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辽宁省开原五中九年级竞赛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28983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辽宁省开原五中九年级竞赛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辽宁省开原五中九年级竞赛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辽宁省开原五中九年级竞赛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辽宁省开原五中九年级竞赛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辽宁省开原五中九年级竞赛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辽宁省开原五中九年级竞赛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热 忱 ( chng) 淳 朴( chn) 童 稚 ( zh) 锲 而不舍( q) B和 煦 ( x) 豁 亮( hu) 粗 犷 ( kung) 惟妙惟 肖 ( xio) C拮 据 ( j) 发 酵 ( jio) 提 防( d) 参 差 不齐( c) D 汲 取( j) 憎 恶 ( ) 匿 名( n) 称 心如意( chn)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忱 ”应当读 chn, “锲 ”应读 qi. B“犷 ”应读 gung, D“恶 ”应读 w.各选项中出现的字均为易错字

2、,尤其是多音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2分) A不记其数相濡以沫谈笑风生天翻地覆 B相形见拙川流不息见异思迁申张正义 C再接再厉义愤填膺栩栩如生截然 不同 D中流抵柱惟妙惟肖迎刃而解自出新裁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记其数 不计其数 B相形见拙 相形见绌 申张正义 -伸张正义 D中流抵柱 中流砥柱 自出新裁 自出心裁 考点:本题考

3、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下面句子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 老气横秋 。 B想不到昔日的 “浪子 ”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 刮目相看 。 C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 一挥而就 。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D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 从容

4、不迫 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老气横秋 ”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没有朝气或摆老资格。与前面老人翻过山头的语境不符。 C“一挥而就 ”指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与前面的 “大开发 ”的 主语不能搭配。 D“从容不迫 ”是褒义词,不能用来形容前面的 “罪行严重 ”的 “这家伙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俗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

5、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有效利用资源 ”后应加 “的意识 ”。 B“塑造 ”与 “事迹 ”搭配不当,应把 “事迹 ”改为 “形象 ”。 C应把 “不要 ”去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

6、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 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问题。( 18分) 寂寞是一种乐趣 姬有文 记得上学时,一位老师曾语重心长地说:搞学问就得甘于寂寞。当时对这句话很不理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己成为一名党的宣传干部后,对这句话也就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屈指数来,自己从事业余写作己 30多年。从起初在当地报刊汤峪温泉上的文章的发表,到现在频频见诸全国、省、市报刊杂志的 “豆腐块 ”“千字 文 ”,笔耕

7、不辍的过程虽说有难以名状的寂寞,但我仍感到生活的乐观充实,因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从写作中找寻乐趣。 有人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沉浸在寂寞之中,那么他(她)便是一个拥有无穷力量的人。事实上, 如果一个人能与寂寞为伴,身处寂寞而不觉孤独,那么他(她)经过一番潜心努力之后,一定是能干出些成绩的。 古今中外,大凡真正钻研学问的人,很少有难耐寂寞的。社交圈内不会产生科学家,麻将桌旁成就不了大文豪,嘈杂环境中出不了有所建树的优秀者。就我所闻,有所成就的科学家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而文人墨客,则与文房四宝为 伴,在翰墨天地里挥洒人生;在当今信息时代,也可在网络世界里指点江山,尽情畅游。 寂寞是一轮柔和平静

8、的明月,看上去别有一番情趣; 甲 寂寞是一池光洁如镜的清水,谁也不忍打破它的平静; 乙 寂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如钢铁般坚强; 丙 寂寞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只有心存理想乐于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独特的韵味。 说是寂寞,其实并不寂寞,寂寞是一种乐趣。报刊上众多作者的名字个个耳熟能详,看到他们富有个性魅力的文字,就如同听到朋友们的耳语。征文竞赛颁奖会上登台领奖,通讯员表彰会上与 笔友握手相见,彼此间推心置腹的相互交流,在谈笑风生中取长补短。这些不都是人生中幸福快乐的一景吗? 学问之树扎根时虽然苦,可它开放的花朵芳香,结下的果实甜美。如果不能承受寂寞之苦,就难以尝到

9、学问之果的甘甜。如此观之,忍受寂寞是苦中有乐,寂寞中有美丽,寂寞中有幸福,寂寞中有乐趣。写作,是心灵的倾诉,寂寞会变成快乐;读书,是生命的体验,会让你走出寂寞。在寂寞中伴随快乐边读边写,边写边读,谁说这不是人生的幸福呢? 【小题 1】阅读全文,说说标题 “寂寞是一种乐趣 ”的含义。 ( 3分) 答: 。 【小题 2】结合语境,说说 你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理解。 ( 4分) 笔耕不辍的过程虽说有 难以名状 的寂寞,但我仍感到生活的乐观充实 寂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 战斗 ,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如钢铁般坚强 【小题 3】 “寂寞是一曲无声的乐章,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一分句是从第 5自然段中抽出

