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29056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 5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会产生 CO2的试管有 葡萄糖 +已破裂的细胞 葡萄糖 +线粒体 丙酮酸 +线粒体 葡萄糖 +细胞质基质(隔绝空气) 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隔绝空气)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细胞膜破裂,但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所以葡萄糖仍然可以正常分解,产生 CO2; 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所以不可以产生 CO2,需要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继续分解; 丙酮酸在有氧的情况下,可以进入线粒体,分解产生 CO2; 葡

2、萄糖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分解,产生 CO2; 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因缺乏 H,不能完成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 CO2。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包括每个阶段的原料、产物和场所等相关知识,意在检测学生对细胞呼吸过程中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它条件不变,则 A甲运 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发生区别在于前者不需要载体蛋白,后者需要载体蛋白。所以人工合成的无载体蛋白的磷脂双分子膜不允许需要协助扩散

3、的物质乙透过。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三片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 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你认为这 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A ABC B AAC D BC。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变形虫能伸出伪足 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 草履虫的分裂生殖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A B C D 答案:

4、D 试题分析: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实质是膜上的分子运动,细胞膜形态发生变化。所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实例如膜的融合、膜的变形等,故题中实例都能体现,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关键在于检测学生对该特点的理解能力和运用于判断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图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组成以及它们各自功能的关系图, m1、 m2、 m3、m4分别是大分子物质 M1、 M2、 M3、 M4的组成单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同质量的 M1和 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 M2的耗氧量多 B细胞中的 M3具有调节生命活动或者催化化学反应的功能 C 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不同的 M3在结构

5、上的区别主要是 m3的连接方式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有机物的主要功能,可以推断出 M1、 M2、 M3、 M4依次表示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比糖类耗氧多; M3是蛋白质有运输、调节、催化、免疫等功能。 m4 是核苷酸,包括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组成他们的五碳糖和碱基不同。不同的 M3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的空间结构不同,与连接方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体中的有机物的组成和功能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图解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对识记知识的判断能力。 有一条多肽链由 1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 CxHyNzOwS(Z12, w1

6、3),这条多肽链经过水解后的产物中有 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 C3H7NO2S),丙氨酸(C3H6NO2),天门冬氨酸 (C4H7NO4),赖氨酸 (C6H14N2O2),苯丙氨酸 (C9H11NO2)。问:水解产物中天门冬氨酸的数目是 A (z+12)/2个 B z+12个 C w-13个 D( w-13) /2个 答案: D 试题分析: 5种氨基酸中,只有天冬氨酸( C4H7NO4)有 4个氧原子,其它都是两个,这说明天冬氨酸的 R基团中有两个氧原子。题干中说多肽有 12个氨基酸组成,脱 水后就形成 11个肽键,每个肽键有一个氧原子,再在加上多肽链尾端羧基中的 2个氧原子,就是 13个氧原

7、子。而合成的肽链中有 W个氧原子,所以( W-13)就是天冬氨酸中 R基团的氧原子数,每个 R基团 2个氧原子,一个天冬氨酸 1个 R基团,所以天冬氨酸个数是( W-13) /2。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中相关计算问题,意在检测学生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计算问题的能力。 有关动、植物细胞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B动、植物细胞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细胞膜表面的受体 C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D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主要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动、植物细胞都是真核细胞,所以它们都有

8、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A对。动、植物细胞信息交流有的需要依赖细胞膜表面的受体,有的不需要细胞膜表面上的受体,如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完成信息交流, B 错。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植物细胞有, C对。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主要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D对。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动植物基本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判断能力。 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B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生物材料 C观察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必须保持材料的生物活性 D在稀豆浆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

9、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 A错。西瓜汁带有色素,所以它不适宜用作检测还原糖的材料, B错。观察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的材料由于 需要解离和染色,所以细胞必须被杀死而不具有生物活性, C错。 稀豆浆溶液中含丰富的蛋白质,所以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课本中基本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判断能力。 下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 的顺序依次是 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C核膜、细胞膜、线粒体膜、内质网

10、膜 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答案: D 试题分析: 双层膜,内膜不向内折叠,只能为叶绿体膜; 单层膜,可以为液泡、溶酶体、高尔基体、内质网膜。 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必为线粒体膜; 两层膜,不连续,必为核膜。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的膜结构知识,意在检测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判断能力。 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实验现象最可能是 A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上升 D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上升再下降 答案: D

