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新疆乌鲁木齐卷)语文(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28987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新疆乌鲁木齐卷)语文(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新疆乌鲁木齐卷)语文(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新疆乌鲁木齐卷)语文(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新疆乌鲁木齐卷)语文(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新疆乌鲁木齐卷)语文(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新疆乌鲁木齐卷)语文(带解析) 其他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乡村雪后的月夜,天地银银的,这应该称作为白夜。 , ,也是一层的白。那远处的积雪, , ,多么精致。天上地上,整个的融成了白白银银的世界。 A雪上有点幽幽的月光村里的石桥上覆盖着雪树林间的积雪柴垛上的积雪 B雪上有点幽幽的月光村里的石桥上覆盖着雪柴垛上的积雪树林间的积雪 C村里的石桥上覆盖着雪雪上有点幽幽的月光柴垛上的积雪树林间的积雪 D村里的石桥上覆盖着雪雪上有点幽幽的月光树林间的积雪柴垛上的积雪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也是一层的白 ”可知前面已提到白色,雪是白的,雪上的月光

2、也是白的,因此从 C、 D中选。根据 “那远处的积雪 ”知是由远及近的描述,所以先看到的是大概,故选 D项。也可以把各个词语放到空中读一读,看哪一项的词语更通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 点评:整体感知语句,分析语句所写内容,注意前后语句中的标志性词语以及语句间的照应,根据这些加以选择。选好之后,还要读一读,看语意是否通顺,如果不通顺就要再检查一下,是哪个地方 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以修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12分 ) 材料一:今年 6月 5日是第 42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的主题是 “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我国确定的主题是 “同呼吸,共奋斗

3、 ”。 材料二:据统计: 年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共计 292天 ,达标率80。优良天数比 2011年增加 16天,三级以上污染天数比 2011年减少 15天,刷新了 17年来优良天数的记录。 2013年前五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 材料三: 2012 年, 乌鲁木齐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共 224 个点、 224 平方公里 ,平均等效声级为 54 3分贝。 材料四:目前,乌拉泊水库水质状况为 “优 ”,满足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水质功能要求。 全市以地下水和地表水为水源的 8个水厂中有 6个水源达标, 2个不达标 。 材料五:最新监测显示,柴窝堡湖的水质属劣

4、 V类水质,不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水质要求,红雁池水库水质为 类轻度污染水质,可以满足一般工业用水的水质功能要求。水磨河联丰桥、米泉桥河段均属劣 V类水质,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用水区的功能要求。 材料六:据了解,今年起乌鲁木齐执行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对二氧化碳和可 吸入颗粒物浓度限值大幅收紧,同时新增 PM2.5、臭氧以及一氧化碳三项评价指标, 空气质量达标难度大大增强 。 【小题 1】从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看,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请提取关键词。 (3分 ) 【小题 2】请用两句话概括乌鲁木齐环境现状的主要特点 (不要超过 l6 个字 )。 (3分 ) 【小题 3】以上材料中四个画线的句子

5、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6分 ) 答案: 【小题 1】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级。 (3分 ) 【小题 2】空气质量尚好,水质喜忧参半。 (3分,答对一点得 1分,答对两点得 3分 ) 【小题 3】 在 “优良 ”和 “天数 ”之间加 “的 ”。 “增强 ”改为 “提高 ”或 “增加 ” 试题分析:审题后要确定答案:范围和思路,第一个小题的答案:应到二至六个材料中提取。第二个小题根据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可知,空气质量尚好,水质有喜有忧。第三个小题,仔细读这四个句子,可怪现一和四句存在问题。第一句, “优良 ”为形容词不可直接放于名词前,否则语句不通顺,表意不明确。第四个句子, “难

6、度 ”不应用 “增强 ”来修饰,应改为 “增加、提高 ”等。 考点: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点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要多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实践知识并学到解决问题的本领。本题首先要理解学生们反映的情况,然后再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想出相应的对策即可。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 (b)涎水 (xin)深恶痛疾 (w)沥尽心血 (xu) B号召 (zho) 躯壳 (qio)玲珑剔透 (t)繁弦急管 (xin) C哺育 (b)殷红 (yn)锲而不舍 (qi)九曲连环 (q) D露怯 (qi)伺机 (s)叱咤风云 (ch)

7、果实累累 (1i) 答案: B 试题分析: “譬、召、怯、咤 ”都是常见易读错的汉字,其中 “咤、譬 ”字易读错声母。 “曲、壳 ”为多音字,注音时应注意与之搭配的字,即放在词中正确拼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糟蹋诬告通宵达旦一泄千里 B震撼遐想委 屈求全物竞天择 C诀别幅射月明风清情有可原 D争辩通缉锐不可当迫不及待 答案: D 试题分

