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29032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5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5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5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及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麦细胞和发菜细胞的结构有差异,不具有统一性 B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都是营腐生和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C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结构也比较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D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 正确;小麦细胞是真核细胞,发菜细胞是原核细胞,两者的结构有差异,但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具有统一性, A错误;不同的原核生物生活方式不同,既有营腐生和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也有自养生物如硝

2、化细菌, B错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结构也比较简单,但具有多样性, 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及细胞学说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水溶性染色剂 PI ,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 PI 中,仅有死亡细胞的细胞核会被染 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 PI 注射到活细胞后,该细胞核会着色。利用 PI 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 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 PI 的进入 答案: D 试题分析:活细胞

3、的细胞膜对物质出入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 PI无法通过活细胞膜,活细胞核不被染色,而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PI可以通过死亡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核被染色,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故 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下列细胞用于做质壁分离实验能成功的是 (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叶的下表皮细胞 D用开水煮过的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是质壁分离实验能成功的必要条件,叶的下表皮细胞, C正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既没有大液泡也没有细胞壁, A错误

4、;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是幼嫩细胞,没有大液泡, B错误;用开水煮过的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死细胞,原生质层活性 消失,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某蛋白质共有 7条肽链组成,其中最短的一条肽链的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肽链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肽链由 4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 B图中含有的 R基是 C该肽链中含有 2个游离的氨基 D该肽链中含有 4个游离的羧基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 是氨基, 都是 R基, 都是肽键, 是羧基, B正确;氨基酸种类由 R基决定,图中 各不相同, A正确;图中 是氨基,

5、 中含有 1个氨基, C正确;图中 是羧基, 中各含有 1个羧基,共 3个游离的羧基,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肽链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面是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几个细胞(如图 1所示)置于不同蔗糖溶液浓度( A D)下的细胞状态,则这几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相对最精确的是 ( ) A.A-C B.A-D C.B-C D.C-D 答案: A 试题分析: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几个细胞置于不同蔗糖溶液浓度下,细胞吸水越多,则液泡越大,吸水后细胞液的浓度越低;细胞失水越多,液泡越小,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失水后液泡中细胞液的浓度越

6、高;图中细胞经蔗糖液处理后,液泡大小顺序为 C-A-B-D,与图 1比较, A和 C的液泡大小最接近图 1,所以这几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是 A-C,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图像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如图所示 U形管中间被一种允许水分子通过而单糖、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 0.1 mol/L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若向 U形管右侧加入微量麦芽糖酶 (不影响溶液浓度 ),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 ) A右侧液面高度下降;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

7、面下降 B右侧液面高度下降;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 C两侧液面高度不变;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 D两侧液面高度不变;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半透膜仅允许水分子通过,且半透膜两侧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浓度相等,所以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水分子数相等,则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不变;右侧加入微量麦芽糖酶 (不影响溶液浓度 )后,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使得右侧溶液浓度大于左侧,水分子由左侧通过半透膜向右侧扩散,导致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

8、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同学设计了图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 平齐,记作零界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 )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外界溶液是蔗糖溶液,漏斗内是蒸馏水,所以水从漏斗内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蔗糖溶液,使液面下降,由于不断失水,浓度差减小,液面下降减慢,选 A 考点: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 A甲 乙 丙 B甲 乙,乙 丙 答案: B 试题分析:渗透作用时,水分子可以透过半

9、透膜由浓度低的一侧扩散到浓度高的一侧,所以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甲 乙 丙,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羊和杨树具有相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B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有各自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C病毒在活细胞中能够生存,但病毒不属于个体层次 D不存在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生物 答案: BC 试题分析:山羊是高等动物具有系统结构层次,杨树是高等植物没有系统结构层次, A错误;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有各自特定

10、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B准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只能在活细胞中生存,但病毒不属于个体层次, C 准确;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如图是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 m为胸腺嘧啶,则 b是构成 RNA的单体 B若 m为胸腺嘧啶,则 b组成的大分子在细胞中主要位于细胞核 C若 m为尿嘧啶,则 RNA中不含有化合物 b D若 m为腺嘌呤,则 b可能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答案: BD 试题分析:若 m为胸腺嘧啶,则 b是胸腺嘧啶脱

