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长宁区初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28985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上海长宁区初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年上海长宁区初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年上海长宁区初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年上海长宁区初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年上海长宁区初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上海长宁区初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 21分) 筷子在先秦时称为 “k”,是木字旁,不是 “挟 ”。礼记 曲礼上提及 “羹之有菜者用 k”,郑玄的注释: “k,犹箸也 ”。司马迁的史记 宋微子世家谓 “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 彼为象箸,必为玉 G”,本是预言纣王生活奢侈,但也说明 “箸 ”的称呼始自商代。 “箸 ”变成为今天的 “筷 ”,有个说法是可能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 “箸 ”与 “住 ”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 “箸 ”为 “快儿 ”。又因为大多数 “快儿 ”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 “快 ”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

2、 “筷子 ”。 虽然明代已经有人称 “箸 ”为 “快 ”或 “筷 ”,清康熙字典仅收录 “箸 ”而不收录“筷 ”,但朝廷也难抵挡民间怕犯忌的潮流。 “筷子 ”称为 “箸 ”在水浒传第三回写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提到金老及其女儿宴请鲁智深一段,谓 “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三双箸 ”;另外,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曹雪 芹虽然用 “箸 ”,但用得最多的还是 “筷子 ”。 礼记有所谓 “饭黍毋从箸 ”,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 “匕 ”,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说文 匕部谓 “匕,亦所以用匕取饭 ”。今天的 “匙 ”相

3、信是由 “匕 ”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传说发明箸的是大禹,但查无实证。箸的诞生相信是先民的集体智慧,但可能起源于大禹时代,所以归功大禹。到商代时,食器除了箸之外,还有匙、鼎、簋等等。 1973年在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有 “彩绘云龙纹漆案 ”出土,有趣的是,这漆案上面还摆放了五个写有 “君奉食 ”的小盘、两个酒卮、一个耳杯,杯上还放有一双竹筷,足证汉代时已使用竹筷。 古代用筷子的情况也可参考画像砖。汉代盛行厚葬,墓室中大量使用精美画像砖,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因而留给后人丰富的形象资料。其中在四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宴饮图,图中有七人,正面三人,左、右各二人,座次井然有序,席前樽

4、爵并列,碟碗横陈,除了案前放有筷子,也有碗中插着筷子的。 不少专家认为,长期使用筷子能令人心灵手巧,聪明伶俐,头脑敏捷。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 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接受记者访问时曾经说过: “中华民族是个优秀民族,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使用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 ” 【小题 1】本文标题筷子春秋中的 “春秋 ”的意思是 。( 2分) 【小题 2】本文是从 “筷子名称的由来、 、 、和 “使用原理 ”等几方面来介绍 “筷子 ”的,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 6分) 【小题 3】从第

5、段可知 “筷子 ”取代 “匕 ”成为现今中国最主要的进食工具的原因是:( 6分) ( 1) ( 2) ( 3) 【小题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筷子在秦朝时被称为 “k”,是礼记中的记载。 B “箸 ”,变成今天的 “筷 ”,与沿江或沿海的船民有关。 C筷子是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绝妙运用。 D中国人使用筷子而不使用刀叉,说明中国人只尚文不尚武。 答案: 【小题 1】历史 【小题 2】古代使用筷子的情况 筷子沿用至今的原因 逻辑顺序 【小题 3】 (1)取材方便、制作容易 (2)分量轻、使用灵活 (3)取物准确 【小题 4】 C 【小题 1】 试

6、题分析:从本文介绍筷子的起源与发展 来看,不能判断 “春秋 ”即指 “历史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的提示,将全文划分成四个层次,然后概括中间两层的意思。根据本题所填空内容即可了解本文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先从文中了解 “匕 ”,很像今天的羹匙,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从使用和制作等方面来概括筷子的好处。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4】 试题分析:抓住各句信息

7、点,与文段中相关文字一一比照。用反选排除法, A错,文中说的是 “先秦 ”,是在秦朝以前, B错误,文中说 “可能有关 ”,并非一定有关系, D句,文中并没有说明此内容,故 C正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文。( 27分)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那石板 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 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

8、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

9、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 来。然而,父亲的 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接着开始造台阶。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

10、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 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望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 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 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

11、进去了。 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 于是,我们的家就搬 进新屋里去。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 “嘎叽 ”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呆了,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

