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浙江湖州市高中六校高一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29042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浙江湖州市高中六校高一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学年浙江湖州市高中六校高一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学年浙江湖州市高中六校高一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学年浙江湖州市高中六校高一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学年浙江湖州市高中六校高一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浙江湖州市高中六校高一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89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了 22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 20000多人次,其中,有 3名 军事观察员和 6名维和士兵在执行任务时英勇牺牲。这说明当前我国 A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规则 B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C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已成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中的一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中国先后参加了22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 20000多人次 ”的信息说明新时期中国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活动,故 C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

2、对外关系 新时期中国初期外交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 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 400多亿元;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 62项工程。这表明我国政府的哪项政策和哪项原则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 D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 ”的信息说明西藏繁荣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有关,故

3、B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中国某项基本政治制度规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及地方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以更好地参政、议政并发挥监督作用。 此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及地方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以更好地参政、议政并发挥监督作用 ”的信息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4、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 D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政治制度 三大政治制度 1949年 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 “这个行动宣告国民 党时代已经结束。 ”这主要是指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1949年 5月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和解放军在上海表现 ”说明中共以及解放军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故 C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5、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上海 “钟山风雨起苍黄 ,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反映的史实是 渡江战役 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解放南京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诗句中 “钟山风雨起苍黄 ,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 ,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 不可沽名学霸王 ”的信息可知是渡江战役的胜利,故 符合题意,本题选择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渡江战役 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

6、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白发,值得! ”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 “ 打了三个战役, ”的信息可知是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故 C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大战役 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7、 ”他所说的 “伟大传奇 ”是指红军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C两万五千里长征 D开辟敌后战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题干,注意 “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千里跃进大别山和开辟敌后战场分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那时革命军队分别称为解放军和八路军、新四军。 B 项所述没有经过长距离战略转 移,排除 B,故 C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红军长征 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该会议 A制定了抗日民

8、族统一战线 B纠正王明 “左 ”倾教条主义错误 C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确立党的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的 “左右偏差能纠正 ”可知是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故本题选择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1982年 7月 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请问信中所指(两次合作)“合则对国家有利 ”指的是

9、 A推翻帝制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和抗日战争胜利 C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抗日战争胜利和达成 “九二共识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并结合所学国共两次合作的效果可知是北伐胜利和抗日战争胜利,故 B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合作 “比较 ”是历史学习、研究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10、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

11、章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共同纲领 ”实施可知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 C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政治制度 三大政治制度 宋元之际,契丹族所建的辽国,曾实行过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 即以契丹官制统治契丹人,以汉族官制统治汉族人的 “北南面官制 ”。这项制度既有利于辽国封建制的 发展,又促进了契丹本族的繁荣。如今类似于此的基本国策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一国两制 C政治协商 D设立经济特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

12、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 即以契丹官制统治契丹人,以汉族官制统治汉族人的 “北南面官制 ”信息可知是当时 “一国两制 ” 的体现,故 B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中国倡导建立的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不结盟运动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睦邻友好;联合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

13、 D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中国初期外交 上海合作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 “接受国际义务 ”的承诺,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紧接着美国又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包围孤立中国 。宣告美国孤立中国阴谋彻底破产的标志是 A中国代表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B中国代表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C中国政府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代表出访苏联并缔结盟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 1971年 11月 15日,中国代表团团长代表中国政府,对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进行不懈努力的友好

14、国家表示衷心感谢,并全面阐述中国政府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宣告美国孤立中国阴谋失败,故 C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 中国政府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19691978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中国外交没有受到 “文化大革命 ”干扰 中美两

15、国关系逐步缓和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表格中中国建交的国家数字越来越多,说明中美关系缓和之后,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故 符合题意,中国外交受到文革影响,中美建交时间是 979年。故 A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 中美关系缓和 50多年前,中印两国共同倡导了 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创举是指提出了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外交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16、,依据材料中 “50多年前,中印两国共同倡导了 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 ”信息可知是周恩来回见印度代表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 B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

17、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的信息说明子啊评价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表现,该会议主要作用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 C 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外交 日内瓦会议 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 “这次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旧金山会议 D 26届联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

18、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的信息可知是亚非会议,故 B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外交 万隆会议 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 ”,含义是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不包括 A “一边倒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 D中日关系正常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孔子的 “和而不同 ”说的是事物之间存在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处理问题时允许存在意见的不同。延伸到国家的外交层面,国家之间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 意识形态,但在推动世界和平和发展方面又存在着共性

