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辽宁省抚顺市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2910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辽宁省抚顺市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届辽宁省抚顺市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届辽宁省抚顺市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届辽宁省抚顺市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届辽宁省抚顺市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辽宁省抚顺市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用 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 B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C高温下用焦炭还原 SiO2制取粗硅 D用 Na2S做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 Cu2+和 Hg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有机色素,用 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 A正确; B、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反应生成硫酸钙是微溶于水的盐,不能除净水垢, B错误; C、工业上在高温条件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备粗硅;2C+SiO2 Si+2CO, C正确; D、用 Na2S做沉淀剂,硫离子和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的沉淀,除去废水中

2、的 Cu2+和 Hg2+, D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二氧化硫、碳酸钙、硫酸钙、二氧化硅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离子沉淀反应的应用 在 2mol L-1的硫酸和 2mol L-1的硝酸混合溶液 10mL中,加入 0.96g铜粉,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收集到标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A 89.6mL B 112mL C 168mL D 224mL 答案: D 试题分析: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质是 3Cu+8H+2NO3- 3Cu2+2NO+4H2O,在溶液中每 3molCu与 8molH+完全反应生成 2molNO气体。混合溶液中含 H+物质的量 0.02mol2+0.02mol 0.06molH+,

3、0.96g铜的物质的量 0.96g64g/mol0.015mol。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 3Cu 8H+ 2NO,因此氢离子过量,铜离子完全反应,则生成的 NO 气体的物质的量 0.01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24ml,答案:选 D。 考点:考查铜与硝酸、硫酸混合物反应的有关计算 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成氧化铜。 溶解 28.4g上述混合物,恰好消耗 1mol/L盐酸 500mL。灼烧等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 A 35g B 30 g C 20 g D 15 g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氯元素守恒 2n( CuCl2) n(

4、 HCl) 0.5L1mol/L 0.5mol可知 n( CuCl2) 0.25mol,根据 Cu元素守恒可知 n( CuO) n( CuCl2)0.25mol,所以 m( CuO) 0.25mol80g/mol 20g,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部分氧化的 FeCu 合金样品( 氧化产物为 Fe2O3、 CuO)共 2.88g,经如下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 A中的阳离子为 Fe2+、 Fe3+、H+ B V 448 C样品中 CuO的质量为 2.0g D样品中 Fe元素的质量为 1.12 g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氧化性 Fe3+ Cu2+ H+可知

5、铁离子优先反应,由于滤液 A中不含铜离子,且有气体氢气生成,则滤液 A中不含铁离子,滤渣 1.6g为金属铜,物质的量为 0.025mol,即合金样品中总共含有铜元素 0.025mol。滤液 A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滤渣灼烧得到的固体 1.6g为 Fe2O3,物质的量为0.01mol,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硫酸过量因此滤液 A溶质为 H2SO4和FeSO4,而铁元素物质的量为 0.02mol,说明参加反应硫酸物质的量为 0.02mol,硫酸含氢离子 0.04mol,其中部分氢离子生成氢气,另外的 H+和合金中的氧结合成水,则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滤液 A中的阳离子为 Fe2

6、+、 H+, 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最后溶液中溶质为过量 H2SO4和 FeSO4,而铁元素物质的量为 0.02mol,说明参加反应硫酸物质的量为 0.02mol,含氢离子 0.04mol,其中部分氢离子生成氢气,另外的 H+和合金中的氧结合成水了,由于合金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 2.88g-1.6g-1.12g) 16g/mol 0.01mol,它结合氢离子 0.02mol,所以硫酸中有 0.04mol-0.02mol 0.02mol H+生成氢气,即生成 0.01mol氢气,标况体积 0.01mol22.4L/mol 0.224 224ml, B不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铜元素

7、0.025mol,样品中 CuO的质量为 0.025mol80g/mol 2g,部分氧化时,其 CuO质量小于 2g, C错 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其质量为 0.02mol56g/mol 1.12g,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混合物计算及物质的性质 甲乙丙丁 4种物质分别含 2、 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 18个电子,甲是气体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 2种阴离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呈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第二周期 IV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

