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贵州省贵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 正确 的一项是: ( )( 2分) A 蕴 蓄 (yn) 天 罡 (gng) 榛 树 (zhn) 朦 胧 (mng) B 龟 裂 (gu)踌 躇 (zh)丢三 落 四 (1)温 馨 (xng) C 恪 尽职守 ( ) 憔 (qio)悴 怄 气 (u) 骸 ( hi)骨 D 绯 (fi)红 抽 噎 (y) 晨 曦 ( x)荣 膺 ( yng)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龟 ”应读 jn“躇 ”应读 ch,C“恪 ”应读 k, D“绯 ”应读一声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
2、字音。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变脸 ”、 “热爱生命 ”、 “敬畏自然 ”都是动宾短语。 B “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是一个单句。 C “他们用平实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个句子中的 “用平实的语言 ”是定语。 D “尊重人才,才能更好地集纳人才,推动发展。 ”是一个条件复句。 答案: C 试题分析: “这个句子中的 用平实的语言 是定语 ”的说法不对,应把 “定语 ”改为“状
3、语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短语、句子、句子成分等的掌握情况。 点评:在语文学习中,要把短语的类型(主谓、动宾、动补、并列短语等)、句子分类(单句、复句)、复句关系(并列、因果、转折、选择、递进等)、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语等)等知识熟记于心,做到能够准确判断 。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裹 ”、 “莉 ”、 “煌 ”按造字结构 分别是内声外形、上形下声、左形右声。 B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这句话中的 “慵懒 ”是贬义词。 C “胆怯 ”、 “害怕 ”、 “怯懦 ”是一组近义词,都有胆小、心里发慌的意思。 D “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
4、实地的探索,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的说法不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才可能构成排比。 考点:考查学生对字的结构、词语的感情色彩、修辞等的分辨能力。 点评:在语文学习中,要把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汉字的造字法(象形、会意、形声等)、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夸张等)等知识学通学懂,做到心中有概念,见到会判断,平时会运用。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创作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
5、十二策。 B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 C海燕是高尔基在 1901年 3月写的 “幻想曲 ”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 “海燕之歌 ”。 D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 40 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答案: A 试题分析: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创作的 ”的说法不准确,应是 “是西汉刘向整理而成的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主题,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要心中有数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
6、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不管 修缮, 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 呀! A是还是因为志得意满 B或或如果得不偿失 C不是而是假如金碧辉煌 D是还是如果得不偿失 答案: D 试题分析:整体感知语段,谈论的是 “对废墟要义在于保存 ”,并以圆明园为例进行论证。根据语意,一、二个空应是并列关系, “是 还是 ”,排除掉 B和 C。三、四个空连接的句子是假设关系,因此应选 “如果 得不偿失 ”。即答案:为 D。也可以把各个词语放到空中读一读,
7、看哪一项的词语更通顺。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 点评:整体感知语句,分析语句所写内容,注意前后语句中的标志性词语以及语句间的照应,根据这些加以选择。选好之后,还要读一读,看语意是否通顺,如果不通顺就要再检查一下,是哪个地方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以修改。 下列词语解释 错误 的一项是: ( )( 2分) A忐忑:形容心神不宁。 B襁褓:用身体来保护。 C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了。 D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答案: B 试题分析: B“襁褓 ”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来也用来指代婴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点评: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
8、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俗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下列各组成语中, 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 )( 2分) A金榜提名滥竽充数 B磬竹难书出其不意 C一鼓作气 悬梁刺股 D顶立相助墨守成规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金榜提名 金榜题名 B磬竹难书 罄竹难书 D顶立相助 鼎力相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 进行适当分类整理,易写错的字,如形近字、难写字等要及时进行积累,并抽时间加以强化练习。 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的专项试题,这样真正遇到考题时才能应对自如,得心应手。 现
9、代文阅读 文段(二) 晨 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 (y)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 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 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 “朝气 ”就是从永远给人
10、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 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 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 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
11、,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 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小题 1】第 段依次描写淡淡的朝阳、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轻轻嘶叫的小蝉等景物,主要想表现了早晨的什么特点?( 2分) 【小题 2】第 段和第 段,把清晨比作 “新的起点 ”、 “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 ”这一比喻对人生有何启迪 (3分 )
