗棋布解释: “布 ”有 “设置、安排 ”的意思。 判断: “布局 ”指对事物的整体结构规划安排; “星罗棋布 ”常用来形容安排合理。 C意愿 称心如意解释: “意 ”有 “心愿、心思 ”的意思。 判断: “意愿 ”指自己的心思和愿望; “称心如意 ”指符合自己的心愿。 D陈列 推陈出新解释: “陈 ”有 “摆列 ”“过时的 ”的意思。 判断: “陈列 ”指把物品摆

6、列出来; “推陈出新 ”指对过时的事物去粗取精并进行创新。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难得淡定,完成下面题目。(共 8分) 难得淡定 苏轼有一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 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沉浮,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 “八风吹不动 ”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

7、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 “屁 ”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 “一屁过江来 ”。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 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 “空城计 ”,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 2011年 2月 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 “啊,文件太多,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 ”淡定

8、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乾隆问和 : “运河上千帆竞发,船 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 ”和 答曰; “一为名,一为利。 ”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 “大树将军 ”。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 “瘦羊博士

9、”。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 ,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 “前方战事如何? ”他漫不经心地回答: “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 ”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 “千古艰难唯一死 ”,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 “抗粮哭庙 ”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 “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

10、快痛快! ”嵇康遭人陷害,临刑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 。曲毕,叹息道: “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 【小题 1】文章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2分) 【小题 2】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3】联系全文,简要说说 “淡定 ”的具体含义。( 4分) 答案: 【小题 1】( 2分)人生要有淡定的情怀(做人与处

11、世,要有淡定的情怀)。 【小题 1】( 2分) 引出 “人生需要淡定 ”的论题; 增添文学趣味,激起读者的兴趣。 【小题 1】( 4分) 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镇定; 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 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 【小题 1】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 【小题 1】议论文开篇一般有以下作用:引出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作为论据证 明论点,与下文照应等。 【小题 1】结合全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阅读下面文

12、字,完成下面题目。(共 8分)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含有三个氧原子 ,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常温下呈浅蓝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 20Km-50Km的大气中。这一区域中的臭氧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此外,雷电作用也会产生臭氧。 大气中臭氧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 它吸收太阳释放出 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对阻挡紫外线仍有一定作用。 由此,臭氧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甲】只有适量的臭氧才会

13、对地球生物形成保护作用,【乙】过量的臭氧会危及人类的健康,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 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 0.012ppm水平时,能导致皮肤刺痒,眼睛、鼻咽等也会受到刺激。浓度在 0.5-1ppm水平时,会引起口干。浓度在 1-4ppm会引起咳嗽,引发肺炎等。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 显,甚至导致死亡。其原因很简单,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肺功能减弱。 那么,这些近地面的臭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它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也是源于人类的活动。石油产品等矿

14、物燃料是主要的臭氧污染源,臭氧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形成的,这些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氮氧化物等,这些化合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且太阳光照也加速这种化学反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 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环境所承受的负荷越来越重。为了人类能够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节能减排,挽救地球家园。 【小题 1】阅读第 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 3分) 【小题 2】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 ,分析出现下列现象的原因。(5分

15、 ) 【材料】 洛杉矶原本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港口城市。随着石油的开发,商业、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汽车猛增。从 40年代初开始,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 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 答案: 【小题 1】答案:示例:【甲】【乙】两个语句不能调换位置,因为,其一,【甲】句与前面的 “保护作用 ”一段直接相关;其二,【乙】句与后面的 “危害 ”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三,两句调换后语段表达的重点与原意不符。 (共 3分。每个要点 1分 ) 【小题 1】答案:示例:这种浅蓝色的烟雾就是臭氧,因为洛杉矶市汽车增多,而汽车的燃料属

16、于石油产品,石油产品是重要的臭氧污染源,( 1分)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燃烧过程中产生 的氮氧化物等就生成了地面臭氧。( 1分)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 1分)对人体器官产生刺激,导致眼睛发红、咽喉疼痛等不适症状出现。( 1分) (共 5分。每点 2分,语言表达 1分 ) 【小题 1】根据上下文的衔接;根据两句表达内容的侧重点理解。 【小题 1】能根据文中的原理来解释生活现象,语言表达合理即可。 阅读种春风,完成下面题目。(共 15分) 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