8、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同, 则丁中一定含有 -1价的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甲是 18电子的氢化物,且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这说明其水溶液为二元弱酸,因此甲为 H2S。钠盐溶液若为 NaHS溶液, NaHS既能与盐酸等反应生成 H2S,也能与 Na0H反应生成 Na2S, A错误; B、氧气的摩尔质量为 32g/mol,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的摩尔质量为 32g/mol,且含有 18电子,因此 CH3 OH符合, CH3OH中只含有极性键无非极性键, B错误;C、第二周期 IVA族元素为 C, CH3OH属于 18电子符合。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 CH

9、2原子团的同一类有机物互为同系物,因此 CH3OH不是 CH4的同系物, C错误; D、 H2S、 H2O2均是 18电子,其中 H2S中 H与 S元素的质量比为1: 16, H2O2分子中 H与 O元素的质量比也为 1: 16, H2O2中氧元素的价态为一 1价,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无机物的推断 已知 NH4CuSO3与足量的 2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 有红色金属生成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溶液呈现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B 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C 1mol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 0.5mol电子 D刺激性

10、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NH4CuSO3与足量的 2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发生的反应为2NH4CuSO3+4H+ Cu+Cu2+2SO2+2H2O+2NH4+。则 A、根据方程式2NH4CuSO3+4H+ Cu+Cu2+2SO2+2H2O+2NH4+可知,反应只有 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硫酸根反应前后未变,反应中硫酸体现酸性, A错误; B、NH4CuSO3与硫酸混合微热,生成红色固体物、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说明反应生成 Cu、 SO2和 Cu2+,反应前后 S 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 C、反应只有 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分别由 +1+2

11、, +10,反应的发产生为: 2NH4CuSO3+4H+ Cu+Cu2+2SO22H2O+2NH4+,每2molNH4CuSO3参加反应则转移 1mol电子,则 1mol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 C正确; D、因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不可能生成氨气,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的应用 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 a、 b、 d、 e 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 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已知:2KMnO4+16HCl 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 “解释或结论 ”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12、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a处变蓝, b处变红棕色 氧化性: Cl2Br2I2 B c处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C d处立即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D e处变红色 还原性: Fe2+Cl-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Cl2分别与 KI、 NaBr作用生成 I2、 Br2, a处变蓝、 b处变橙色,可证明氧化性: Cl2 I2、 Cl2 Br2,无法证明 I2与 Br2之间氧化性的强弱, A错误; B、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 H+Cl-+HClO, H+使试纸变红, 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试纸褪色,则 C处先变红,后褪色,能证明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质,

13、 B 错误; C、 Cl2 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红色褪去可能是因为氢氧化钠被消耗造成,也有可能是生成漂白性物质,故不能证明一定是生成物质具有漂白性, C错误; D、 Cl2将 Fe2+氧化为 Fe3+,试纸变为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2+Cl2 2Fe3+2Cl-; Fe3+3SCN- Fe( SCN) 3,证明还原性 Fe2+ Cl-,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已知 I2+SO32-+H2O 2I-+SO42-+2H+。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 I-、 NH4+、 Cu2+、SO32-,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下列关于溶液

14、的判断正确的是 肯定不含 I- 肯定不含 Cu2+ 肯定含有 SO32- 可能含有 I-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溶液显无色,则不能含 Cu2+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的还原性强于碘离子,溴水首先氧化亚硫酸根离子,然后再氧化碘离子。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说明一定含有亚硫酸根离子,溴单质全部和亚硫酸根离子反应,因此溶液中可能含 I-离子。根据溶液电中性,阴离子只剩有 SO32-离子,阳离子只有 NH4+,则一定含有 SO32-离子和 NH4+离子,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32-离子和 NH4+离子,一定不含 Cu2+离子,可能有 I-离子,答案:选 A。 考点:考

15、查离子共存与离子检验的有关判断 把 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 SO42-全部转化成 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 Al3+ B Al(OH)3 C AlO2- D Al3+和 Al(OH)3 答案: C 试题分析:若假设明矾为 1mol,则根据明矾的化学式 KAl( SO4) 2 12H2O可知溶液中含有 1molAl3+, 2molSO42-,由反应 SO42-+Ba2+ BaSO4可知,使 SO42-全部转化成 BaSO4沉淀,需要 2molBa( OH) 2,此时加入 4molOH-,根据反应Al3+4OH- AlO2-+2H2O可知最后溶液中存在 AlO2