11、氧核苷酸,是构成 DNA的单体, A错误;若 m为胸腺嘧啶,则 b组成的大分子 DNA在细胞中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B准确;若 m为尿嘧啶化合物 b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 RNA的单体,C错误;若 m为腺嘌呤,则 b既可能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又可能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核苷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中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B细胞内的所有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C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

12、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D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互相独立,互不影响 答案: BD 试题分析: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 A准确;细胞内的并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B错误;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C准确;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相互联系,协调合作,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将番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含 Ca2+、 Mg2+、 Si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 3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下

13、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能说明 A不同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B番茄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 不同 C水稻吸收 Mg2+、 Ca2+的速率比吸水速率大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成正相关 答案: AB 试题分析:培养水稻的溶液中,实验后 Ca2+、 Mg2+与实验前的比值大于,说明Ca2+、 Mg2+浓度增大,即吸收水多于吸收 Ca2+、 Mg2+的量, C错误;水稻吸收的Si4+多,对 Ca2+、 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 Ca2+、 Mg2+较多,对 Si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

14、的, AB正确;图中并不能看出 植物体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的跨膜运输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以紫色洋葱鳞茎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紫色变淡 B滴加 30%的蔗糖溶液比 10%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 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答案: AD 试题分析: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

15、渐缩小,紫色变深, A错误;滴加 30%的蔗糖溶液比 10%的蔗糖溶液浓度差大,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B正确;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C正确;用高浓度的 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又自动复原,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如图 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 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 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若图 1表示细胞鲜重,则 A、 B化合物依次是 H2O、蛋白质 B若图 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

16、的元素含量,则 a、 b、 c依次是 O、 C、 H C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 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若图 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 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 C、 H、 O、 N、 S、 P 答案: CD 试题分析:根据扇形图的比例可判断正常细胞中 A、 B分别为 H2O和蛋白质,A正确;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是 O、 C、 H, B正确;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 最多的元素都是 O,不能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错误;细胞脱水后则 A是蛋白质,蛋白质是以碳为骨架建立的大分子物质,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 C、 H、

17、O、 N,可能还含有 S等其他元素,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含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下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何种功能 (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促进物质的运输 D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由细胞分泌化学物质(激素)传递信息,说明细胞膜间进行信息交流过程,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 在胰岛 B细胞中先合成胰岛素原,胰岛素原再通过蛋白质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素 (

18、如图所示 )。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分子中的氢用于 ( ) A形成 COOH 和 SH B形成 NH 2和 COOH C形成 SH 和 OH D形成 COOH 和连接碳的 H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前胰岛素原信号肽被切除,实际上就是肽链断开,就是说氨基酸链断开,氨基酸之间由肽键即 -NH-CO-连接,肽键水解后水中的氢与之结合成 NH2 和 COOH 。 B正确。故本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要点的理解,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某蛋白质由 109个氨基酸组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935,在合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水

19、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908,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27,则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有 (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反应规律可知,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反应前得氨基酸分子量总和 -脱去的水分子量总和,即 11935=109x127-(109-肽链条数 )x18,得肽链 3条,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完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1665年,英国科学家 R. Hooke观察了活细胞 B 1

20、7世纪,荷兰磨镜技师 A. van leeuwenhoek观察了植物的木栓组织,并命名细胞 C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植物学家 M. J. Schleiden和动物学家 T. Schwann D 1858年,施莱登的朋友耐格里总结出: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答案: C 试题分析: 1665年,英国科学家 R. Hooke观察了死亡的木栓细胞, A错误; 17世纪,荷兰磨镜技师 A. van leeuwenhoek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B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植物学家 M. J. Schleiden和动物学家 T. Schwann, C正确; 1858年德国

21、的魏尔肖总结出: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完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如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 ) A酵母细胞 B原核细胞 C动物细胞 D植物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图形可见该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 DNA分布在拟核区,这是原核细胞的典型特征;酵母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都是真核细胞;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甲、乙、丙的细胞结构,观察到细胞结构具有下列特征:、均由双