12、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 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 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老了呀!父亲为我们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他一生的事业就是建 造了这幢具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并养育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成人。父

13、亲就是一个台阶,我的台阶,我们全家的台阶啊! 【小题 1】第 段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燥 ”中的错别字是,正确的写法是。( 2分) 【小题 2】下列没有 比喻 的一句是( )( 3分) A额头上一会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B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C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 D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小题 3】第 段 “接着开始造高台阶 ”,与上文照应的一句话是 “ ”,与下文照应的一句话是 “ ”,这样前后照应的好处是 。( 4分) 【小题 4】阅读第 段和第 段,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6分) 事件 人物的行为 人物的性格品德 为了给

14、老屋铺台阶 ( 1) ( 2) ( 3) 备料(积蓄、踩黄泥等) ( 4) ( 5) 用手托青石板、担水跨台阶 【小题 5】请你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 4分) 标题: 理由: (1) (2) 【小题 6】第 段 “我和母亲都惊呆了 ,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 ”。请你根据文意,发挥想象,写出省略号中 “我 ”的心理活动, 80 字左右。( 8 分) 答案: 【小题 1】燥:躁 【小题 2】 D 【小题 3】第 6段 “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第 14段 “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 ” 【小题 4】 (1)背青石板 (2)要强 ( 3)准备造一栋有高

15、台阶的新屋 ( 4)节俭、辛劳 (5)父亲挑水扭伤了腰 ( 6)倔强 【小题 5】台阶 ( 1)象征了父亲勤劳的品德和坚忍不拔的追求精神。( 2)是文章的主要线索,贯穿全文。 【小题 6】要点: (1)为父亲的身体担忧; (2)为父亲的精神状态担忧; (3)维护父亲的自尊; (4)其他。 【小题 1】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 或形似而错,阅读句子,注意易易字,仔细辨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比喻修辞方法 “两物有相似点 ”的特点判断, D句中的 “像 ”不是比喻词,不表示两物相似,只表示一种猜测,故不是比喻。 考点:正

16、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3】 试题分析:抓住 “造台阶 ”这一关键词,从上下文中找到与之紧密相联的句子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阅读文章,抓住人物活动和情节演进的 关节点,按表中要求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全文是以 “台阶 ”为线索,且 “台阶 ”代表着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有特定的含义,所以以 “台阶 ”为文题较好。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6】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情节和人物之间

17、的关系来理解,从担心父亲、敬佩父亲这些方面来拟写心理活动,注意要直接用第一人物描写心理活动。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 8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摇嗍鞔渎 陕缫 海 尾钆 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倘徊欢 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18、之而去。 【小题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2分) 【小题 2】翻译句子。( 3分)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 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B第 2段写了小石潭的鱼。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 C第 3段写小食堂的源头活水 小溪。 D第 4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 答案: 【小题 1】唐 柳宗元 【小题 2】向小石潭的西南望去,(那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

19、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 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折 ”“行 ”“见 ”,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抓住各项中关键信息点与文章内容一一比照判断。 A错,第一段是写小石潭的环境。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阅读下文( 15分)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 ,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20、与俱入 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 ”弘范笑而置之。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 “国亡,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 【注】 张弘范:元军将领 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小题 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 1分) 【小题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 1)与 俱 入山崖 ( ) ( 2)使 为 书招张世杰( )( 3)其末二句 云 ( ) 【小题

21、 3】文中划线句子, 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你)如果能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奉宋的心态事奉我们皇上 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皇上 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小题 4】 “不拜 ”表明文天祥的 精神。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 ( 4分) 【小题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因为张弘范是一个的人,理由是 ( 4分) 答案: 【小题 1】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 2】 (1) 一起 (2)写 (3)说 【小题 3】 B 【小题 4】威武不能屈 “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22、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 【小题 5】豁达大度(或 “深明大义 ”)。理由;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或 “弘范笑而置之 ”(或 “弘范义之 ”等)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知识记忆直接作答即可,此诗源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 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比如各句译点的不同,考查语境,从其后 “将不失为宰相也 ”来判断,对方是劝降,先排除 CD两项,再根据 “以 ”为 “用 ”来判