16、-,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明矾与氢氧化钡反应的有关判断 FeCl3、 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加入 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溶液中一定含 Cu2+ C溶液中一定含 Fe2 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铜 答案: B 试题分析: 当固体为铁、铜时,溶液中的 Fe3+、 Cu2+全部参加反应生成 Fe2+和Cu,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2FeCl3+Fe 3FeCl2、 CuCl2+Fe Cu+FeCl2,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 Fe3+、 Cu2+,一定含有 Fe2+; 当固体为铜时,溶液中一定没有Fe3+, Cu2+恰好全部参加反应或部分反应生成

17、 Fe2+和 Cu,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Fe3+,可能含有 Cu2+,一定含有 Fe2+; A、溶液中一定不含 Fe3+,所以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 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知,溶液中可能含有 Cu2+, 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知,剩余固体中一定含 Cu, D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 Fe3+、 Cu2+的氧化能力大小的比较 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直观形象、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关系: B分散系的分类: CAlCl3和NaOH反应后铝元素的存在形式:D Na与 O2反应的产物: 答案: B

18、 试题分析: A、平衡常数和转化率是衡量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平衡常数越大反应进行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应进行程度越大,平衡常数等于 1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并不一定等于 50%, A错误; B、 1nm 10-7m,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 1nm形成的分散系为溶液,大于 100nm形成的为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在 1nm 100nm时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 B正确; C、 OH-与 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1时,铝元素都以 Al( OH) 3的形式存在,即 OH-与 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时铝元素都以 Al( OH) 3的形式存在, C错误; D、钠与氧气的反应不仅与物质的量有关

19、,而且与外界条件有关,点燃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D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常见的用数轴法表示化学知识 有 100 mL 3 mol L-1 NaOH溶液和 100 mL 1 mol L-1 AlCl3溶液。按如下两种方法进行实验: 将氢氧化钠溶液分多次加到 AlCl3溶液中; 将 AlCl3溶液分多次加到 NaOH溶液中。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是 A现象相同,沉淀量相等 B现象不同,沉淀量不等 C现象相同,沉淀量不等 D现象不同,沉淀量相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 100mL 3mol L-1NaOH溶液中 n( NaOH) 0.3mol, 100mL 1mol L-1的 AlCl3溶液中

20、n( AlCl3) 0.1mol,则 将 NaOH溶液分多次加到 AlCl3溶液中,发生: Al3+3OH- Al( OH) 3,现象为观察到白色沉淀; 将 AlCl3溶液分多次加到 NaOH溶液中,分别发生: Al3+4OH- AlO2-+2H2O, Al3+3AlO2-+6H2O 4Al( OH) 3,先没有沉淀后出现沉淀,所以二者现象不同,由于AlCl3最后全部转化为 Al( OH) 3,沉淀质量相等,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氢氧化铝制备的有关计算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稀氨水中通入少量 SO2: NH3 H2O+SO2=NH +HSO32 B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镁

21、水溶液 : 2Cl-+2 H2O H2+C12+2 OH- C在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溶液: Ca2+HCO + OH- =CaCO3H2O D向足量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CO2 + H2O + 2C6H5O- 2C6H5OH + CO3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稀氨水中通入少量 SO2生成亚硫酸铵和水 2NH3 H2O+SO22NH4 +SO32 +H2O, A 错误; B、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镁水溶液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镁, 2Cl-+2H2O+Mg2+ H2+C12+Mg(OH)2, B错误; C、在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即

22、Ca2+HCO3 + OH- CaCO3 H2O, C正确; D、苯酚的酸性溶于碳酸,而强于碳酸氢钠,因此向足量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即 CO2 + H2O + C6H5O-C6H5OH +HCO3-,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 1L0.1mol 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 0.1 NA B 1molCaC2中含有阴离子数目为 2NA C 120gNaHSO4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出来的离子总数均为 3NA D 2mol SO2和 1 mol O2混合气体在 V2O5存在的条件下于

23、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后容器内物质分子数小于 2NA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在 1L 0.1mol/L的碳酸钠溶液中,含有溶质碳酸钠 0.1mol,由于碳酸根离子部分水解,导致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增多,所以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 0.1 NA, A正确; B、碳化钙是由钙离子和 C22-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因此1molCaC2中含有阴离子数目为 NA, B错误; C、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分别是 NaHSO4=Na H SO42 、 NaHSO4=Na HSO4 ,因此 120gNaHSO4的物质的量是 1mol,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出来的离子总数分别为 3NA、 2NA,

