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29016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软实力 ”是同由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 “硬实力 ”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 “软实力 ”是指精神力量,是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强调文化 “软实力 ”是看到了( ) A国家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中已不重要 B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文化 “软实力 ”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D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和重要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通过比较的方式说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本质,但从中并不能得出国家军事力量不重要的结论,因此 A“国家军事力量已不重要 ”的观点错误,排除; C

2、错误,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D的说法与题意无直接关系,排除;强调文化软实力是在提醒人们在理解综合国力时不能忽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3年 12月 15日,我国嫦娥三号探月着陆器抵达月球表面,并与 “玉兔号 ”巡视器顺利分离,开始了我国首次登月之旅。命名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 “玉兔 ”号月球车被世界欣赏、 祝福,它透露的中国形象新信息,俨然成就了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具有科技引领力量、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文化形象。 “玉兔 ”号月球车的文化价值在于,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 ) 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经典与时尚的统一 科技与人文的统

3、一 借鉴与创新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抓住题中 “月球车被世界欣赏、祝福,它透露的中国形象新信息,俨然成就了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具有科技引领力量 ”,这体现了 “玉兔 ”号月球车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统一,科技与人文的统一, 符合题意,应选;材料没有体现经典与时尚的统一和借鉴与创新的统一,因此 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 家风是支撑一个家庭乃至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内核,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内涵。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 家风是什么从 “家风 ”入手做文章,恰能将中华文化传统精华与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 妙结合,通过观众的参与,传递丰

4、富、朴实、真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家风是什么?央视记者在问路人;电视机前,我们在问自己。 ”一位网友的微博留言,表达了众多观众的心声。这说明( ) 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大众传媒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方面有重要作用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民群众是创造精神财富的主体,而不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社会实践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因此 表述错误,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 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中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 家风是

5、什么来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符合题意,答案: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中国汉字拼写大赛在 CCTV10热播!央视主持出题,社科院专家为考官,最标准纯正的发音与笔划,带你进入最奇妙博大精深的汉字世界!活动旨在通过汉字拼写大赛,让大家重视汉字、重视我们中华民族最基本、最传统的东西,将中国 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同时记述中国象形文字发展历程的汉字国际巡展也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意味着古老中国文字艺术展将开启它奇幻的世界之旅。这是因为( ) 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 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

6、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而不是汉字,因此 表述错误,排除;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而不是汉字,因此 表述错误,排除;国汉字拼写大赛的热播,说明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符合题意,答案: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汉字。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相传 “变脸 ”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

7、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 “变脸 ”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这说明( ) 文化是生活的形象表达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活动 艺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艺术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表述不科学,文化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再加工,因此认为文化是生活的形 象表达的观点是不科学的,排除; 表述错误,艺术属于文化,其并不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因此排除;材料中 “川剧把变脸 搬上舞台 ”,这体现了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体现了艺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符合题意,答案: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8、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进 ”字荣获 2013年 “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 ”最高票的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瑰宝,每年推行年度汉字是一种民声民意的真实反映。 “进 ”概括了两岸发展与交流不断地 “求进 ”,也寄予着两岸同胞期盼两岸和平发展要 “与时俱进 ”。可见( ) 团结统一是两岸 同胞的主流价值追求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 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唯一见证 ”的表述错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而不是汉字是唯一见证;材料并没有体现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因

9、此 不符合题意,排除;题中 “进 ”概括了两岸发展与交流不断地 “求进 ”,也寄予着两岸同胞期盼两岸和平发展要 “与时俱进 ”,这体现了 项,答案: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当地时 间 2013年 9月 25日, “教育第一 ”的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在联合国总部举行。面对困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坚定支持并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这说明教育的作用体现在( ) 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途径,可在有限学习生涯中获取大量的知识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活动,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教育 教育在人的培育和教化上扮演重

