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29895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所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 A海口市地图 B海南省地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 答案: A 试题分析:四幅图的范围由大到小排列为: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海南省地图海口市地图,因为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所以海口市地图的比例尺最大,表示的内容最详细;故选项 A符合题意。 考点: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A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陆地呈七大洲分布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2、 答案: A 试题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 -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并对大西洋两岸动物和南美洲与非洲古老地层进行实地考察,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0世纪 60年代起,通过深海探测以及人造卫星的精密测量,证实大陆确实在不断 “漂移 ”;故 A符合题意。 考点: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则是( ) A山谷 B陡崖 C山脊 D山顶 答案: C 试题分析:等高线能反映地表起伏的势态和地表形

3、态的特征: 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凸,就是山脊; 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凸,就是山谷; 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正确描述地球形状大小的数据是( ) A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B地球平均半径 4万千米 C地球赤道周长 6371千米 D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 答案: A 试题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

4、极半径为 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 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 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 4万千米;故选项 A符合题意。 考点:地球大小。 日常生活中,收集地理信息最便捷的途径是( ) A收看电视节目 B查阅地理科技专著 C进行野外考察 D访问互联网 答案: D 试题分析:访问互联网站是收集地理信息的便捷途径,我们只要用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漫游,收集到多种多样的地理信息,了解到地理学科的新进展。 考点:地理常识。 下列地形不是板块运动造成的是( ) A地震后马路开裂 B火山喷发 C南极洲冰盖的形成 D安第斯山脉的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般来

5、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安第斯山脉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在南极大陆上覆盖着巨厚的冰盖,它的面积达 1398万平方千米,厚度 深达几百至几千米,最厚的地方为 4200米;冰川学家通过研究冰岩芯样品发现南极冰盖的成冰过程中无融化现象也就是说,在 3350万年前,南极洲 “一夜之间 ”从常规地貌变成一个巨大的冰坨;故选 C。 考点:板块的运动。 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B全球的气候变化 C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D大量的水土流失 答案: A 试题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

6、、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考点:海陆变迁。 人们在制作地球仪时,将地球仪做成标准球体,是因为( ) A为了便于地球仪转动 B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等 C为了使地球仪看起来美观 D地球缩小到地球仪大小时,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差别可忽略不计 答案: D 试题分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 21千米,这点儿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是十分微小的;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人们在制作地球仪时,将地球仪做成标准球体,是因为地球缩小到地球仪大小时,极半径和赤

7、道半 径的差别可忽略不计。 考点: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总共有 360条 B纬线总共有 180条 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相互平行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根据题意;故选 C。 考点:经纬线的特点。 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 )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右为东,左为西。 考点: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古诗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反映的地形类型最有可能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大陆架 答案: C 试题分析:山地的特征是,地面崎岖,沟谷较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反映的地形是山地。 考点: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 与草原关系不密切的活动是( ) A生产乳制品 B放牧 C生产皮毛产品 D建核电站 答案: D 试题分析:乳制品生产、放牧牲畜、生产毛皮制品和草原关系密切相关;建核电站与草原关系不密切。 考点: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学可以直接指导人们( ) A解决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B编制电脑程序 C用法律保护自己 D观看足球比赛 答案: A 试题

9、分析: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学习地理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到解决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方法;根据题意,故选 A。 考点:地理常识。 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图例表示的是公路, B图例表示的铁路, C图例表示的长城, D图例表示的是首都。 考点:常用图例。 如果你是一名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下列四种地图中,你会选择哪一种推荐给第一次到上海来的各国游 客( ) A上海地形图 B上海行政区划图 C上海城市交通地图 D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

10、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上海政区图能查阅到上海的位置,中国资源分布图是中国各城市的旅游景点示意图,上海地形图是上海地形区的分布,上海城市交通地图是在上海交通干线的分布图,所以推荐给第一次来上海参观世博会的世界各国游客的地图是上海城市交通地图。 考点: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地图。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200米 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 100米 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300米 D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300米 答案: B 试题分析:海拔是指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从图中看出,甲地的海拔是 300

