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西万载三中七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二).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29667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江西万载三中七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江西万载三中七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江西万载三中七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江西万载三中七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江西万载三中七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江西万载三中七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二) 其他 为了让同学们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感悟自然,初一 15班组织 “相约大自然 ”主题活动,假如你就是班级中的一员,相信你一定能顺利完成下面任务。( 6分) ( 1)活动中,张露同学拍摄到了一张照片,请你为它写句精妙的图片说明。( 2分) ( 2)下面三则文字材料都是描写自然美景,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分) 材料一风吹柳花满店香(李白)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杜甫) 材料二如火的木棉花,如霞的芍药花,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 材料三像蛇、熊、青蛙

2、之类的冷血动物都停止冬眠,爬上地面欣赏小鸟歌唱、百花争艳、小草萌芽、燕子搭窝 ( 3)大自然是一幅幅多彩的画,一支支动听的歌,一首首精美的诗。请你写两三句话来赞美大自然,最少要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2分) 答案:( 1)示例:鹰:我的梦想就是翱翔蓝天。 ( 2)都是描写春天美丽图画的句子。 ( 3)示例:其实,我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雷鸣霜雪,无论是青峦细流,还高峰 淼水,她们无时无刻都在磨砺着我,滋润着我,恩泽着我。 选择题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黛 色( di) 猝 然( c) 闲情逸志 栖 息( q) B黄 晕 ( yn) 匍 匐

3、( f) 获益匪浅 肥 硕 ( shu) C主 宰 ( zhi) 磅 礴 ( b) 险象环生 镶 嵌( xin) D水 藻 ( zo) 枯 涸 ( ) 玲珑剔透 酝 酿 ( nin) 答案: B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本报讯 7 月 19 日 ,宜黄县圳口乡麻坑村农户黄开定全家 4 口人全部参 加新农保,享受老来无忧的幸福。该县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已有 7.2万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占全县应保人数的 72%。去年 11月,宜黄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为了把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办好办实,该县坚持 “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能

4、转移、可持续 ”的原则,制订实施方案,成立办事机构,并组织工作组进村入户做好 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登记、审核、公示等工作。同时,县、乡、村农保工作人员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包乡包村、电话预约和上门服务等方式,一边宣传新农保政策,一边为参保人员办理相关手续,并主 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和残疾人开展服务。 A全家参加新农保,老来无忧幸福来 B宜黄:农民参加新农保,多亏党的政策好 C宜黄:新农保惠及七万农民 D宜黄:推进新农保工作措施得力 答案: C 为下面语段空缺处选择与原文连贯顺畅的一项( )。( 2分) 我知道,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拦你,因为你的名字叫云谷飞瀑,生生不息的奔流,打造了你勇往直前的

5、秉性, _,站在水雾迷漫的落潭前,欣赏你飞流的风采和洒脱的气度。 A站在浮云飞渡的悬崖边,领略你无羁的性格与飘逸的身姿 B站在浮云飞渡的悬崖边,领略你飘逸的身姿与无羁的性格 C站在浮云飞渡的悬崖边,领略你身姿的飘逸与性格的无羁 D站在悬崖边领略你飞渡的浮云,飘逸的身姿与无羁的性格 答案: B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突然,一朵紫色的花儿舞起了美丽的裙裾,连片的花朵也伸腰弯臂,相约而舞。 花儿先是含情地点头,继而又转过羞红的脸。 我对着花儿先是微微一笑,继而开怀大笑,笑声涟漪般地漾开。 一阵爽风裹来了几声脆脆的鸟鸣,瞬间,大片草 滩演绎成了轻歌曼舞的旋转舞台。 紫色的花朵