10、来的,它应该插在 “甲、乙、丙 ”三处中的哪一处?请说明理由。 ( 3 分) 【小题 4】如果把文章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作为论点,下列哪则材料适合作为它的论据?为什么? ( 4分) 甲 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 只好时刻记住庄子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 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 (节选自杨绛读书苦乐) 乙 我穿越历史的目光又在居里夫人的会客厅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

11、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居里夫 人后来说: “我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终于攀上科学的顶峰,阅尽另一种瑰丽的人生景观。 (节选自王清铭生活如椅子) 答: 。 【小题 5】 “学问之树扎根时虽然苦,可它开放的花朵芳香,结下的果实甜美。 ”请联系自已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不少于 80字) ( 4分) 答: 。 答案: 【小题 1】( 1)耐得住寂寞可获得成功、获得快乐。( 2)忍受寂寞时苦

12、中 有乐。 【小题 2】 难以说清当时的情形,表明孤独艰苦程度之深 原意指敌对双方的武装冲突,这里表现出忍耐寂寞时自我较量的激烈程度。 【小题 3】乙处。从前文 “明月 ”与 “清水 ”两者侧重 “静 ”的描述,转入到侧重 “战斗 ”( “动 ”)的描述中来 【小题 4】材料 “乙 ”。该材料主要意思是居里夫人经过寂寞奋斗而攀上科学的顶峰,与画线句子 “ 一定是能干出些成绩的 ”吻合,材料 “甲 ”只是写寂寞中所获得的乐趣。 【小题 5】要求联系自己实际和谈认识, “认识 ”可陈述做学问的过程中苦与甜的关系,或苦是甜的前提等。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读全文可知,文章前半部分指出能耐住寂寞方

13、可有所成就,后半部分指出寂寞是一种乐趣,寂寞苦中有乐。根据这些内容可概括出题目的意思。 【小题 2】先理解词语的表面义,再根据语境加以理解。难以名状指很难说出,结合语境,表现了写作过程中的寂寞之深。战斗本意指敌我之间的战争,这里指我与寂寞之间的较量 【小题 3】通读第五段可知,是几个比喻句构成的排比,根据各句的喻体的特点,应放在乙处,因为前面的 “明月 ”与 “清水 ”侧重 “静 ”,后面的 “乐章 ” “战斗 ”侧重 “动 ”,而最后一句则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境界。 【小题 4】读两则材 料,结合画线句可知,材料 “乙 ”与画线句的观点更契合,因为它不仅指出了耐得住寂寞的过程,更展现出耐得

14、住寂寞的结果 “能干出些成绩的 ”。材料甲则没有展现出观点中的结果,因此应选材料乙。 【小题 5】我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对这句话就是深有体会的。概括而言,学习知识不是一件易事,苦海无边,需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但当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时,不仅会发现自己的进步,更会发现自己的成长充实,为今后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讲,攻克一道难题是件苦差事,但豁然开朗时的欢乐也是不身在其中的人无法体会的。 这就是苦与甜的关系,苦中有甜,先苦后甜。 考点: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的理解能力。 点评:掌握基本的议论文常识,如论证方法、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等,做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与文章内容,运用所

15、学知识拟出切题的答案:。语言表述类题目要注意,拟答要大胆,不可畏首畏尾,但必须结合原文内容,不可信马游缰,更不可无中生有。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问题。( 11分) 海底飞船 ( 1)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 “海底飞船 ”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下水试验。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可以到达全世界 99.8%的洋底。 ( 2)潜水器 大体上可分三种。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自动机器人。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另一种是缆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和电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

16、携带海洋科学家进入海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操作机械手实现高效作业。 ( 3)我国这一新开发的 7000米载人潜水器,长 8米,宽 3米,高 3 4米,是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从外观上看, “海底飞船 ”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一头小鲸鱼,能容纳 3个人: 一名操作员,两名科学家。在潜水器的前端,安装有一个密封的玻璃舷窗,透过它潜水科学家可以看见外面的神秘世界。它有两个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当需要下潜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当需要在水中悬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置,就可以工作了;它的两只机械手,可以抓取 75公斤的矿物。当需要上浮时,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

