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宁夏青铜峡市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28964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宁夏青铜峡市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宁夏青铜峡市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宁夏青铜峡市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宁夏青铜峡市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宁夏青铜峡市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宁夏青铜峡市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开篇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 “鱼和熊掌的事 ”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分) 答案:( 1)比喻方式,用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用舍鱼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使所述道理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2)以生活中的舍鱼取熊掌之小事中的价值取向,来引出舍生取义中的价值取向,用类比方式引出论点,为下文论述做铺垫,自然而水到渠成。( 3)以故事引出下文,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试题分析: “鱼和熊掌 ”是一个比喻的说法,用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用舍鱼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这样论述更形象生动,容易被人接受。这也

2、是类比论证的方法,引出舍生取义,为下文作铺垫,同时吸引读者。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 点评: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要注意文章表达的中心,任何写作手法都是为了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都是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 品析: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中的 “空 ”的精妙之处。并用优美文字描述此句意境。( 2分) 答案:( 1) “空 ”说明友人已走远, “我 ”仍伫立在原地久久不离去,表现对友 人路途艰辛的关切( 2)也说明友人离去自己感到空虚孤寂的无限惆怅之情。( 3) “空 ”也能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言已尽而意无穷。 试题分析: “空留马行处 ”的 “空 ”说明朋友已经走远

3、,只留下串串马行的脚印。说明我的不舍,表现对朋友的关切。友人离去 “我 ”自己一人,感到孤寂惆怅。“空 ”也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赏析。 点评:赏析语言要注意从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等多方面来理解。 曹刿论战一文记叙的是 “长勺之战 ”,编者却将题目定为曹刿论战,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分) 答案: “曹刿论战 ”,重在一个 “论 ”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以此来表现 “士 ”在历史事件中的巨大作用。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更能体现人物的特点,两者在内容

4、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共 2分。解题和分析文章内容各 1分 ) 试题分析:曹刿论战,重点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突出一个论字,来表现 “士 ”在历史事件中的巨大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点评: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结合文章表达的中心、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 背景等方面来理解。 翻译句子。( 6分) (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答案: 高官厚禄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因此人们大多把书

5、借给我,我因此能够遍览群书。 试题分析:( 1)辩通 “辨 ”,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于是对的意思,加:好处、益处。 ( 2)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 3) 以是:因此。以:把。假:借,因:因此。得:能够。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字。( 4分) 微斯人,吾谁与 归 ?( ) 林寒涧 肃 。( ) 斗 折蛇行,明灭可见。( ) 无丝竹之 乱 耳。(

6、 ) 答案: 归一,一同,一道 寂静 像北斗星一样 使 乱,扰乱 试题分析:注意 “斗 折蛇行 ”的斗是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无丝竹之 乱 耳的 “乱 ”是使动用法。使 乱,扰乱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选择题 下列加线的文字用括号内的词语替代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 2 分) A上海世博会以其雄伟的场馆,多元的文化,高新的科技及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着 无与伦比 的梦幻世博。(无可比拟) B实力超群的中国女

7、子羽毛球队 不可思议 地输给韩国队后,主教练李永波坦言: “年轻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不可想象) C经典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 不容置疑 的。(不可怀疑) 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 无动于衷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不动声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无可比拟:没有可以相比的。 B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与不可想象是一个意思。 C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就是不可怀疑的意思。 D无动 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不动声色:在紧急情

8、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一点也不着急。在车祸面前只能用无动于衷,不动声色不恰当。 考点:本题考查成语运用辨析。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 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 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 注意区分同义成语。 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文化与名著: 请判断一下以下陈述哪一个不正确?( )( 2分) ( 1)古语 “化干戈为玉帛 ”中的干戈为战争,玉 帛指和平。 ( 2)史记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 3)古代对人的年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称谓

9、:女子十三四岁叫 “豆蔻年华 ”,人到五十岁叫 “花甲 ”六十岁叫 “天命 ”七十岁叫 “古稀 ”。 ( 4) “蓬荜生辉 ”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也说 “蓬荜增辉 ”。谦敬之词。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到五十岁叫 “天命 ”六十岁叫 “花甲 ”。 考点: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点评:对于课本中出现的重要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进行熟记,还要注意一些文 化方面的常识积累。 现代文阅读 工夫常负无心人 “工夫不负有心人 ”,几乎成了公认的真理。不知有多少文人做到 “功到垂成 ”、“攻不十,不易器 ”。其实,对于古人这句话,只谈 “工夫