17、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 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 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 “宝姿 ”风衣。我正戴着 MP3 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 “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 “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 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 ”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 ”我问。 “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 ”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 的报道 -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

18、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 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 ”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 老人很固执: “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 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 “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

19、有 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 300元。我有些震惊, 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 “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 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 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 2000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 “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

20、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 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 ”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 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 (作者虹莲,有删改 ) 【小题 1】请认真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情节 我的心理 初见 请我帮忙 无可奈何 通电话 道别 别样温暖 【小题 2】文章中有好几处地方描

21、写了老人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 【小题 3】文章标题 “种春风 ”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中的老人是怎样将 “春风 ”种在我的心上的? 答案: 【小题 1】 有些嫌恶嫌弃、厌恶、轻视、看不起 劝阻老人(看报纸) 猛然打动 隐隐不安(感动 震惊) (共 4分。每空 1分 ) 【小题 1】示例: 外表的寒酸与心灵的美好形成对比 (或用外表的寒酸衬托其心灵的美好 ) 欲扬先抑。 (意思接近即可 ) (老人外表的寒酸、邋遢与心灵的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印象嫌弃到后来的尊重感动,取得了先抑后扬的效果。) (共 4分。每要点 2分 ) 【小题 1】示例:种春风 ”的含义是希望人人都能关爱别

22、人,并能把这种爱心传递给每个人。文中的老人用他那执着的关心帮助他人的行为和一颗炽热的爱心打动了我,把关爱的种子种在我心上。当老人坚定地相信报上的消息并请我帮他填写汇款单时,我被这个老人的举动 “猛然打动 ”了;当得知老人不仅每月寄钱而且是几乎倾其所有地寄出 300元时,我的眼角 “湿润 ”了。这一刻,我的冷漠被彻底打破了,老人把关爱的春风种在了我的心上,并且把这种爱心传递了下去。 【小题 1】感知文本内容,根据情节的变化,理解 “我 ”的心理变化,内容表 述合理即可。 【小题 1】了解小说常用的人物描写手段,明确人物描写手段对塑造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进行具体分析。 【小题

23、1】了解文本内容,体会中心主旨,理解 “种春风 ”的含义;怎样将 “春风 ”种在我的心上的,只要说法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题目。(共 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 蹋 窀右病!惫 唬骸拔 癫 壹右玻 匾孕拧!倍栽唬骸靶 盼存冢 窀病!惫 唬骸靶笾 洳荒懿欤 匾郧椤!倍栽唬骸爸抑 粢病?梢砸徽健皆蚯氪印! br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24、”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小题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2分) ( 1)小大之 狱 狱: ( 2)公 将 鼓 之 鼓: 【小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小惠未 蹋 窀右病 【小题 3】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曹刿与庄公的对话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2分 ) 答案: 【小题 1】( 1)案件 ( 2)击鼓进军(共 2分。每小题 1

25、分) 【小题 1】( 1)做官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 2)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小题 1】答案:要点: 凭借什么作战 战争取胜的原因 (共 2分。每个要点1分 ) 【小题 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 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 1)句中的 “肉食者 ”“谋 ”, “间 ” ( 2)句中的 “惠 ”“獭薄案钡取 br【小题 1】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语言表达 综合性学习(共 11分) 近年来,北京市一直鼓

26、励和支持公共服务业、企业及个人使用新能源汽车,努力构建绿色、低碳、环保的城市环境。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小题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 到的两则材料。综合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简述北京市开展电动汽车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有哪些。分析一下北京市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的思路。( 4分) 【材料一】 北京市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先后在公交、环卫、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 2009年 9月北京市试运行 30辆环卫车, 2011年 1月延庆试点 50辆纯电动出租车运营, 2011年 6月, 1060辆纯电动环卫车和 50辆公交车投入示范运营,到 2012年底,将在公共服