11、试题分析:蔗糖是二糖,不能通过半透膜,由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外界蒸馏水的浓度,所以刚开始时,漏斗中液面上升。当加入蔗糖酶溶液后,溶液浓度继续增大,漏斗中液面将继续上升。但随着蔗糖酶把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就会从漏斗中渗出,漏斗中液面便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渗透作用中相关基础知识,意在检测学生对渗透作用装置的识别和相关原理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会产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先后有 A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B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C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D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自由扩散 答案: C 试题

12、分析:有质壁分离现象发生,说明细胞失水。水分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说明细胞吸收了 K+、 NO3 和水,这两种离子的透过细胞膜一般是主动运输。 所以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的分析推理能力。 如图表示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下列关于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只有 F B图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 10 C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 CO2最大量为 60 D图中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

13、物量 2倍的点只有H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中只有 F点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 0,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A正确。 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是净光合速率,有机物积累最大时,最低温度是 10 , B正确。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 CO2最大量为二氧化碳吸收量与氧气吸收量之和,是 60, C正确。图中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 2倍的点有 H、 J点,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

14、液,当通入不同浓 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 CO2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氧浓度( %) a b c d 产生 CO2的量( mol) 9 12.5 15 30 产生酒精的量 9 6.5 6 0 ( mol) A氧浓度为 b时,有氧呼吸产生 6molCO2 B氧浓度为 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C氧浓度为 c时, 50%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 a 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总反应式可知,若产生的 CO2的量等于产生酒精的量,则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而当 CO2 量大于酒精的量时,则说明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通过计算

15、可知 b浓度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 6.5mol,有氧呼吸产生 12.5-6.5=6molCO2, A 正确;氧浓度为 d时,无酒精产生,只进行有氧呼吸, B正确;氧浓度为 c时,酒精发酵消耗的葡萄糖是 3mol ,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 1.5mol, C错误;产生的CO2的量等于产生酒精的量,则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消耗氧气为 0,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 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如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 (a)、染色单体数 (b)

16、和 DNA分子数 (c)的统计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以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 不能表示细胞分裂的后期 C间期末用 表示最恰当 D 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中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1:2:2,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两个时期,不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A、 B对。 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2:0:2,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后期, C错。 的比例为 1:0:1,代表有丝分裂的末期结束和间期 DNA复制前,所以可以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D对。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硝化细菌

17、、霉菌、水绵的细胞不都含有核糖体、 DNA和 RNA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无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细菌和植物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二者都有细胞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管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DNA和 RNA, 错。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如蓝藻,正确;无线粒体的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 错。性激素是脂质,它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对。细菌和植物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DNA),二者都有细胞壁, 对。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

18、判断能力。 科学家用 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 h)数据如下图所示。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 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 BC阶段结束时 DNA含量增加一倍 C CD阶段完成与 DNA复制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 D从 A到 C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时间为 17.3h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包含了两个细胞周期,即 BC(间期) +CD(分裂期)或 DE(间期) +EF(分裂期);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必须先有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持续时间较长;后有分裂期,主要完成细胞分裂(遗传物

19、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持续时间较短。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细胞周期的概念和识图能力。 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意图,下列正确描述其过程的是( ) A能量 A是光能,能量 B、 C和 D中有一部分形成 ATP B 是光反应, 是暗反应, 和 都是无氧呼吸 C 是光合作用, 、 和 都是有氧呼吸 D 过程只能发生在植物细胞内, 过程在动、植物细胞内都能发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 过程是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 过程是有氧呼吸, 过程都是无氧呼吸。 过程可发生在植物细胞或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生物细胞内, 过程可发生在需氧生物细胞内, 过程可发生在动物

20、细胞中,也可发生在一些植物细胞中 (如马铃薯的块茎 ), 过程不能发生在动物细胞内,可发生在植物细胞或酵母菌等的细胞内。若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 A只能是光能,能量 B、 C和 D是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其中有一部分形成 ATP, A对。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解题关键在于根据物质变化过程判断具体的代谢过程。 下列有关 ATP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TP分子脱去了两个磷酸基以后的剩余部分就成为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中的一种 B ATP与 ADP的转化过程不是可逆反应 C ATP称为高能化合物,是因为第三个磷酸基很容易从 ATP上脱离释放能量 D催化 ATP与 ADP相