12、 【小题 3】第 段和第 段,先后用 “玫瑰花瓣 ”“羊毛卷 ”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2分 ) 【小题 4】文末为什么说 “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 (3分 ) 【小题 5】这篇文章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通过你的阅读,你认为还写了什么? (3分 ) 答案: 【小题 1】表现了早晨清新、宁静。 ( 2分) 【小题 2】 鼓舞人意,促人起步; 启发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朝着坚定不移的方向前进。 (3分 ) 【小题 3】描述了随着阳光的逐渐加强,朝云由嫩红而渐渐变得发白发亮的过程。 (2分 ) 【小题 4】 新的一天生活开始了; 人生的奋斗开始了; 由对清晨景物的描
13、写联想到新的生活的开始,表达了作者渴望投入新生活的激情。 (3分 ) 【小题 5】这篇文章不只描景,同时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与认识。(3分 ) 【小题 1】试题分析:读第一段可见,前面都在描写淡淡的朝阳、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轻轻嘶叫的小蝉等景物,最后一句 “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进行了总结。因此可得出,第一自然段写出了早晨清新、宁静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提取能力。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根据题干中的提示, 找到相应的关键信息,并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提取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 2】试题分析: “把清晨比作 新的起点 、 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
14、白帆 这一比喻对人生有何启迪 ”,分析时,我们要读二、三两段,清晨是一天的开始,它是富有朝气、生气勃勃的,因此把它比作 “新起点 ”, “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这就是对人生的启迪。而第三段中,清晨是“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把它比作 “生活的航道上的白帆 ”“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这就是对我们人生的启迪。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提取和概括的能力。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找到语句出现的语段,并精读相关语段,找到切题的关键信息,并根据题干的要求,提取(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 3】试题分析
15、: “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 ”由此句可知,它写出了朝云,颜色嫩红,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的特点。 “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 ”这个语句写出了朝云颜色的变化,由红变白,越来越透明。把两个句子加以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考点:本题考 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词句一定要坚持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的原则,把词语(语句)放到相应的语句(语段)中,并结合上下句内容分析理解,得出相应的正确答案:。 【小题 4】试题分析: “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结合全文内容可知,早晨是一天的开始,是奋斗的开始,也
16、是一个新生活的开始。因此,当朝云散去之时,作者说 “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渴望投入新生活、开始自己的奋斗历程的激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词)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词句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放到语境中,结合 全文内容,有时还要结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进行综合分析。在分析时,尤其要注意,把句中的关键点(词)解释透彻。 【小题 5】试题分析:本文确实 “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 ”,它是借景写情,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认识,表达自己要投入到人生奋斗历程中的激情与渴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写法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主旨要结合文章内容、所描写的景
17、物及其特点等,还要看看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描写、叙事中表达出什么样的理想情怀。在分析主旨时,借助其中的关键语句,判断作者的立场情感,能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的词语来组织语言。 文段(一) 剥 豆 一天 ,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 “想比赛? ” “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 ”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 ”他按住我的手: “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 一时 ,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
18、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 ”如是想,手不知不觉 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 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
19、,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 ”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 ”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小题 1】文中划线句说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作者 “喜 ”的是什么?( 2分) 【小题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简要分析原因。( 3分) 【小题 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有哪几种。试用其中一种说说其作用。( 3分) 【小题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 ,其 中最突出的两个特征是什么?( 2分) 【小
20、题 5】阅读本文,用简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 3分) 答案: 【小题 1】我欣赏儿子的自信和大气。( 2分) 【小题 2】 慢是因为恋怜爱儿子,想增强 儿子的自信心。 快是因为让儿子知道竞争靠实力,不给他虚假的胜利。( 3分) 【小题 3】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3分) 【小题 4】有竞争意识、对事认真。( 2分) 【小题 5】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或: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从小得经受锻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篇虚假的生存空间。生活是真实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3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在原文找到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然后读它的前后