17、水,就可以上浮。这种设计是为了尽量节省蓄电池的能量,使它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达到 7个小时。 ( 4)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深海资源勘探、海底测绘和采样、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采样、深海地质调查等 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 1991年俄、美科学家两次乘坐和平号,在大西洋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液矿体。 1994年俄国科学家在大西洋水域热液场探测时,发现了多种热液生物,具有代表性的有虾类、贻贝类、鳗类等生物群。 在深海地质研究方面,日本科学家在日本海沟 6200米深的斜坡上发现了裂缝,同时还发现了一条地震断层悬崖。 ( 5)在军事上,载人潜水器可以直接为建设海

18、底军事基地服务,还可以直接参与现代水雷战,完成潜艇救生和水下捞救等任务。 ( 6)在 21世纪,加快发展深海载人潜水器,把我 国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小题 1】文中 “海底飞船 ”具体指的是 (2分 ) 【小题 2】选文条理清晰,第( 3)段说明的内容是 。( 2分) 【小题 3】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的方法,说明了 (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分) 【小题 4】请分析 “潜水器 大体上 可分三种 ”中,加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2分) 答案: 【小题 1】(我国新开发的) 7000米载人潜水器 【小题 2】 “海底飞船 ”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小

19、题 3】举例子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 【小题 4】 “大体上 ”是限制性的词语,表示这是大致的分类,还有其他的类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能还会产生新的类型。这个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说明文语文的准确性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读全文,看题目和文章介绍可知, “海底飞船 ”指我国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根据文章第三段可提取答案:。 【小题 2】通读第三段,概括其内容,前半部分介绍其构造,后半部分介绍它的工作原理。 “构造 ”“工作原理 ”这类的词语要根据内容概括出来,也需要平时阅读中的积累。 【小题 3】读画线句可知,举了载人潜水器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因此

20、是举例子,说明 了例子前面的语句,即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 ”。 【小题 4】把 “大体上 ”去掉,与原句比较,其作用可见。这个词语表明 “潜水器可分三种 ”是大致的分类,不是严格的分类,也不是唯一的分类标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能力。 点评:基本的常识要熟记于心,通读全文后,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拟出切题的答案:。注意,概括语段内容类题目,一般找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可关键词连缀起来。说明方法类题目,注意最基本的规律,一般运用说明方法的语句,说明的是它前 面的关键内容。 阅读没有开花的紫罗兰,回答问题。( 15

21、分) 没有开花的紫罗兰 开始,我不知道我家的附近还有一个那样大的苗圃,里面有着那样名目繁多的花草树木。当然,我更不知道刚上小学的儿子小铁放学之后常常光顾那里,一直疯玩到吃晚饭的时候。有时看他回到家一脸热汗腾腾的或一身泥猴似的样子,我不知道都是那个苗圃惹的祸。 从那时起,小铁开始总往家里拿一些花花草草的,种在花盆里,摆得阳台上到处都是。反正是小孩玩,我没有管他,任他自己摆弄、自得其乐,好像那些花花草草是他统帅的千军万马。 有一天,他搬回来一棵紫色 的植物,长长的叶子,细细的茎,还带着胡须一样的根。 他进门就喊我帮助他赶紧找个盆,自己从书包里掏出早在外面挖好的一包土来,把这家伙栽在了盆里。看他满脸

22、是土,我催他先去洗脸,他不动窝,问我:“爸,您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一脸认真的样子。 我便也仔细地看了看这个紫色的家伙,然后摇摇头说: “不知道。 ” 他兴奋地说: “您不认识,我认识,我告诉您吧,它叫紫罗兰。 ” “紫罗兰? ” 我犯起了疑惑。紫罗兰,我在公园里见过,不是这样子的呀!紫罗兰的茎比这粗多了,再说,叶子也不对。但我不敢轻易地说这不是紫罗兰,因为我 知道他最喜欢植物,光买的有关植物的书就不少。 小铁看出了我脸上的疑惑,就对我说: “爸,您不信? ” 我赶紧说: “不是不信,是和我以前见过的紫罗兰不大一样。 ” “您以为紫罗兰就一种样子?就不能多几样? ” 看 看他眼中的坚持,我说

23、: “就叫它紫罗兰吧! ”【 A】于是全家都跟着叫它紫罗兰。其实除了小铁,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紫罗兰。 它是那天小铁在苗圃里意外发现的,把它挖了出来 ,就爱不释手,因为它与众不同。这么漂亮的植物得有个名字,他便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最后决定管它叫作紫罗兰,那兴奋地劲头就像科学家给一个新发现的 星星命名一样。只不过还想从我这儿得到证实罢了。 紫罗兰成了他的新伙伴。他关心的是它开没开花。在他的想像种,既然叫作紫罗兰,它就是要开花的。他特意查了少年百科辞典,里面关于紫罗兰的词条告诉他紫罗兰是开紫色、紫红色或血青色的单瓣或双瓣的花朵,怎么也得开出甭管是什么样子的花朵来,哪怕是如米兰一样那种白色细小的花,也得

