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29091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图中显示我国四个省 2013年三种水果的产量。 【小题 1】 、 、 代表的水果依次是( ) A柑桔、苹果、梨 B梨、苹果、柑桔 C苹果、柑桔、梨 D苹果、梨、柑桔 【小题 2】 M省可能是( ) A浙江 B海南 C陕西 D湖南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可知, 水果四川、河北有产,广东不产,且河北产量高于四川,判断为苹果; 水果四川、广东有产,而河北没有,故判断为柑桔; 水果河北、四川、广东都有,河北产量最高,判断为梨,故 C正确。 【小题 2】 M地三种水果都可以种植其中

2、盛产 水果,由上题可知 水果为苹果,且 M地 水果柑桔产量少于 水果梨的产量,由此推断 M为陕西,故 C正确。 考点:区域中国地理。 图表示北半球冬至日某纬度( 32N)不同坡向 R值随坡度变化(纵坐标 R表示山地东西南北四个坡面实际得到的太阳辐射与当地水平面上太阳辐射之比)。 【小题 1】表示山地的北坡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随着坡度持续增大至 59,甲、丁曲线数值的差值将(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小题 3】若图中的时间表示地方时,该圆只能表示( ) A经线圈 B赤道圈 C晨昏圈 D极圈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3、 C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表示北半球冬至日 32N的不同坡向,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山脉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量低于当地水平面太阳辐射,故 D 正确。 【小题 2】甲、丁两地一个向阳、一个背阳,一个随坡度增大倾向于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一个随坡度增大倾向于接收更少的太阳辐射;向阳的,坡度增到与太阳光垂直后转向,背阳的,坡度增到与太阳光平行后达到最小,此后一直为零。故 C正确。 【小题 3】不同经线有不同的地方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 A错误;赤道圈和极圈经度差相等,则时差相等,图示时间格之间的时差是不均匀的,故 B、 D错误;晨昏圈时间格之间的时差不同,故

4、 C正确。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晨昏圈。 读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 【小题 1】两河流流经地区的最可能的是( ) A有褶皱无断层 B有断层无褶皱 C无断层无褶皱 D有断层有褶皱 【小题 2】计划从图中的 M到 N修建一条公路,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河干流部分基本平行,应为褶皱所形成的平行山谷,河流都出现一致方向的弯曲,应由断层错位而形成,故 D正确。 【小题 2】公路沿等高线方向延伸,坡度较缓,河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延伸,故丙丁错误;图中甲线路线长,且

5、跨越断层坡度太,不 宜施工,最适宜的为乙线路,故 B正确。 考点:地形判读。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 m3/s。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小题 1】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 B C D 【小题 2】若 连线处河流断面的水流面积为 50m2,流速为 300m/s。则该处河流断面的流量为( ) A 300m3/s B 500m3/s C 1500m3/s D 15000m3/s 【小题 3】符合 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6、 2】 D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流水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该地区河流弯曲,主要是凹岸遭受侵蚀严重,凸岸河流堆积,图中 处为凹岸,侵蚀作用活跃,故 B正确。 【小题 2】读题中信息可知,流速 =流量 /面积,河流断面的流量 =水流面积 *流速 =50*300=15000,故 D正确。 【小题 3】由上题可知,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水侵蚀 处,泥沙堆积在 处,故 A正确。 考点: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 读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小题 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

7、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可知,甲图为火山活动,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属于内力作用;乙图为石林景观,地上喀斯特地貌,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丙图为褶皱,地质构造而成,属于内力作用;丁图为河谷,流水侵蚀而成,属于外力作用,故 D正确。 【小题 2】由上题可知,乙为地上喀斯特地貌,流水侵蚀中的溶蚀作用形成,属于化学作用;丁为河谷

8、地形,流水侵蚀而成,为机械作用形成,故 C正确。 考点:地表形态的形成。 图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 200mm增至 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 50mm左右。 【小题 1】图中海域是( ) A波 斯湾 B地中海 C黑海 D里海 【小题 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引湖水灌溉 海水淡化 改进灌溉技术 建水库调节径流 A B C D 【小题 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

9、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区域为西亚西部地区,图中海域为地中海,故 B正确。 【小题 2】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沿岸,可进行海水谈化缓解用水紧张状况,农业上采取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故 B正确。 【小题 3】由上题可知,该区域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故 D正确。 考点:区域世界地理。 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小题 1】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 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 【小题 2】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 【小题 3】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 A南坡