22、层膜构成,其中的膜上具有小孔,而、没有小孔;细胞分裂时,从的周围发出丝状物; e 由几个囊状结构重叠而成。将试样甲、乙、丙的细胞结构的情况作表如下(:存在;:不存在)。由此判断,试样甲、乙、丙分别是 细胞结构 a b c d e 试样甲 试样乙 试样丙 A蓝藻、菠菜叶、鼠肝 B蓝藻、鼠肝、菠菜叶 C菠菜叶、蓝藻、鼠肝 D鼠肝、蓝藻、菠菜叶 答案: C 试题分析:、均由双层膜构成,其中的膜上具有小孔,而、没有小孔;说明 a是细胞核,、是线粒体或叶绿体。细胞分裂时,从的周围发出丝状物,说明 d是中心体。 e由几个囊状结构重叠而成,则 e是高尔基体。式样乙没有 a细胞核,则乙是原核生物蓝藻。式样甲有

23、 b和 c而没有中心体,则甲是高等植物菠菜叶。式样丙有 b和 d没有 c,则丙是高等动物鼠肝,同时也确定 b是线粒体, c是叶绿体。所以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 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近日,小明的不良反应引起了父母的担忧:感冒频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伤口不易愈合,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比起同龄儿童,小明身体偏矮,偏瘦。去医院后,经检查发现小明血清中锌的含量过低。对上述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锌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 B锌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容替代 C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锌的作用极大,只要有锌,人

24、就能正常生长 答案: D 试题分析:小明的上述症状都是因血清中锌的含量过低,说明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容替代。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微量元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 x、 y,已知细胞中 x 的含量大于 y。x含有化学元素 N,有的还含有 S, y含有化学元素 N和 P,它们与碘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 x而无 y。下列有关 x、 y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x可能是蛋白质; B 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 C y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D细胞膜上的 x可能与糖类结 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大分子有机

25、物 x含有化学元素 N,有的还含有 S,与碘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 x,说明 x可能是蛋白质,细胞膜上的 x可能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大分子有机物 y含有化学元素 N和 P,与碘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无 y,说明 y可能是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核酸有两类,其中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所以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与核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 正确的是( ) 编号 化合物 实验检测 组成单位 主要功能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脂肪 苏丹 染

26、液 橘红色 脂肪酸 储存能量 糖原 斐林试剂 砖红色 葡萄糖 提供能量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氨基酸 承担生命活动 核酸 甲基绿染液 绿色 核苷酸 携带遗传信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脂肪可被苏丹 染液染成橘黄色,其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脂肪是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A错误;糖原的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但糖原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 B错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其结构单位是氨基酸,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正确;人体细胞质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DNA,结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能被甲基绿染液染成绿色;所以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

27、体细胞化合物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 T2噬菌体( DNA病毒)、乳酸菌等四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论 不正确的是( ) A含有水、 DNA、 RNA、肝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成分的样品是 T2噬菌体 C既有 DNA,又有 RNA的只有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 D含有水、 DNA、 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 答案: C 试题分析:肝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 A正确; DNA病毒的成分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 B正确;细胞生

28、物都是既含有 DNA,又有 RNA, C错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化学成分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动物消化道内可以完成下列反应式 (其中 代表不同的单糖 ),其中代表的二糖可能是 ( ) A麦芽糖 B乳糖 C蔗糖 D B或 C 答案: D 试题分析:麦芽糖水解产物只有葡萄糖,乳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蔗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所以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二糖水解的产物,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下图为变形虫摄食、消化过程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29、 A食物泡与溶酶体的融合,以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为基础 B溶酶体既能消化食物,也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等细胞器膜,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D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在高尔基体控制下完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食物泡与溶酶体的融合,以生物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A错误;溶酶体既能消化食物,也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B正确;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等细胞器膜及核膜,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错误;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在细胞核控制下完成,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图表示的

30、是某动物细胞内三种细胞器生物膜结构在某过程前与后的面积变化,那么该过程产生的物质很可能是 A肠脂肪酶、生长激素、性激素 B抗体、载体、有氧呼吸酶 C生长激素、抗体、唾液淀粉酶 D抗体、胃蛋白酶、血红蛋白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囊泡转运给高尔基体再转运给细胞膜,在此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变大,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上 述物质中,只有肠脂肪酶、生长激素、抗体、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所以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在家兔细胞和小麦细胞中