24、开出来。 于是,盼望它开花,成了小铁心里的一件大事。每天早晨起床,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的宝贝紫罗兰开没开花。 可是,过了好长时间,它也没有一点开花的意思。我故意对小铁说: “我 看这家伙是开不了花了。 ”他立刻反驳我: “为什么?您没看见它的叶子都长大了吗? ”“可是它是一点花骨朵儿都没有冒出来呀! ”“您别着急呀,好饭不怕晚,它肯定能开花! ” 他像是在给我给自己也给紫罗兰打气。 我便与他一起等待,盼望着哪一天它能够突然奇迹般地绽放出新奇的花朵来 。【 B】 但是,它始终没有开花。 一直到这棵它认为是紫罗兰的植物枯萎,最后彻底死掉,也没有开花。 ( 21)花开在哪里? (有删

25、改) 【小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分) 【小题 2】请说说第 段中小铁 “兴奋 ”的原因。( 3分) 【小题 3】文中有许多描写小铁迫切等待花开的句子,请找出其中两处。( 3 分) 【小题 4】文中有几处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请选择【 A】【 B】中的一处加以品析。( 3分) 【小题 5】 “紫罗兰 ”最终没有开花,但作者以 “花开在哪里 ”结尾,这句有什么含义?起什么作用?( 4分) 。 答案: 【小题 1】没有开花的紫罗兰(或:紫罗兰) 【小题 2】小铁为自己的得意命名而兴奋。 【小题 3】例: 哪怕是如米兰一样那种白色细小的花,也得开出来。 每天早晨起床,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

26、就是看看他的宝贝紫罗兰开没开花。 【小题 4】 A处是父亲对痴迷于 植物的儿子的尊重与呵护。 B处是父亲为了给儿子以鼓励,他也开始真心盼望着 “紫罗兰 ”开花。 【小题 5】含义:花开在小铁的心里,那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善于想像的心灵之花。 作用:结尾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深化主题。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以被儿子叫作 “紫罗兰 ”的花为线索,写了儿子爱花,养花,最后花没有开花。一般文章的题目,文章中出现最多的字眼,往往是行文的线索。 【小题 2】读十三段可知,根据语段中的 “那兴奋地劲头就像科学家给一个新发现的星星命名一样 ”可知,是因为儿子为自己发现的这株与众不同的、漂

27、 亮的花起了名字,所以特别兴奋。 【小题 3】文中写 “小铁迫切等待花开 ”的句子很多,大多集中于文章后半部分。如 “他特意查了少年百科辞典 ”“每天早晨起床,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的宝贝紫罗兰开没开花 ”等语句。从文中提取即可。 【小题 4】选一处即可。如选 A句可知,这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从中可看出“我 ”明知这花不是紫罗兰,但为了保护儿子对花的喜爱和痴迷之心,所以没有反驳儿子。表现了 “我 ”对儿子的呵护与关爱。如选 B句,可从父亲与儿子一起等待花开的举动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鼓励与关爱。 【小题 5】这句话是 全文的结尾,用问句的形式总结了全文,既引人深思,又深化了文章的

28、主题,表达了要保护儿童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善于想像的天性的主题。 考点: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能力。 点评:赏析类题目,要注意选择好角度,运用修辞的首选从修辞角度赏析。语句或语段的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及语段(句)在文章中的位置来判断。结尾段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照应开头(题目)等作用。 文言文阅读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12分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 El: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 “小惠未 蹋 窀右病!惫 眨骸拔 癫 壹右玻

29、匾孕拧!倍匀眨骸靶 盼存冢 窀病!惫 眨骸靶笾 洳荒懿欤 匾郧椤!倍匀眨骸爸抑 粢病?梢砸徽健皆蚯氪印! br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日: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小题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4分 ) (1)又何 间 焉 参与。 (2)公将 鼓 之 击鼓进军。 (3)遂 逐 齐师 追赶。 (4)望其旗 靡 倒下。 【小题

30、2】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2分 ) (1)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 )乃入见。 (2)公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 之 )分人。 ” 【小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 翻译: 。 【小题 4】曹刿认为鲁国 “可以一战 ”的条件是什么 (3分 ) 答: 。 答案: 【小题 1】 (I)参与 (2)击鼓进军 (3)追赶、追击 (4)倒下 【小题 2】 (1)刿 (曹刿 ) (2)之 (它 ) 【小题 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小题 4】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试题分