21、互转化的酶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TP分子脱去了两个磷酸基以后的剩余部分就成为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中的一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A错。 ATP与 ADP的转化过程中因为需要的条件和能量都不可逆,所以它们不是可逆反应, B对。 ATP称为高能化合物,是因为第三个磷酸基很容易从 ATP上脱离释放能量,供应与细胞的生命活动, C对。催化 ADP合成 ATP的酶是 ATP合成酶,催化 ATP水解为 ADP的 酶是 ATP水解酶,所以它们相互转化的酶不同, D对。 考点:本题考查 ATP的结构和功能,意在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判断能力。 把鼠的肝组织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 a、 b

22、、 c、 d四层。向 c层中加入葡萄糖,没有 CO2和 ATP产生,但加入丙酮酸后,立即就有 CO2和 ATP产生,则 c层必定含有 线粒体 核糖体 细胞质基质 ADP、 Pi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匀浆经离心后形成 4层,这 4层分布有不同的细胞器。 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 CO2和 ATP产生,再加入丙 酮酸后,立即有 CO2和 ATP产生,可以推出 c层含有线粒体,它能利用丙酮酸而不能利用葡萄糖;另外要产生ATP则一定需要 ADP做原料,故 C对。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图中 表示

23、某细胞内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只能是动物细胞 B 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有关 C结构 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D结构 与细胞分裂有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图可知,是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是线粒体, 是中心体, 是高尔基体, 是核糖体,此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A 错。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形成(如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和包装等)有关,B对。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 C对。 是中心体与参与形成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D对。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真核细胞中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检测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表达能力。 关

24、于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分化是稳定的,而且一般是不可逆的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分化 的结果是赋予不同种类的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 一般不会出现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分化的特点具有稳定性(不可逆性)、持久性 ;其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结构、功能的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故 都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用 0.3g/ml的蔗糖溶液浸泡下列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是 A根尖分生区细胞 B根尖成熟区细胞 C干燥的种子细胞 D小鼠的肝细胞 答案

25、: B 试题分析: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有细胞壁、有大液泡且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的活细胞。满足这些条件的细胞只有根尖成熟区细胞。选 B。根尖分生区细胞和干燥的种子细胞内无大液泡,小鼠的肝细胞无细胞壁。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发生条件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某单细胞生物,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它最可能是 A真核生物 B无核膜的生物 C异养生物 D有线粒体的生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的单细胞生物一般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如蓝藻等,所以这类生物最可能是无核膜的生物。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

26、胞和真核细胞的组成结构。旨在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组成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判断能力。 同时含有中心体和叶绿体的细胞是 A根毛细胞 B衣藻细胞 C菠菜叶肉细胞 D肌肉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含中心体的细胞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含叶绿体的细胞是部分植物细胞,如叶肉细胞、衣藻细胞等,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 。旨在考查学生对细胞基本结构的识记能力。 以下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蔗糖、乳糖和麦芽糖水解后的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B二糖和多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C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D构成蛋白质的 20种氨基酸在人体

27、细胞内都能够合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蔗糖水解后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水解后的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麦芽糖水解后的产物是葡萄糖, A对。一般细胞膜上只存在运载单糖的载体蛋白,所以二糖和多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B对。碳是构成一切有机物的化学元素,没有碳就没有有机物,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C对。构成蛋白质的 20种氨基酸中只有非必需氨基酸才能在人体细胞内合成, 8种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内合成,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中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这部分相关知识的识记和判断能力。 下列有关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可在光学显微

28、镜下直接观察到 B病毒可利用细菌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蓝藻和绿藻都能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D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其提 供了结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 A错。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时,可以利用细菌的核糖体合成自己所需的蛋白质, B对。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 ,C 错。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无细胞器膜,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判断能力。 如图是由 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 为大圆, 和 分别为大圆之中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核

29、酸 B 生态系统、 种群、 群落 C 固醇、 胆固醇、 维生素 D D 原核生物、 细菌、 真菌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 包括 和 。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A 错。生态系统包括群落和无机环境;群落包括多个不同种群, B错。固醇包括胆固醇、维生素 D、性激素等, C对。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等,真菌是真核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中的相关概念的包含关系。旨在考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一些生物学概念图的掌握情况,弄清它们的包含关系。 在人体中,既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物质是 A磷脂 B胆固醇 C脂肪 D维生素 D 答案: B 试题