21、的文章可知,儿子在参加剥豆的家务劳动时,主动要比赛,而且是在 “我盆里已不少了,他才刚开始 ”的情况之下。由此可知,我喜的原因是来自对儿子的欣赏,看到了儿子的自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找到语句在文章中的出处,然后精读前后的文 章,根据故事的发展揣摩,综合分析,得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 2】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可借助这些语句组织自己的答案:。如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这些语句都提示了答案:。把它们归类做答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
22、学生对文中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找到相应的关键信息,并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提取出切题的答案:。注意一定要综合分析,揣摩要全面。 【小题 3】试题分析:文中运用的描写方法很多,如对儿子所进行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 “我 ”的心理描写等。选择性很大。如 “我少,我就是输。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这句话写出了儿子在比赛输了的情况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了儿子的大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及其效果的掌握情况。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知道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正面、侧面,其中正面描写
23、有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等然后根据具体的文章做出判断,并把句子放到文章段落中加以理解,分析出刻画的人物的形象 。 【小题 4】试题分析: “最突出的两个特征 ”是审题的要点。根据文章内容,把最突出的两点写出来。从文章的前半部分可知,儿子主动要求比赛,表明他有竞争意识。在输了的情况下,坦然承认,表明儿子很大气,很认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小题 5】试题分析: “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 ”要看文章写了什么,表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揭示了什么主题。从本文的内
24、容看,我和儿子在比赛的过程中,我内心犹 豫,顾虑重重,但儿子却能坦然面对输赢结果。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本文意在告诉我们,生活是真实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更真实。不管输赢如何,都应追求其公平性,并坦然面对。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可理解出不同的主题。但是,要注意其主旋律所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说明文的文章主旨也要结合文章内容、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形象、作者的倾向等,在分析主旨时,借助其中的关键语句,判断作者的立场情感,能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的词语来组织语言。 文言文阅读 文段(三)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
25、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 1】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夫环而攻之 环: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攻亲戚之所畔 畔 : 【小题 2】翻译以下句子 。( 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 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的 “道 ”指的
26、是:( )( 3分) A道德 B道理 C施 “仁政 ”,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D道路 【小题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本章所提观点的看法。( 3分) 答案: 【小题 1】 围 武器装备 限制 通 “叛 ”,背叛( 4分) 【小题 2】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分) 【小题 3】施 “仁政 ”,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小题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略( 3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环、域、兵革 ”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有相通之处,其中 “域 ”要解释为动词用法,应译为 “限制 ”。 “
27、畔 ”是典型的通假字,要先指出通哪个字,再加以解释。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 加以积累。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以 ” “国 ”等。三个 “以 ”字都应译为 “依靠,凭借 ”。 “国 ”是文言文中的多义词,此句中应译为 “国防 ”。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
28、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 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3】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的句意,即 “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因此,句中的 “道 ”应是指 “仁政 ”“施行仁政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对于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同样要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加以理解
29、。可以在译出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句中字的意思。另外,根据全文的观点,也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 【小题 4】试题分析: “中心论点 ”即作者在文中对于所议论问题的观点。本文是从谈论战争开篇的, 对于战争,作者所持的观点是,在三个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中, “人和 ”最为重要。即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我们的看法,一般应与作者的观点一致。即, “人和 ”不仅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它也是小到集体生活,大到国家生活中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只有上下团结、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大家齐心合力,才会取得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国家的强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观点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点评:
