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29333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点 A的坐标是( 2, 8),则点 A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 A 试题分析:点 A( 2, 8)在第一象限故选 A 考点:点的坐标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点 A( 2, 3)为顶点作一直角 PAQ,使其两边分别与 x轴、 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 P, Q连接 PQ,过点 A作AH PQ于点 H如果点 P的横坐标为 x, AH的长为 y,那么在下列图象中,能表示 y与 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当点 P与点

2、O 重合时, x=0, y=2故可排除 C选项; 当点 Q 与点 O 重合时, y=3故可排除 A选项; 当 x=2,即 AP x轴时, AH PQ, AH AQ=2,即 y 2故可排除 B选项 故选: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在菱形 ABCD中,对角线 AC 与 BD交于点 O,如果 ABC=60, AC=4,那么该菱形的面积是( ) A B 16 C D 8 答案: C 试题分析: 菱形 ABCD中, A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AO= AC= 4=2, BO= 4= , BD=2BO=4 , 菱形的面积 = AC BD= 44 =8 故选: C 考点: 1、菱形的性质;

3、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 y=-x-2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 A 试题分析: 直线 y=x2中, k=1 0, b=2 0, 此函数的图象在二、三、四象限 故选 A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已知点( -5, y1),( 2, y2)都在直线 y=-2x上,那么 y1与 y2大小关系是( ) A y1y2 B y1y2 C y1 y2 D y1 y2 答案: D 试题分析: 正比例函数 y= x中, k= 0,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 5 2, y1 y2 故选 D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若关于 x的方程 (m-2)x2-2x+1=0

4、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则 m的取值范围是( ) A m 3 B m3 C m 3且 m2 D m3且 m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 m20且 =( 2) 24( m2) 0, 解得 m 3且 m2 故选 C 考点: 1、根的判别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角 B等边三角形 C平行四边形 D矩形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角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B、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C、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D、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正确 故选 D

5、考点: 1、中心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 . 将方程 x2+4x+2=0配方后,原方程变形为( ) A (x+4)2=2 B (x+2)2=2 C (x+4)2=-3 D (x+2)2=-5 答案: A 试题分析: x2+4x+2=0, x2+4x=2, x2+4x+4=2+4, ( x+2) 2=2 故选 A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 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多边形是( )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六边形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所求多边形边数为 n, 则 360=( n2) 180, 解得 n=4 外角和等于内角和的多边形是四边形 故选 B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一元二次方程 4x2+x

6、=1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 ) A 4, 0, 1 B 4, 1, 1 C 4, 1, -1 D 4, 1, 0 答案: C 试题分析:方程整理得: 4x2+x1=0,则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 4, 1, 1 故选 C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有两名学员小林和小明练习射击,第一轮 10枪打完后两人打靶的环数如图所示,如果通常新手的成绩都不太稳定,那么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估计小林和小明两人中新手是 (填 “小林 ”或 “小明 ”) 答案:小林 试题分析:由于小林的成绩波动较大,根据方差的意义知,波动越大,成绩越不稳定,故新手是小林 考点: 1、方差; 2、折

7、线统计图 填空题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直线 x=2和直线 y=ax交于点 A,过 A作AB x轴于点 B如果 a取 1, 2, 3, , n( n为正整数)时,对应的 AOB的面积为 S1, S2, S3, , Sn,那么 S1= ; S1+S2+S3+S n= 答案:; n2+n. 试题分析:当 a=1时,解方程组 得 ,则 A点坐标为( 2, 2), S1=22=2; 当 a=2 时,解方程组 得 ,则 A 点坐标 为( 2, 4), S2= 24=4; 当 a=3 时,解方程组 得 ,则 A 点坐标为( 2, 6), S3= 26=6; 当 a=n时,解方程组 得 ,则 A

8、 点坐标为( 2, 2n), Sn= 22n, 所以 S1+S2+S3+S n=2+4+6+2n =2( 1+2+3+n ) =2 =n2+n 故答案:为 2, n2+n 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 如图,在甲、乙两同学进行的 400米跑步比赛中,路程 s(米)与时间 t(秒)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分别为折线 OAB和线段 OC,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 1)在第 秒时,其中的一位同学追上了另一位同学; ( 2)优胜者在比赛中所跑路程 s(米)与时间 t(秒)之间函数关系式是 答案:( 1) 40; ( 2) s=8t( 0t50)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在第 40秒时,乙同学

9、追上了甲同学; ( 2) 甲用 55秒到达终点,乙用 50秒到达终点, 乙为优胜者, 设 s与 r的关系式为 s=kt, 函数图象经过点( 50, 400), 50k=400, 解得 k=8, 所以 s=8t( 0t50) 故答案:为: 40, s=8t( 0t50)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如图,在 ABC中, ACB=90, D是 AB的中点, DE BC 交 AC 于E如果 AC=6, BC=8,那么 DE= , CD= 答案:; 5 试题分析:在直角 ABC中, AB= =10, D是 AB的中点, DE BC 交 AC 于 E, DE是 ABC的中位线, D是 AB的中点 DE= BC

