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0094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9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0届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0届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0届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0届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届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的是 A米饭变馊 B湿衣服晾干 C牛奶变酸 D铁锅生锈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米饭变馊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牛奶变酸的过程中有酸性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

2、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以下事实,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海绵能吸水 B用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 答案: A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粒子具有如下特征: 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粒子之间存在间隔, 粒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A、海绵能吸水是因为海绵有无数的细小孔隙,当置于水中时,水会充满这些孔隙,但水不是进入海绵粒子的间隔中去,故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 B、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比较大的间隔,在受压的条件下,分子间隔会缩小,故体积会缩小,故能

3、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 C、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能说明微粒之间存在间隔; D、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故当二者混合时,二者的分子相互进入相互的间隔中去,因此总体积会减少,能说明分子之间有 间隔。故选 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理解和熟记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 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中,质量不会增加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 C浓盐酸 D浓硫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性质分

4、析。 A、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易潮解,且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生成碳酸钠,质量会变大,错误; B、生石灰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物质的质量会增加,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会减小,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加,错误。故选 C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点评:理解和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正确存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对于易挥发的酸(浓盐酸和浓硝酸)和易吸水的酸(浓硫酸)都要密闭保存;由于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也要密闭保存。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

5、,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液氮用于超低温实验 C碳酸氢钠作发酵粉 D食盐作调味品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可根据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分析判断。 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 B、液氮在汽化时会吸热,可用于超低温实验,正确; C、碳酸氢钠受热能生成二氧化碳,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正确; D、食盐有咸味,常用作厨房调味品,正确。故选 A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所以熟悉常见重要的性质,以及各种物质的特性是解题的关键。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 烧

6、或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B山林中的道路可以起到防火隔离带的作用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分析。 A、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就越剧烈,因此碳、磷在氧气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正确; B、森林起火时可以通过砍出隔离带来防止火势蔓延,是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方法,故山林中的道路可以起到防火隔离带的作用,正确;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锅盖隔绝了氧气,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能降温,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7、以下,错误。故选 D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理解和熟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解答即可。 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石灰水反应的是的是 A纯碱溶液 B铁锈 C NaOH D CO2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分析 。 A、纯碱即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也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正确;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错误; C、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

8、中和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但不能与盐酸反应,错误。故选 A 考点:酸、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属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题,主要是对物质的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物质间反应的规律。 如图所示,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A、图中的三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且每个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的,故为化合物,正确; B、图中四个分子两两构

9、成相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不正确; C、图中五个分子中,其中有两个分子构成与另外三个分子的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 物,不正确; D、图中六个分子构成完全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但由于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所构成的,故为单质的分子,不属于化合物,不正确。故选 A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主要操作均合理的是 A CO2 (CO):通氧气、点燃 B

10、Cu粉 (CuO):足量稀硫酸、过滤 C NaCl固体 (KCl):水、过滤 D NaOH溶液 (Na2CO3):稀盐酸、过滤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很难在通氧气条件下点燃,因为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本身不可燃,又不支持燃烧,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另外,使用氧气,还会带来新杂质,错误; B、由于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且铜不溶于稀硫酸,故反应后过滤即可,正确; C、 NaCl固体和 KCl都溶于水,故无法过滤,错误; D、 NaOH 溶液和 Na2CO3 溶液都与盐酸反应,在除杂的同时,除去了主要物质,错误 。故选

11、 B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 高铁酸钾( 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剂。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氧化物 B它是由 K、 Fe和 O组成的合金 C它是一种混合物 D 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6价科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高铁酸钾的化学式( K2FeO4),分析、计算。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由高铁酸钾的化学式K2FeO4可知,高铁酸钾由 K、 Fe、 O三种元素组成,故该物质不属于氧化物,不正确; B、由高铁酸

12、钾的化学式 K2FeO4可知,高铁酸钾是由 K、 Fe、 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合金是混合物,不正确; C、由高铁酸钾的化学式 K2FeO4可知,高铁酸钾是由 K、 Fe、 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不正确; D、设化合物 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x,依据钾的化合价为 +1价,氧的化合价为 -2价,以及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的原则,则有(+1)2+x+(-2)4=0,解得 x=+6,正确。故选 D 考 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主要是对化学式的意义及化合价计算的考查,属基础性训

13、练题,学生应能利用化学式判断物质的类别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同学们为了比较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 仅用组内物质就能达到目的的是 Zn、 Fe、 Cu、稀硫酸 Fe、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Zn、 FeSO4 溶液、 CuSO4溶液 Zn、 Cu 、 FeSO4 溶液 A只有 B 和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 锌、铁都能和稀硫酸反应,且锌反应的比铁快,故能说明,锌铁都排在 H 前,且锌比铁活泼;而铜不能和硫酸反应,铜排在 H后,故可比较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正确; 铁和硫酸锌不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锌弱;铁和硫酸铜能反应,说明铁的