24、C错误; D、 SO2与氧气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 2mol SO2和 1 mol O2混合气体在 V2O5存在的条件下于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后容器内物质分子数大于 2NA, D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 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分离 Na2CO3溶液和 CH3COOC2H5,选 B用 CC1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 C用 FeC12溶液吸收 C12,选 D粗盐提纯,选 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Na2CO3溶液和乙酸乙酯分层,应选分液操作,则选 ,而 为蒸馏装置, A错误; B、用 CC14提取碘水中的碘,应选分液操作,即图中的装置 , B

25、正确; C、用 FeC12溶液吸收 C12,可利用洗气瓶除杂,则选 装置,长导管进气, C正确; D、粗盐提纯,需要溶解、过滤、蒸发操作,则选 过滤和 蒸发装置, D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 Na2CO3和 NaHCO3混合物中 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 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 b克 B取 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 b克固体 C取 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 b克 D取 a克混合物与足量 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 b克固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26、 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加热分解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 Na2CO3质量分数, A正确; B、 Na2CO3和 NaHCO3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所以 bg固体是氯化钠,利用守恒法可计算出 Na2CO3质量分数, B正确; C、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会混有水蒸气,即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不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不能测定含量, C错误; D、 Na2CO3和NaHCO3都与 Ba( OH) 2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CO32-+Ba2+ BaCO3、 HCO3-+OH-+Ba2+ H2O+BaCO3,因

27、此最后得到的固体是 BaCO3,所以可以计算出Na2CO3质量分数, D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混合物纯度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实验题 ( 12分)某研究性小组借助 A-D的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 【实验一】收集 NO气体 ( 1)用装置 A收集 NO气体,正确的操作是 _(填序号)。 a从 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b从 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c从 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d.从 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实验二】为了探究镀锌薄铁板上的锌的质量分数 ( Zn)和镀层厚度,查询得知锌易溶于碱: Zn+2NaOH Na2ZnO2+H2据此,截取面积为 S的双面镀锌薄铁板试样,

28、剪碎、称得质量为 m1g。用固体烧碱和水作试剂,拟出下列实验方案并进行相关实验。 方案甲:通过测量试样与碱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来实现探究目标。 ( 2)选用 B和 _(填仪器标号)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 3)测得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为 VL(标准状况), ( Zn) _。 ( 4)计算镀层厚度,还需要检索的一个物理量是 _。 ( 5)若装置 B中的恒压分液漏斗改为普通分液漏斗,测量结果将 _(填“偏大 ”、 “偏小 ”或 “无影响 ”)。 方案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选用仪器 C 做实验,试样经充分反应,滤出不溶物、洗涤、烘干,称得其质量为 m2g。 ( 6) ( Z

29、n) _。 方案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仪器、试样和试剂的总质量(其差值即为H2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实验同样使用仪器 C。 ( 7)从实验误差角度分析,方案丙 _方案乙(填 “优于 ”、 “劣于 ”或 “等同于 ”)。 答案:) c( 1分) ( 2) D( 1分) ( 3) (或 2.9V/m1)也可用百分数形式表示( 2分) ( 4)金属锌的密度(答案:合理即可)( 2分) ( 5)偏大( 2分) ( 6) ( 2分) ( 7)劣于( 2分) 试题分析:( 1) NO极易被空气氧化生成 NO2,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NO不溶于水,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方法是短口进气,长口排水,答案:选

30、 c。 ( 2)方案甲: Zn 和 Fe 中只有 Zn 可以与 NaOH 产生气体,通过排水收集气体,依据反应方程式即可算出 Zn的质量分数,所以需要的装置有测 H2的体积的 D装置,答案:选 D; ( 3) Zn与 H2之间量为 1: 1,则 n( Zn) V/22.4mol, w ( Zn); ( 4)根据 可知如果知道 Zn的质量和密度,则可以求出 Zn的体积,再由Zn的截面积,即可求出 Zn的高度(厚度); ( 5) 恒压式分液漏斗产生的气体有部分残留在分液漏斗上方,故排气时收集少了,所以用普通漏斗时收集的 H2多一些,则计算出的 Zn的量偏大; ( 6)减少的质量即为 Zn的质量,减