10、要角色 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认为 “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教育 ”的观点明显是错误的,因此排除;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而不是教育,因此 表述错误,排除;题中 “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这体现了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途径,在人的培育和教化上扮演重要角色, 符合题意,答案: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 宣传阐释中国特色文化,要讲清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之所以要讲清楚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是因为( ) 人既是文化的

11、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的基本依据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抓住题中的关键信息 “讲清楚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 ”,这是由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的基本依据, 符合题意,应选;材料没有体现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不符合题意; 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中华文化。 2013年 11月 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

12、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重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材料强调了( ) 文化发展要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发展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文化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放弃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放弃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的表述错误,文化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并不是放弃经济效益,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决定性因素 ”的表述错误,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排除;依据材料信息, 表述正确且

13、符合题意,因此答案: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从 2014年 1月 28日起至 2014年全国 “两会 ”结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按照 “重拳出击、依法处理、打出影响、打出声势、打出效果 ”的要求,在全国开展了打击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开展该活动是基于( )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腐朽文化侵蚀人们的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国家对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而不是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因此 不符合题意, 符合题

14、意;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属于腐朽文化,而不是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会侵蚀人们的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因此 表述错误, 正确,答案: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莫言说: “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 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 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 ”这说明( ) 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之一 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 展 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 “我必须承

15、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 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 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 ”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强调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有相似或相通之处,可以进行交流、借鉴,故 可以入选;题中 “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 ”体现了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错误; 不合题意要求;答案: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014年大年初一,为纪念中美建交 35周年,中美双方选择在华人居住较集中的纽约举办了展现中国古典音乐的新音乐会、帝国大厦挂彩灯、辞旧迎新敲钟等活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举办这些活动旨在( ) A促进文

16、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 B消除文化差异,扩大合作领域 C推动文化创新,共享发展成果 D追求文化融合,强化政治认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B“消除文化差异 ”的表述错误,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应当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消除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排除;题中重点强调了中美双方在纽约举办了展现中国古典音乐的新音乐会等活动,这体现了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因此答案: A正确, C不符合题意; D“强化政治认同 ”的表述错误,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交流。 城镇化过程也是人自身发展的过程。城镇化使人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的发展舞台由传统乡土亲缘拓展到整个社会,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放飞梦想。从文化角度

17、看,这表明( )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文 化对人的影响有时是强制的、有形的 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因此 认为 “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时是强制的、有形的 ”的观点是错误的; “促进 ”和 “决定作用 ”的表述都是错误的,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文化对人起着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中国的和平 发展:战略将选择,郑重的承诺 ”,作为世界第二

18、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之路。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因为(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和为贵 ”的传统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中华文化崇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将自己意志强加于人 崇尚 “和而不同 ”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的表述错误,中华民族吸收一切外来优秀文化,而不是一切外来文化,因此排除; 颠倒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应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排除;中国选择走和平

19、发展之路,是受到了 “和为贵 ”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符合题意,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孙中山的 “吾志所在地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下列与之一致的是( )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核心是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孙中山的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自强不息。选项 A不能体现这一

20、精神,故排除;选项 B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的精神,故排除;选项 C 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故排除;答案: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了全国各地的观众,抒发亲情的 “时间都去哪儿了 ”演变成全方位的 “去哪儿体 ”,人们开出了长长的 “去哪儿了清单 ”,有戏谑,有吐槽,有感伤,更有真真切切的疑问。这说明( ) 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各民族文化逐步走向趋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各民族文化逐步走向趋同 ”的观点是错误的

21、,因此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不符合题意;题中抒发亲情的 “时间都去哪儿了 ”的流行,体现了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符合题意,答案: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感动中国 ”人物评选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 12年,它所评选出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们感到震撼的精神力量。此评选活动的开展( ) 发挥了先进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抵制和依法取缔落后腐朽文化 有利于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有利于全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

22、神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取缔 ”的表述错误,政府部门依法取缔落后腐朽文化,而不是广大人民群众; “全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的表述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因此 排除;“感动中国 ”人物评选活动发挥了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符合题意,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国家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