6、是领舞,风儿是乐队,可爱的小鸟是应邀而来的歌唱家,我,则是一个被倾倒的观众。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充满整个夏天。 B老缪多才多艺,对交响乐、话剧、采茶戏和戏剧等舞台艺术颇有研究。 C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露出点微微的粉色。 D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市丰厚的历史、独特的资源。 答案: A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 的,笑着,走着。 B画中传递出的笔墨韵味和 春华秋实 之意让这幅画作更显价值。 C昨日上午,烈日炎炎,下午一场雷阵雨 突如其来 。

7、D一席肺腑之言,终于使双方 忍俊不禁 ,认识到了错误,相互表示握手言和。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7分 ) 向美而生 陈晓霞 母亲是个高个子女人,皮肤白哲,气质安闲,走在街上偶尔会被人当成退休教师。喊她老师的一般来自菜市场上热情的商贩,他们多有取悦买主的习惯,喜欢在主顾身份上巧做文章。 但有些东西对女人来说是天生致命的,比如教师这样的名头就万万不能用在母亲身上。因为她不是教师,不仅不是,而且连一天学也没有上过。更重要的是,这是她的一块伤疤。母亲的理想是做一个学以致用的人。可她偏偏就没能读成书。她把这些归咎于姥爷当年对她上学的顽固阻挠,因而一辈子,都对自己的文盲身份耿耿

8、于怀。 其实在我们居住的地方,在那些九曲连环的胡同深处,像她一样 没上过学的女人比比皆是。没有上学并不妨碍她们快活地生活。差不多 30年前,女人们一度喜欢上了抽烟的把戏,她们偷偷拿来男人的烟卷,凑在一起装模作样,吞云吐雾,一个个被呛得面红气喘,涕淌泪流。一帮女人,不甘寂寞,在单调的生活中寻找新奇与快乐,这样的烂漫叫人总想会心一笑。但我的母亲从来不在这个群体之列。她对这样的生活敬而远之。当然她的理由是要每天上班。那时候她在居委会里缝制衣裳,虽然不是正式工作,却也需要朝九晚五。但我猜测,她心目中的快乐完全是另一种模样。 我不知道母亲怎么学会的缝纫。也许对她这样一个以文盲为耻的人 来说,学习就是人生

9、最好的补偿。所以她学什么或者学会什么都不用奇怪。难得的是,这门手艺最后给了她很好的报偿。她成了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每到年末,找母亲帮忙做衣裳的人就络绎不绝,她眼见着台案上的衣料越堆越高,知道时间已是怎样紧迫,却从不推辞。她通宵达旦地为别人忙碌,自家的衣裳却常常推迟到除夕夜去完成。我从这件事上看出母亲的要强。她讨厌女人的示弱和讨要,所以就反其道而行之,努力成为一个对别人有所帮助的人。这使她在邻里当中赢得了普遍尊重,并因此被推荐到居委会的缝纫小组去工作。 居委会生涯应该是母亲人生中最有光彩的一 页。在那里,她和会计袁姨成为朋友。在那个战天斗地的年代,文雅清秀的袁姨简直就是母亲的一个理想。有时她坐在

10、袁姨对面,看她把娟秀的字体一个个铺排到复杂的会计表格上,心中充满了羡慕和赞叹。我猜她一定也不止一次感慨过。 许多年过去,居委会解散,地面外租,连整个镇子都不复有旧时模样。没有改变的是母亲和袁姨的交情。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我想她们把对方当成一种安慰也不一定。她们笑,轻声细语地说,像天底下所有姿态美好的女人一样。母亲端上的是细瓷蓝花的茶杯,茶杯刷得雪白透亮,像一块润玉被袁姨捧在手中。我知道母亲的心思,对有文 化的人,她一向以清茶表达敬意。 母亲的病来得很突然。我们抬着她楼上楼下透视、检查,母亲在担架上不停地摇晃。这种感觉很奇怪,好像我们忽然成了汪洋中的一只船。不由自主四顾茫然、心怀忧戚。我知道属

