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0294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1届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1届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1届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1届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 “钙、镁、锌、硒 ”是指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饮用水中的钙、镁、锌、硒不是指金属单质,通常是指元素。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点评: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粒子,元素是宏观概念。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服务于生活。下面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用保鲜膜盖住食物保鲜防干是因为保鲜膜不透气,防止水分散失 B用空杯子罩住燃着的蜡烛后不久熄灭是因为缺少氧气 C人吹灭蜡烛是因为人呼出的

2、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D蛋黄派充气包装是为了防止食物与氧气接触而变质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用保鲜膜盖住食物保鲜防干是因为保鲜膜有适度的透氧性和透湿度,调节被保鲜品周围的氧气含量和水分含量,阻隔空气中的灰尘,从而延长食品的保鲜期,故 A说法错误; B、用空杯子罩住燃着的蜡烛后不久熄灭是因为杯子内的氧气被蜡烛燃烧消耗了,杯内缺少氧气,从而蜡烛熄灭,故 B说法正确; C、人吹灭蜡烛是因为人呼出的气流会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故 C说法错误; D、蛋黄派充包装是充的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为了防止食物与氧气接触而变质,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AC。 考点:

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利用水电解器电解稀硫酸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合理的是 A正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正极玻璃管与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 l C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被点燃时发出 “噗 ”声 D向电解 后的残留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呈红色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水导电性比较弱,加入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水通电后,正极产生的 A、水通电后,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 A叙述正确; B、水通电后,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二者体积比为 1: 2,故 B叙述错误; C、水通电后,负

4、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纯净的氢气点燃时发出“噗 ”声,故 C叙述正确; D、稀硫酸溶液通电后 考点:水的电解。 点评:水的电解现象可记忆为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 下列消息中你认为缺乏科学依据 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有人在饭店的房间内使用木炭火锅,导致煤气中毒 C有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取物品时,窒息而死 D市售纯净水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 A说法错误; B、木炭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 CO, CO有毒,俗称煤气,故 B说法正确; C、久未开启的菜窖中,蔬菜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大量的 CO2, CO2 不支持呼吸,可

5、能会导致进入菜窖的人窒息而死,故 C说法正确; D、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导致人体缺少一些有益的微量元素, 对身体健康有损害,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A。 考点:物质的构成;碳的氧化物;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点评: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为分子、原子和离子。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约占 1/5,空气是混合物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插入燃烧匙时不能过慢,否则反应停止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上升水面要大于 1/5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答案:

6、 A 试题分析: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约为 1/5,不是质量分数,故 A说法不正确;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能把瓶内的氧气全部耗尽,以确保实验结论精确;故 B说法正确; C、插入燃烧匙时不能过慢,否则里边的空气受热膨胀溢出,反应停止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上升水面要大于 1/5,故 C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的现象应是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A。 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及实验注意事项。 点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素之 一,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7、下列关于维生素( C6H8O6)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6H8O6表示维生素这种物质 B. 维生素是由 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 C. 维生素是由 C、 H、 O 三种原子构成的 D. 一个维生素分子中含有 20个原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化学式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C6H8O6表示维生素 C这种物质,故 A说法正确; B、由维生素化学式 C6H8O6可看出,维生素 C是由 C、 H、 O 三种元素组成,故 B说法正确; C、维生素 C是由维生素 C分子构成的,维生素 C分子是由 C、 H、 O 三种原子构成,故 C说法错误; D、由维生素化学式 C6H8O

8、6可看出, 1个维生素 C分子含有 6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和 6个氧原子,共有 20个( 6个 +8个 +6个 =20个),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有:表示一种物质,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物质的元素组成分,分子的原子构成。 下列关于 NaNO2、 Na2O2、 SO2、 O2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原子 D都含氧分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NaNO2、 Na2O2、 SO2 三种物质中没有氧气,故 A不正确; B、 NaNO2、 Na2O2、 SO2、 O2四种物质的组成