23、现。下列对爱国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英勇战斗、为国捐躯 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表述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前提是在当代中国,并不是任何时代,因此 表述错误; 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爱国主义。 近年来,我国的传媒在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传播中,存在着严重的低俗化倾向,主要表现为过

24、多地渲染权力声中的尔虞我诈,宣扬 “皇权 ”意识和 “奴才 ”意识等。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现代科学技术提供 的多样文化载体 B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C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D提倡大众文化的多样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 “以娱乐为目的文化传播中,存在着严重的低俗化倾向 ”,这是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令人忧虑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因此答案: C正确;选项 A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因此B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 “喜 ”与 “忧 ”。 2014年是孔

25、子学院 10周岁生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是孔子学院的使命。兴办孔子学院( ) 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 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 主要目的是学习、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有利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文化繁荣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 表述错误,排除;兴办孔子学院主要目的是传播中华文化,而不是学习、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表述错误,排除;兴办孔子学院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文化繁荣, 符合题意,答案: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传播与发展。 2013年 9月 6日

26、,台北小巨蛋,身着一袭白色旗袍的 “邓丽君 ”从舞台下缓缓升起,与同台周杰伦完成了三曲跨时空对唱,引发万人大合唱。 “邓丽君 ”惟妙惟肖的动作、神态与歌声,一时让观众真假难辨,这便是 “虚 拟影像重建技术 ”的魅力。这体现了( ) 继承与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创新能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科学技术有效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而不是继承与借鉴,因此 表述错误,排除;题中的 “虚拟影像重建技术 ”体现了科技进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不是有效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因此 不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依

27、据材料信息,体现了文化创新能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符合题意,因此答案:C正 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的作用。 阅读在个体发展、民族和国家振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人民都能沉浸在醉人书香之中,把阅读经典作为一种生存方式,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会得到大力提升。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推动全民阅读是基于( ) 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人们会主动选择接受健康有益文化的熏陶 文化对人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阅读文学作品是提高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认为 “人们会主动选择接受健康有益文化的熏陶 ”的观点是错误的,人们接受健康向

28、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但并不是主动选择接受;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 表述错误;依据材料信息, 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近年来,四川绵竹市充分发挥 “民间年画 ”这一品牌优势,把年画村打造成培育年画传承人、发展年画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综合基地。 2013年年画产业创收 2500万元,同时随着年画产业的发展,旅游业迅速成为年画村的 主导产业。这启示我们( ) 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提高开发转化能力 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商品的价值量 拓宽文化产业链条,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提高品牌的

29、知名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表述错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呈正比,依靠现代技术,有利于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是减低而不是提高商品的价值量;材料没有涉及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信息, 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2013年 10月 11日,中国政府网同时开通了微博微信,采用更 “接地气 ”、更重情感交流的方式,实时报道了重要的政务活动,及时发布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部署等权威信息。 3个多月的时间,政府网微博微信关注粉丝已超过 1000万。从文化生活角度

30、看,政府部门利用新兴传媒实现在线交流是基于它们( ) 是促进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基本途径 是政府实现文化创新的主要工具和载体 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能最大程度超越时空限制汇集公共信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交流的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而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基本途径,因此 不符合题意;科学技术是实现文化创新的主要工具和载体,而不是新兴传媒,因此 不符合题意,排除;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能最大程度超越时空限制汇集公共信息, 符合题意,应选,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众传媒。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31、一:四川省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四川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古蜀文化光辉灿烂,武侯词、剑门关、张飞庙等三国文化影响广泛,雪山草地、川陕苏区等红色文化彪炳史册,道教发祥地青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峨眉山等宗教文化积淀深厚,水利、织绵、井盐、丝绸、历算等古代科技文明令人叹为观止,二滩电站、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现代高科技工业文化享誉海内外,川剧、川菜、川酒、川茶、皮影、木偶、杂耍等民间文化以及民间工艺美术风格独特。 (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概括四川文化的特点并分析传 承四川文化的意义。( 10分) 材料二: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并

