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山东胶南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检测 12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阴 晦 ( hu)祭 祀 ( s)水 涨 船高( zhn) B胆 怯 ( qu)模糊( m)不 屑 置辩( xi) C阔 绰 ( chu) 恣 睢( z)自惭形 秽 ( su) D 惘 然( wn)星 宿 ( xi)斤斤计 较 ( ji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 “涨 ”读涨 zhn,指水多水位升; B项 “怯 ”读怯 qi,害怕; C项 “秽 ”读 hu,丑陋。 考点:汉字拼音辨识 点评:本题有难度,题中多音字不太好判断。考汉字读音知识点,考的基本上都是
2、易错读的汉字,以形声字居多,所以平时学习要有针对性的识记汉字,特别关注易错读的汉字,平时多积累,考试时才有把握。 对下面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我家院里的那两盆夹竹桃红的似火,白的似雪,它们融洽地开在一起,使我顾而乐之。 站在大门内,它们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开败了,又开出一朵花。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菊花,它就那样开着,同院里其他花比起来,那韧性不是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盛夏的暴雨中,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茂盛,也看不出什么衰败,只是花败又花开,点缀着这小院。 (选自夹竹桃有改动) A第 句中将两盆夹竹桃的颜色分别形容为 “
3、火 ”和 “雪 ”,形象地写出了夹竹桃的艳丽和素洁,红白相映,令作者喜爱无比。 B第 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夹竹桃的默默无闻,不慌不忙,丝毫不引人注意,以致受人冷落。 C第 句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D第 句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明了夹竹桃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 坚韧,为小院点缀色彩。 答案: B 试题分析: “静悄悄地一声不响 ”是用拟人法写夹竹桃不张扬, “一朵花开败了,又开出一朵花 ”是用拟人法写夹竹桃乐观坚强。所以, B 句中 “丝毫不引人注意,以致受人冷落 ”的理解是错误的。 考点:句子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 “
4、修辞手法 ”好判断,但对 “作用 ”的解释不太好判断。判断修辞手法的作用,要结合文段的内容,以及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情感趋向。平时学习中对修辞手法的作用要多理解体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与理解能 力,掌握判断的会巧。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会 。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在 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A 跳得多么欢快 大海神秘的涛声
5、把我们的灵魂 B 剧烈跳动 大海神秘的涛声把我们的灵魂 C 剧烈跳动 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 D 跳得多么欢快 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 答案: D 试题分析: “跳得多么欢快 ”包含有 “跳动 ”的意思,而 “剧烈跳动 ”比较生硬,没有语境中所表现的 “欢迎 ”的情感色彩,所以 BC项选排除。第二空两句话的区别在句式,一是 “把 ”字句,一是 “被 ”字句,根据语境,我们 “寂寞已久的心 ”是陈述的主体,即 “我们的灵魂 ”,所以用 “被 ”字句比较合适。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语言细微差别的感知能力不强。解答此类问题,要了解语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比较不同词语含义
6、的 不同和不同句式表达效果的差别,平时学习多阅读,培养语感和理解能力。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问题在于,有了 “过 ”,是任其自然发展,还是从“过 ”中吸取教训,变 “过 ”为前进的动力。 C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D船队经过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再走七、八公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凤凰岛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应该用分号, B项句末问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D
7、项 “七、八公里 ”句中这一部分表示的是概数,不能用顿号。 考点:标点符号 点评:本题有点难度,不好判断,因为学生平时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太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比较复杂的,靠死记不行,要靠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积累对标点符号使用的经验,熟能生巧,对一些特殊符号的特殊用法可以记忆。 下列划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无论别人给予了我们多少,我们都要懂得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B农民张玉民 首当其冲 ,办起了全市第一家私营 钢琴厂。 C李老师的语文课最受同学们的欢迎,既有 班门弄斧 的谦逊,又有旁征博引的渊博。 D每一个青少年都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不畏艰险,奋力拼搏, 吃一堑,