27、务领域新增 3000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将有 400辆纯电动公交车驶上长安街等重点路段。另外,今年进 一步扩大电动出租车试营运范围,除延庆外,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将逐步开始试运营纯电动出租车。 【材料二】 北京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建设情况 项目 时间 充换电站数 充电桩数量 满足充电车数 2009年 9月 1 15 30 2011年 1月 2 40 80 2012年 3月 12 370 1332 2012年 12月(预计) 20 2370 5000 (注:数据来自网络,未经有关部门核实) 主要做法: 发展思路: 【小题 2】为了解纯电动出租车在我市试运行的情况,下面是同学们对运营商、司机、乘

28、客的现场采访。请你说说三人对纯电动出租车的哪些特点进行了说明,从这些记录中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4分) 运营商:纯电动出租车不含电池每辆 18.2万元,电池 6.2万元,电池的寿命是4年左右,尽管有政府补助 12万元,但总投资比售价 7万元左右的燃油车 “伊兰特 ”成本还是高出很多。 司 机:这种车充一次电最多能跑 160公里,出租车启动停车频繁,实际只能跑 90 公里左右。而且,出租车只能在城区内近距离活动,跑远途就力不从心了。 乘 客:这种车比原来的车便宜,起步价 5元,超出 3公里后的单价是每公里1.5元,比普通燃油出租车价格稍低点。最让人满意的是:没有燃油车的那股呛人的气味,感觉

29、比较干净,不用担心晕车;这种车也比较安静,起步和行驶都没有多少噪音,感觉挺舒服的。 特点: 结论: 【小题 3】结合以上两题所提供的信息,如果要在全社会都推广新能源汽车,请你谈三条能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 3分) 意见: 答案: 【小题 1】( 1)主要做法:逐步增多试运营领域,不断扩大运营范围,逐 渐增加充换电站数量。 (共 3分。试运营范围、涉及领域、充换电站数量各 1分) ( 2)发展思路: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或 “稳步推进 ”) (共 1分) 【小题 1】 运营投资成本高, 单次充电行程近,(或 “跑远路力不从心 ”) 打车价格低污染少。( 3分。每条 1分) 纯电动出租车虽有

30、优点但仍需技术提升,政府扶持。( 1分。 “技术提升 ”、 “政府扶持 ”答出一点即可) 【小题 1】 政府制订鼓励政策,提高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 1分) 研发效能更高的车用电池,减少充电次数;( 1分) 完善电动汽车运行保障体系,方便汽车动力 补充。( 1分)(或 “政策支持 ”、 “技术支撑 ”、 “体系保障 ”) 【小题 1】( 1)从材料中总结做法合理即可;在发展思路问题上,能答出 “稳步推进 ”意思即可。 【小题 1】 (1)能从材料中总结电动三轮车的特点,合理即可;( 2)结论从 “技术提升 ”、 “政府扶持 ”两个方面来组织答案:。 【小题 1】建议要合理、具体、可操作性强

31、。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3分) 在历史上,人们一向将孔子、孟子合称为 “孔、孟 ”,将他们的学说统称为 “孔孟之道 ”。论语孟子作为 学说的经典著作,记载了孔、孟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在修身、交友和学习方面的见解。其中,孔子提到的 “ ,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孟子倡导的 “ ”的主张,与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精神一脉相承。 答案:( 1)儒家 (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舍生取义 评分说明:共 3分,每空 1分,如果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默写 默写( 5分) 【小题 1】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32、见赠) 【小题 2】我欲乘风归去, ,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 【小题 3】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小题 4】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抒发惜春伤时之情的对偶句是: , 。 答案: 【小题 1】沉舟侧畔千帆过 【小题 1】又恐琼楼玉宇 【小题 1】而无车马喧 【小题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作文 作文( 50分) 成长的过程是快乐的,成长的经历也是痛苦的, 在成长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在我们悲伤,郁闷的时候,总希望能有一缕阳光来驱散我们心中的阴霾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成长中学会 “收藏 ”呢?收藏阳光,收藏信念,收藏勇气,收藏鼓励,收藏教训 请以 “收藏 ”为题作文,记叙我们心中珍藏的宝贵经历。 要求: (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 3)字数在 600-1000之间。 (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