31、都可找到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和线粒体 B线粒体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中心体 D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高等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下列各组物质中,元素组成相同的是( ) A胆固醇、脂肪、胰岛素 B淀粉、半乳糖、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脂肪 D性激素、胰岛素、核苷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胆固醇、脂肪、性激素、淀粉、半乳糖、糖原都只含有 C、 H、 O元素;氨基酸、胰岛素含有 C、 H、 O

32、和 N; 核苷酸含有 C、 H、 O、 N和 P;所以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相关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 A蛋白质 B糖类 C水 D无机盐 答案: C 试题分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与生长环境无关,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内水的含量,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所学知识的要点。 综合题 ( 10分,每空 1分) 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1)如果 8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 40和 10,目镜 6标有 10,那么根据图中物 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

33、物像的 _(填 “长度 ”“面积 ”或 “体积 ”)是物体的_倍。 ( 2)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操作: 制作装片; 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 转动 4调至看到物像; 转动 5调至物像清晰。你认为操作程序是否正确? 。 ( 3)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 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 ,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离玻片标本 0.5 cm处停止。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直到 看清物象。 ( 4)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 “b”,那么视野中看到的是 _。 ( 5)用 4台显微镜观察水绵

34、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 ( ) A目镜 15和物镜 45 B目镜 15和物镜 10 C目镜 5和物镜 10 D目镜 5和物镜 45 ( 6)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下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 ( 7)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_ 。若视野中一半明亮,一半黑暗,这是由于 _ _造成的。 答案: )长度 100 (2)不正确 (3)擦镜纸,盖上盖玻片 (4)q (5)C (6)C (7)切片厚薄不均匀 反光镜没有

35、调整好 试题分析:( 1)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物镜长度越大放大倍数越高,所以图示用短的物镜与目镜共放大 10x10=100倍。 ( 2)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制作装片 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 用 左眼注视目镜视野 转动粗准焦螺旋调至看到物像 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清晰。 ( 3)在擦拭显微镜的镜头时要用专门的擦镜纸,其柔软结实,不会损伤镜头,也不会有纸屑等杂质落在镜头上,如果用纱布去擦的话,纱布太硬有粗糙,易损伤镜头,还会有线毛落在镜头上,影响观察。观察之前要先盖上盖玻片,因为不盖盖玻片载玻片上的液体会污染显微镜的镜头。 ( 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倒像,所以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 “b

36、”,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q”。 (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倍数和物镜倍数的乘积,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说明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说明放大倍数越大。 ( 6)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说明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说明放大倍数越大。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视野中的变化规律是图像变大、数量减少、视野变暗。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C图细胞数目最少,细胞图像最大,所以视野也最暗。 ( 7)显微镜下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很可能是标本厚薄不均。若视野中一半明亮,一半黑暗,这是由于 反光镜没有调整好角度造成的。 考点:本

37、题考查本题考查光学显微镜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熟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 16分,每空 2分)如图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 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的放大图(图 2)。(图 1中的虚线表示二硫键)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1)彻底水解图 1所示蛋白质分子需要消耗 个水分子。此蛋白质中最多有氨基酸 种。 ( 2)此肽链是通过 方式形成的,如果此蛋白质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 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改变其中 的 ,就可以改变其性质。 ( 3)图 2中表示 R基的是 (填编号),表示完整肽键的是 (填编号)。请写出 R

38、基编号为 的氨基酸的结构式: ( 4)由氨基酸形成此蛋白质后,相对分子质量会减少 。 答案:( 1) 123 20 ( 2)脱水缩合 (氨基酸)排列次序 ( 3) (写对 23个给 1分, 4个全对给 2分) (写对 2个给 1分, 3个全对给2分) 结构式略 ( 4) 2220 试题分析:( 1)图 1显示该蛋白质分子是由 12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 1条多肽链,所以该蛋白质分子需要消耗 124-1=123个水分子。组成蛋白 质的氨基酸约 20种。 (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 3)图 2中 是氨基