11、于母亲的几十年就要结束了,可她回到病房后却忽然高兴起来。我凑过去,就听她说,你看啊,那朵百合开得多美。 在飘摇不定生死未卜的时候,她还顾得为一朵花去赞叹! 我就是从这天开始明白母亲,明白一个女人,只要向美而生,即使一字不识,也会永远优雅美丽。 (选自意林 2011年第 14期) 【小题 1】文章的标题拟得好吗?为什么?( 3分) 【小题 2】这篇文章写了母亲的哪些事来表现她的人生追求?( 3分) 【小题 3】联系语境,说说 “更重要的是,这是她的一块伤疤 ”中的 “伤疤 ”是什么意思?( 2分) 【小题 4】文章中写到母亲为袁姨端上的茶杯是 “细瓷蓝花 ”“雪白透亮 ”的, “像一块润玉 ”,

12、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小题 5】文章中写到了一伙女人们 “抽烟 ”取乐的事,这与本文的重点内容有关吗?为什么?( 3分) 【小题 6】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文章有什么特点?并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小题 1】拟得好。因为这个题目简单明了,道出了本文主人 翁母亲的人生追求,亮明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 1】学成缝纫手艺,成了对别人有用的人。羡慕能算会写的会计袁姨,与她成为知心朋友。病重时候,喜悦地赞叹百合的美丽。 【小题 1】这块伤疤是指母亲曾经的理想是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但由于姥爷的阻挠,未能实现,这成了母亲一生的遗憾。 【小题 1】这样写出了母亲对美

13、的追求,对有文化的人的羡慕和无限的敬意,这样也写出了母亲是一个外表优雅与心灵美好相得益彰的女人。 【小题 1】有关。这是一种反衬的手法,突出了母亲的 “与众不同 ”,心中独有的快乐 学好技术,勤奋工作,为他 人服务。 【小题 1】特点:首尾呼应。文章开头写母亲气质安闲,这是母亲一生 “向美 ”的 “结果 ”;文章结尾,议论点睛,只要向美而生,人生就将永远优雅美丽。前者含蓄,后者直白。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3分 ) 田野里的蜜蜂 法 儒勒 米什莱 这些都是从三月开始的。时有时无已经蕴含了一些热力的太阳唤醒了大自然沉睡的青春活力,田野里的小花,紫色的地丁,草原上的雏菊,绿篱间的黄色毛茛,早开

14、的紫罗兰,迎风盛放,把空气蒸熏得一片芬芳。不过这只是一会儿功夫的事。 正午刚开,三点钟后花枝就都闭拢了,遮盖住它们不断颤抖的雄蕊 。在这短暂的暖和时间里,你看,一个金黄色的小小生物,浑身绒毛,挺怕冷似的,正大着胆子舒展着翅膀呢。蜜蜂离开住处了,它知道花丛间已经为她和她的孩子们准备好了甜甜的蜜汁。 现在几乎什么都没有,大部分的摇篮都还空着。蜂王的巨大繁殖能力还隐藏在她的肚子里。定期快速地产卵、创造新的一代的工作,还得稍后一点,要等到晴朗的五月才会开始呢。 多奇妙的契合。大部分冷瑟瑟的花枝,跟冷瑟瑟的蜜蜂一样,都在等待着一个更稳定的季节,准备在亮堂堂的阳光里舒展花冠。她们的天生丽质实在禁不住目前这

15、变幻无常的四月天气。 这些迷人的小家 伙穿梭似地飞来飞去真是愉快。 柔弱的花枝在昆虫的时时骚动下不停地弯腰,晃动。那在风前闭拢了的圣地却向着她心爱的蜜蜂开放,小蜜蜂全身沉浸在花丛里,传送着春天的消息。大自然向世俗采取了绝妙的预防措施,来掩藏这里的奥秘,但怎么能制止住这坚决的追逐者呢 蜜蜂居住在那仙山琼阁深处,下面铺着柔软的地毯,上面是美妙的楼台,黄玉作墙,蓝宝石是天花板。然而,这些死板板的玉石怎能跟它的邸第 相埒 ! 花枝摇曳,发出一阵阵香气,她们在期望,在等待。她们迎接蜜蜂,这小小的隐蔽王国的幸福的征服者,侵入那洁净无暇的屏障,小家 伙把这儿的一切都搅乱了,混和在一道,可是花儿都向它道谢,再