10、 ”,不谈 “有心 ”,只谈了真理的一半,人世间, “工夫常负无心人 ”的事比 “工夫不负有心人 ”的事,甚至还要多。 “工夫 ”重要, “有心 ”、 “无心 ”更重要。 传说车和船都是黄帝发明的。我们的这位老祖宗,看见有一种叫 “浮蓬 ”的草,秋后干枯以后,风一吹,在地上滚来滚去,于是发明了车;看见枯木在水面上漂,于是发明了船,而看到浮蓬滚来滚去,看到枯木漂到水上的,何止黄帝一人?为什么发明车船的 “专利 ”属于黄帝?关键就是黄帝是个 “有心 ”人,有人说,黄帝是人民群众的象征,发明车船的是人民群众,即便如此,人民群众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也是那些有心的人。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牛顿是发现 “

11、万有引力 ”定律的奠基人,牛顿小时候躺在苹果树下,看见苹果掉下来,于是提出疑问: “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 ,不向天空飞去呢? ”多么简单的问题,看到这种现象,并非牛顿始,为什么别人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看来别人都没有像牛顿那样是个有心人。 被人称为药圣的李时珍,怎么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伟大著作?一因为他是个祖传医生,从父亲手里接过药箱,二因为他是有心人。他看到有个同行给一个癫狂病人开了一服药,其中有一味叫 “防葵 ”,病人吃了很快就死了。另一个同行给身体虚弱的病人用了一味补药叫 “黄精 ”,病人也死了,按古书记载,这些药本来都是不错的,李时珍经过研究,发现人们把防葵和狼毒,黄精和钩吻弄混了,而狼毒和

12、钩吻都是极毒的药,于是 决定修订药典。那两位用药致人死命的同行都没有想到这点。看来他俩都不像李时珍那样有心。 “工夫常负无心人 ”,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这样或许可以减少一些劳民伤财的无效劳动,或许可以使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家成倍成倍地增加起来。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是不是有心人? 【小题 1】这篇文章列举了三个事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 2分): 【小题 2】本文提倡做 “有心 ”人,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写出这种人有什么特点? ( 2分) 【小题 3】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_ _。 ( 2分) 【小题 4】本文的写作目的是_ _。 ( 2分) 【小题 5】请联系现实生活举出一个 “工夫不负

13、有心人 ”的事例。 ( 2分) 答案: 【小题 1】 黄帝 “有心 ”发明车船。 牛顿 “有心 ”发明万有引力定律。 李时珍“有心 ”修订药典。 【小题 2】留心观察,勤于动脑,发明创造。 【小题 3】承上启下 【小题 4】例证 “工夫常负无心人 ”的道理,号召人们做个有心人。 【小题 5】略。 【小题 1】试题分析 :三个事例分别在文章的第二、三、四段,用什么人 +做什么事的公式回答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点评:概括段落内容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用什么人 +做什么事的公式回答即可。 【小题 2】试题分析 :用概括的语言写出这种人的特点即是归纳黄帝 “有心 ”发明车船、牛顿

14、“有心 ”发明万有引力定律、李时珍 “有心 ”修订药典,从他们身上看出他们 “有心 ”在哪里。 考点:本题考查概括人物特点。 点评:概括人物特点时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 【小题 3】试题分析 :这句话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谈 “有心 ”,所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画线句的作用。 点评:画线句如果在文章中有连结上文和下文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小题 4】试题分析 :抓住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写这篇文章列举了三个事例,说明 “工夫常负无心人 ”的道理,号召我们要做有 心人。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评: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结合文章表

15、达的中心、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背景等方面来理解。 【小题 5】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举出一个 “工夫不负有心人 ”的事例,所举事例应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如弗莱明发明青霉素等。 考点:本题考查对事实论据的补充。 点评:所举事例应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能阐述文章的中心论点。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必详述。 世上最好的地方 冯雪梅 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我不这么想。 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 。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经很陌生。他们一无所有,就那么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开始营建一个家。我记得小院里的槐花香,记得在大树下跳皮筋时唱的儿歌,记得母亲在公用