9、中都含有氧元素,故 B正确; C、 NaNO2、 Na2O2、 SO2都不含有氧分子,故 C不正确; D、 NaNO2、 Na2O2、 SO2、 O2四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 2个氧原子,故 D不正确; 故选 B。 考点:化学符号及周围数字的含义。 点评:物质中含有元素,分子中含有原子。 下列有关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缺铁元素会患贫血症 B唾液中的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C缺碘元素会使儿童发育停滞,严重的会导致侏儒 D人体如果缺钙可能患佝偻病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铁元素会患贫血,故 A说法正确; B、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促进淀粉水

10、解的催化剂,故 B说法正确;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侏儒症是生长素分泌不足造成的,故 C说法错误; D、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点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营养与生命健康已成为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化学元素及六大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也就相应地成为化学考查的热点之一。 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B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属于不同种物质 C某物质经检测只含一种元素,

11、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D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发生改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叫做元素, H2O、 HF、 Ne这三种微粒都含有 10 个质子, 核电荷数相同,但不属于同一元素,故 A 说法正确; B、 CO2、 CO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但属于不同种物质,故 B说法正确; C、 O2、 O3两物质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混合物只含一种氧元素,但不属于单质,故 C说法不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元素的概念;物质的分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要正确把握概念里的关键字

12、词。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人适量的明矾 B高锰酸钾溶液稀释后溶液颜色变浅红甚至变为无色,是因为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变小 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 D 5mL水和 5mL酒精混合,溶液体积小于 1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明矾是净水过程中的絮凝剂,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在其表面而沉降下来,加快了沉降的速度,故 A说法正确; B、高锰酸钾溶液稀释后溶液颜色变浅红甚至变为无色,这是由于高锰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的缘故,不是因为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变小,故 B说法错误; C、

13、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 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故 C 说法正确; D、由于分子间存在着间隔,不同物质混合后,溶液体积会变小,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B。 考点:水的净化;利用分子的特征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提纯方法。 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下图。 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 100 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 b,打开活塞 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 闭活塞 a,然后打开活塞 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

14、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60%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约是:( ) A 40 mL和 60 mL B 60 mL和 40 mL C 50 mL和 50 mL D 20 mL和 80mL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还需考虑空气中也有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设通入氧气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x, x+( 100mL-x) 1/5/100mL100%60% 解得 x50mL, 故选 C。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解决此题容易将空气中氧气给忽略。 下列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冰、干冰、食醋 B氮气、

15、氧气、空气 C水银、水、大理石 D金刚石、高锰酸钾、盐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冰是固态水,属于化合物,不是单质,故 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故 B不符合题意; C、水银是金属汞,属于单质, 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故 C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氧化物,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物质的分类。 点评:应抓住概念的要点来判断物质的类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制备和用途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

16、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二氧化碳 D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故 A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水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故 B 错误; C、石灰石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附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故 C错误;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热量水,使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形成雨,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

17、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点评: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 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达菲是治疗甲 型 H1N1流感的有效药品之一,其主要制作原料是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 C7H10O5)。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莽草酸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B莽草酸由 7个碳原子、 10个氢原子、 5个氧原子构成 C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4克 D莽草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2: 5: 40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莽草酸的化学式( C7H10O5)可知,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 A错误; B、由莽草酸的化学式( C7H10O5)可知,

18、 1个莽草酸分子是由 7个碳原子、 10个氢原子、 5个氧原子构成,故 B错误; C、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127 110 516=174,相对分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为 1,故 C错误; D、莽草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127: 110: 516=42: 5: 40,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点评: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为 1。 下图是实验室氧气的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 A、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注意试管口略底于试管底部,为防止高锰酸

19、钾进入导气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故 A正确; B、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为了尽可能的排出空气,应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故 B错误; C、氧气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 C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了防止高温的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部,应该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些水或细沙,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化学性质。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同学们必 须具备的能力。 下列物质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是 A CaCO3 B Al2(SO4)3 C Al(NO3

20、)3 D Fe(OH)3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故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元素;氧元素和氮元素可组成硝酸根,其化学价为 -1价,铝元素通常呈 +3价,故三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NO3)3 ,故选 C。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地壳中元素的分布及含量。 点评:地壳中 含量前三位元素为 “养(氧)闺(硅)女(铝) ”。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答案:

21、 D 试题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 A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能剧烈燃烧,故 B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故 C说法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D说法正确; 故选 D。 考点:木炭、硫磺、铁丝、红磷、镁和氧气反应的特征 点评: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若用 “ ”表示氢原子,用 “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可表示为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由水的化学式 H2O