8、析: A一泄千里 -一泻千里 B幅射 -辐射 C狼籍 狼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香港维多利亚港口展出的 “大黄鸭 ”勾起了芸芸众生们的童年怀旧情结,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内地游客还专程赶往维港一睹 “大黄鸭 ”的风采。 B最近,央视现场直播了新疆鄯善地区的海市蜃楼奇观,茫茫沙漠中忽然出现了绿树成阴、河流清澈

9、的景象,转瞬之间又戛然而止,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 C自安倍再次担任日本首相以来,鼓励参拜靖国神社,挑起钓鱼岛争端,企图修改和平宪法 这些行径之卑劣比起他的某些前任来真是有过之无不及。 D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不少评论家反复研读他的作品,认真筛选,断章取义,力求用最新鲜最精华的材料来论 证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芸芸众生,指众多的平凡人,与后面的 “们 ”重复。 B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使用对象不当。 D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孤立的选取其中的一段,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

10、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俗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零丁洋 稼轩词编年笺注 文天祥 宋代 B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清代 C孔乙己 呐喊 鲁迅 现代 D丑小鸭 童话 安徒生 丹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稼轩词编年笺注的作者是辛弃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主题,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要心中有数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

11、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兴趣与人生 冯友兰 小孩子的游戏,最有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在游戏中,小孩子做某种事,完全出于他的兴趣。他可以写字,但他并非欲成一书家。他可以画画,但他并非欲成一画家。他更非欲以写字或画画,得到所谓 “世间名利恭敬 ”。他写字或画画,完全是无所为而为。他做某种事,完全是乘兴,他兴来则做,兴尽则止。所谓“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他做某种事皆是顺其自然,没有矫揉造作,所以他做某种事,是无所为而为,亦即无为。 当小孩子时候的游戏,是人生活中最快乐的一部分。道家的理想生活,就是这一类的生活。道家以为成人所以不能得到这

12、一类的生活者,乃因受社会中各种制度的束缚。我们若能打破此种束缚,则此种生活即可得到。我们亦以为这种生活是快乐的,亦可以说是理想的生活,但社会中各种制度的束缚并不是容易被打破的。这些束缚不容易被打破,并不是因为人的革命的勇气不够,而是因为有些社会制度是任何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若打破这些,就取消了社会的存在。社会若不能存在,人亦不能存在,就是说,若没有社会,人就不能生活,更不用说快乐地生活。道家以为,无为的生 活是快乐的,这是不错的。道家又以为,人在社会中,因受社会制度的束缚,以致人不能完全有这种生活,这亦是不错的。但道家因此即以为人可以完全不要社会制度,以求完全有这种生活,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办法,

13、是不可行的。 照道家的说法,无论任何人总有他所感兴趣的事。我们看见有些人于闲暇时,什么事都不做,而蒙头大睡,或坐在那里胡思乱想,似乎是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而实在是他对于蒙头大睡,或胡思乱想,有很大的兴趣。既然任何人对于有些事总感兴趣,如果任何人都照着他的兴趣去做。则任何人都过着最快乐的生活, “各得其所 ”,真是再好没有的 。或者可以问:如果人人都对于蒙头大睡感兴趣,如随其兴趣,则都蒙头大睡去了,又有谁去做事呢 人人都不做事,岂不大家都要饿死 道家于此可答:绝不会如此。有许多人对于蒙头大睡不感兴趣,如叫他终日蒙头大睡,他不但不以为乐,反以为苦。这些人如没有事做,反觉烦闷。所以有些人要 “消闲

14、”。所以要消闲者,即有些人有时感到闲得无聊不可耐,故需设法找点事做,将闲消去。忙人找闲,而闲人则找忙,所以,虽任何人都随着他的兴趣去做,天下事仍都是有人做的。 这是一个极端的说法。照这个极端的说法,自然有行不通、不可行之处。有些事显然是不容易 使人感兴趣的,如在矿井里做工等。然而这些事还不能没有人做。在社会里,至少在有些时候,我们每个人都需做些我们所不感兴趣的事。这些事大概都是社会所必需的,所以我们对于它虽不感兴趣,但亦必须做之。社会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所以,我们对于社会都有一种起码的责任。这种起码的责任,不见得是每个人皆感兴趣的。所以,主张人皆随其兴趣去做的极端说法,如道家所说,是不可行的。

15、不过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极端的,则是可行的。这种说法在相当范围内,我们不能不说是真理。 (摘自读者 2013年第 l0 期 ) 【小题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 的一项是 A儿时的游戏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一部分,人的理想生活,就应是这种快乐的生活。 B兴趣是成功的起点,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应该坚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C每个人都要对赖以生存的社会负责,所以都要做些可能不感兴趣但又必须做的事。 D个人的兴趣应该服从社会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题 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道家理论的一项是 A人都是生活在某种社会中的,若没有社会,人就无法生活,更不用说快乐地生活。 B人