11、米,乙地的海拔是 100米,丙地的海拔是 200米,甲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 200米,甲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 100米。 考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说明气候对 影响重大 A日常生活 B农业生产 C交通出行 D工业生产 答案: B 试题分析: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 “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是指气候方面的成语。 考点:气候对生产的影响。 在野外进行考察,如果没有指南针,下列方法中可以帮助确定方向的是( ) 根据太阳东升西落; 根据北斗星; 根据风向 根据河流流向; 根据树

12、的长势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很多,如用指南针定方向;利用北极星定方向;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定方向,在森林中,用树木的叶子的稀密程度定方向,积极观察周围的地形来判断正确位置等。 考点:在野外判断方向。 同学们正在三楼的教室里上课,假如突然发生了地震,下列应急措施中,正确的是( ) A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逃离教学楼 B争先恐后地跑下教学楼 C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面(旁) D大哭大叫,以排除心中的恐惧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 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 考点:防震措施

13、。 图中显示的是某大洲不同海拔地形区所占的比例。依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 1】据图可知该大洲的地形应以( ) A高原为主 B山地为主 C丘陵为主 D平原为主 【小题 2】不属于该大洲与亚洲分界线的是( ) A苏伊士运河 B土耳其海峡 C乌拉尔河 D大高加索山脉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看出,平均海拔在 200米以下的地形,为平原面积广大,应为欧洲。 【小题 2】从某大洲不同海拔地形区所占的比例图看出,海拔 200米以下的地区为平原,其比重最大;七大洲中,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因此图示大洲为欧洲;那么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

14、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是亚非的分界线。 考点:洲界线;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有关经、纬线长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纬线都等长 B赤道的长度与经线等长 C赤道的长度约是经线长度的 2倍 D赤道的长度比经线稍短 答案: C 试题分析:所有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最长的是赤道,故 A不符合题意;赤道是圆,经线是半圆,所以赤道的长度与经线不等长,故 B不符合题意;赤道是圆,经线是半圆,所以赤道的长度约是经线长度的 2倍,故 C符合题意;赤道是圆,经线是半圆,所以赤道的长度比经线长很多,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初子午

15、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B 0o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 C 180o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向东数值递减的是西经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所有的经线长度是相等的半圆,故错误; B、从本初子午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故 B错误; C、国际上习惯用 20W和 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故 C错误; D、以本初子午线为界,经度的变化规律为: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故 D正确。 考点: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下列各点中,符合 “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三个条件的是( ) A 20oW, 60oN B 0o, 26oN C 180o, 17oN D 19oW

16、, 15oS 答案: C 试题分析: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W和 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东、 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 160E以东为西半球;纬度划分, 0 30为低纬度地区, 30 60为中纬度地区, 60 90为高纬度地区;故 A、( 20W, 60N)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中、高纬度分界线上,北半球; B、( 0, 26N)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C、( 180, 17N)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D、( 19W, 15S)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故选 C。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下图

17、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现代海陆分布状况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 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 “泛大陆 ”的庞大陆地,被叫做 “泛大洋 ”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读图可得, A图所示的是现代海陆分布状况。 考点:海陆分布概况。 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小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 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

18、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 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 200 米;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根据题意,故选 A。 考点: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点。 珠穆朗玛峰海拔约 8844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约 -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 约是( ) A 8789千米 B 8689米 C 8999米 D 11103米 答案: C

19、试题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珠穆朗玛峰海拔约 8844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约 -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8844-( -155) =8999米。 考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关于我国首都北京 (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 20W和 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 20W0160E ,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 160E18020W

20、;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 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的属北纬,用符号 “N”表示,所有的北纬都在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属南纬,用符号 “S”表示,所有的南纬都在南半球;分析北京的经纬度 40N 116E,位于20W0160E 的东半球,赤道以北的北半球,故选项 A符合题意。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 点的位置。 一架飞机从海口起飞,如果途中不改变方向,一直朝正北飞行,最终可以( ) A绕地球一周 B到达北极点 C到达南极点 D回到海口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一架飞机从海口起飞,如果途中不改