22、可知, 1个水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 C。 考点:微观粒子及模型的应用;分子的定义。 点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 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 NO只能用排水集气法,对 NO 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 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 C易和水反应 D有害无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由题干可知,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收集 NO,说明 NO气体是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故 A说法错误; B、由于实验室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说明 NO可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故 B说法正确; C、可用排水法收

23、集 NO气体,说明 NO气体是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故 C说法错误; D、任 何物质都两面性,有利也有害,由题干可知,少量的 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故 D说法错误; 故选 B。 考点: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 点评: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能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为节约倒回原试剂瓶 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 C倒入下水道以防止污染环境 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倒回原试剂瓶,可能会污染瓶内药品,故 A错误; B、带回家中,可能会造成污染或中毒等事故,故 B错误

24、; C、随意倒入下水道中,可能会腐蚀下水道,故 C错误; D、倒入指定容器中,操作正确,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点评: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要做到 “三不一要 ”: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防止污染环境,造成安全事故。 下列有关元素符号 “Cu”表示的意义中错误的是 A一个铜原子 B一个铜元素 C铜 D铜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元素符号可表示一种元素或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像金属和稀有气体还有固态非金属单质这些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表示 这种物质,故 Cu可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铜;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 B错误。 考

25、点:元素符号的意义。 点评: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低碳生活 ”、 “低碳技术 ”的基本理念是节能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 “低碳 ”理念的是 A焚烧大量秸杆 B焚烧垃圾发电 C用旧报纸制铅笔杆 D使用可降解塑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焚烧大量秸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对环境有害,不符合 “低碳 ”理念,故 A符合题意; B、焚烧垃圾发电,既减少了污染,又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间接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 “低碳 ”理念,故 B错误; C、用旧报纸制铅笔杆,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又防止废旧书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符合 “低碳 ”理念,故 C错误; D、塑料

26、是石油产品,使用可降解塑料,既减少了对石油的消耗,又可防止了白色污染,符合 “低碳 ”理念,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化学与环境。 点评: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培养便成为化学考查的热点。 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 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食物腐败 C分离洁净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石灰浆主要成分是 Ca(OH)2,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 CaCO3和 H2O,所以表面有水珠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食物腐烂有

27、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分离洁净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利用氮气、氧气的沸点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 H2O 和 CO2在光的作用合成葡萄糖和 O2,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C。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 点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就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苏州太湖发展将有六大特色之一是 “打造主城休闲避暑养生区和主城近郊最大的负氧离子库 ”。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如 O22-), O22-与O2不相同的是(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含氧原子个数 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由题干所给信息可知,氧

28、分子( O2)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 O22-),只是电子数发生了改变,质子数没有改变,故 A不正确; B、由题干 所给信息可知,氧分子( O2)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 O22-),电子数发生了改变,故 B正确; C、通过比较 O22-和 O2符号可知,二者都含有 2个氧原子,故 C不正确; D、通过比较 O22-和 O2比较,因变化前后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变,则二者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相同,故 D不正确; 故选 B。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含义。 点评:分子和原子不显电性,离子带电。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块状固体 B蒸发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加热固体制氧气 答案: C 试题

29、分析: A、向试管内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向将试管横放,将药品放在试管口,慢慢竖立试管,切不可直接将块状固体竖直放入试管,以免打碎试管底部,故 A图操作错误; B、蒸发时一定要用玻璃棒不停的搅拌,以免局部受热不均,造成晶体飞溅,故 B图操作错误; C、检查带有双孔橡皮塞的装置的气密性时,要先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然后向长颈漏斗内加水,形成一段水柱(液面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故 C图操作正确; D、加热固体药品时,为了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试管口要略底于试管底部,故 D图操作错误; 故选 C。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同学们

30、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 H2O、 OH-、 H、 H+四种微粒中,属于分子的是 A OH- B H C H2O D H+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OH-带有 1个单位的负电荷,为离子; B、 H为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可表示 1个氢原子; C、 H2O 为水的化学式,可表示水分子; D、 H+带有 1个单位的正电荷,为离子; 故选 C。 考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判别。 点评:分子和原子不显电性,离子带电。 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空气污染指数 0 50 51 100 101 200 201 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