8、长一智 ,就是这个道理。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句中 “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C句中 “班门弄斧 ”指在水平比自己高的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 D中 “吃一堑,长一智 ”指犯过一次错误得到一次经验,此三句皆不符合句意。 考点:成语俗语辨识 点评:汉语中成语、俗非常多,这类语言短小内容丰富生动,结构精当,理解成语、俗语学会使用是语言文字能力的表现 ,平时学习要多积累多运用。 根据语境,下列句子括号里填写的汉字,恰当的一项是( ) 只有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屠户把银子( )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
9、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 )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A走攥飘 B踱攥浮 C走握飘 D踱握浮 答案: B 试题分析: 句选自孔乙己,此句表现有钱人的傲慢,所以用 “踱 ”, “慢慢踏进 ”的意思; 句选自范进中举,此句表现屠户自私贪婪,所以用 “攥 ”,“紧握 ”的意思; 选自骆驼祥子,此句形容天气炎热干燥灰尘弥漫,所以用 “浮 ”。 考点:词语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皆出自所学课文,学生比较熟悉,且句意明确,易于理解。准确的使用一个词语表达意义,要根据句子的内容选定。使用词语时不仅要注意词语的含义,还要求注意词语的情感色彩和语言特色。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8分)
10、让自己成为平民英雄 李树杰 人 民论坛专栏月日刊文,称赞济南特大暴雨中涌现出来的那些平民英雄,他们奋不顾身,急人之难,帮助他人脱离险境的故事,读来令人感动。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平民英雄还有很多很多,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这样的平民英雄。 比如,岁的重庆汉子刘太权。月日,钱塘江大潮瞬间淹没了多名在江堤丁字坝游玩的人。刘太权在大潮中救起了四个素不相识的人,其中两个孩子,两个大人,而自己岁的儿子却被大潮吞噬。 从人的本能来说,面对危险,首先想到的是拯救自己的亲人;面对死亡威胁,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何逃生。当 灾难来临之时,刘太权也想到了自己儿子的安危,但他更不忍心看着眼前的人一个个卷入潮水
11、。正是人类善良的本性,使他们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做出有益于他人的选择。 他们的行为,也促使我们进行更多的社会思考和自我反省。作家雨果曾说:“天生的万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制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 ”雨果的话不无道理。现在,社会发展了,物质丰富了,生活提高了,我们中有些人善良的本性却在扭曲、丧失,甚至完全泯灭。今年月,一位名叫刘明明的辽宁民工在暴风雪中遭遇车祸,造成多处骨折。同行者为救他性命,曾次向人下跪 ,却屡遭他人冷遇。 就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道德上都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我们尽管不会去做伤天害理的恶事坏事,但面对周围需要帮助、也能帮助的人和事,会不会伸出温暖的双手?是不是常常
12、报以更多的麻木和冷漠?面对一些不良风气,我们都甚为不满,时常抱怨。可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我们不能从自己做起,该抱怨、该指责的,恐怕正是我们每个人自己。 现代文明社会,不仅是物质丰富,还应是精神文明同步增长的社会,是人性、人情受到尊重和重视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行政力量主导,更需要公民精神的自我完善。每个人都能心存 善良,心存敬畏,心存感激,心存关爱,我们的世界才会真正充满爱,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文明和谐。(有删改) 【小题 1】 第 段举刘太权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小题 2】 阅读选文 段,分别概括这两段所论述的内容。( 2分) 第 段: 第 段: 【小题 3】分
13、析选文的论证过程和方法,完成下面填空。( 3分) 文章以 作为引论,主要通过 ,层层推进,论述了 与造就 “平民英雄 ”的社会诉求。 答案: 【小题 1】承接上段说明 “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这样的平民英雄 ”,揭示了“平民英雄 ”的特点在于关键时刻作出有益于他人的 选择,引出下文的议论。 【小题 2】第 段论述了在当前的环境下,我们每一个应进行更多的社会思考和自我反省的必要。 第 段阐述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在道德上都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小题 3】济南特大暴雨中平民急人之难、助人脱险的事实;对比; “让自己成为平民英雄 ”的可能性。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论据的作用和文章的结构两方面来分析
14、,用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作者开篇提出的观点,进一步引发议论,对深入论证起到了引导作用。 考点:论据的作用。 点评:本题不难,此论据的作用很明确。举例论证是议论文中常用的证论方法,它往往与讲道 理结合使用,事实论据一般是具体的事例和社会现象。 【小题 2】 试题分析:注意两段开头的中心句,摘录概括即可: “他们的行为,也促使我们进行更多的社会思考和自我反省 ”“就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道德上都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 考点:概括内容 点评:本题不难,文段中有中心句,文字信息明确,易于概括。此类概括题,先要看准题干中提问的关键点,然后紧扣这个点去梳理文字,找出相关信息,文中有明确的语言直接摘引,没有的