14、活动性比铜强,故可比较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正确; 锌分别能把 FeSO4溶液和 CuSO4溶液中的铁和铜置换出来,说明锌比铁、铜活泼,但无法比较铁和铜的活泼性,错误; 锌能把 FeSO4溶液中的铁置换出来,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而铜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故可比较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正确。故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物 质 选用的方法或试剂

15、A 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 B 盐酸、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稀盐酸 C 合成纤维制品和羊毛制品 灼烧 D 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通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各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只要现象不同就可以鉴别。 A、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二氧化碳中会逐渐熄灭,三种现象各不相同,可以鉴别; B、盐酸和盐酸不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两种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C、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制品则没有,二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二者现象不同

16、,可以鉴别。故选 B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鉴别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尤其是物质的特殊性质,利用反应产生不同现象来鉴别。 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 B C D A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B向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水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 D 20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把握具体反应时的物质量的关系,结合图像分析判断。 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后的溶液为硫酸锌溶液;随硫酸质量增加,反应不断发生,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不断增加,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变大;当

17、锌完全反应,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不再增加,而随硫酸的加入,溶液的质量继续变大,此时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会减小,而曲线中表示的溶液中的硫酸锌质量分数持续增大,不正确; B、向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水,由于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变,而随着水的质量不断增加,溶液的质量增大,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将逐渐减小,但不可能为 0,不正确;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立即生成碳酸钙沉淀,且随石灰水不断加入,生成沉淀质量会不断增加,直到完全反应,生成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而曲线表示的是,在加入石灰水一定量后才会出现沉淀,与反应事实不符,不正确; D、 20 时,

18、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会不断溶解,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硝酸钾不再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就不再改变,正确。故选 D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解答本题除了要掌握相关化学知识之外,还要能看懂图像,在讨论图象问题时,一定要分清图象中 X、 Y轴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因为变换了 X、 Y轴的内容,所对应的图象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形。 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成分或主要成分可以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是 A干冰、冰 B熟石灰、消石灰 C纯碱、烧碱 D生石灰、石灰石 答案: B 试

19、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以及它们的俗称分析、解答。 A、干冰为固态的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冰是固态的水,化学式为 H2O,错误; B、熟石灰、消石灰都是氢氧化钙的俗名,化学式为 Ca(OH)2,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化学式为 Na2CO3;烧碱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 NaOH,错误; D、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化学式为 CaO;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 ,就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区分名称相近的物质的成分,会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照相馆废弃的定影液含有银。回

20、收方法是 Fe+2AgNO3 = 2Ag + Fe(NO3)2,该反 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化学方程式 Fe+2AgNO3=2Ag+Fe(NO3)2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属于置换反应。故选 C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解答时应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反应类型。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A 2N B N2 C 2N2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

21、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A、 2N表示两个氮原子,正确; B、 N2表示 1个氮分子、氮气,或每个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错误; C、 2N2表示 2个氮分子,错误; D、 表示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理解和熟练掌握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加点字的含义,表示物质的是 A食盐加 碘 B酱油加 铁 C 钙 片 D高山缺 氧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食品、药品、营养品等物质中的 “碘、铁、钙 ”等,它

22、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物质中的,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故都是指元素,而且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它们;而高山缺氧中的氧是指氧气这种物质,故选 D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图所示的化学 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验气密性 D加热液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取用液体药品时,标签要朝向手心,试管要紧靠试剂瓶口倾倒,瓶塞要倒放,故 A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 “左物右

23、码 ”的原则,图示操作正好相反;另外称取氢氧化钠时,因其有很强的腐蚀性而一定要放在表面皿或者小烧杯中以防腐蚀天平,故 B错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要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 C正确;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液体太多,加热沸腾会喷出,故试管内液体的盛液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1/3,且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改变的是

24、 A原子的数目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种类 D分子的种类 答案: A 试题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上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 ”。故该定律的含义是: “宏观上的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 和微观上的 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六不变 ”。 A、由于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故 A正确; B、对于大多数的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是要发生改变的,故 B错误; C、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 定改变

25、,故 C错误; D、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并能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 下图是某些物品的近似 pH,酸性最强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溶液的 pH等于 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小于 7时,呈酸性,且 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 pH大于 7时,呈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 A、猕猴桃的 pH为 3.2,小于 7,显酸性; B、醋的 pH为 3.3,小 于 7,显酸性; C、纯牛奶的 pH为 6.5,小于 7,显

26、酸性; D、苏打水的 pH为 9.1,大于 7,显碱性; 根据当 pH小于 7时,呈酸性,且 pH越小,酸性越强,由于猕猴桃的 pH最小,故酸性最强。故选 A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和熟练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红磷 B木炭 C铁丝 D石蜡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及其颜色分析解答。 A、红磷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生成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故错误; B、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故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