10、=4, CD= AB=5 考点: 1、勾股定理三; 2、角形中位线定理;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如图,在 ABCD中, CE AB于 E,如果 A=125,那么 BCE= 答案: 试题分析: 四边形平 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B=180 A=55, 又 CE AB, BCE=35 考点: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如图, A、 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 AB外选一点 C,连接 AC 和 BC,并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 M和 N如果测得 MN=15m,则 A, B两点间的距离为 m 答案: 试题分析: M, N 分别为 AC、 BC 的中点, MN 是 A

11、BC的中位线, MN=15m, AB=2MN=215=30m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在函数 中,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x2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有 x20, 解可得 x2; 故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是 x2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点 P( -2, 3)关于 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答案:( 2, 3) 试题分析:点 P( 2, 3)关于 x轴的对称,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对称点的坐标是( 2, 3) 考点:关于 x轴、 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如图 1,在 ABCD中, E是 AD上一点, AE=AB, EAB=60,过点 E作直线

12、EF,在 EF 上取一点 G,使得 EGB= EAB,连接 AG. 求证: EG =AG+BG. 小明同学的思路是:作 GAH= EAB交 GE于点 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 问题得到解决 . 参考小明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 ( 1)完成上面问题中的证明; ( 2)如果将原问题中的 “ EAB=60”改为 “ EAB=90”,原问题中的其它条件不变(如图 2),请探究线段 EG、 AG、 B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 图 1 图 2 答案:( 1)证明见 ( 2) EG= AGBG;证明见 试题分析:( 1)作 GAH= EAB交 GE于点 H,则 GAB= HAE,

13、先根据ASA定理得出 ABG AEH,由 GAH= EAB=60可知 AGH是等边三角形,故可得出结论; ( 2)作 GAH= EAB交 GE的延长线于点 H,先根据 ASA定理得出 ABG AEH,故可得出 BG=EH, AG=AH,根据 GAH= EAB=90可知 AG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 AG=HG,由此可得出结论 试题:( 1)如图 1,作 GAH= EAB交 GE于点 H,则 GAB= HAE EAB= EGB, GAB= HAE, ABG= AEH 又 AB=AE, ABG AEH( ASA) BG=EH, AG=AH GAH= EAB=60, AGH是等边三角形 AG=HG

14、EG=AG+BG; ( 2)线段 EG、 AG、 BG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EG= AGBG 理由如下: 如图 2,作 GAH= EAB交 GE的延长线于点 H,则 GAB= HAE EGB= EAB=90, ABG+ AEG= AEG+ AEH=180 ABG= AEH 又 AB=AE, ABG AEH( ASA) BG=EH, AG=AH GAH= EAB=90, AGH是等 腰直角三角形 AG=HG, EG= AGBG 考点: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勾股定理 已知:关于 x的方程 mx2+(3m+1)x+3=0 ( 1)求证:不论 m为任何实数,此方程总有

15、实数根; ( 2)如果该方程有两个不同的整数根,且 m为正整数,求 m的值; ( 3)在( 2)的条件下,令 y=mx2+(3m+1)x+3,如果当 x1=a与 x2=a+n( n0)时有 y1=y2,求代数式 4a2+12an+5n2+16n+8的值 答案:( 1)证明见; ( 2) m=1; ( 3) 4a2+12an+5n2+16n+8=24 试题分析:( 1)分类讨论:当 m=0时,原方程化为 x+3=0,解得 x=3;当m0时,计算判别式得 =( 3m1) 2,由于( 3m1) 20,则不论 m为任何实数时总有两个实数根,所以不论 m为任何实数时,方程 mx2+( 3m+1)x+3=

16、0总有实数根; ( 2)先解方程 mx2+( 3m+1) x+3=0得到 x1=3, x2= ,由于方程 mx2+( 3m+1) x+3=0有两个不同的整数根,且 m为正整数,易得 m=1; ( 3)当 m=1时得到 y=x2+4x+3,当 x1=a时, y1=a2+4a+3,当 x2=a+n时, y2=( a+n) 2+4( a+n) +3,则 a2+4a+3=( a+n) 2+4( a+n) +3,变形得 n( 2a+n+4)=0,由于 n0,所以 2a=n4,然后变形 4a2+12an+5n2+16n+8得到( 2a) 2+2a 6n+5n2+16n+8,再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 试题:

17、( 1)当 m=0时,原方程化为 x+3=0,此时方程有实数根 x=3; 当 m0时, =( 3m+1) 212m=9m26m+1=( 3m1) 2 ( 3m1) 20, 不论 m为任何实数时总有两个实 数根, 综上所述,不论 m为任何实数时,方程 mx2+( 3m+1) x+3=0总有实数根; ( 2)当 m0时,解方程 mx2+( 3m+1) x+3=0得 x1=3, x2= , 方程 mx2+( 3m+1) x+3=0有两个不同的整数根,且 m为正整数, m=1; ( 3) m=1, y=mx2+( 3m+1) x+3, y=x2+4x+3, 又 当 x1=a与 x2=a+n( n0)时

18、有 y1=y2, 当 x1=a时, y1=a2+4a+3, 当 x2=a+n时, y2=( a+n) 2+4( a+n) +3, a2+4a+3=( a+n) 2+4( a+n) +3, 化简得 2an+n2+4n=0, 即 n( 2a+n+4) =0, 又 n0, 2a=n4, 4a2+12an+5n2+16n+8 =( 2a) 2+2a 6n+5n2+16n+8 =( n+4) 2+6n( n4) +5n2+16n+8 =24 考点: 1、根的判别式; 2、根与系数的关系; 3、整体思想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据媒体报道, 2011年某市市民到郊区旅游总人数约 500万人, 2013年到

19、郊区旅游总 人数增长到约 720万人 ( 1)求这两年该市市民到郊区旅游总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 ( 2)若该市到郊区旅游的总人数年平均增长率不变,请你预计 2014年有多少市民到郊区旅游 答案:( 1)这两年市民到郊区旅游总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20%; ( 2)预计 2014年约有 864万人市民到郊区旅游 试题分析:( 1)设这两年市民到郊区旅游总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x则 2011年郊区旅游人数为 500( 1+x)人, 2012年郊区旅游人数为 500( 1+x)( 1+x)人 ,等于 2012 年市民到郊区旅游总人数增长到约 720 万人 ,建立方程求出解即可 ( 2) 2014年的市

20、民数是: 2013年的总人数 ( 1+增长率) 试题:( 1)设这两年市民到郊区旅游总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x 由题意,得 500( 1+x) 2=720 解得 x1=0.2, x2=2.2 增长率不能为负, 只取 x=0.2=20% 答:这两年市民到郊区旅游总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20%; ( 2) 7201.2=864 预计 2014年约有 864万人市民到郊区旅游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正比例函数 y=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 y=kx-k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 A( m, 2) ( 1)求 m的值和一次函数的式; ( 2)设一次函数 y=kx-k的图象与 y

21、轴交于点 B,求 AOB的面积; ( 3)直接写出使函数 y=kx-k的值大于函数 y=x的值的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 答案:( 1) m=2,一次函数式为 y=2x2; ( 2) S AOB=2; ( 3)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是 x 2 试题分析:( 1)先把 A( m, 2)代入正比例函数式可计算出 m=2,然后把 A( 2, 2)代入 y=kxk计算出 k的值,从而得到一次函数式为 y=2x2; ( 2)先确定 B点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 3)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 x 2时,直线 y=kxk都在 y=x的上方,即函数y=kxk的值大于函数 y=x的值 试题:( 1)把 A(

22、m, 2)代入 y=x得 m=2,则点 A的坐标为( 2, 2), 把 A( 2, 2)代入 y=kxk得 2kk=2,解得 k=2, 所以一次函数式为 y=2x2; ( 2)把 x=0代入 y=2x2得 y=2,则 B点坐标为( 0, 2), 所以 S AOB= 22=2; ( 3)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是 x 2 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 已知:如图,在 ABC中, , D是 BC 的中点, ,CE AD如果 AC=2, CE=4 ( 1)求证:四边形 ACED是平行四边形; ( 2)求四边形 ACEB的周长; ( 3)直接写出 CE和 AD之间的距离 答案:( 1)证明见 ( 2)四边

23、形 ACEB的周长是 10+ ( 3) CE和 AD之间的距离是 试题分析:( 1)首先证明 AC DE,再加上 CE AD可根据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明四边形 ACED是平行四边形; ( 2)首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 DE=AC=2,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 CD长,然后可得 CB长,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 AB长,进而可得四边形 ACEB的周长; ( 3)过 D作 DF CE,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CD DE=CE DF,再代入相应数据可得答案: 试题:( 1) ACB=90, DE BC, AC DE 又 CE AD, 四边形 ACED是平行四边形 ( 2) 四边形 AC

24、ED的是平行四边形, DE=AC=2 在 Rt CDE中, CDE=90, 由勾股定理 CD= D是 BC 的中点, BC=2CD= 在 Rt ABC中, ACB=90, 由勾股定理 AB= D是 BC 的中点, DE BC, EB=EC=4 四边形 ACEB的周长 =AC+CE+EB+BA=10+ ( 3)过 D作 DF CE, CD DE=CE DF, 2 2=4DF, DF= , CE和 AD之间的距离是 考点: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2、勾股定理 某校数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小华对本班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成绩(成绩取整数,满分为 100 分)作了统计分析,绘制成如下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