15、话就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 【小题 3】 试题分析: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来分析,开头是以事例引发议论,中间部分是正反对 比说理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需要公民精神的自我完善 ”。 考点:论证过程 点评:本题有难度,解答此题必须掌握全文的内容,明确作者的思路,对论证的过程要有所了解,这点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做到的,平时学习中必须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8分) 2010年,国家住建部曾对全国 351个城市进行调研,发现 2008 2010年的 3年间, 62的城市都发生过内涝事件。逢大雨必涝,已成为大城市的通病。 追根溯源,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峰期,原来的农田、水塘和湿地 大
16、量 减少,地表 “硬质化 ” 到处 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满街都是水泥路面,这些都是无法自然渗水的。城市的公园、绿地又不够,导致 90的雨水进入排水系统,使其难堪重负,一旦城市遭到暴雨袭击,突然增多的雨水无处泄洪,于是,道路变成了 “河流 ”,广场变成了 “湖海 ”,低洼区域也成了一片泽国。 路面不透水,使得降雨时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完全被阻;雨水在地面汇集,引起交通阻塞,加重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雨水从地面流走或被蒸发,使得城市灰尘污染加重。 还有,硬路面吸收、储存并反射太阳热量,可使地面温度升高,增加城市夏季的炎热,加大为降温付出的能源消耗。此 外,硬路面还会引起诸多环境和生态负效应,如使路面
17、的空气交换和空气湿度减低,与日益加重的空气污染相结合,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植物和动物组成的地面生态系统和生物活动 “硬化 ”路面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部分雨水资源未经利用就通过污水排水管网白白放掉了,实在可惜。 我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水利部预测, 2030年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有 1750立方米。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成了我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把雨水尽量利用起来,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最好办法。 【小题 1】 第 段中的两个划线词语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2】选文第 段主要说明的是 ,第 段则是 。( 2分) 【小题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透水路面比硬化路
18、面所具有的优点。( 4分) 【材料】德国在自行车存放地和停车场的地面,选择有孔的混凝土砖,并在砖孔中用土填充,便于杂草生长,从而使地面的 40%具有绿化功能;在居民区、公园和街头广场这些地方,选用实心砖铺路,但砖与砖之间会留出空隙。空隙中留有泥土,天然的草可在此处生长,这样地面可形成 35%的绿化面积;城市街道的主要路面则用有孔砖加碎石来铺设,这种地面不生杂草,但可使雨水顺利渗透,其 地面的热反射也大大低于全硬化地面。 答: 答案: 【小题 1】 这两个词语都表示范围,说明城市地表 “硬质化 ”面积极广。 评分:本题 2分。每点 1分。 【小题 2】 第一空:地表 “硬质化 ”是导致城市内涝的
19、原因。或:暴雨引起的城市内涝的原因。 第二空:具体说明 “硬 ”路面带来的多种不良后果(或:造成的危害) 评分:本题 2分。每空 1分。 【小题 3】 相比硬化路面,透水路面能平衡城市生态系统。 /雨水由透水路面渗透入地,地下水可得到补充,同时避免雨水在地面汇集; /透水地面能通透 “地气 ”,可降低地表温度,增加城市夏季的舒适度; /透水地面的孔隙多,地表面积大,可吸附粉尘,减少扬尘污染。 评分:本题 4分。每点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文意,理解两词的修饰限定作用: “农田、水塘和湿地 ”减少之多,现代建筑增加之快,而这些都与 “城市地表硬质化 ”紧密相关。 考点:说明文语言的
20、准确性 点评:本题不难,问题浅显,是说明文学习中的常提到的问题。说明文内容上讲究真实性,说明方法上讲究科学性,语言上讲究准确性逻辑性,学习说明文要了解这些特点。 【小题 2】 试题分析:找到文段中的关键信息(词语、句子)概括内容,如第二段中 “地表硬质化 ”“城市 雨水无处泄洪 ”,后面三段分别说明了 “空气污染 ”“城市热岛效应 ”“水资源浪费 ”三个方面的后果。 考点:梳理信息,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低下,本文没有明确的提示信息,需要学生综合分析。所以,平时要多进行概括文意方面的训练。做此类题,关键还是要看懂文段的内容,理清文段的层次。 【小题 3】 试题分析
21、:材料与文段是从正反两方面讲地表 “硬质化 ”问题,可根据第二题解答所指的几个方面来回答透水路面的优点。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如何理解不了第二题的问题,把握不好文章的要点,就 很难回答此问题。所以,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清内容的层次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15分) 中 国 铁 周海亮 炉火熊熊,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点水,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来,似巨雷轰顶。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的瞬间如烟花般迸散绽放。 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