10、 3500米 B南坡 2000米 C北坡 3500米 D北坡 2000米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随意找出一个高度,如图所示做图比如 2000米处,北坡和南坡的降水量度在降水量曲线上读数分别为 600毫米、 300毫米,即同一海拔高度,北坡降水量较多,故 B正确。 【小题 2】由上题可知北坡降水比南坡多,该山山麓地区降水少,不足 200mm,表明位于干旱地区,且北坡降水多于南坡,表明北坡为迎风坡,由此判断该山可能是天山,故 D正确。 【小题 3】北坡的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降水转折点为图中 2000 米,南坡一直是随海拔升高降

11、水增加,故 D正确。 考点:山地垂直带。 图示某一等高面。 P1、 P2为等压线, P1、 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 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小题 1】若图示为北半球, P1 P2,则 O点风向为( ) A 或 B 或 C 或 D 或 【小题 2】若图示为高空等高面, P1 P2,则 O点风向为( ) A 或 B 或 C 或 D 或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题可知, P1P2,气压梯度力由高压 P1指向低压 P2,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 或 的风向,故 B正确。 【小题 2】图为高空等高,受地

12、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合力作用,风向与等高线平行,故 A正确。 考点:大气的水平运动。 图甲为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乙为该地区近地面与 600米高空气压差垂直分布剖面示意图。 【小题 1】有 关气压和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 地高于 地 B气压差: 小于 C近地面气温: M高于 N D气温: 小于 【小题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处风向为西北风 B b处盛行下沉气流 C c处风向为西南风 D d处盛行上升气流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乙可知, M地近地面 气压高于高空 120百帕, N地近地面 气压与高空气压相接近

13、,由此推断 地高于 地, 地气温低于 地,故 AC错误;读图乙比较可知,气压差 接近 0百帕小于 差值 120百帕,故 B正确;气温 地气温高于 地,高空中 地对应的为 地气温高于 地对应的 地,故 D错误。 【小题 2】由上题可知, 地压强高于 地, a处气流由西向东运动,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故 A正确; 地气温较高, b处形成上升气流,故 B错误;高空中压强与近地面相反, 处压强高于 处,气流由东向西,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故 C错误; 地气温较低, d处形成下沉气流,故 D错误。 考点:热力环流。 图中绕转天体为地内行星。太阳处于最大地平高度

14、称为上中天(图中 P地),太阳连续两次处于上中天为 1昼夜。绕转天体自转周期为 t,公转周期为T,且 3t = 2T。 【小题 1】设绕转天体 1年(公转 1周)为 Y, 1昼夜为 D,则( ) A 3D=2Y B 2D=3Y C D=2Y D 2D=Y 【小题 2】白天,绕转天体地表温度远高于地球,主要是绕转天体( ) 公转周期长 白昼时间长 与太阳距离较近 大气层很厚 A B C D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T=3/2 t 公转一圈回到原地,自传了一圈半,相当于转了半圈,也就是说,公转两圈,才经过一个昼夜。 D=3t , 公转周期就是一年 T=Y

15、,所以D=2Y。 【小题 2】白天,绕转天体接受太阳辐射越长地表温度越高,距离太阳越近温度越高,大气层越薄削弱作用越差温度越高,故 B正确。 考点:天体运动。 北极星是处在地轴北端延长线上的恒星。图中, 之和为 40, 之差为20。 【小题 1】有关 A、 B两地的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在 B的南方 B A在 B的北方 C A在南半球, B在北半球 D A在北半球, B在南半球 【 小题 2】一年中, A、 B两地( ) A线速度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差值为 0 C昼长均相同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为 47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题可

16、知, 的延长线与地轴平行,并指向北极星,故 为 A、 B两地的纬度数,且 +=40-=20,由此计算 A地纬度 =30, B地纬度=10; AB两地可观看到北极星,由此判断 AB两地位于北半球,且 A纬度 B纬度, A在 B地的北方,故 B正确。 【小题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AB两地正中间时,太阳直射 20N,直射点至 AB两地距离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故 B正确; A地纬度高于 B地纬度,线速度 A小于 B,故 A错误; A、 B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故 C错误; AB两地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为两地的纬度差,为 20,故 D错误。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 图为某探险穿越地航拍图,该地

17、分布着灰白色的长条状土丘群。土丘形如“白龙 ”,故曰白龙堆。汉书 地理志有 “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 ”的记载。 【小题 1】该探险穿越地位于我国(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小题 2】图中长条状土丘沿主风向延伸,该地盛行(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题可知,该地区 “乏水草 ”缺乏水资源, “沙形如卧龙 ”多沙地,可判断为西北地区,故 C正确。 【小题 2】读图中指向标,且题中长条状土丘沿主风向延伸,可判断主风向为东北风,故 A正确。 考点:区域中国地理,读图分析能力。 图中