31、析: 【小题 1】 “间 ”“鼓 ”都是古今异义词,应分别译为 “参与 ”“击鼓进军 ”。这两个词需重点记忆,其它两词有识记即可。 【小题 2】根据对语句的理解,可知 , “乃入见 ”之前省去了主语,应补充出人名,即 “刿 ”。 “必以分人 ”中的 “以 ”之后省去了介词的宾语,即 “之 ”“衣食所安 ”。 【小题 3】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一鼓作气 ”,这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的成语,古义指 “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 4】根据文中的 “忠之属也 ”可知,刿认为 “可以一战 ”的

32、条件是为百姓做事,取得民心,得到百姓的支持。即 “取信于民 ”。用原来做答亦可。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点评:基本的字词句要有识记,重点字词,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还要重点记住。理解文章要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内容,做 出明确的判断。能用原文语句作答的,可首选原文语句。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 )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题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分 ) 答: 【小题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 ) 答: 。 答案: 【小

33、题 1】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小题 2】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 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试题分析: 【小题 1】首先要明白 “颔联 ”即三、四两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从字面上理解后,把所写景象描述出来即可。注意,诗句中提到的事物一定要都有所涉及,且把特征展现出来。如 “吴楚 ”“坼 ”“乾坤 ”“浮 ”等在描述中必须展现出来。 【小题 2】读全诗可知,前四句侧重写景,后四句侧重抒情。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表现了诗人

34、的忧国之情。 考点: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点评:描述景物,要在通读诗句的基础上,把诗句中涉及到的景物 及其特点展现出来。理解情感类题目,要根据诗中景物的特点,所叙事情的性质,人物的处境,诗歌的写作背景等,作出综合的分析。直抒胸臆的句子更应注意。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3分) 链接材料一:中国国家 863计划海洋领域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院士指出:深海基础研究是 21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部分。深海研究不只是人类了解地球亟待填补的空白,也是国家资源和安全保障之所系。 链接材料二:海洋地质专家估计,海底储存着约 1350亿吨石油,近 140万亿立方

35、米的天然气,海底还沉积着极为丰 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铀的储藏量高达 40亿吨,是陆地上的 2000倍。 链接材料三: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又难以解决的热点多发生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争议的岛礁近1000个。 21世纪,中国海洋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国外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提醒我们: “在中国海区,有 70以上的地区存在着危机 !” 答: 答案:示例:加快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究对我国发展至关重要。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我国海洋安全存在着危机;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加快深海科技研究 为中华民族的腾飞、祖国的富强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和安全保障

36、。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一可知,我国的深海研究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材料二则指出深海开发的必要性,材料三指出我国海洋安全存在着很大的危机。根据三则材料,文章最后一句中的 “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便不难理解了。在做答时,既要概括一下材料的内容,也要结合原文,指出材料与选文内容的联系,最为关键的是,把语段中的关键点理解出来。如句中的 “我国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海洋强国 ”“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等。 考点: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语句,一定要抓住 语句中的关键词,结合选文内容及所提供的材料,把关键词的意思解释清楚,并用通顺的语句表述出来。 名著导读 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

37、字。 ( 2分) 【小题 1】水浒中 “智取生辰纲 ”的组织领导者是 。 【小题 2】西游记中 “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 ”的是 。 答案: 【小题 1】晁盖 【小题 2】孙悟空 试题分析:这是对水浒西游记两部名著的考查,考查较为浅显,题目中出现的情节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所以写出答案:基本不存在问题,但字形还需注意,如 “晁 ”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 点评:学 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作文 写作(

38、40分)阅读冰心的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要求:请从小诗中引出话题,自拟题目,围绕话题写一篇 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试题分析:我们首先要明白小 诗的内容与主旨,选择出写作的角度,引出要写的话题。从小诗中可知,写记叙文,应写一个人的奋斗历程,这个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身边的其他人,还可以是名人、伟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可以写他(她、她们)的事迹,反映一个奋发向上的主题;写议论文,也可以以名人、伟人的事迹为论据,证明某个观点,如成功背后的奋斗等。我们在写作时,首先确定写什么文体,千万不可写成四不象文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本题的考查较为新颖,最关键的是找准话题的角度,选择角度时一定要注意阅读材料中的语句,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并整体感 知材料内容与主题,确立一个符合诗歌内容与主题且适合个人写作习惯的角度。 在构思的过程中,最初的两三个想法最好是先扔到一边,再想有没有更佳的材料和内容可选,不要急于落笔,等到构思真正成熟后再下笔。写作时,要注意书写一定要整洁,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关注作文的词语运用与描写,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当然平时的练笔也是至关重要的,写作其实就是一种习惯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