19、的一面。 A项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我国在外交方面倒向以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属于对题中涉及的孔子思想的运用。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外交 “一边倒 ” 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 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 美国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 两岸相互投资设厂 台湾当局对 “三通 ”的限制逐渐放宽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 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

20、 ”信息可知是1979年中国实施对台措施,故 符合时间,故 D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和平统一方针实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于中共 “一大 ”的党纲,中共 “二大 ”党纲的最大变化是 A体现了压抑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目标 B以俄国十月革命夺权方式为革命道路 C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D承认了中国革命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共二大最大的贡献就是制定了最低纲领 民主革命纲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建立民主共和

21、国。故 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二大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五四运动前,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但是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能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中,中国的无产阶级作为领导者参与了后期的工人运动,并逐步取得主动权,从此无产阶级成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故 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明史记载 “居正为政

22、,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 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 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这里并未涉及到宦官的矛盾,反而是相权压抑皇权太久的反作用。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的做法,正式拿回属于他自己的权威,从而正式拿回皇帝所应享有的决定内阁职权大小的权力,故本题选择 A项。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

23、专制强化 明朝内阁制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 1689-1755年)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含义的史实是 A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度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明朝设立内阁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随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这一制度在明清时期也日益走向腐朽、衰落,孟德斯鸠的话正是说明这个道理。最能佐证引文中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的史实应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达到最高峰的表现。因此

24、只有 D符合。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 清朝设置军机处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这一现象演变反映的实质是 A礼乐制度的建立 B封建等级制度建立 C专制皇权的强化 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 “皇帝为丞相(立) ”“君臣 皆坐 ”“(群臣) 立 ”“(群臣)跪 ”可知自汉朝至元朝,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本题应选 C项。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汉代加强君主集权措施 中国历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

25、,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可能发生于何时?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主要反映宋代相权与君权的关系变化,以此说明相权的削弱,皇权的加强,说明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宋代相权分割为行 政权、财政权、军权。中书门下掌 行政权;三司掌财政权;枢密院掌军权。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宰相无调动军队的权利,权利被大大削弱,主管军队的枢密院提出作战方案,三司调度物资,皇帝独揽 大权最终决策,所以应该是在宋朝的时候

26、,故本题选择 C项。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钱穆曾评论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 “在 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请在 “ ”中填入恰当的内容。 A “中朝 ”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的信息说明中央运作程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只有唐朝三省六部制。故本题选择 B项。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唐朝三省六部制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行

27、省制 ”,这种演变说明了 A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产生 C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D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郡县取代分封是历史的进步,但因秦的短期而亡而出现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证明了其错误,最终被行省制度所代替。这一过程中,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也日趋完善。故本题选择 C项。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古代中央集权措施 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对其“天 ”的理解正确的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

28、天子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宗法制下,分封的基本依据是嫡长子继承制,有严格的嫡庶之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是天意,天意是不可违背的。故本题选择 D项。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 2000 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造成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 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 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答案 : A 试

29、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我国 2000 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 ”的信息说明中国注重宗法制的传统,西方主张男女平等,故本题选择 A 项。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自主决定关税税率 B中国的关税税率由英国决定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南京条约第 10款规定:英商 “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而在 1844 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则进一步分别 规定为

30、“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 ”和 “应与佛兰西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 ”,把外国的 “议允 ”提到突出的地位。 B不对,形式上英国应 与中国商定; C不对,海关由外国人管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不对,关税税率降低不一定是主权遭到破坏;主权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 事务的权力,因此 A符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年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 抗斗争 鸦片战争 鲁迅说: “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 以夷制夷 ,倒是想 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 以华制华 给你看。 ”下列条约中,最能

31、体现列强 以华制华 策略的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辛丑条约中规定,禁止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体现了 “以华制华 ”。太平天国运动中,英美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体现了 “以夷制华 ”。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北洋舰队 使用的武器属于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物,甲午战争的失败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体现了 “以夷制夷 ”,故本题选择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年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丑条约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下面对该诗反映的事件表