30、分析:胆固醇在人体中,既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是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物质。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脂质中胆固醇的功能,旨在考查学生对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功能的识记能力。 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的图形辨析中可以看出, A图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图是蓝藻(个体)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植物叶片的部分组织细胞; D图是血细胞。显然只有蓝藻细胞才是个体层次,故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模式图的识别和单细胞生物是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两个知识点。意在检测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如图中, U形管 R端装有蛋清溶

31、液, S端内为清水,并为一半透性膜 (X)隔开。向 S端加入双缩脲试剂,预计一段时间后 A S端呈紫色,液面高于 R端 B S端呈蓝色,液面低于 R端 C R端呈蓝色,液面高于 S端 D R端呈紫色,液面低于 S端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渗透作用的条件可知: R端液面高于 S端液面,半透膜的存在使得加入的双缩脲试剂不能通过 X,所以 S端溶液呈蓝色(双缩脲试剂的颜色)。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知识,意在考查分析能力及知识的理解应用。 下列关于制备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鸟类的红细胞不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B人的成熟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不会发生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细胞体积不变 C叶肉细胞

32、因有细胞壁存在使提取细胞膜更复杂 D提取出的猪成熟红细胞磷脂分子在空气 水界面上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答案: B 试题分析:制备细胞膜的材料一般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它在提取时没有核膜和纵多的细胞器膜的干扰,而且细胞外无细胞壁 ,更易于提取。如果单独提取成哺乳动物熟红细胞磷脂分子在空气 水界面上的铺成一层,其面积大约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红细胞的相关知识,包括细胞膜的制备、结构组成和水分的跨膜运输等相关知识。旨在检测学生对红细胞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判断能力。 关于酶的性质,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保持不变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

33、就失去催化能力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类特殊有机物,其中大多数酶为蛋白质,少数为 RNA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酸碱度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酶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数量保持不变, A对。酶只要适宜条件下,就会有催化活性,所以它可以离开细胞发挥催化作用, B 错。酶的本质是有机物,其中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C对。酶需要温和的环境条件,所以它的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D对。 考点:本题考查酶性质的相关知识,包括酶的本质、作用场所、性质和特点等,旨在检测学生对酶的相关知识的识记情况。 下列仅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特征的是 A有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

34、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 C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分裂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心粒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故 A不符合题意。染色体复制和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上在动物细胞中也有, B、 C均不符合题意。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最后扩展形成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特有的特征,故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意在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玉米体细胞中含有 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 40条时,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 A后期、末期 B前期、中期 C间期、后期 D间期、末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中染色体上含有

35、姐妹染色单体,说明细胞内染色体已经完成复制,但着丝点还没有分裂,所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意在检测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具有双层膜 含有 DNA 产生氧气 水作为生理功能的一种原料 内部含有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共同点:具有双层膜,都含有酶和少量 DNA,都需要水完成相关的反应, 都与能量转换有关等。由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所以两个作用过程发生的实质不同,前者是合

36、成有机物,产生氧气,储存能量;后者是分解有机物,产生 CO2,释放能量。综上所述,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二者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等判断能力。 下图中的生命活动过程,不一定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图表示协助扩散 ,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A错。 B图表示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其中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 B错。 C图表示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而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错。 D图表示性激素的分泌和运输过程,性激素属于脂质,其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的参与, D对。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功能的

37、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图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试判定 A和 B分别为何种色素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 a D叶绿素 a、叶绿素 b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曲线分析可知, A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 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 A为叶绿素, B为类胡萝卜素。 考点:本题结合数学曲线让学生区分不同光合色素对不同光的吸收情况,意在考查学生对曲线的识别能力和色素吸收光等知识的识记能力。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A

38、第一和第二阶段 B第二和第三阶段 C第一和第三阶段 D第三和第二阶段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 过程是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下生成 CO2和 H;生成水分子的过程是第三阶段: 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氧呼吸过程的相关知识,旨在检测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掌握情况。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 25 下降到 5 时,耗氧量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不变 B增加、不变 C减少、降低 D增加、降低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人的体温不会随外界环境温度降低而改变,所以体内酶活性基本不变。温度降低,机体散热加快,为了维持正常体温,体内需要