31、少的质量为 m1g m2g, ( Zn); ( 7)丙方案的实验原理是根据 H2的质量差值,由于产生的 H2质量很小,计算偏差大,因此实验误差大。 考点:考查实验的探究,涉及 NO气体的收集,混合物中金属含量的计算等 填空题 ( 11分)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 A 与常见金属单质 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 C, C 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 和气体 E, D 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 E 在足量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G, G 在大气中能导致酸雨的形成。 E 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得到无色溶液 F。溶液 F 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发生反应,生成物之一为 H。 H 与过氧

32、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显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组成单质 A 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_ 周期,第 _ 族。 ( 2) B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3) G 与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 生成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 _,当生成 2mol 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 _mol。 ( 4)溶液 F 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生成 H 的化学方程式为:_。 ( 5) H 的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现象为 _。 答案:( 1)三( 1分) A( 1分) ( 2)2Al+2NaOH+2H2O=2NaAlO2+3H2( 2分) ( 3)硫酸钠( Na2SO4)( 1分)

33、2 ( 1分) ( 4) 4Na2S+O2+2H2O4NaOH+2Na2S2( 2分) ( 5)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产生浅黄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3分) 试题分析: D 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应为两性化合物,为 Al( OH) 3;E在足量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体 G, G在大气中能导致酸雨的形成,说明G为 SO2, E应为 H2S,所以 C为 Al2S3, A为 S, B为 Al, E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得到无色溶液 F,则 F为 Na2S, H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显黄色,应为 Na2S2。则 (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为 S,原子序数为 16,位于元素周期

34、表 的第三周期第 A族; ( 2) B是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 2NaAlO2+3H2; ( 3)二氧化硫与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消霉杀菌剂二氧化氯,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 +5价变为 +4价,得到 1个电子,氯酸钠是氧化剂,因此当生成 2mol 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 2mol。 S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 SO2是还原剂,则硫酸钠是氧化产物; ( 4)硫化钠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硫化二钠,反应方程式为4Na2S+O2+2H2O 4NaOH+2Na2S2(或 2Na2S+O2+2H2O4NaOH+2S,Na2S+SNa2S

35、2); ( 5)二硫化二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和硫化氢,硫不溶于水且呈黄色,硫化氢具有臭鸡蛋气味,所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产生浅黄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考点:考查物质及其元素推断的有关判断 14分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 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IA 0 1 A A A A A A 2 3 ( 1) 、 、 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 ( 2) 、 、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 ( 3) 、 、 、 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_。 ( 4)由表中两种

36、元素的原子按 1: 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 _。 a.MnO2 b.FeCl3 c.Na2SO3 d.KMnO4 (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 X、 Y、 Z、 M、 N可发生以下反应: X溶液与 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N 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 常温下,为使 0.1 mol/L M 溶液中由 M电离的阴、阳离子浓度相等,应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Y 溶液至 _。 答案:每空各 2分 ) (1)NaAlO (2)HNO3H2CO3H2SiO3 (3) 或 (4)ab (5) Al3+3NH3+3H2O Al( OH) 3+3NH4+;

37、2Al2O3(熔融 ) 4Al+3O2;溶液的 pH等于 7(或中性)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 是 H, 是 C, 是 N, 是 O, 是 Na, 是 Al, 是 Si, 是 Cl。则 ( 1)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为 Na Al O; (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是 C、 N,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同周期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酸性逐渐增强,所以酸性 HNO3 H2CO3; 是 C、 Si,是同主族元素,同主族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 H2CO3 H2SiO3,则酸性 HNO3 H2CO

38、3 H2SiO3; ( 3) 分别是 H、 O、 Na、 Cl,其中钠元素、氧原子、氢元素组成的氢氧化钠,钠元素、氧原子、氯元素组成的次氯酸钠,均是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电子式分别 或 ; ( 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 1: 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该液态化合物是双氧水,可使用的催化剂为二氧化锰或氯化铁,答案:选 ab; ( 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 X、 Y、 Z、 M、 N可发生如图转化的反应,其中 M是仅含非金属的盐,所以一定是铵盐; Z N 的单质。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判断 是金属铝,所以推断 N是氧化铝电解生成金属铝, Z是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