16、的自来水龙头下洗一大盆的衣服,父亲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刨木板做家具。那时候我对家的理解就是小院里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 院子里的房子都是相同的结构,唯一不同的是各家挂在门口的竹帘。父亲把买来的竹帘细细打磨光滑,以免扎着人,母亲用旧的格子布将竹帘的边细细缝了,既好看又耐用。父亲是那种闲不住的人,就那两间小平房,也被他动着脑筋规划过 家具都是比着屋的尺寸做的。我 实在不知道父亲如何有这样的手艺,只是觉得天底下没有他做不了的事儿。原先屋里的地上铺着砖,父亲弄了水泥来,将地重铺了一遍。那在全院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夏天里,我最得意的事就是在地上铺了席子,摆上跳棋,然后请同伴来玩,并让他们参观我带着书架的小床。 我

17、一直认为我的家是最好的家,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同学住在高楼里的家。当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都市的车水马龙,看着远处暗红的云彩和一点点落下去的夕阳,突然觉得我的家和这里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我的愿望不再是躺在水泥地板上看小说,而是在高楼的阳台上支一张椅子,看风景。 这样怀想 了许久,我的家就真的到了高楼上。楼房建造的那段日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跑去看,然后想象着阳台的位置和摆一把什么样的椅子在阳台上。家搬进高楼的那天,我几乎在阳台上站了一下午。我不仅有了可以看夕阳的阳台,还有了自己的一间小屋。家真的不一样了。当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悠然自得地看着楼下的人群和远远的树影时,觉得再也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初夏的黄

18、昏,风轻轻吹着,天气好极了,能见着远远的一抹青山。 那一抹青山让我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幻想。那应该是秦岭的一点影子吧,山这边的景色我知道,山那边呢,是什么模样?由此而来,想象也一 天一天地扩大,这种不着边际的幻想终于使得我离开家去了他乡,因为我重新觉得有比家更好的地方。 我在江南江北穿行了几年之后,找到一个停留的地方,开始自己的生活 与我的家,我的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挑选明快的装饰布,让屋里的色调一致,而不是像母亲那样计算哪一种布做窗帘更耐用或是哪一种床单的价格更实惠;我打掉屋的墙让客厅适应我喜欢的家具,而不是比着屋子的大小买家具;我找小时工做家务忘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家训;我甚至不开伙今天肯德

19、基明天麦当劳。我按着自己的想象构建着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突然有一天,当我在西餐桌上 舞刀弄叉对付意大利通心粉的时候,猛地记起父亲说的一句话:还是自家的手擀面好吃。母亲的笑和家的影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眼前。 隔着电话线,听母亲的乡音。北方的冬日,阴着天,风很冷。暖暖地母亲在问:过年回家吗? 冬天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乡的城市。车晚点了,当我远远地看到家时,长长地出了口气。天晚了,楼梯的灯都熄了,走到家所在的那层楼,却见那盏灯亮着。猛然间明白,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 这世上最华丽的地方也许不是家,但他永远是一个最好的归处,是牵扯不断的惦念和牵挂,是在不知不觉中渗入的生命的一部分。 家是

20、那盏燃起的灯光,为着行色匆匆、漂泊的脚步。 【小题 1】第 自然段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有何特点 详写这一段情景有何作用?( 4分) 【小题 2】理解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3分) 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 【小题 3】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请概括其心理变化过程。( 4分) 【小题 4】作者认为 “世上最好的地方 ”是哪里?为什么?通读全文扼要作答。( 3分) 答案: 【小题 1】( 4分) 突出了家的朴实和温馨 同后文形成对比,为作者表达对故乡家的思念做好铺垫。 【小题 2】( 3分)不管一个人身居何处充满温馨的家始终是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 1分),家

21、人的关爱总是伴随着自己( 1分)。 【小题 3】( 4分)得意 不满足 悠然自得 向往 自由舒心 牵挂(或惦念) 【小题 4】( 3分)作者认为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1分),因为家能够给人温暖、关爱( 1分),家永远是一个人最好的归处(或:是一个人精神的寄托处)(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幼年在大院中的生活情景,表现了家 的温馨,与后文形成对比,也为下文表达对故乡家的思念做铺垫。 考点: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 点评:理解文章语段的作用要注意语段所在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一般有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 【小题 2】试题分析 :“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 ”关键是理解后

22、一句。 “线牵在家的手里 ”说明无论我走到哪里,我最牵挂的、最不能忘记的还是家。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点评: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注意 1.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句子含义。 2.结合作品背景,理解句子含义。 3.抓住关键性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4.分析句 子的写作手法,理解句子含义。 5.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理解句子含义。 6.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中与之相似的特定情境,理解句子含义。 【小题 3】试题分析 :抓住 “我最得意的事就是在地上铺了席子 ”“突然觉得我的家和这里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 ”“悠然自得地看着楼下的人群和远远的树影时 ”“山那边呢,是什么模样?