31、级别 I II III IV V 2010年 10月 1日,苏州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 60 82,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苏州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A I级 优 B II级 良 C III级 轻度污染 D V级 重度污染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苏州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 60 82,介于51 100范围,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良,空气质量级别属于 II级,故选 B。 考点:空气质量报告。 点评:这一道信息给予题,做题的关键在与读懂题目所给信息。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

32、子核外有 20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序数,由图可知, A说法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方格内的汉字表示元素的名称,由图可知,该元素为钙元素,以 “钅 ”为部首,属于金属元素, B说法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由图可知,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20, C说法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正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D说法正确; 故选 B。 考点:元素周期表及应用。 点评: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方格内的汉

33、字表示元素的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判断 ,属于原子且容易 失去电子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为原子,但第一层电子数最多容纳 2个电子,已经达到稳定结构,既不容易失电子也不容易得电子,故 A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6,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4个,易得电子,故 B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2,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核外电子数 =18,为离子,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判别及其应用。 点评:原子得失电子情况是由原 子的最外层

34、电子数目决定的。 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为:天然水 沉降 过滤 吸附 自来水其中常用作除去臭味的试剂是 ( ) A漂白粉 B明矾 C氯气 D活性炭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漂白粉具有杀菌作用,不符合题意; B、明矾是一种絮凝剂用来净水,不符合题意; C、氯气具有杀菌消毒作用,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够除去水中的一些异味和色素,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水的净化。 点评: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填空题 ( 7分)通过仔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 “A”、 “B”或 “C”),装入药品前应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5、。 (2)实验室用 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 b中应加入(填写试剂名称) 。如用 E装置收集 CO2,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 “c”或 “d”)。 (3)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 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 B装置的优点是 。 ( 4)小红同学用 F装置 (夹持装置未画出 )制取氧气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净,小红通过仔细思考发现 F装置图中有一明显错误会造成收集气体不纯,请同学指出 。 答案: (1)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 稀盐酸 , C (3)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和结束 (4) 反应一开始就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

36、未排尽空气后,待气泡持续均匀再收集 试题分析:(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的加热反应,所以可选装置 A完成;在装入药品前应先一定要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否则收集不到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 MnO2 O2; (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用 E装置收集 CO2, 相当于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气体应从 C端通入。 ( 3) C装置通过控制导管上的阀门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改用 C装置代替 B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和结束,节约药品; ( 4)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待气泡持续均匀冒

37、出时再收集,不能一开始就收集,否则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也就成为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对于其中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同学们一定要了然于 心。 ( 5分)根据下图所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 1) A、 C装置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 ( 2)通过 B装置进行实验的现象,证明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 。 ( 3) A装置进行实验后,迅速盖上瓶盖振荡,观察到 现象。利用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可以用 。(填字母)。 A灭火 B生产饮料 C

38、光合作用 D气体肥料 答案:( 1) CO2 + H2O = H2CO3 , 4P + 5O2 2P2O5 ( 2)氧气 ( 3)塑料瓶变瘪, B 试题分析:( 1) A装置中 CO2可与 H2O 反应生成 H2CO3,其化学方程式为CO2 + H2O = H2CO3; C装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化学方程式为 4P 5O2 2P2O5; (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该集气瓶中的气体为氧气; ( 3)装置 A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塑料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少,外界空气会将塑料瓶压瘪;利于 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的性质,我们可以生产碳酸型饮料,故选 B。 考

39、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见气体的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学会根据压强的变化判断实验现象,记住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 3分)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1)茶杯内的纱网,可以将茶叶与茶水进行分离,便于饮用,这种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填操作名称)。 ( 2)某井水澄清透明,取其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发现烧杯中有没有泡末,却有大量浮渣,则说明该井水是 (填 “硬水 ”或 “软水 ”),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 答案: (1) 过滤 (2) 硬水 , 煮沸 试题分析:( 1)茶叶是不 溶于水的