18、甲地气温年较差约为 13 ,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 9 。图中表示三地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变化。 【小题 1】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植被状况 【小题 2】图中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相符的曲线分别是( ) A 、 B 、 C 、 D 、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中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大陆轮廓可判断该图为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甲地居内陆地区,受大陆影响较大,气温年较差大;乙地离海较近,受海洋影响较大,气温年较差小,故 A正确。 【小题 2】甲位于南半球大洋洲大陆北部,夏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而多雨,冬季受 东

19、南信风控制而干燥,为热带草原气候,故 正确;乙位于南半球大洋洲大陆西南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故 正确。 考点:区域世界地理。 综合题 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图中 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 50夹角且向东倾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 1)在图中画出 AB 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在垂直剖面图上画出岩层分布情况。( 8分)(要求: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用符号标示岩层名称;先用铅笔作图再用黑色水笔描黑) ( 2)从地形形态看,年轻的褶皱地区,向斜往往形成 ,背斜往往形成 。( 4分) ( 3)从地表形态看,甲处为 。从

20、地质构造看,甲处为 。( 4分) ( 4)简析甲处地表形态的成因。( 4分) 答案:( 1)如下所示。 ( 2)谷地或盆地 山岭 ( 3)山脊 向斜 ( 4)向斜槽部的岩石受到挤压,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形成突起的山地。 试题分析: ( 1)读图中等高线值及倾角倾向可画出 AB间的地质剖面图。 ( 2)受地质构造运动形成向斜,初期外力作用小,形成谷地或盆地地形,后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山岭;背斜初期外力作用小,形成山岭,后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谷地。 ( 3)读图中甲处岩层倾向可知,甲处岩层向内凹,为向斜,但海拔高于周边地区,故地形为山脊。 ( 4)由上题可知,甲处为向斜,形成地形为山脊,向斜槽

21、部的岩石受到挤压,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形成突起的山地。 考点:地质构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 1)画出大洋西部两支南北流向的洋流。(要求:寒流用虚线箭头,暖流用实线箭头。)( 4分) ( 2)图中 40纬 线附近大洋西部等温线较东部 (稀疏或密集),原因是 。( 4分) ( 3)请简析 P处海域多海雾的原因。( 4分) 答案:( 1)略 ( 2)密集 寒流与暖流交汇处,表层海水温度水平梯度大 ( 3) P处海域为寒、暖流交汇处,暖流洋面上暖湿空气流到冷的寒流洋面上,水汽冷却凝结成雾。 试题分析: ( 1)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由高纬指向低纬,分布在大洋西岸中高纬度;暖流有增温

22、增湿作用,由低纬指向高纬,分布在大洋西岸中低纬度。 ( 2)读图可知, 40纬线附近大洋西部等温线较东部密集,是由于该地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表层海水温 度水平梯度大。 ( 3) P处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暖流暖湿空气遇冷水汽易凝结成雾,故该处海域多海雾。 考点:洋流、雾的成因。 图示国家为非洲内陆古国。( 18分) ( 1)该国地势特征:( 6分) 平均海拔 ,依据: 。 中部 四周 ,依据: 。 ( 2)该国(甲地)降水特征:( 6分) 年降水量 ,成因: 。 降水集中在 季,成因: 。 ( 3)该国有独特的计时方法:每日 24小时从日出算起,以日出至日落间划分日夜,即日出是每

23、日零点,日落是 12点。该计时方法当地老百姓沿用。简析该国采用该计时方法的地理依据。( 6分) 答案:( 1) 高 境内海拔在 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多座; 高(隆起),低(低陷) 境内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邻国 ( 2) 丰富(约 1500毫米) 原因: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西南部,地势高且面积宽广,对来自海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进行有效阻截和抬升,形成地形雨,获得丰富的雨水。 夏 原因: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形成丰富的降水;冬季,盛行干燥的东北风,且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 3)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是古代重要的计时参 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2 分);当地接近赤道的纬度位置

24、(和较高的地势),一天中白昼和黑夜基本平分( 2分),一年中昼长变化很小( 2分)。内陆古国,未受西方殖民统治,保留古老的历法。 试题分析: ( 1)境内海拔在 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多座,地势(平均海拔)高;境内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邻国,中部(隆起)地势高,四周(低陷)地势低,故境内河流呈放射状。 ( 2)读图中经纬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西南部,地势高且面积宽广,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形成丰富的降水;冬季,盛行干燥的东北风, 且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对来自海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进行有效阻截和抬升,形成地形雨,故年降水量丰富。 ( 3)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是古代重要的计时参考,内陆古国,未受西方殖民统治,保留古老的历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是每日零点,日落是 12点,要求该地区一天中白昼和黑夜基本平分,一年中昼长变化很小。 考点:区域世界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