23、”“我按着自己的想象构建着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是牵扯不断的惦念和牵挂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筛选提炼概括出答案:,能用原文词语的用原文词语,不能用原文词语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 对作者情感变化的理解。 点评: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要注意从文章中找出一些关键的词句进行概括提炼,能用原文的,用原文回答。 【小题 4】试题分析 :抓住 “这世上最华丽的地方也许不是家,但他永远是一个最好的归处,是牵扯不断的惦念和牵挂,是在不知不觉中渗入的生命的一部分。家是那盏燃起的灯光,为着行色匆匆、漂泊的脚步。 ”这两句话进行分析,作者认为世上最好的地方是家,家是最好的归处,家是生命的一部分,家是温

24、暖,是关爱。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评: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结合文章表达的中心、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背 景等方面来理解。 语言表达 用一句话写出你所得出的结论。( 2分) 材料: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 “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 ”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大树。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结论: 。 答案:结论:不要

25、因为眼前的得失,而忘记人生的远大目标。 试题分析:抓住: “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大树。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这一句话,理解它的深层含义。 “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大树。 ”即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而要注意人生的长远目标。 考点:本题考查对语段中心的理解。 点评:理解语段的中心,要注意理解语段句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语段蕴含的人生哲理。 有人做了一次中国国民读书调查活动,主要调查国民读书方式和倾向,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根据下面的调查表,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 2分) 年份 纸 质图书阅读 网络(电子)阅读 2010

26、年 80.2% 19.8% 2011年 76.3% 23.7% 近两年我国国民 _ _。 答案:主要以纸质图书阅读为主,现已有所下降,网络(电子)阅读则逐步上升。 试题分析:从图表所列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国民读书纸质图书所占比例很大,但 2011年比 2010年比例略有下降,网络 (电子 )阅读的比例上升了。 考点: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能力。 点评:做图表分析题时要注意第一步就是整体阅读,明确题意,包括审题目要求、审图表标题和内容。第二步,横比纵比,寻找变化规律。第四步:表述时准确是前提,再注意精炼。 给下列句子排序。 ( 2分) 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顺序是 如果我是中学语文教师,

27、会怎么教学生? 那么,答案:就有了。 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 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 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 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 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答案: 试题分析:题干中问 “会怎么教学生? ” 中 “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 ”这个问题即指题干中提到的问题,所以 就放在最前面。 中说 “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 ”,切身的经验就应谈到自己了,所以 之后就是 。 中说是 “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 ”, 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所以 应放在 后。 考点: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28、。 点评:语句衔接连贯要做到的是:话题统一,语序合理,前后照应。这类题的做法是: 找起始句和总结句。 注意关联词。 串句子。按照句子间的关系,揣摩逻辑关系,将一个一个的句子连 好,就完成了任务。 毕业在即,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感谢与敬意,小王想送给老师一张纪念卡,并在卡上题写一副对联,他选了以下几组词语来构成对联,你能帮他完成这幅对联吗?( 2分) 笔酣 日暖 墨浓 风和 绽桃李 写春秋 上联: 下联: 答案:上联:日暖风和绽桃李 下联:笔酣墨浓写春秋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是送给老师,表达感谢与敬意,还要注意对联的要求,日暖风和应该放在一起,笔墨应该放在一起。日暖风和桃李绽放,笔墨写春秋。 考

29、点:本题考查对联编写。 点评: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相同位置上的词性相同、词义 相近或相反。还要注意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 认真读下面漫画按要求完成问题。( 4分) 【小题 1】请说说此漫画创作缘起于哪则俗语,常表达怎样的意思?( 2分) 【小题 2】请说出这幅漫画的含义( 2分) 答案: 【小题 1】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抓了次要的而忽略了主要的之意。 【小题 2】讽刺了在经济建设中为了所谓的 “经济效益 ”这些蝇头小利,而却忽略了关乎国计民生的环境保护事业。 【小题 1】试题分析 :漫画中有一个西瓜,很容易想到 “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的俗语,这个俗语