23、断,答案:正确是 B。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阅读短文即可知是文天祥说的最后一句话。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5】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对人物的描写的内容比如 “弘范遂以客礼 见 ”理解其君子之风。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词( 4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24、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题 1】 “沙场秋点兵 ”, “沙场 ”即( )( 2分) 【小题 2】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诉衷情只有正标题,破阵子还有一个副标题。 B “梦断 ”、 “梦回 ”两句都是回顾驰骋疆场的军旅生涯。 C前者为 “觅封侯 ”,后者为 “赢得生前身后名 ”,全诗为了个人博取功名。 D “泪空流 ”、 “可怜白发生 ”两句,抒发的都是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 答案: 【小题 1】战场 【小题 2】 D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诗中 “点兵 ”一词和自己掌握的知识直接判断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25、试题分析:抓住各项中关键信息点与诗歌内容和自己掌握的知识一一比照判断。可用反选排除 法,有错就排除, A错误,两词都只有词牌, B错误, “梦回 ”都是指在梦中出现, C错误,破阵子中有 “了却君王天下事 ”一句,表达了报国的愿望,故 D正确。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默写 默写( 18分) 【小题 1】会当凌绝顶, 。望岳 【小题 2】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小题 3】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 【小题 4】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 【小题 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 【小题 1】一览众山小 【小题 2】盈盈一

26、水间 【小题 3】心忧炭贱愿天寒 【小题 4】病树前头万木春 【小题 5】入则无法家拂士 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盈、贱、拂,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题目:闯关 要求:( 1)写一篇 600字的记叙文;( 2)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例文: 闯关 闯关!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但出现的时候,也只会在谈论游戏的时候脱口而出。但我日常生活中,却有着一些必须完成的

27、“闯关任务 ”。 英语大考到了,第一考是口试,也就是我说的 “第一关 ”。这一关并不难闯,只要靠平时的训练就能轻松闯过。开始抽试题。哈!一个 “上上签 ”!进入考场,考试结束出来后,心情舒畅。 “第一关 ”闯过了,是多么的轻松啊! “第二关 ”,考试的听力关。广播开始放,我认真地听着。这关对我来说是最容易闯的,只要仔细听,写得快就能闯过。我听着广播 ,眼睛直愣愣的看着考试卷,是紧握住笔,生怕漏掉一题,这可是最重要的。考场一片安静,只能听见广播的声音和动笔的声音,这关结束了,我的耳朵也付出了 “沉痛的代价 ”。 “第三关 ”是笔试中的知识汇聚点,这关对我来说比较难,但只要拼是多多练习和多多看书还

28、是比较简单的。我,没活说,只能碰碰运气了。 “这道题目 怎么做 ” 教室里很安静,也只能听见翻卷子的声音和笔写的声音,看见别的同学在认真、顺畅地写时,我的心里别提有多慌。 “第四关 ”是阅读分析,这是我的强项,因为我在平时训练得很多,所以,我胸有成竹的轻松过关。我看见别的 同学在伤脑筋的时候,我在想:哼,你们没什么了不起的,现在你们也苦恼了吧。 但是到了后面, “第五关 ”挡在了我胜利大门的前面,使得我不得不退避三分。我的弱项,作文!我根本无法写出让老师不扣分的作文,所以,我就倒在了胜利大门前,让别人夺走了胜利的希望。这次英语成绩,我只能,听天由命啦! 我从战场上败下阵来,我感觉腰酸背痛,上气

29、不接下气。看来英语的许多地方还需要我的加倍努力! 试题分析: “闯关 ”,这两字好理解, “关 ”可理解为一个目标或一个困难, “闯 ”即是 “追求 ”“克服 ”之类的行为。干脆就地取材,联系切身实际,写自己 初三这一年为了 “中考 ”这一关,是怎么在 “闯 ”的,通过一些事例或一些场景写自己努力学习的情形,把学习的紧张、辛苦、繁忙写出来,表达自己的 “闯 ”劲,自己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一步一步 “闯 ”中考这一 “关 ”的。可以就写自己的一次考试,是如何一题一题的 “闯关 ”的。如果想写议论文,可选拟一个话题 “人生有无数个关卡,有的可轻松而过,有的要度过却非常艰难 ”,然后举名人之例为论据,论证只要有 “闯 ”的精神,不怕失败,有 “闯 ”的智慧,发挥才能,一定都闯过人生一道道 “关 ”。最后总结论证,强调年轻人要敢关 “闯关 ”,才有前途。 考点:按要 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