16、见吧,祝福你满载着芬芳和蜜液离去。 多少祝福的地方,多少幸福的时刻,蜜蜂你在做着纯洁的劳动啊,你一边收获,一边完成着千千万万的婚媾 呢。在岸边,比如那傍近旷野的大海,人们很少去寻觅这些和平肃默的牧歌,但只要有一个安全隐蔽、日光映照的地方,大自然总要造成一个小小社会: 这儿,花枝为蜜蜂流淌出她最甜美的蜜汁;这儿,蜜蜂轻轻卸下满盛着欲望、弯下了腰身的花枝的重负。 黄昏前的时辰是暖和、湿润而温馨的。花枝被最后的阳光轻轻抚弄着,仍然保留着她体内的温热气息, 她的花冠被白色的轻雾所濡湿,于是花儿感觉到又复活起来;她爱,她正在爱。花心舒展开来;抖动着她们的香尘雾绢。在这神圣的时刻,会逗引来多少蜜蜂! (选

17、自散文选刊 2011年第 6期) 【注释】 邸第( d)达官贵族的府第。 相埒( li)相等。 婚媾( u )婚姻;嫁娶。 【小题 1】文章开头写太阳唤醒大自然青春活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小题 2】用一句话概括第 自然段主要的内容。( 2分) 【小题 3】从修辞角度入手,赏析第 自然段这几句话的妙处。( 3分) 【小题 4】第 自然段划线的语句道出了怎样的哲理?( 3分) 【小题 5】读书能身临其境,情思喷涌,这是一种好习惯。下面批注,就是这样写成的。认真品读另一句话,写下你的 “情思 ”。( 3分) 原句:柔弱的花枝在昆虫的时时骚动下不停地弯腰,晃动。那在风前闭拢了的圣地却向着

18、她心爱的蜜蜂开放,小蜜蜂全身沉浸在花丛里,传送着春天的消息。 批注:花枝迎蜜蜂,蜜蜂醉花枝,多美的画面呀! 原句:小家伙把这儿的一切都搅乱了,混和在一道,可是花儿都向它道谢,再见吧,祝福你满载着芬芳和蜜液离去。 批注: _ 答案: 【小题 1】描绘了大地苏醒呈现出强盛的生命力,为后面写花枝与蜜蜂从事创造性工作作铺垫。 【小题 1】花枝、蜜蜂作好准备等待工作时间的到来。 【小题 1】这几句话采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把蜜蜂的本来的住处比喻成仙山琼阁,把花枝间比喻成 “邸第 ”,同时把蜜蜂当作有情感、有思想的人来写,她选择的 “邸第 ”,这样也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了蜜蜂和花枝醉心于从事创造性

19、工作的美丽追求。 【小题 1】人与人之间要和平相处,要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要想 着为他人多付出。如果是这样,那么人人都能获得快乐和幸福,人人都能为社会、为他人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幸福。 【小题 1】花儿,慈祥的母亲;蜜蜂,可爱的孩子。真幸福,真美丽呀!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10分 ) 霍子衡 霍子衡,字觉商,南海人也。举万历 中乡试 ,历袁州知府。及官太仆 时,绍武清兵入城,而广州不守。子衡乃召妾莫氏及三子应兰、应荃、应芷,语 之曰: “礼 临难毋苟免 ,若 辈知之乎? ”三子皆应曰: “惟大人命! ”子衡援笔大书 “忠孝节烈之家 ”六字,悬中堂,易朝服,北向拜,又易