22、重,表情也开始痛苦。 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 小铁匠没有搭话。 因为这把刀?老铁匠问他。 小铁匠只好点点头。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彤红的脸,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 还说你是小汉奸?老铁匠面无表情。 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 ! 你觉得能逃出去吗?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 那也不打了!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大不了是一死。 (11)不打?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铁,用力按到砧上。儿啊,开锤! (12)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小野小队长按时过来取刀,他盯
23、着 刀,问老铁匠,全是铁的?老铁匠说,当然。小野再问,如何?老铁匠说,可试。小野就抽出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来,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 “噗 ”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13)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想不到老铁匠却退后一步,说,刀暂时不能拿走,刀柄上还没有刻字。 (14)刻字? (15)这是规矩。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如果你信得过我,后天过来取刀。 (16)小野想想,再看看老铁匠 ,然后点点头。他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 (17)要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小野说
24、,能办到吧? (18)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19)别耍花样啊! (20)放心。 (21)后天我来取刀! (22)请! (23)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小野暴跳如雷,他把全村人驱赶到一起,逼他们说出老铁匠的下落。当然没有人说,也许连他们也不知道,也许连小铁匠也不知道。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们正在村后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位强壮的铁匠。 (24)一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 了一次暴动。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散而逃。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 “嗒嗒 ”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 (25)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据说他
25、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爹告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 (26)再后来,日本人投降了。 (27)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人们在听到一声闷响后爬起来看,就惊呆了。 (28)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 (29)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 (30)风雨中,白色骨 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一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的光泽。 (31)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 (32)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军刀。 (33)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 (有删节) 【小题 1】 阅读 1 23段,
26、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4分) 【小题 2】阅读 27 33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要以描写断墙里的白色骨架作为故事的结尾?( 4分) 【小题 3】小野试刀的当天夜里,在老铁匠和小铁匠之间一定会有一个故事,或者精彩的对话,作者省略了。请你展开想象,补述出来。( 7分)( 不超过150字) (注:此处排 150个方格) 答案: 【小题 1】 被村民视为汉奸 小(或:笑)试军刀 拖延(推迟)交刀 面临生命死亡(面对生命逝去) 评分:本题 4分。每答 1分。 【小题 2】 交代老铁匠的去向(下落),使故事情节完整; /照应上文小铁匠临牺牲时所说的那句话 “能屈能伸才是铁 ”; /揭示题旨,以
27、断墙里伫立的老人的骨架,寄寓老铁匠精神不死,爱国情怀世代永存, /从而升华中国人民坚强不屈抵御外侵、永葆民族气节这一爱国主义主题。评分:本题 4分。每个要点 1分。 【小题 3】示例:在熊熊炉火的映照下,老铁匠在刀柄上郑重地刻上了 “中国铁 ”三个字。小铁匠望着父亲,眼里充满疑惑。 “后天真准备交刀? ”“用中国铁打造的刀决不能落到小野手里,你把我和刀砌在夹墙里。 ”小铁匠的眼神明亮起来。“铁在炉火中变软是为了经过锤炼变成锋利的刀,记住 能屈能伸才是铁 。 ”小铁匠的眼神变得伤感而又坚定。 评分:本题 7分。内容 5分,语句顺畅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注意表中的 “项目 ”,指提人物
28、行为与所处的环境,参照所填内容的提示,梳理相关的文字信息,概括要点填写。 考点:梳理文字信息,概括要点。 点评: 本题不难,表中有文字信息提示,指向明确。梳理文字信息,概括要点,是阅读重要的训练方法,信息点有时集中于某一段中,有时散见于全文各处,要把梳理文字的要求看清楚,根据要求把相关的信息点集中起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情节上照应前文、 “老铁匠 ”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主旨的表现几个方面分析理解这个问题。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细节的描写缺少理解能力。平时学习要多注意细节描写,多思考描写的作用,积累阅读经验,提高分析能力。 【小题 3】 试题分