16、在社会中生活,总会受到各种社会制度的束缚,以致不能完全拥 有快乐的生活。 C如果没有社会制度,无论小孩还是大人就都能快乐的生活,所以应取消社会制度。 D人皆有兴趣但各不相同,如果每个人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那么天下事皆有人做。 【小题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围绕兴趣与人生的话题,从小孩子的游戏引出道家对理想生活的认识。分析了道家思想的局限性与合理性,提出了自己关于兴趣与人生的看法。 B文章大体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先论述人的兴趣的特点及种类,后半部分集中阐述人生的意义以及与兴趣的关系,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C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在白话中自然融入一些文言词语,简洁明了,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

17、得通俗易懂,使读者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D文章立论和驳论相结合有破有立,运用举例、道理等论证方法,阐述了怎样正确认识人生、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B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葛 闪 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 20余里崎岖难行的山路,洛宁总是背着一个大口袋,艰难而坚毅地行走着。 洛宁 11岁,是云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皮肤黝黑,身形瘦弱, 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是同学们眼中的 “怪人 ”。同样,他也是我到偏远山区支教以来,见过的最不合群的学生。 从几个月前开始,洛宁上学的时候,背上背的除了书包,凭空多了

18、一个口袋。口袋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鼓鼓囊囊的,看起来颇有重量。上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轻轻放在课桌下面。下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背上,在小小的操场上转圈。班上的学生都很好奇,想揭开谜底。有同学去摸过,硬邦邦的,有棱有角,从手感上判断像是石头。但是,洛宁总不会傻到把石头当做宝贝整天背着吧 不管是同学们,还是做老师的我,每当向洛宁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 ,洛宁总是一言不发,只是低着头吸着被冻得红通通的鼻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时值严寒,洛宁的口袋也变大了,里面的东西好像也装得更多了,似乎口袋里面的东西是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规律变大变重的。 洛宁口袋里的秘密,终究没有敌得过同学们的好奇心。一次,洛宁没有拗

19、得过好几个同学的 “合力 ”,口袋被强行打开,滚落出来的居然真的是石头 !原来,身形瘦小,体弱无力的洛宁,是想通过背石头来锻炼身体。几个孩子回过神来,便嘻嘻哈哈嘲笑起洛宁来。被激怒的洛宁狮子般扑了上去,和他们打在了一起。办公室里,我不忍心训斥洛宁。我刚来时就听别的老 师讲过,眼前这个瘦弱到让人心疼的孩子背后,有着任是谁听了也会难过的背景: 6岁那年,洛宁的父亲患病离世,使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天塌了,母亲就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她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还要替别人做挣不了几个钱的手工活,还要割猪草喂养唯一的一头猪,还要洗衣做饭。洛宁很懂事,只要从学校回家,就抢着干活。日子本来可以这样贫

20、苦却也不失幸福地度过,但命运就是这么无情和残酷 去年的一天,洛宁的母亲不幸遭遇车祸,命虽捡了回来,人却瘫痪了。 几天后,我买了点东西,趁着上午没课,独自来到了洛宁的家里。躺在 床上的洛宁的母亲即使盖着被子,我也可以从瘦削的脸上看出,她的身体是多么虚弱。见我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洛宁的母亲慌忙要起身,但只是挣扎了几下便作罢了,在我的帮助之下,才半坐了起来 我告诉她洛宁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近来的情况,只是,我隐瞒了洛宁和别人打架的事情。 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时,她的眼泪顿时扑簌簌落了下来。原来,自从她瘫痪后,洛宁除了上学,其余的时间都在家中服侍母亲。小伙伴喊他去玩,他没有时间,因为他要接替

21、母亲的 “工作 ” 砍柴、烧水、做饭、洗衣服、喂猪 一天,她因为渴急了,把手伸向 离床头不远的热水瓶,结果却烫伤了自己。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刀狠狠地剜了一般,痛入骨髓。他怕在以后的日子里,若是自己不在家,母亲不知道还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于是,洛宁当即决定:以后的每一天,他都要背着母亲上学。尽管母亲一再劝阻,洛宁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从那时起,他便开始背着石头上学了。 我的心陡然被濡湿了,但我同时还是感到奇怪,洛宁想背着母亲上学来照顾她,但他的背上,却怎么永远是一袋石头 洛宁的母亲看出我心中的疑惑,哽咽着告诉了我这个爱的秘密:她体重 86斤,洛宁瘦小的身躯哪堪重负 !于是 他想

