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0210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201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201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201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201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0年 3月 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见面会上说:“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 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 D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议案 答案: B 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 “四人帮 ”,结束了 “文化大革命 ”是在 ( )

2、A 1976年 5月 B 1976年 10月 C 1976年 9月 D 1971年 9月 答案: B 如图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名称是( ) A长征 1号 B探索者 1号 C神舟 1号 D东方红 1号 答案: D 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两弹一星 ”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 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近代的科技和文化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答案: C 中国人实现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是在( ) A第 29届奥运会 B第 27届奥运会 C第 28届奥运会 D第 23届奥运会 答案: D 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3、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 D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 “当家作主站起来 ”和 “改革开放富起来 ”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 A毛泽东、邓小平 B邓小平、江泽民 C江泽民、胡锦涛 D毛泽东、周恩来 答案: A 首次使用 “邓小平理论 ”的科学称谓是在中共( ) A十 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答案: C APEC 的含义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答案

4、: A 上个世纪某年代,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 “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 ”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歌创作的时代是( )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 “大跃进 ”时期 答案: D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 _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 A “一五 ”计划实施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 D “三大改造 ” 答案: B 中共 “八大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 A听取毛泽东的报告 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C做出了 “三大改造 ”的决定 D领导 “文化大革命 ” 答案: B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

5、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 C 在开国大典上, 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 54尊礼炮齐鸣 28响。展开联想,判断 “28”的深刻含义源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 )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答案: D 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 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已发展成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这里的 “它 ”是指( )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青海 答案: B

6、 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 A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B转战陕北 ,斗智斗勇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答案: C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 ) A 1949年 B 1954年 C 1956年 D 1982年 答案: B 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实行土地改革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答案: A 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

7、报喜:东亚面 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 ) A “大跃进 ”运动 B “一五 ”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继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实践之后,中国共产党也展开了社会主义的探索活动。 20世纪中期,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标志是( ) A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B新中国成立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答案: C 综合题 材料:邓小平在 1984年说: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 请回答: 这段 话反映出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在我国首先得到成功实践的是什么事

8、件?请写出该地区和另一地区回归祖国的时间。( 4分) ( 2)海峡两岸交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分) ( 3)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请你提出来一些好的建议。( 1分) 答案:( 1)一国两制;香港; 香港: 1997年 7月 1日;澳门: 1999年 12月 20日 (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3)加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加强高层领导人的对话;加快大陆经济发展,缩小两岸的经济差距;实现三通;加强两岸人员往来。 以下是一组 图片,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8分) 图 1 图 2 请回答: 图一反映的是哪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会议圆满成功

9、?( 2分) ( 2)图 2被称为 “历史性的握手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中美建交以及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是什么( 3分) (3)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世界上越来越多 的国家接受中国并和我们建交,请分析原因。( 3分) 答案:( 1)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 2)尼克松访华;台湾问题;一个中国的原则 (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等 根据图回答问题 我国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 (1)党的哪次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分) (2)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建立经济特区开始, 1980年建立 的 4个经济特区分布

10、在哪两个省?( 2分) (3)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里?( 1分) (4)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2分) 经济特区 -( ) -( ) -内地 答案:(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2)广东和福建省 ( 3)海南省 ( 4)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结合图片、材 料和所学知识文化问题( 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图 1土改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图 2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 “卫星 “,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 8月 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安徽省凤

11、阳县小岗生产队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交售粮食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30000斤 1980年产粮 5 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 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 15亿公斤 材料一中图 1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农民热情高涨的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二中根据图 2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 (1分 )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的早稻、花生高产 “卫星 “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出现哪一问题? (1分 ) ( 4) 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 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79

12、年小岗村粮食产量 比 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2分 ) 答案:( 1)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 2)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或走集体化和社会主义道路。 ( 3)浮夸风。 ( 4)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或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 列举题 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人物。( 4分) ( 1)他严守潜伏纪律,不幸被大火吞噬,被誉为 “最可爱的人 ”。 ( ) ( 2)他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 ( ) ( 3)他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 “两弹元勋 ”。 ( ) ( 4)他身为国家主席,却被诬 陷为 “叛徒、内奸、工贼 ”,含冤病逝。 ( ) 答案:( 1)邱少云;( 2)袁隆平;( 3)邓稼先;( 4)刘少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