29、析:根据上下文的情节,围绕 “交不交 刀 ”问题设计铁匠爷子两人的对话,用人物的语言表现老铁匠不精神。 考点:理解文意,补写内容。 点评:本题有难度,本文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学生不善于想像人物的对话或情节。补写内容,要了解上下文的内容,所写内容要与文章要自然衔接,联系紧密。 文言文阅读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 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
30、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 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 1】 解释下面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3分) 上使外 将 兵 将: 吴广以为 然 然: 置人所 罾 鱼腹中 罾: 【小题
3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翻译: 固以怪之矣 翻译: 【小题 3】 选段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分) 答: 答案: 【小题 1】 带 (是)这样;对 用网捕 评分:本题 3分,每词 1分。 【小题 2】 如今逃走(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起义)也是死 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 评分:本小题 4分。每句 2分。关键词语 “亡 ”“举 ”“固 ”“以 ”“怪 ”翻译正确;句子通顺。 【小题 3】 主要写了起义的促成原因和策划过程。(或:起义的原因和起义前的策划过程) 评分:本题 2分。每个要点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将 ”在古文中 “将军 ”
32、“率领 ”“将要 ”等含义,本句是 “率领 ”的意思;“然 ”在古文中有 “这样 ”“然而 ”“同意(认为对) ”等含义,本句是表示同意。 “罾 ”是名词动用,句中是 “用网捕鱼 ”的意思。 考点:古文字词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学习过此文,熟悉内容,字语意思易判断。学习古文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解释字词时要联系句子来判断。古文中基本都是一字一词。 【小题 2】 试题分析: “亡 ”指 “逃 ”, “举大计 ”,在文中指 “起事反叛 ”。 “固 ”,通 “故 ”,意为“本来 ”, “以 ”通 “已 ”,意为 “已经 ”, “怪 ”,形容词动用, “感到奇怪 ”, “之 ”,代“这件事 ”。 考
33、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学习中学生们都翻译过。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的是,有的字词本义与在句中的意思是有差别的,翻译时要符合句子的意思。很多字词都是多义的,或活用的,要仔细判断。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段中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是写起义的原因, “陈胜、吴广乃谋 ”“ 乃行卜 ”以及 “鱼腹中书 ”“千里狐鸣 ”是起义的过程。 考点:概括内容 点评:本题不难,所学课文,在学习中教师的讲解,学生有所记忆。概括文章内容,要分析文章的层次。叙事作品,可 概括情节的发展划分层次,然后依次概括。 语言表达 综合性学习(共 11分) 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一个
34、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我国全民阅读的情况,倡导大家积极读书,某校学生会准备开展宣传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小题 1】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概括出我国国民阅读的现状。( 4分) 【注】 综合阅读指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阅读。 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形式。 主要信息: _ 阅读现状: _ 【小题 2】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数字化阅读方式备受国人青睐的三个相同原因。( 3分) 【材料一】 调查结果显示, 59.2%的数字阅读读者表示纸质读物在购买方面,
35、明显地不如数字读物 “便利 ”。 “方便随时随地阅读 ”也是读者转向数字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比例达 到 40.0%。此外,有 29.2%的数字阅读者表示 “方便检索信息 ”是他们选择数字阅读方式的原因。另外,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居民中,有 36.7%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总体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 2.76元。 【材料二】 数字阅读正以它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广阔的涉及面、低廉的成本等显而易见的优势,促进数字阅读快速发展。在地铁或公交车上,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人们低着头,专心摆弄手机、电子书或平板电脑。对于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人群,只能利用上下班路上
36、的短暂时间,看手机新闻, 刷微博,浏览小说 原因一: _ 原因二: _ 原因三: _ 【小题 3】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更热衷于电视、电脑和网络所构筑的声光世界,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针对这种现象,学生会发起 “好书大家读,书香溢校园 ”的倡议,其中阐明读书作用的内容需要你来填写。(要求:用“读书,可以让 ” 的排比句式来表达)( 4分) 答: 答 案: 【小题 1】 主要信息: 20092011 年,我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逐年上升, / 数字化阅读率三年间的增长幅度高于图书阅读率和报纸阅读率。 阅读现状:我国绝大多数国民仍以传统的书报阅读为主要阅读方式。(图书、报刊仍是国民阅读的主要媒