22、出了一个办法,起初,背着少量的石头,随着对重量的适应,然后不断地添加石头,直到他能适应超过 86斤的重量为止。 86斤,是洛宁母亲的体重,亦是爱的重量 ! 回来的山路上,我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想,那口袋里的石头冰冷坚硬的棱角,定然无数次硌疼了洛宁的后背、压疼了洛宁瘦弱的肩膀吧 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在刺骨的寒风中,在崎岖的山路上,单薄的洛宁背着一袋硬邦邦的石头在艰难地行走。顶着风雪,洛宁不怕严寒;踏着山路,洛宁不畏艰险。只因为,他后背上的那一袋石头并不冰冷坚硬,而是因了一份爱,时时春暖花开 ! (摘自 辽宁青年 2012年第 1期,有删改 ) 【小题 1】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

23、义及其表达效果。 (6分 ) (1)口袋被强行打开,滚落出来的居然真的是石头 ! (2)我的心陡然被濡湿了 【小题 2】请根据提示,补全故事情节。 (6分 ) 洛宁每天背着大口袋上学 【小题 3】请具体分析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 【小题 4】文中的洛宁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概括分析。 (4分 ) 【小题 5】文章以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为题有哪些好处 说说你的看法。 (6分 ) 答案: 【小题 1】 (1)强调打开口袋的结果完全出乎孩子们的意料。突出表现了孩子们看到满口袋真是石头时的惊讶之情。 (3分 ) (2)此指心里一下子涌起并充溢着感动。表现了 “我 ”被洛宁要背母亲来上学的想

24、法深深感动了。 (3分 ) 【小题 2】同学发现口袋里真的是石头;老师探寻背石头的原因;母亲解开背石头的秘密。 【小题 3】用了插叙的手法;使故事情节紧凑,描述的场面集中;交代了洛宁的家境贫寒,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为写他背石头上学做了铺垫。 【小题 4】沉默寡言,喜欢独处;自尊心强,不愿被同学欺负;懂事能于,包揽家务;深爱母亲,承担责任。 【小题 5】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 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

25、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2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往来而不绝者 天柱折,地维绝 D醒能述以文者 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 2】请将第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27、而繁阴 【小题 3】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到底都在 “乐 ”些什么,这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1)它 (滁州城 )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4分 )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2分 ) 【小题 3】一是 “山水之乐 ”,二是 “宴酣之乐 ”,三是 “乐人之乐 ”。这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 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

28、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水何 ”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 “日月 ”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 “若 ”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 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29、答案: A 试题分析: “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 ”中的烘托分析不当,此处是直接描写,并非烘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诗歌知识去衡量辨析,得出正确答案:。 默写 请按提示填写出空缺的句子。 (7分 ) 【小题 1】夜发清溪向三峡, 。 (李白峨眉山月歌 ) 【小题 2】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 【小题 3】登临吴蜀横分地, 。 (陈与义登岳阳楼 ) 【小题 4】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 , 。 ” 【小题 5】如何对待德才兼

30、备的人和缺少德才的人 我们应该像论语中孔子所说的那样 “ , 。 ” 答案: 【小题 1】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题 2】日暮乡关何处是 【小题 3】徙倚湖山欲暮时 【小题 4】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小题 5】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试题分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渝、徙、颓、鳞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不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 考点:本体考察学生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对于古诗文考查的几种题型(

31、上下句对接题、理解型默写题、归类型默写题、理解运用型题目)要心中有数。 作文 写作。 有些事情,表面看起来我们好像不在乎,其实挺在乎;有些事情,表面看起来很在乎,其实并不在乎。在乎与不在乎,其实都在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其实我在乎 ”还是 “其实我不在乎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不要少于 500字。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语,读提示语可知,每个人在乎的与不在乎的不同,结合自己的经历,分析自己对事、对人、对现象等的内心感受。题目中的 “其实 ”表明了真实的想法,因此我们

32、应该把表面 的和真实的感受写入作文中,展现在阅卷教师的面前。审题后想一想,自己写在乎还是不在乎,在乎或不在乎什么,为什么会有相反的想法,为什么想法上和表象上会产生不同,这样的想法,这个想法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比如,我们可以写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可以写在乎同学们看自己的眼神,我们可以写在乎父母的感受,我们可以写在乎自己的成绩 把这些素材从头脑中的信息库存中提取出来,选取其中的一件或几件构思成文即可。在选材构思时,一定要遵循 “熟 ”的原则。从众多的素材中,把你印象最深、最易于驾驭、写出来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 完成写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提示和题目两部分内容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写作时,要注意书写一定要整洁,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关注作文的词语运用与描写,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当然平时的练笔也是至关重要的,写作其实就是一种习惯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