21、变方向,一直朝正北飞行,它最终可以到达北极点,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昼夜 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四季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 24小时即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表面,被太阳照亮的一半就是白昼,没有照亮的一半就是黑夜,即使地球不自转也会产生昼夜现象。 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填空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称。 A

22、是 洲, B是 洲, C是 洲。 ( 2)写出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大洋名称。 洋, 洋 。 ( 3)甲是 运河。 ( 4)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洋,跨经度最广的是 洋。(填数字序号) ( 5)就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就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 答案:( 1)亚;北美;南美;( 2)大西;印度;( 3)巴拿马;( 4) ; ;( 5)东;北。 试题分析: (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称是: A是亚洲, B是北美洲, C是南美洲。 ( 2)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大洋名称是: 大西洋, 印度洋。 ( 3)甲是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 4)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太

23、平洋,跨经度最广的是 北冰洋。 ( 5)就东西半球来看,陆地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就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洲界线。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 1)图上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 。 ( 2) B地在 A地的 方向。 ( 3)若量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 2 厘米,两山顶的实际水平距离是 米。 ( 4)图中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 高度。 ( 5)甲山顶与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米。 ( 6)甲、乙、丙、丁四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 ( 7) A地与 B地相比,坡度较陡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 8) EF与 CD,其

24、中容易形成河流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 1) 1: 50000 ( 2)东北 ( 3) 1000 ( 4)海拔 ( 5) 220 ( 6)丁 ( 7) A; A处等高线比 B处密集 ( 8) EF; EF是山谷, CD是山脊 试题分析: ( 1)图上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 1: 50000。 ( 2) B地在 A地的东北方向。 ( 3)若量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 2厘米,两山顶的实际水平距离是:2X500米 =1000米。 ( 4)图中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海拔高度。 ( 5)甲山顶与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1250米 -1030米 =220米。 ( 6)等 高线重合的地方丁为陡崖,

25、甲、乙、丙、丁四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丁。 ( 7)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A地与 B地相比,坡度较陡的是 A,判断的依据是 A处等高线比B处密集。 ( 8) EF与 CD,其中容易形成河流的是 EF,判断的依据是 EF是山谷, CD是山脊,山谷是孕育河流的地方。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 1) A点的经纬度 : 、 ; A点在 B点的 方向。 ( 2)北极点的度数是 ;图中所有字母所代表的地点都在北极点的 方向。 ( 3)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点中,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 。位于北半球的

26、是 、 。 ( 4)若将 AB、 EF两段纬线的长度进行比较,则 AB EF。(填 “ ”或 “ ”) 答案:( 1) 20W; 40N;正西 ( 2) 90N;正南 ( 3) A; E; A; B ( 4) 试题分析: ( 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 S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可知, A点的经纬度是( 20W,40N), A点在 B点

27、的正西方向; ( 2)北极点的度数是北纬 90(写作 90N),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其四周全是南; (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W和 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故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点中,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A、 E,位于北半球的是 A、 B; ( 4)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即纬度越高纬线越短,故将 AB、 EF两段纬线的长度进行比较, AB EF。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 1)地球表层可分为 大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 ( 2)

28、 海域是由于板块 (张裂拉伸、碰撞挤压 )形成的; 处山脉是由于板块 (张裂拉伸、碰撞挤压 )形成的;根据板块的运动方向判断,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 (扩大、缩小) ( 3)板块 或 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中国东部的台湾省多地震是因为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的活跃地带,属 火山地震带。 答案:( 1)六;太平洋 ( 2)张裂拉伸;碰撞挤压;缩小 ( 3)张裂;碰撞挤压;亚欧;太平洋;环太平洋 试题分析: ( 1)地球表层可分为六大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 2) 海域是由于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 处山脉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根据板块的运动方向判断,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缩小。 ( 3)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中国东部的台湾省多地震是因为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的活跃地带,属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考点: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