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陕西省兴平市秦岭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 A淋巴 B淋巴和组织液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和淋巴 答案: C 试题分析:内环境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是围绕在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人体毛细血管壁内流动的是血浆,管外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其内环境组成是血浆和组织液,故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
2、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表现出促进植物生长,超过这个浓度则抑制生长。植物体的不同部位生长素作用的最适浓度不同(根所要求的最适浓度为 10-10M,茎要求的最适浓度为 10-8M)即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的生长表现为抑制,而对茎的生长则是促进;超过一定浓度,茎的生长亦将受到抑制。故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由 向 移动 B生长素由
3、向 移动 C生长素由 向 移动 D 处生长比 处快 答案: A 试题分析:接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能引起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即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在尖端内完成。故 A 项错误;单侧光作用下,生长素由 向 移动、由 向 移动, B、 C项正确;由于前面的运输,使生长素分布比 处多, 处生长比 处快,故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4、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乙、丙三株幼苗都已经切去尖端,不会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左侧给予光照对三株幼苗都无影响,故答案: D项错误;甲幼苗琼脂小块放在偏左侧,会弯向右侧生长, A项正确;乙幼苗琼脂小块放在中间,会直立生长, B项正确;丙幼苗琼脂小块放在偏右侧,会弯向左侧生长,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胚芽鞘的生长方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
5、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人体水分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尿量减少,故 A 项正确, C 项错误;渴觉中枢兴奋,说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应增加,以减少水分排出, B项错误;大量饮水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将减少,以增加水分的排出,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水分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 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如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
6、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A抗利尿激素 B胰高血糖素 C醛固酮 D胰岛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与人体血糖含量变化有关的激素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图可知注射药品后血糖浓度升高,则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极性运输的同
7、时,受到重力的影响会发生横向运输,致使近地侧的生长素的浓度比远地侧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因此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起抑制作用,而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低起促进作用,导致根向下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 两重性。根据图示,虚线代表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则纵坐标虚线下是低浓度,虚线上是高浓度,刚开始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不至于对根造成抑制作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生长素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故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下图所示,若茎的 a侧生长素浓度在 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 b侧生长素
8、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A在 BD范围内 B在 OA范围内 C在 BC范围内 D在 BA范围内 答案: A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 a、 b、 c、 d四组,将 a、 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 c、 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 a、 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 a、 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 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A 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 d组尖端不能 B 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 b组尖端不能 C 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 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
9、胚芽鞘基部运输, 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长素的产生、合成和极性运输,不受正放和倒放的影响,故 A、B、 C 三项都错误。据题干可知, a中接入的茎段的形态学上端连接胚芽鞘尖端,形态学下端连接茎,所以生长素可以向基部运输,因此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b中接入的茎段的形态学下端连接胚芽鞘尖端,形态学上端连接茎,故生长素不能向基部运输,因此胚芽鞘无弯曲生长,故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运输方向,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校园里种植的杉树,主干粗 壮,生长旺盛,而侧枝很细弱,主要原因是由于 A侧芽缺乏生长素
10、 B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 C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 D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校园里种植的杉树,主干粗壮生长旺盛,侧枝很细弱,这是顶端优势,主要原因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生长素浓度过高会抑制侧芽生长。故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吲哚乙酸是 A植物生长素 B垂体生长素 C性激素 D脑激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吲哚乙酸是植物生长素,故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发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
11、联系的能力。 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B细胞,再由 B细胞呈递给 T细胞 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细胞, 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 B细胞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抗原进入人体后, 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细胞, T细胞将其呈递给 B细胞并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 B细胞;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 -抗体结合
12、体,在大多数情况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故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人剧烈活动后 ,隔一段时间血浆的 pH会 A大于 7.35 7.45 B远小于 7.35 7.45 C维持在 7.35 7.45 D稳定在 3 4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剧烈活动后,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碳酸等物质进入血液,可以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弱酸,而且可以分解成 CO2和 H-2O,乳酸钠和 CO2等最终都可以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 pH影响不大,从而使血浆的
13、 pH维持在 7.35 7.45,故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血浆 pH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 构的能力。 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血浆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大部分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小部分物质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皮肤血管收缩 增加皮