30、要在审清题的基础上,对题干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结合对文言文的学习,把具有其性的符合题意的答案:总结出来。 诗歌 鉴赏 文段(四) 答案:这是一首对青春的赞美之歌,第一节强调了生命的可贵,青春的短暂,比如 “每个人只能得到一次生命 ”“青春之歌,却唱不了十个十年 ”。这一节是直接抒发感叹。第二节、第三节是诗人的想像的画面,用 “不要等待这样一天 ”“ 不要过着这样的日子 ” 非常诚恳地告诫青年人不要荒废光阴、不应虚度年华。 整首诗歌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语言是朴实无华的,是长辈真诚的劝告,没有用华丽的词语来堆砌,而是再现因错过而追悔莫及的一幅幅画面,真实而自然,极具震撼力。 试题分析:题目青
31、春之歌表明,是对青春的赞美之歌。整体读起来,给人的感觉,处处充满告诫:如第一节, “每个人只能得到一次生命 ”“青春之歌,却唱不了十个十年 ”等;第二节,更为生动,它用想像中因错过青春而追悔莫及的一幅幅画面,表达了对荒废光阴之人的告诫之意,告诫人们不要等到老态龙钟之时,留下无尽的憾恨。本诗的基调是积极的,语言读起来朴实但却很耐人寻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点评:对于诗歌的赏析,主要是欣赏诗歌的语言之美、意象之美、音韵之美、画面之美、手法之美、构思之美、意境之 美、情感之美等。 语言表达 语文活动。下面有两幅图,请选择 其中一幅 ,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后,说说自
32、己从图中读出了什么。(读出的内容要求准确、具体。 4分)答案:图一:通过数据可看出我省的旅游荏苒保持着强劲的增长趋势。其中,旅游总人数达到 10439.95万人,比去年提高了 27.5%。这看出了我省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少数民族文化对旅游者都有着巨大的吸引,这也强调了我们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保持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根据图表可以看出,旅游外汇收入比上一年有所降低,这也看出,近年的全球经济萧条对我省旅游业的影响。 图二 :图二: 图片展现了无数被砍伐掉了的树桩,因干涸而痛苦不堪的一位女子的面容以及她眼角即将滴落的泪水。通过此图,我们可以联想到多年来人们的滥砍滥伐导致的森林被大量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水土
33、保持不足,最终导致的今年西南地区的大旱。这不得不使我们落泪。由此,警示我们必须要注意生态的平衡。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选择其中一个 ”,我们可以选择表一或是图二,进行仔细的观察。如选表一,则要注意标题、统计类别及数字,而且要把这些数字进行整体表述、可比项的比较和分析。整体理解可知, “旅游总人数达到10439.95万人,比去年 提高了 27.5%”“旅游总收入 806.23亿,比去年增长23.3%”,表明贵州的旅游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趋势。单项比较可见,国内旅客增多,但入境旅客、外汇收入减少,可见全球经济萧条对我省旅游业的影响。要把这些信息和自己的分析都写在答案:中,做到准确、具体。如选
34、图二,就要仔细观察图片的内容,图片展现了无数被砍伐掉了的树桩,还有一个占据了图片四分之三的女子的脸,她的脸因干涸而痛苦不堪,眼角还有一滴即将滴落的泪水。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人类滥砍滥伐森林的现实,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导致多处缺水的旱情。因此,此图意在 警示我们必须保护森林,保持生态的平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图表,一定要注意整体感知图片的画面内容及所有的文字注解,结合题干要求做综合考量,从画面要联想到画面外,甚至联想到现实生活,思考之后写出切题的答案:。 综合学习水平考查(共 12分) 材料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风流人物,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优秀
35、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生动感人的故事,是我们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 材料二:今天,我们身边何尝又少了英雄人物呢?每一年的 “感动中国 ”的英雄人物就成为了中国的标志。 何东旭、陈及时、方招 事迹简介: 2009年 10月 24日长江大学三位大学生因为救人 ,最后终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 ,献出了自己年仅 19 岁的宝贵生命。 颁奖词:为了别人的生命 ,牺牲了自己年青的生命。作为大学生 ,他们对生命的那份理解和担当 ,不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社会上有太多人批评 90后 ,可这三位均出生在 90年代的大学生 , 正在用实际行动向这个社会证明着他们的人生价值。 【小题 1】请从中外
36、的历史中,选取两个你认为可以 称作风流人物的形象,并简要向大家做个介绍。要求:姓名、国别或朝代、主要功绩。( 4分) 【小题 2】借鉴 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为你推荐的人物写一段推荐语。( 4分) 【小题 3】国学:请在其中任意选择左右相关两项用线条连接( 2分) “安其居,乐其业 ” 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 论语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 老子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 礼记 中庸 【小题 4】大学里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 “格物 ”和 “致知 ”。哪么 “格物致知 ”的含义是什么?( 2分) 答案: 【小题 1】例 如:岳飞,南宋名将。他精韬略,严治军,常能以少胜
37、众。是当时的抗金英雄。金军叹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 【小题 2】略,参考材料二的颁奖词进行写作,强调语言表述的美感和准确。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小题 1】试题分析:对于 “风流人物 ”,不管是在课本上,还是在课本外,我们积累的都不少。选择知道 “姓名、国别或朝代、主要功绩 ”的,写出一个即可,且不分古今、中外。像这样的符合要求的人物有很多,只要是为了正义的事业作出贡献的、符合历史潮流的都可。如文天祥、李时珍、李世民、唐三藏、李大钊、孔繁森等。 考点:本 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 点评: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们不仅要在课内学习,还要在课外积累。平时我们要培养自
38、己对多种知识的兴趣,积累一些成语故事、名人名言与事例、俗语、歇后语等,并不时的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自己的积累,还可以在考试时,备不时之需。 【小题 2】试题分析:此小题是与第一问紧密相连的。首先要知道颁奖词一般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人物事迹简介、人物的精神品质、人物的影响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出自文言文中的成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平时我们要积累一些较为知名的成语故事,并将其成语的 古义、今义、比喻义、引申义等记在心中,以备不时之需。对于出自课内文言文中的成语更要注意积累了 【小题 3】试题分析:如果有积累,在我们课本的敬业与乐业里面就有这些语句。如 “安其居,乐其业 ”出自老子