39、,分析产物结合反应: X+Y+H2OAl( OH) 3+NH4+ 可知 XY是铝盐和一水合氨的反应;所以 X溶液与 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3H2O Al( OH) 3+3NH4+;电解熔融的氧化铝生成氧气和铝,方程式为 2Al2O3(熔融 ) 4Al+3O2;硝酸铵溶于水水解溶液显酸性,因此要使0.1 mol/L M 溶液中由 M电离的阴、阳离子浓度相等,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应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Y溶液至溶液的 pH等于 7(或中性)。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位置、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选考) 化学 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15分 ) 有 A、 B、 C、 D、 E

40、、 F六种元素, 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B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C的 2p轨道中有三个未成对的单电子, F原子核 外电子数是B与 C核外电子数之和, D是主族元素且与 E同周期, E能形成红色 (或砖红色 )的 E2O和黑色的 EO 两种氧化物, D与 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 _。 (2)A2F分子中 F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_, F的氧化物 FO3分子空间构型为_。 (3)CA3极易溶于水,其原因主要是 _,试判断 CA3溶于水后,形成 CA3 H2O的合理结构: _(填字母代号 ),推理 依据是_。 (4)从

41、图中可以看出, D 跟 B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 a 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_(写出表达式即可 )。 答案: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 Ar3d104s1 ( 2分) (2)sp3平面正三角形 (每空 2分) (3)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2分) b( 1分)一水合氨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和氢氧根( 2分) (4)CaF2 ( 2分) ( 2分) 试题分析:有 A、 B、 C、 D、 E、 F六种元素, 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 A为 H元素; B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 B为 F元素; C的 2p轨道中有三个未成对的单电子,则

42、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1s22s22p3,则 C为 N元素;F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B与 C 核外电子数之和,则 F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9+7 16,则 F为 S元素; E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 E2O和黑色的 EO 两种氧化物,则 E为 Cu元素; D与 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根据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 F原子数目为 8, D原子数目为 8 +6 4,故化学式为 DF2, D为 +2价, D是主族元素且与 E同周期,处于第四周期,则 D为 Ca元素。则 (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E为 Cu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9,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

43、104s1; ( 2) H2S分子中 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2+ (6 12) 4, S原子采取 sp3杂化, S的氧化物 SO3分子中 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3+ (6 23) 3, S原子没有孤对电子,故 SO3为平面正三角形; ( 3) NH3极易溶于水,其原因主要是 NH3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由于一水合氨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和氢氧根,故 NH3 H2O中 N原子与水中的 H原子之间存在氢键,应为 b结构; ( 4) D与 F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根据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 F原子数目为8, D原子数目为 8 +6 4,故化学式为 DF2, D为 +2价, D是主族元素且与 E同周期,处于第四周

44、期,则 D为 Ca元素,故该离子化合物化学式为CaF2,晶胞的密度为 ag cm-3,晶胞的质量为( 478g mol-1) ( NAmol-1),故晶胞的体积为 。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杂化理论与分子结构、氢键 、晶胞计算等 推断题 (选考)【化学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15分) 某有机物 A( C4H6O5)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内,尤以苹果、葡萄、西瓜、山楂内为多,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该化合物具有如下性质: (i) 在 25 时, A的电离平衡常数 K1 3.910 4, K2 5.510 6 (ii) A + RCOOH(或 ROH) 有香味的产物 (iii) 1 mol A

45、慢慢产生 1.5 mol气体 (iv) 核磁共振氢谱表明 A分子中有 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与 A相关的反应框图如下: ( 1)根据化合物 A的性质,对 A的结构可作出的判断是 _。 ( a)肯定有碳碳双键 ( b)有两个羧基 ( c)肯定有羟基 ( d)有 COOR官能团 ( 2)写出 A、 D、 F、 M的结构简式: A: _; D: _; F: _; M: _。 ( 3)写出 AB、 BE的反应类型: AB_; BE_。 ( 4)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条件: MA第 步反应 _, EF第 步反应_。 ( 5)在催化剂作用下, B与乙二醇可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用于制造玻璃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6)写出一种与 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 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 答案:( 1) bc 2分)( 2) HOOCCHOHCH2COOH、 NaOO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