14、肤的血流量 汗腺分泌增多 汗液几乎不分泌 代谢活动增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在炎热环境中,主要靠增加散热的方式来调节体温,增加散热的途径有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强,汗液蒸发增多,题中 正确,故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 A躯体运动中枢 B视觉语言中枢 C听觉语言中枢 D运动语言中枢 答案: D 试题分析:大脑受伤导致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说明受损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S区,
15、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故 D项正确;躯体运动中枢受损,会导致躯体运动发生障碍, A项错误;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写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也会说话, B项错误;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能看懂文字,也能讲话,故 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公鸡具有健壮体格,发达鸡冠,艳丽尾羽,高亢啼鸣,激发这些性状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 C雄激素 D生长激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以及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 A项错误;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D项
16、错误;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生物个体的第二性征,公鸡的健壮体格、发达鸡冠、艳丽尾羽、高亢啼鸣属于公鸡的第二性征,激发这些性状的激素是雄激素,故 B项错误,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由部分 B细 胞形成 B B细胞和 T细胞都不能形成 C只由部分 T细胞形成 D B细胞和 T细胞都能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体液免疫中,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 B细胞;在细胞免疫中
17、, 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也可以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细胞和记忆 T细胞,故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答案: A 试题分析:大面积烧伤,主要是人体的皮肤、黏膜受损,皮肤、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所致,故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8、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抗体是由 T淋巴细胞分泌的 B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淋巴细胞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 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 T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可以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故 A项错误, B项正确;抗体可以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到细胞的抗原还需要借助细胞免疫,所以 C项错误;记忆 B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可以迅速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体液免疫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
19、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综合题 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 ( 1)图中 过程是 _, 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_。 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_ _、 _。 ( 2)正常糖代谢水平,血糖浓度为 ,某人血糖浓度长期高达 185mg/dL,一部分血糖通过 排出体外,因此,此人可能患 _。 ( 3)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_ _。 答案:( 1)消化吸收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脂肪等非糖物质 糖原 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 2) 0.8-1.2g/L 糖尿病 ( 3)胰岛素 试题分析:血糖浓度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其来源与去路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血糖来
20、源 ( 1)糖类消化吸收(图中的 ):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入血液,这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 ( 2)肝糖原分解(图中的 ):短期饥饿后,肝中储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3)在较长时间饥饿后,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质在转化合成葡萄糖(图中的 )。 2.血糖去路 ( 1)氧化分解(图中的 ):葡萄糖在胰岛素作用下在组织细胞中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 ATP,为细胞代谢供给能量,此为血糖的主要去路。 ( 2)合成糖原(图中的 ):进食后,肝和肌肉等组织将葡萄糖合成糖原以储存。 ( 3)转化成非糖物质(图中的 ):转化为甘油、脂肪酸以合成脂肪;转化为某些氨基酸以合成蛋白质。正常血糖浓度范围是 0
21、.8-1.2g/L,血糖浓度高于肾阈( 160 180mg dl)时可随尿排出一部分。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平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 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即 _浓度促进生长, _浓度抑制生长。 (2)图中代
22、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 _(填序号 )。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 _点左右 (用字母表示 )。 (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 度在 B C段时,其对曲线 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_。 答案:( 1)两重性 低 高 ( 2) (3)D (4)促进 试题分析: (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生产上常利用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就是利用高浓度抑制生长的原理。 (2)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单子叶农作物的,所以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 。 (3)所用的
23、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 D点左右,既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又抑制了双子叶植物的生长。 (4)据图可知,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 B一 C段时,其对曲线 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促进生长。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图甲中的 N是 _,其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为 _ _。 ( 2)图乙中的 表示 _,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物 质 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效果是兴奋或抑制。 ( 3)假如丙图中的 Y来自甲图中的 A,丙中的 X来自大
24、脑皮层,当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 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作用;但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 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_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相应反应,这又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答案: ) 感受器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 突触小泡 (3) 兴奋 抑制 试题分析:( 1)依据神经节,不难推断出 N是传入神经的末梢和 相应的附属结构,为感受器;静息状态膜外正电位,受刺激后膜内变为负电位。 ( 2) 是突触小泡,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 3)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 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有兴奋作用,而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此刺激不作出反应,则 X释放的递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这正好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及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