27、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正确; D、石蜡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和液体水,故错误。故选C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熟记常见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及其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蔗糖 C植物油 D汽油 答案: B 试题分析: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A、面粉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 A错; B、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B正确; C、植物油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 C错; D、汽油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

28、、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 D错。故选 B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水溶性,如果物质易溶于水,就能够和水形成溶液,如果物质不溶于水,就不能够和水形成溶液。 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含有氮 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A、 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B、 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C、 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D、 KNO3中含有钾元

29、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故选 D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下列燃料中最清洁的燃料是 A汽油 B天然气 C氢气 D柴油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汽油、天然气、氢气、柴油燃烧的产物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A、汽油燃烧,除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外,还能产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天然气作为气体燃料,虽然比较洁净,但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C、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是最清洁的燃料,故选项正

30、确; D、柴油燃烧,除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外,还能产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故选 C 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点评: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了解各种常见燃料燃烧产物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是 A吸烟产生的一氧化碳 B烧水时产生的水蒸气 C装饰材料释放出的甲醛 D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空气污染物分析判断。 A、香烟 的烟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气体,有毒性,对人有害,错误; B、水蒸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无毒无害,不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正确; 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

31、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会污染空气,错误; D、二氧化硫是有毒物质,会对人体肺、心血管、脑等器官造成损伤,错误。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点评:熟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尤其是空气的污染及其污染物的来源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解答即可。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四氧化三铁 O4Fe3 B氮气 N C氯化铁 FeCl2 D氖气 Ne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正确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A书写氧化物的化学式时,氧元素要在右边,故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应为Fe3O4,错误; B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而每个氮分子是由两个氮

32、原子构成的,因此氮气的化学式为 N2,错误; C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因此氯化铁的化学式为 FeCl3,错误; D稀有气体单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因此氖气化学式为 Ne,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 ,就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 填空题 ( 6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装置是 _ _(填装置代号),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 _。 (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

33、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_ _。 ( 3)某学生利用烧杯、干燥管和单孔橡皮塞组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右图所示) ,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该装置 A和 B中应盛放的药品分别是 A_ _、 B _ _。 关闭止水夹可使正在发生的反应停止,所利用的原理是: _ _。 答案:( 1) AC(或 AE), 2KMnO4 K2MnO4+MnO2+O2 ( 2) B ( 3) 稀盐酸、 石灰石 (或填大理石 )。 干燥管内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 ,使干燥管内气压增大 ,把酸液压回到烧杯中 ,与石灰石脱离接触 ,反应停止。 试题分析:( 1)实验室用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

34、制氧气,同时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决定的,由于使用了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属于 “固体加热型 ”,故反应的发生装置应选装置 A;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故选收集装置 C;另外,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也可用排水法收集,故也可选收集装置 E。 ( 2)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决定的,而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固、液体在常温 下反应制取的,故属于 “固液常温型 ”,故选 B装置。 ( 3)根据题意可知,要想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

35、,就要达到固体和液体随时能接触和分离,故 B(干燥管)中可盛放石灰石或大理石, A(烧杯)中盛放稀盐酸;当关闭止水夹 C后,由于干燥管内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 ,故使干燥管内气压增大 ,把酸液压回到烧杯中 ,从而与石灰石脱离接触,使反应停止。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点评:此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 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 6分)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 1)随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_ _(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 ( 2)根据上表

36、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 _ _。 ( 3)取 KNO3、 NaCl两种固体各 36g分别放入 20 时的 100 g水中充分溶解,20 时有如图 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 b中溶解的物质 _ _。 ( 4)如图 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使之充分溶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 _。 ( 5)如图 2所示,若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再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 _。 答案:( 1)增大。 ( 2)大于 20 小于 40 。 ( 3) NaCl。 ( 4)烧杯内水温下降,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 5)烧杯内浑浊,水温上升,试管内固体逐渐溶解。 试题分析

37、:(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 2)要判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即判断该温度范围内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经分析知在 20 40 时,这两种物质存在溶解度相同的可能。 ( 3)由表格数据可知, 20 时 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 31.6g,可溶解氯化钠 36g,所以, 20 时向 100g水中分别加入 36g溶质,氯化钠恰好全部溶解得到饱和溶液,而硝酸钾不会全部溶解,即有溶质剩余,故烧杯 b中溶解的物质是氯化钠。 ( 4)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会使温度降低;而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减小,故可观察到随烧

38、杯内水温的下降,试管中的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会有晶体析出。 ( 5)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的同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由于熟石灰微溶于水,且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变小,故可观察 到烧杯内会变浑浊;而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故随水温上的上升,试管内的固体会逐渐溶解。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解答即可。 ( 7分)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常见金属和金属材料,用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能分析和