40、固体,水是液体,纱网是把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是利用过滤的原理; ( 2)检验硬水和软水的简单方法是通入肥皂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该井水加入肥皂水搅拌,发现烧杯中有没有泡末,却有大量浮渣,说明该井水为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使水的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点评: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有加热煮沸和蒸馏。 ( 4分)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5 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卫生,灾区使用了某种净水消毒泡腾片,其有效成分是二氧化氯。二氧化氯的化学

41、式为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在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 气而受到抑制,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 而变质。而茶叶、膨化食品等采用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的方法,充入的气体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根据我们已学的化学知识推测充入的气体可能是 。 答案: (1) ClO2 , +4价 (2) 氧气 , 氧化, 氮气、二氧化碳 试题分析: (1)根据名称写出的化学式 “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 ”,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ClO2;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为 -2价,氯

42、元素化合价为 0-( -22) +4价; ( 2)物质一般会因为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质,所以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让物质缺少氧气,而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一般需要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如氮气、二氧化碳等。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点评: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已知元素的化合价能求出某一元素的化合价,了解作为填充气体的物质的性质。 ( 4分)现有下列各种仪器,请根据它们的用途,选择相应的仪器,将它们的序号字母填在相应位置。 A试管 B烧杯 C坩埚钳 D漏斗 E胶头滴管 ( 1)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2) 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

43、热的玻璃仪器是 ; (3) 溶解较多量的固体用到的容器是 ; (4) 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 答案: (1) C (2) A (3) B (4) E 试题分析:( 1)夹持镁条燃烧的,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应该选择耐高温的坩埚钳; (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 ( 3)溶解较多量的固体用到的容器是烧杯; ( 4)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 5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三个钠离子 _(2)3个氧分子 _(3)2个氢原子_ (4)+2价的镁元素

44、_(5)碳酸 钙 _ 答案: (1) 3Na+ (2) 3O2 (3) 2H (4) (5) CaCO3 试题分析: (1) 钠离子带有 1个单位的正电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 “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 “1”省略不写,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故三个钠离子表示为 3Na+; ( 2)氧分子是由 2个氧原子构成的, 3个氧分子表示为 3O2; ( 3)元素符号表示原子, 2个氢原子表示为 2H; ( 4)元素符号的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 +2价的镁元素表示为 ; ( 5)碳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 -2, “正左负右标上价,约分

45、交叉写右下 ”,碳酸钙的化学式为 CaCO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含义。 点评: n ,表示微粒的个数时在符号前面标数字 n,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时在符号正上方标数字 a,表示离子带电情况时在符号右上角标数字 b,表示微粒构成中的原子个数时在符号右下角标数字 c。 计算题 ( 4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 “加碘食盐 ”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食用 “碘盐 ”可预防 ; ( 2)碘酸钾( 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 3)碘酸钾( KIO3)中钾原子、碘原子、氧原

46、子的个数比是 ; ( 4)碘酸钾( 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答案:( 1)甲状腺疾病 , ( 2) 39: 127: 48 , ( 3) 1: 1: 3 ( 4) 214 试题分析:( 1)由标签可知食盐中含有碘酸钾,人体缺乏碘元素会患甲状腺肿大; ( 2)由碘酸钾的化学式 KIO3可知,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 =391: 1271:163=39: 127: 48; ( 3)由碘酸钾的化学式 KIO3可看出,钾碘氧三种元素的原 子个数比是 1: 1:3; ( 4)碘酸钾( 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 =39+127+163=214。 考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点评:熟

47、练掌握根据化学式确定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能根据标签内容进行有关计算是解决本题关健。 探究题 (4分 )载人航天工程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舱内气体净化就是其中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准备探究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的方法。 【查阅资料】 超氧化钾固体(化学式 K 2)可作氧气源,用于呼吸面罩,供水下、矿井、高山、高空作业时使用。利用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的原理,可作为密闭系统(如潜艇、宇宙太空舱等)的氧气再生剂。 【提出问题】 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除了生成氧气以外,还生成什么? 【猜想与假设】( 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和化合物 X, X中一定含 元素。 【实验验证】 (2)兴趣小组同学设法排尽 A中的原有空气后依次连接装置 A、 B、 C进行实验(仪器 b为 U型管,超氧化钾)。装置 A的作用是 ; 按装 置 A,B,C 依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