37、介,数字阅读呈上升趋势。) 评分:本题 4分。每答 2分 【小题 2】 获取便利; 方便随时随地阅读; 价格低廉 评分:本题 3分。每点 1分。 【小题 3】示例一:读书可以让我们体味人生,感悟生命;读书可以让我们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读书可以让我们提高品味,净化心灵。 示例二:读书可以让我们品味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的宽广胸襟;读书可以让我们享受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雄奇景象;读书可以让我们领悟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豪情壮志。 评分:内容 2分;表达 2分,语句顺畅 1分,运用排比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提取主要信息 ”,本题中的 “信息
38、”是与 “国民阅读 ”有关的数据,注意比较三年的变化。 考点:梳理信息,分析问题。 点评:本题不难,只要细心阅读材料,即可作答。本题拟题很好,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将来的社会实践大有好处。 【小题 2】 试题分析: “材料二 ”中说得非常清楚: “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广阔的涉及面、低廉的成本 ”。 考点:梳理信息,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材料二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概括要点,要注意分析文章的内容,了解内容从哪几个方面表述的,找到文字信息的关键点,加以概括。 【小题 3】 试题分析:读书的作用可以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等角度来谈,注意要运用排比句,每个句子的
39、字数要大致相等,结构要相同。 考点:理解文意,发表感想。 点评:本题虽是主观开放题,但不难作答,文章主旨明确,易生发感想。阅读文章,要善于对 文章的内容有感而发,学会思考,学会阐述意见,这是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3分) 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与之一脉相承的是 。二者在艺术上有相同之处,如都是 体散文,都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等。但也有不同之处,例如,前者更多地表现为温柔敦厚的文风,后者则气势雄健,感情强烈,其中 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为论证义重于生的道理,运用反复、对称句式,言辞慷慨,雄辩有力。 答案:孟子;语录;鱼我所欲也 试题分析:孟子,战国时著名
40、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语录体 ”, 考点:文学常识 点评:阅读名篇名著,不仅要关注作品,还在对作者作一番了解,不仅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还有助于对作品深入的了解。语录体,中国文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 默写 默写( 4分) 【小题 1】 ,可以为师矣。(论语 为政) 【小题 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小题 3】岳阳楼记中抒发作者伟大襟怀抱 负的句子是: “ , 。 ” 答案: 【小题 1】温
41、故而知新 【小题 2】采菊东篱下 【小题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试题分析:注意不要写错字, “而 ”不为 “尔 ”, “采 ”不为 “彩 ”, “篱 ”不为 “蓠 ”,“忧 ”不为 “犹 ”。 考点:古诗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只是三小题,内容简单,且皆是名篇名句,便于记忆。学习古诗,不仅要背诵,还要理解诗及诗句的含义,才算读懂古诗。识记时要注意字的写法。 作文 作文(共 50分) 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动物的一声呼唤,警示着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 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
42、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 请以 “呼唤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将拟好的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字数在 600 800之间。 答案:略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引导语。省略号之前的内容是提示写作的材料,之后的内容是提示文章的主旨。 “母亲(母爱)的呼唤 ”,可从儿时生活的细节写起,出门久了,母亲呼唤 “我 ”回家;早晨睡久了,母亲呼唤 “我 ”起床;饭菜上桌了,母亲呼唤我吃饭 在 “我 ”记忆里,无时无处没有母亲温馨的呼唤。然后,从母亲往日有声的 “呼唤 ”写到妈妈如今无声的 “呼唤 ”,内心中的 “呼唤 ”。写母亲在 “我 ”学业上的督促鼓励,在 “我 ”处理生活问题上
43、的提醒教导,都是对我长大成人的 “呼唤 ”。从环保方面来写此文, “森林的呼唤 ”“江河的呼唤 ”,罗列现实中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分析原因,说明道理,用拟人法写大自然在 “呼唤 ”,提醒人们聆听这痛苦的 “呼唤 ”,改正自己的行为。从社会道德角度来写此文,分析社会现 象,提出我们的现实缺少了什么,缺少关爱,缺少正义,缺少真诚,缺少信念,用事实说明这众多的缺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发出 “呼唤 ”,呼唤它们的回归,呼唤它们进驻人们的心间。 考点:写作 点评:此作文不难写,题旨涉及的面比较广,材料易选取,容易构思起笔。类似这样的文题,可写小可写大,可写浅可写深。所以要注意,不要一昧的 “唱高调 ”, “高调 ”唱不好易成 “空调 ”,有的时候,不如甩开 “高立意 ”的念头,静下心来写写生活小事,抒发人之常情,材料充分些,笔触细腻些,情感真切些,手法多样化,能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