39、解释许多现象。 ( 1)下列生活用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 _ _。 A 铸铁炊具 B金属细丝 C铜制电缆 D.铁锤 ( 2)常见的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下列 _ _(填序号)选项关系最大。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金属的导电性 金属活动性 ( 3)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份为氧化铁)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 _。世界上每年有近四分之一的钢铁被锈蚀,为了保护金属资源我们必须学会防锈,下列介绍的实例只利用隔绝氧气来达到防锈的是: _ _。 A、菜刀用完后擦拭干净存放 B、自行车三角架 涂漆 C、夏季停暖后暖气片内注满水防止内部生锈

40、 D、用不锈钢制造炊具 ( 4)工业生产中,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 ( 5)铁粉常用作双吸剂,将一包部分变质的双吸剂放入过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_ _。 (友情提示:在溶液中可发生Fe+2FeCl3=3FeCl2反应 ) 答案:( 1) A ( 2) ( 3) Fe2O3+3CO高温 2Fe+3CO2 C 。 ( 4) Fe+CuSO4=Cu+FeSO4。 ( 5) FeCl2、 HCl FeCl2、 FeCl3和 HCl。 试题分析:( 1)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 A铸铁炊具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41、 B金属细丝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C铜制电缆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铁锤主要利用金属硬度较大的性质。故选 A ( 2)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就越难冶炼,故大规模被使用也就越晚,所以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金属活动性有关,故选 。 ( 3)工业上一般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高温 2Fe+3CO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 易生锈,即铁的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防锈一般要隔绝氧气和水,但夏天停暖后气片内注满水防止内部生锈,只是隔绝氧气防锈,故选 C。 ( 4)铁可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红色的铜,从而留下红色

42、的印迹,故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 5)双吸剂变质即有部分铁生锈,生成氧化铁,故将其投入过量的盐酸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Fe+2HCl=FeCl2+H2、 Fe2O3+6HCl=2FeCl3+3H2O,再结合题干提供的反应 Fe+2FeCl3=3FeCl2可知,溶液中一定有生成的 氯化亚铁及剩余的盐酸;当铁的量较多时,会将生成的 FeCl3完全反应,当铁的量较少时,就不会将生成的 FeCl3完全反应,故氯化铁可能存在。 考点: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活动性的应用,金属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主要是让我们结合生活常识

43、和所学化学知识,探究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及其制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涉及知识面较广,除了要求学生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7分)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 1)下列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_ _。 A. 矿泉水 B. 蒸馏水 C. 河水 D. 雨水 ( 2)如右图所示的简易净化水的装置,运用了如下净水方法中的 _ _ (填序号)。 A、消毒 B、过滤 C、蒸馏 D、吸附 ( 3)某同学设计了电解水简易装置,其中 A、 B电极由金属曲别针制成。通电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 _ _电极 填 A或 B,发生反应的化学

44、方程式为 _ _。 ( 4)自来水中含有少量 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 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 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 _;若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则用洁厕灵除水垢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 ( 5)根据上述电解水实验现象,若已知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 0.089g/L,氧气密度: 1.429g/L。则计算一个水分子中氧原子个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_ _。 答案:( 1) B ( 2) BD ( 3) B , 2H2O通电 2H2+O2 ( 4) Ca(HCO3)2加热 CaCO3+H2O

45、+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 5) 试题分析:( 1)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A. 矿泉水是由水和矿物质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B. 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 水组成,属于纯净物; C. 河水是由水和杂质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D. 雨水是由水和碳酸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 B ( 2)图示的装置中,小卵石和石英砂起过滤作用,活性炭起吸附作用,故选BD。 (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其中是正氧负氢,且氢、氧体积比为2:1,因此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体积比较大的氢气,即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 2H2

46、+O2。 ( 4)根据题意可知, Ca(HCO3)2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CO3)2加热 CaCO3+H2O+CO2;而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 5)根据生成的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 2: 1,可设氧气的体积为 1L,则氢气的体积为 2L,再利用题目给出的它们的密度,结合公式 m=v,可求出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 、 ,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水电解的反应方程式可知,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分别和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相等,从而可求出氧元素在一个水分子中所占的相对质量为;

47、则一个水分子中氧原子个数 =16 。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本题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综合性较强,因此除了要加强记忆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学会对问题的综合分析、判断。 ( 5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 1)下表是某品牌饼干的营养成分。由此可知该饼干缺少的营养素是 _ _。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钠 钙 10克 20克 61克 693毫克 300毫克 ( 2)下列图片中,使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_ _(填字母)。 ( 3)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际, “低碳 ”也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低碳生活其实就在身边:每节约度电,就可以减排千克二氧化碳;少用 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 0.2千克 。下列生活习惯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_ _(填字母)。 A、植树种草 B、作业本双面使用 C、用太阳能沐浴代替电热水器 ( 4)青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