39、更多能量维持体温,所以细胞内有氧呼吸更活跃,耗氧量增加。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原理和酶活性的影响等知识 ,旨在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结合实际的分析能力。 下列哪组试剂的作用是相同的 A龙胆紫、吡罗红 B无水乙醇、层析液 C甲基绿、健那绿 D澄清的石灰水、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龙胆紫是对染色质染色的染液;吡罗红是对 RNA染色的染液;无水乙醇和层析液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甲基绿是 DNA染色的染液;健那绿是对活细胞内线粒体染色的染液;澄清的石灰水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都是检测 CO2的试剂,所以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实验中一些常用试剂的作用

40、,旨在检测学生对生物实验中试剂的作用的识记能力。 综合题 ( 8分)下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其中 A D表示某些物质或结构, a e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请据图回答: ( 1)观察图甲可知,该生物膜是细胞膜,它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取 决于图中 (填物质名称)的种类。 ( 2)图甲中 a e,能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 ( 3)若图乙细胞吸 K+排 Na+,则 Na+和 K+的运输方式分别可用图甲中 和 ( ae)表示。 ( 4)提取动物的图甲结构,最好选用 做材料,原因是 。 ( 5)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细胞膜中水通道蛋

41、白是普遍存在的。如肾集合管管壁细胞膜受刺激后,水通道开放,大量水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图甲中 _( a e)表示。 答案:( 1)蛋白质 ( 2) b、 c、 d ( 3) e a ( 4)哺乳动物 成熟的红细胞 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 5) C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甲,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膜的上蛋白质,即 A。( 2)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所以图甲中能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b、 c、d。( 3)根据图乙,细胞吸 K+排 Na+,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需要载体,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运输,故 a表示 K+的运输, e表示 Na+的运输。( 4)提取动物的

42、细胞膜,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膜的干扰。( 5) c表示物质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运输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 13分)下图表示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其中 1 7表示生理过程的某一阶段, A G表示生理过程中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 ( 1)写出下列物质或生理过程的名

43、称: E , G , 6 。 ( 2)细胞中发生 1过程的部 位是 ,其上分布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物质有 。 ( 3)上述过程可以产生 ATP的有 (填序号),可以表示 H的物质有 (填字母)。 ( 4) 7过程可产生合成 A的原料,这些原料的运动方向是 。 ( 5)写出 3、 4、 5过程的总化学反应式 。 答案: 试题分析:( 1)图中 1是光反应, 2是暗反应, 3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4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5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6是 CO2固定, 7是 C3的还原, E是水, G是氧气。( 2)图中 1是光反应,发生该过程的部位是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其上分布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物质是色

44、素和酶。( 3)产生 ATP的有光反应 1,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即 3、 4、 5,可以表示 H的物质有 B、 D、 F。( 4)7过程是 C3的还原, A是 ATP,暗反应消耗 ATP,分解产生的物质从叶绿体基质向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运输,又作为合成 ATP 的原料。( 5) 3、 4、 5过程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即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代谢关系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 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

45、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分 )如图 A、 B分别是两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图 C是相应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 DNA分子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 ( 1) B图表示有丝分裂的 期, A所示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和 条染色单体。 ( 2) A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 B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相比,差别主要发生在图 C中的 段和 段 (填字母 )。 ( 3) C图中 ab段的变化是由于 , de段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是由于 。 ( 4)在 C图中能完整的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 段。 答案:( 1)后 6 12 ( 2) bc或 gh ef或 jk ( 3) DNA复制

46、着丝点分裂 ( 4) fk 试题分析:( 1) B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A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含有 6条染色体 12条染色单体。( 2)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发生在前期和末期,即图 C中 ab/fg和 ef/jk。( 3) C图 ab段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此时的变化有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e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4)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即 fk 段。 考点:本 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细胞图像的判断和数学曲线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 10分)下图甲表示在适宜温度和 CO2浓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 a和b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不考虑无氧呼吸),据图回答问题: ( 1)自然条件下,影响 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 ( 2)若将甲图中绿色植物从 M点突然转移至 P点条件下,短时间内 C3含量将 。 ( 3)甲图中 M点时,细胞中能够产生 ATP的部位有 。此时,乙图中应去掉的箭头有 (填字母)。 ( 4)甲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