30、常用来表达抓了次要的而忽略了主要的。 考点:本题考查对漫画的解读。 点评:首先仔细观察画(表)面。要看清,看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明确画(表)所指内容,包括画(表)中的文字。 【小题 2】试题分析 :注意漫画中有 “经济效益 ”和 “环保 ”的汉字提示,再联系 “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的俗语,就知道漫画讽刺了在经济建设中为了所谓的 “经济效益 ”,却忽视了环保这一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对漫画的解读。 点评:画(表)中的文字通常都为解题结出提示,在仔细对画(表)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发散思维(分析、联想、想象等)这个解答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维武器。 默写 默写。( 16分) 【小题 1】瀚

31、海阑干百丈冰, _ 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小题 2】此中有真意, _ _。(陶渊明饮酒) 【小题 3】 _ 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小题 4】 _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 牧赤壁 ) 【小题 5】造化钟神秀, _ _。(杜甫望岳) 【小题 6】蓬山此去无多路, _ _。(李商隐无题) 【小题 7】 _ _, _ 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小题 8】箫鼓追随春社近, _ _。(陆游游西山村) 【小题 9】伤心秦汉经行处, _。(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小题 10】浩荡 离愁白日斜, _ _。(龚自珍乙亥杂诗) 【小题 11】 _ 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

32、府之任蜀州) 【小题 12】黑云压城城欲摧, _ _。(雁门太守行 李贺) 【小题 13】 _ _ 白露未 (诗经蒹葭) 【小题 14】 _ 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小题 15】晴川历历汉阳树, _ _。(崔颢黄鹤楼 【小题 16】 _ ,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答案: 【小题 1】愁云惨淡万里凝 【小题 2】欲辨已忘言 【小题 3】征蓬出汉塞 【小题 4】东风不与周郎便 【小题 5】阴阳割昏晓 【小题 6】青鸟殷勤为探看 【小题 7】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小题 8】衣冠简朴古风存 【小题 9】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小题 10】吟鞭东指即天涯 【小题

33、 11】海内存知己 【小题 12】甲光向日金鳞开 【小题 13】蒹葭萋萋 【小题 14】长风破浪会有时 【小题 15】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小题 16】天街小雨润如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试题分析:小题 1要注意 “凝 ”的写法,小题 2注意 “辨 ”的写法。小题 3注意 “蓬 ”不要写成 “篷 ”。小题 4要注意根据上句对出下句即可。小题 5注意根据上句对出下句即可。小题 6注意 “殷勤 ”的写法。小题 7要注意 “合 ”不要写成 “和 ”。小题8注意 “简朴 ”的写法。小题 9注意 “做 ”不要写成 “作 ”。小题 10要注意 “鞭 ”“即 ”的写法。小题 11要注意根据

34、下句对出上句即可。小题 12注意鳞的写法。小题 13要注意 “蒹葭萋萋 ”的写法。小题 14要注意 “长 ”不要写成别字。小题 15要注意“萋萋鹦鹉洲 ”的写法。小题 16要注意根据下句对出上句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 ;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 ;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书写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依次订正在田字格内。(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 4分) 悬梁刺骨 一愁莫展 金榜题名 世外桃源 再接再厉 黄梁美梦 挑拔离间 答案:股 筹 粱

35、拨 试题分析:悬梁刺骨 -悬梁刺股;一愁莫展 -一筹莫展;黄梁美梦 -黄粱美梦;挑拔离间 -挑拨离间 考点:本题考查字形。主要涉及到同音字、形近字和成语。 点评: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作文 一场突然而至的沙暴,让一位独自穿行大漠的旅者迷失了方向,更可怕的是装干粮和水的背包都不见了。翻遍所有的衣袋,他只找到一个泛青的苹果。 “哦,我还有一个苹果。 ”他惊喜地喊道。他攥着那个苹果,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大漠里寻找着出路。整整一个昼夜过去了,他仍未走出空旷的大漠,饥饿、干渴 、疲惫却一起涌上来,望着茫茫无际的沙海,有好几次他都

36、觉得自己快要支持不住了,可是看一眼手里的青苹果,他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又添了些许力量。 三天以后,他终于走出了大漠。那个他始终未曾咬过一口的青苹果,已干巴得不成样子了。 要求: 请结合上面这个材料 ,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字数 500字以上;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答案: 试题分析:要理解材料表达的中心即 “我还有一个苹果 ”的含义,即是怀着信念、怀着希望,抓住这个中心来立 意选材。 考点: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点评:材料作文理解材料的中心是作文的关键,要根据所给的材料 ,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 ,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根据提练出的看法和观点确定写作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