32、联结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由最初的草原之路,沙漠之路变成一条络绎不绝的商道,最后演变成一条事实上的文化交流之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桥梁,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 2)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文化吸引力?( 10分) 答案:( 1) 特点:四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分) 意义: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传承四川文化可以增强四川人民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传承四

33、川文化可以促进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四川文化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增强四川的文化软实力。 四川文化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传承四川文化有利于中国文化的繁荣。(各点 2分) ( 2) 加强中华文化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推出融合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向世 界传播中华文化。 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发挥商业贸易在文化交流传播中的作用,加强经贸合作,促进文化交流。 认识到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点,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各点 2

34、分) 试题分析: ( 1)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知识,具体指向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四川文化的特点,较为简单,依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四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二是传承四川文化的意义,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四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的重要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述,注意理论联系材料。 ( 2)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知识,具体指向是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文化吸引力的措施,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加强不同

35、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挥商业贸易的作用,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应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述,注意理论联系材料。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古便是有识之士所遵从的信条。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 “家风 ”系列报道后,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请你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8分) 网友观点 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甲: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不管如何,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 ( 1) 乙:社会在发展,家

36、风可以注入新的元素和时代精神。 ( 2) 丙:传统的家风强调长幼尊卑的秩序和礼节,但将这些礼节苛求后辈都做到,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 3) 丁:向上、向善的家风,于家庭、于个人都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好的家风也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 4) 答案:(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又能够因时而变。 ( 2)对待传统文化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 3)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4)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个人发展起积极作用。(各点 2分) 试题 分析: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传

37、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要求是对网友观点进行分析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需要对甲乙丙丁观点进行逐项分析,结合观点内容,可以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以及应发挥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个人发展起积极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并归纳总结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纵览各地新型城镇化路径,因地制宜可谓最大特色。作为多山内陆省区,贵州表示 “走山区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云南则提出 “稳步推进城镇上山 ”;身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要求 “注重工业化牵引城市化 ”;煤炭大省山西则提出 “探索 以矿建镇 模式,推进矿区城镇化 ”,以 “促进资源型城市

38、可持续发展 ”。西藏要求 “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点 ”,浙江和安徽则分别提出彰显 “江南地域特色 ”和 “徽风皖韵 ”。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彰显城市文化个性的理由。( 12分) 答案:( 1)文化具有多样性,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彰显城市个性是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的明智选择,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魅力,以此带动城市发展。 (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城市化在本质上是改革发 展方式,理应融入文化元素,使经济发 展与文化发展相互交融,形成城市的个性,提升城市的文化生命力。 ( 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发展。彰显城市的文化个性,不仅有利于保

39、持文化的多样性,而且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 3)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征。彰显城市的文化个性是对我国文化特征的尊重和发展。(各点 3分)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本题的答题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主要指向是分析彰显城市文化个性的理由。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可以从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述,注意结合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论述。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与经

40、济相互交融,文化创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上的 浪 费 2000亿元,是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粮食价值; 2亿人,是一年中被倒掉的事物可以解决口粮的人数。 “舌尖上的浪费 ”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舌尖上的 节 约 有一种节约叫做 “光盘 ”,有一种公益叫做 “光盘 ”!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实物。一粥一饭,当来之不易,从今天开始,做个 “光盘族 ”吧!今天不剩饭,从我做起,我是 “光盘 ”! 舌尖上的 中 国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制作,使得它成为一个 “代表中国

41、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舌尖上的中国把 “吃 ”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 中国饮食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 12分) 答案:( 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 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应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文化需求。舌尖上的中国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和文化需求。 ( 3)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 4)文化创 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各点 3 分) 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文化创新的知识,具体指向是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主要从文化创新途径的角度进行分析,舌尖上的中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进行了创新,并由此受到观众的热捧,注意结合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