25、直方图 请你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 1)频数分布表中 a= , b= ; (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 3)数学老师准备从不低于 90分的学生中选 1人介绍学习经验,那么取得了93分的小华被选上的概率是 答案:( 1) a=8, b=0.08; ( 2)画图见 ( 3小华被选上的概率是 试题分析:( 1)根据频数分布图中每一组内的频数总和等于总数据个数,得到总人数,再计算故 a的值;根据频率 =频数 数据总数计算 b的值; ( 2)据( 1)补全直方图; ( 3)不低于 90 分的学生中共 4 人,小华是其中一个,故小华被选上的概率是: 试题:( 1)根据频数分布图中每一组

26、内的频数总和等于总数据个数,且知总人数为 50人, 故 a=50220164=8, 根据频数与频率的 关系可得: b= =0.08; ( 2)如图: ( 3)小华得了 93分,不低于 90分的学生中共 4人, 故小华被选上的概率是: 考点: 1、频数(率)分布直方图; 2、频数(率)分布表; 3、概率公式 已知:如图,在正方形 ABCD中, E是 CD边上的一点, F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且 CE=CF ( 1)求证: BEC DFC; ( 2)如果 BC+DF=9, CF=3,求正方形 ABCD的面积 答案:( 1)证明见 ( 2) 16 试题分析:( 1)正方形的四个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

27、角,因此可得到 BC=DC, ECD= FCD,由 SAS可证明三角形全等 ( 2)设 BC=x,则 CD=x, DF=9x, CF=4,可用勾股定理求出 x,因此可求出正方形 ABCD的面积 试题:( 1) 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 BC=CD, BCE=90 DCF=180- BCE=90= BCE 在 BCE和 DCF中, , BEC DFC( SAS); ( 2)设 BC=x,则 CD=x, DF=9x, 在 Rt DCF中, CF=3, CF2+CD2=DF2, 32+x2=( 9x) 2, 解得 x=4,正方形的面积为: 44=16 考点: 1、正方 形的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判

28、定与性质; 3、勾股定理 解方程: 答案: x1=2+ , x2=2 试题分析:用配方法解这个方程,配方法的一般步骤: (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 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 1; ( 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试题: 2x28x+3=0 2x28x=3 x24x+4= +4 ( x2) 2= , x=2 , x1=2+ , x2=2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 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等腰直角 AOB的斜边 OB在 x上,顶点 A的坐标为( 3, 3) . ( 1)求直线 OA的式; ( 2)如图 2,如果点 P是 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P作 PC y轴

29、,交直线 OA于点 C,设点 P的坐标为( m, 0),以 A、 C、 P、 B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为 S,求 S与 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3)如图 3,如果点 D( 2, a)在直线 AB上 . 过点 O、 D作直线 OD,交直线PC于点 E,在 CE的右侧作矩形 CGFE,其中 CG= ,请你直接写出矩形CGFE与 AOB重叠部分为轴对称图形时 m的取值范围 . 图 1 图 2 图 3 答案: 试题分析:( 1)设直线 OM的式为 y=kx(k0),根据 A( 3, 3)在直线 OA上,得到 k=1,即直线 OA的式 y=x ( 2)过点 A作 AM x轴于点 M已知 A点的坐标,即可求

30、出 M( 3, 0), B( 6, 0), P( m, 0), C( m, m),欲求以 A、 C、 P、 B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需要分情况考虑: 0 m 3时, 3 m 6时, m 6时,根据上述3种情况阴影部分的面积计算方法,可求出不同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内, S、 m的函数关系式; ( 3)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 m的范围 试题:( 1)设直线 OA的式为 y=kx 直线 OA经过点 A( 3, 3), 3=3k,解得 k=1 直线 OA的式为 y=x ( 2)过点 A作 AM x轴于点 M M( 3, 0), B( 6, 0), P( m, 0), C( m, m) 当 0 m 3时,如答图 答图 S=S AOBS COP = AM OB OP PC = 当 3 m 6时,如答图 答图 S=S COBS AOP = PC OB OP AM = 当 m 6时,如答图 答图 S=S COPS AOB = PC OP OB AM = ( 3)当 C在直线 OA上, G在直线 AB上时,矩形 CGFE与 AOB重叠部分为轴对称图形,此时 m= , 当 m=3时 C点和 A点重合,则矩形 CGFE与 AOB无重叠部分 所以 m的取值范围时 m 3 考点: 1、待定系数法;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勾股定理; 4、矩形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