32、述正确的是 A取得了反抗斗争的完全胜利 B清政府积极配合,军民共同抵抗外敌 C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反抗侵略的斗争 D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三元里抗英斗争。A项 “完全胜利 ”的说法不对,故 A不选; B项 “清政府积极配合 ”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 B不选;而 D项与题目无关联。故本题选择 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年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 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

33、在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在 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 1949年。 ”这三次 “革命 ”是指 A小农经济 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住题干材料主要信息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及时间,自然联系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 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影响;

34、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中国成立 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临时约法在当时的意义是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也是孙中山等在拉拢袁世凯支持的同时对其有所限制(袁世凯有专制统治的野心)的协议产物,故本题选择 D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 “辛亥革命 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 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

35、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 信息说明辛亥革命对思想启蒙 作用,故本题选择 D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影响 “我们在内战中搅了 20多年 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

36、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 ”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 A北伐战争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淮海战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 ”中信息可以判断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抗战,故本题选择 B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 正面战场抗战 中共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变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该宣言的发表 A说明中共放

37、弃了武装的领导权 B表明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促成了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的信息说明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统一改编红军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故本题选择 C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 国共合作抗日(红军改编) “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撞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 这是铁道游击队主题曲中的一段歌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

38、冈山斗争时期游击战 C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抗战 D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反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扒飞车那个搞机枪,撞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 以及 “铁道游击队主题曲中的一段歌词 ”的信息说明是抗战时期敌后战场抗战,故本题选择 C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 敌后抗日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国民政府的上述宣言发表于哪一事件发生不久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 二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1937年 7月 7日夜

39、,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第二天,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号召全国军民奋起抗日。抗日战争中,全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共同抗战;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 ,开始第二次合作; 中国国民党面对日军海陆空军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故本题选择 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 八一三事变 日本人竹野与三郎曾说: “我们的对手十分顽强,丝毫不怕死 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不仅台北的情况是这样,而且整个新竹的四郊也是这样,新竹的村民是以顽强和勇敢著称的。 ”他所描述场景发生于 A抗日战争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期间 D义和团运动期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

40、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不仅台北的情况是这样,而且整个新竹的四郊也是这样,新竹的村民是以顽强和勇敢著称的。 ”的信息说明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故本题选择 C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年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综合题 10 分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 “国 ”改写为 “瘛薄 br 宋军申报的兴衰 (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 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 (1分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

41、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分 ) 材料二 (民国初年 )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 梁 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必修一 (人民版 ) (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重要成果 (2分 ) 材料三 “中国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 “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 “法官独立审判,不

42、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 ( 3)上述引文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该文献的 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3分) (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2分 ) 答案:( 1)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分)从专制走向民主 的发展趋势。( 2分) ( 2)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分) (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分)从法律上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 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分) ( 4)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2分) 试题分析:( 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

43、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 “国 ”改写为 “瘛薄钡男畔 岷纤 洞又谢 窆 闪 谢卮穑坏诙 式岷纤幼葡蛎裰髯 涞慕嵌人伎蓟卮稹 br( 2)依据材料二中 “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 ”“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 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的信息从思想角度思考回答。 ( 3)第一小问依据 “中国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的信息从宪法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 “从法律上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44、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的角度组织答案:。 ( 4)该问属于开放论述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归纳材料,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史实进行分析概括作答,本题作答可以从辛亥革命对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角度进行归纳,即对社会转型的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 问题: 材料一 据新京报报道: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过程中,两个年份是值得纪念的,一个是 1984年,一个是 1990年 .,香港及澳门的回归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重大的。 (

45、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 “两个年份 ”分别发生了什么值得纪念的事情?( 2分),简述香港及澳门的回归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2分)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答记者问时 ,引用了清末爱国诗人邱逢甲的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 (2) 请判断邱逢 甲的春愁写于哪一年? “割台湾 ”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领导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爱国领袖两位 (除邱逢甲 )。( 4分) 材料三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

46、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分) 答案:( 1)事件: 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申明( 1分),1990年: 全国人大起草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 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分) 影响:开创了香港、澳门和中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 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2 分,每点 1分,) (2) 时间: 1896 年; 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领袖:徐骧、刘永福。( 4 分) ( 3)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2分) 试题分析:( 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一 “一个是 1984年,一个是 1990年 .,香港及澳门的回归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重大的 ”的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主要法律文献的颁布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香港澳门回归从中国以及世界的角度回答影响。 ( 2)第一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