20、绯袍 ,谒 家庙。先赴井死。妾从之,应兰偕妻梁氏及一女继之,应荃、应芷偕其妻徐氏、区氏又继之。惟三孙得存。 【注释】 万历明神宗朱翊公元的年号 (公元 15731619 年 ) 。 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太仆官名。 语对 说。 若你。 绯袍红色官服。 谒拜见,祭拜。 【小题 1】用 “ ”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1分) 子衡乃召妾莫氏及三子应兰、应荃、应芷 【小题 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3分) ( 1) 及 官太仆时 ( ) ( 2) 惟 大人命 ( ) (3)易 朝服( ) 【小题 3】用自己的话说说 “礼 临难毋苟免 ,若辈知之乎?

21、 ”的意思。( 2分) 【小题 4】霍子衡在兵败临死之前有怎样的行为表现?( 2分) 【小题 5】霍子衡身上体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 2分) 答案: 【小题 1】子衡乃召妾莫氏及三子应兰、应荃、应芷 【小题 1】( 1)等到,到了 ( 2)只,只有 (3) 交换 【小题 1】礼上说 “面临国难,我们决不要苟且活着 ”,你们知道这道理吗? 【小题 1】写下六个大字 “忠孝节烈之家 ”,把字挂在中堂,换上朝服,向北拜谢,接着又换上红色官服,拜祭祖庙。 【小题 1】要点:面对敌人,视死如归;尽忠国家,尽忠百姓;刚烈,孝道。 译文:霍子衡,字觉商,广东南海人。万历年间,乡试高中举人,历任袁州知府。后来

22、,召为太仆卿,合家在广州城,绍武年间清兵攻打广州,城破后,子衡于是把老婆莫氏和三个儿子应兰、应荃、应芷召集过来,对他们说: “礼上说 面临国难,我们决不要苟且活着 ,你们知道这道理吗? ”三个儿子都应声回答说: “听从大人了命令! ” 霍子衡接着写下了六个大字 “忠孝节烈之 家 ”,把字挂在中堂,换上朝服,向北拜谢,接着又换上绯袍,拜祭祖庙。自己投井而死。他的夹子也跟随而去,长子应兰带着妻子梁氏和一个女儿相继而去,次子应荃、三子应芷都带着妻子徐氏、区氏也相继随他们而去。只有三个孙子幸免生存。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4分) 绝句 宋朝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

23、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短篷有篷的小船。 杖藜 (l)拄着拐杖。杖,拄着。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坚硬,可做拐杖,称藜杖。 【小题 1】诗中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作者游兴正涨的句子是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是陆游的两句诗,将杏花和春雨联系了起来,绝句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它是“ ”。( 2分) 【小题 2】学了此诗后,有同学来了下面一幅画,与诗的内容相符吗?为什么?( 2分) 答案: 【小题 1】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小题 1】示例一:符合。画中一老太爷拄着手杖走过桥,向东而去,与 “杖藜扶我过桥东 ”一致;画中柳枝在微微地拂动,与 “吹面不寒杨柳风 ”

24、一致。 示例二:不符合。画中的所有树木 都青葱欲滴,不见有一棵 “古木 ”,也不见 “短篷 ”;虽然画中有杏花树,但太矮小,也不见杏花落下,连地上都找不到一片杏花,更不要说有 “杏花雨 ”了。 默写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8分,每空 1分) ( 1)我寄愁心与明月, _。 ( 2) _,洪波涌起。 ( 3)枯藤老树昏鸦, _,古道西风瘦马。 ( 4) _,可以为师矣。 (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 “_,_”这两诗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春的妩媚。 ( 6)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健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呈现出 “_, _”的新气象。(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句子回答) 答案:( 1)随风直到夜郎西 ( 2)秋风萧瑟 ( 3)小桥流水人家 ( 4)温故而知新 ( 5)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 6)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作文 写作 (50分 ) 以 “真的,你该 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休息、后悔、走、醒来 ( 2)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 3)字数不少于 6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