39、,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出自中庸,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出自论语,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 就出自庄子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文章中出现的名人名言,语文实践活动中遇到过的名人名言,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积累下来,记住它们的意思与出处、作者。并给常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 用一用。 【小题 4】试题分析:关于 “格物致知 ”这一成语,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里面提到大学里面的 “格物致知 ”是指用 心灵去接近和推究事物,使人的认知发挥出来,显露出来。现在我们提倡的 “格物致知 ”即通过实验,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强调的是一种实验的精神。 考点:本
40、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 点评:对于课内文章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课本中的课文是我们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丰富自己汉语言宝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从课本中不仅可以接触到相关的名人名言,还可以积累成语、词语,更可以学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章法等。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的学习,把应学到的内容真正的挖掘出来。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考查。( 4分) 一本好书,可以驱走人们的烦恼,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莫等待,莫犹豫,赶快到书籍的海洋尽情遨游吧!( 4分) 【小题 1】请写出一句有关书的名言。( 2分) 【小题 2】下列名著中你喜欢哪一部?请你任选角度,简述理由。( 2分) A格列佛游记
41、B西游记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简 爱 答案: 【小题 1】尽信书不如无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小题 2】略 【小题 1】试题分析: “有关书的名言 ”是课本上语文综合性学习里面的内容之一,平时积累的也比较多,可以写有关书的、读书的都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 点评:平时我们要培养自己对各种知识的兴趣,积累一些成语故事、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并把它们记在心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广自己的知识,还可备不时之需。 【小题 2】试题分析: “格列佛游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 爱 ”四部名著中选一个来介绍,且 “角度 ”自选 ,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此我
42、们熟悉哪一个,了解哪一个的内容、主题、特色等,就选择哪一篇来写。如水浒是以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的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反映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等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对于课本上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可以有关情节和人物形象等 内容,与同学们多交流,同学之间多讲一些里面的故事。这样,不仅提高了读名著的兴趣,做题时还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默写
43、 诗文默写填空。(凡错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8分) 【小题 1】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婴孩手中乳。 【小题 2】鱼我所欲也, 。 【小题 3】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 【小题 4】请任意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 “花 ”的两个连贯的句子: , 。 【小题 5】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小题 6】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 商山早行) 【小题 7】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小题 8】 ,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答案: 【小题 1】像恋人的柔发 【小题 2】熊掌亦我所欲也 【小题 3】持节云中,何日遣
44、冯唐? 【小题 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 【小题 5】虫声新透绿窗纱 【小题 6】鸡声茅店月 【小题 7】胜做一书生 【小题 8】锦江春色来天地 试题分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遣、纱、做、锦等易错字外;有时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题干中的提示语言。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下,做好检查,这样才能使整个默写保持准确性。 考点:本体考察学生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 作文 写作能力考查(共 60分) 爱如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世
45、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我们心存感恩。亲爱的朋友,在生活中,你是否曾为一个微笑、一句劝勉、一声祝福而感动?你是否曾因羔羊跪乳、乌鸟反哺、落红护花而动容过? 以 “那感动 _的时刻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将题目补充完整; 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字数 600650 字; 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试题分析:本题是半命题作文,题目之前有提示。写作前,要仔细阅读提示内容,从中受到思路的启发,比如从提示中的 “亲爱的朋友,在生活中,你是否曾为一个微笑、一句劝勉、一声祝福而感动?你是否曾因羔羊跪乳、乌鸟反哺、落红护花而动容
46、过? ” 中我们可知看到,可补的内容有很多,涉及到的方面也可以有很多。如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可以写学校生活,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写 家庭生活,如母女之间,父子之间;还可以写自然之景,如羔羊跪乳、乌鸟反哺、落红护花。我们可以想想,我们补哪此内容,才是别人没有我们有的,别人没有想到我们想到的。尽量把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内容写出来。比如,我们以那感动世界的时刻为题,我们可以写刘翔在赛场上亲吻跨栏的一瞬间,让我们感受到的那种不舍的深情,令世人感动等。不过,在思考时一定要注意,要把选材确定在 “熟悉 ”这个角度上,因为只有熟悉的内容,我们才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因为熟悉的内容,我们写起来才更好
47、驾驭。如,亲情、友情等这类主题的作文是我们常写的,写得较 熟的,那么,我们就尽量把选材和立意拉到这些方面来。在此基础上,找出凡而不俗的材料完成自己的习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 补全题目常用方法: .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 .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 .从而将一个 相对比较 “大 ”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 “小 ”的题目;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