39、, 是肽键, 是 R基。 ( 4)氨基酸形成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的是形成水和二硫键带走的总量,即( 124-1) x18+3x2=2220。 考点: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 12分,每空 1分) 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 又彼此联系。右图表示某种高等生物细胞中蛋白质 X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据图回答: (1)如果图中细胞表示唾液腺细胞,那么 X是 ,细胞中与 X物质的加工、运输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是 _ (填标号 ),它们的膜与 _和_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40、 (2)在实验条件下培养该细胞,如果培养液中的含氧量较低时,图中的 1就移动到细胞表面,当含氧量较高时,就移动到细胞内部均匀分布。上述现象表明_ 是影响其活动的重要因素。 ( 3)实验中用 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 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请判断甲图中的 a、 b、 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依次分别是: _、_、 _。 请判断乙图中的 、 、 所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 、 。 以上实验也说明:各种不同的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 密切联系,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

41、调配合。 答案:( 1)唾液淀粉酶 1、 3、 5 细胞膜 核膜 ( 2)氧气浓度 ( 3)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结构和功能 试题分析:( 1)如果图中细胞表示唾液腺细胞,那么 X 物质是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其中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是 1线粒体、 3内质网、 5高尔基体,它们的膜属于细胞器膜,与细胞膜和核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 2)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由题意可知,氧气浓度变化,线粒体的活动受到影响。 ( 3)乳腺细胞分泌功能旺盛,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

42、:核糖体 内 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由此可见,甲图中 abc 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乙图中的 所指代的细胞器是内质网; 所指代的细胞器是细胞膜、 所指代的生物膜所属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各种生物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说明:各种不同的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它们结构和功能之间密切联系,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 14分,每空 1分)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示为 细胞结构模式图,判断的依据是 。只有使用 显微镜才可以看

43、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 2) 6、 7、 8共同构成的结构的功能是 ( 3)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 (填编号),其中 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穿过 层膜。 ( 4)图中能储存遗传信息的细胞器是 和 。 ( 5)用该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由 (填编号)构成的 。 ( 6)如果该图所示细胞为根尖成熟区细胞,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有 (填名称)。 (7)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结构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 ( 8)图中所示细胞是否合适做观察线粒体的实验? 。 ( 9)如果图中 6被破坏了,会使 不能形成而导致蛋白质不能合成。 答案:( 1)高等植物

44、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没有中心体 电子 ( 2)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 3) 4、 7、 9 0 ( 4) 4叶绿体 9 线粒体 (5)2、 3、 13 原生质层 ( 6)叶绿体 ( 7)差速离心法 ( 8)不合适 ( 9)核糖体 试题分析:( 1)该图是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中 1-13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高尔基体、核仁、核膜、核孔、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液、液泡膜。 (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 3)细胞结构中,只有叶绿体、核膜和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的通道是核孔。 ( 4

45、)细胞中的 DNA储存遗传信息,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质中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 DNA。 ( 5)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 ( 6)根尖成熟区细胞位于地下,没有叶绿体,不 能进行光合作用。 ( 7)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 8)观察线粒体时需要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该细胞中的叶绿体和液泡中都含有色素,会对观察线粒体产生颜色干扰。 ( 9)核仁是核糖体合成的产生,破坏核仁则核糖体无法形成,必然导致蛋白质不能合成。 考点:本题考查高等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

46、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 12分,每空 2分) 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 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食还原性糖和淀粉),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实验器材:这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刀片、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 (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 2)实验原理: 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 3)实验步骤: 将这种茅草的根研磨成匀浆。 取 2支试管,分别标为 A、 B,并分别在 A、 B两试管中加入 2ml茅草根的匀浆 A试管加入斐林试剂,加热,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结 果分析: ( 4)若 A出现砖红色沉淀, B不出现蓝色,说明 则这种药对糖尿病患者不适用。 ( 5)若 ,说明茅草的根中不含有还原性糖而含有淀粉,则这种药对糖尿病患者不适用。 ( 6)若 A出现砖红色沉淀, B出现蓝色,说明 则这种药对糖尿病患者不适用。 ( 7)若 A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B不出现蓝色,说明 则这种药对糖尿病患者适用。 答案:( 2)淀粉遇碘变蓝 ( 3) B试管加入 2滴碘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 ( 4)茅草的根中含有还原性糖而不含有淀粉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