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0309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3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1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1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1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1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 探究题 ( 2011年江苏泰州, 25题)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是提升我们学科素养的良好机会,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呈红色。原因是 ,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破裂。原因是 ,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 (3)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 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探究。 假设 小英的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青的假设:气体 X中除了

2、有 CO2外,还有 实验探究 小英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沦 探究所用 澄清石灰 水是否变 质 用一支试管另取少 量原澄清石灰水 取稀硫酸与碳酸钠 反应制取 CO2 步骤 中现象为: 步骤 中反应方程式为: 步骤 可能的反应方程式略 实 验结论: 小青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 探究气体 X 中是否含有 气体 将气体 X通入硝酸银 溶液 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气体 X中含有 气体 实验反思 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只用一组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假设的探究。请你从下图中选择一组合理的装置 (填序号 )。 A B C

3、 在上述合理装置的第二支试管内应放入 溶液,其作用是 。 答案: (1) 试管口未放蓬松的棉花团 试管口放蓬松的棉花团或少量的玻璃棉 (2) 集气底未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集气底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3) 氯化氢或 HCl 小英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沦 探究所用 澄清石灰 水是否变 质 用一支试管另取少 量原澄清石灰水 取稀硫酸与碳酸钠 反应制取 CO2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所用澄清石灰水中 步骤 中现象为: 石灰水变浑浊或未变浑浊 步骤 中反应方程式为: H2SO4+Na2CO3 Na2SO4+ H2O+CO2 步骤 可能的反应方程式略 实验结论:

4、 所用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 或 所用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青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 探究气体 X 中是否含有 氯化氢或HCl 气体 将气体 X通入硝酸银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应方程式为:HCl+AgNO3 AgCl+HNO3 实验结论:气体 X中含有 氯化氢或 HCl 气体 A AgNO3溶液 验证 HCl气体已除尽 ( 2011年四川成都, 18题)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提出问题】葡萄糖的燃烧产物是 CO2和 H2O,由此能否证明葡萄糖是只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浓硫

5、酸、无水 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 1)装置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装置 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 3)装置 C处氧化铜的作用是 。 【方案评价】 ( 1)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 A,是否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填 “是 ”或 “否 ”)原因是 。 ( 2)装置 C处葡萄糖燃烧的设计特点是 (至少一条)。 【数据处理】 下表是同学们填写的实验报告,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事实 数据分析及结论 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得到 2.64gCO2和1.08gH2O 数据分析: 结论:葡萄糖含有 C、 H、 O 三种元素 【讨论交流】为了尽量减少误差: (

6、1)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1条)。 ( 2)从定量实验的角度看,该实验是否可进一步改进?请简要写出一个改进意见: 。 答案:实验设计:( 1) 2H2O2 2H2O O2;( 2)干燥氧气;( 3)检验葡萄糖与氧气是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方案评价:( 1)否,空气中有少量二氧化碳;( 2)隔绝空气 数据处理: 2.64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 0.72g, 1.08g水中含有氢元素 0.12g 碳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为 0.84g小于 1.8g葡萄糖的质量 讨论交流:( 1)控制 A中产生氧气的速率 ( 2)尾气处理 ( 2011年江苏无锡, 35题)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在今年的

7、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做了二个有关铁的实验。 实验一: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装置如下图: 其中 A 是实验室用草酸( H2C2O4)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请回 答下列问题 : (1)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装置无明显现象, C装置的作用是 。 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 3) 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 ( 4) F装置的作用是 、 。 实验二: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反应(铝热反应) 实验装置如下图: 图中纸漏斗由两张滤纸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点燃镁条后观察到的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

8、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细沙中。 实验后老师作了如下提示:实验中镁条和氯酸钾的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的高温条件,铝粉和氧化铁粉末 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叫铝热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单质铝与一氧化碳有相似的 (填 “氧化 ”或 “还原 ”)性。 实验后同学们对金属与金属氧化物间的反应产生兴趣,激发了探究热情。 【提出问题】任何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都能反应吗? 同学们在请教老师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 1 取 Zn、 CuO 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

9、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向冷却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黑色粉末变成 色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水溶液呈无色。 Zn和 CuO 能发生置换反应。 实验 2 取 Mg、 CuO 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向冷却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发生爆炸,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水溶液呈 色。 实验 3 取 Cu、 Fe2O3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粉末无变化 Cu、 Fe2O3不能反应。 【实验总结】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有些能反应,有些不能反应。 【反思拓展】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规律和金属与 的反应相似。 答案:实

10、验一 ( 1) 2NaOH+CO2=Na2CO3+H2O (2)证明二氧化碳已被完全吸收 干燥一氧化碳气体 (3)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4)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尾气处理 实验二 2Al+Fe2O3 高温 2Fe+Al2O3 还原 红 无 镁与氧化铜能发生置换反应 盐溶液 ( 2011年湖北黄石, 44题)碳酸氢钠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碳酸氢钠受热易完全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固体物质,该固体物质含有三种元素,且为纯净物。 进行实验一 为了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图 16

11、所示。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小烧杯内壁有 现象,证明有水生成;通过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提出问题 碳酸氢钠充分加热后固体产物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 :固体产物是 Na2CO3。 猜想 : (请完成猜想 )。 进行实验二 下表是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用来检验碳酸氢钠分解后固体产物的成分,请你完成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 结论 有气泡冒出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 猜想 结论正确 拓展应用 碳酸氢钠常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患有胃溃疡(胃粘膜溃烂)的病人在胃酸(可用盐酸表示)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水珠;

12、固体产物是 NaOH;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 猜想 结论正确 没有气泡冒出 NaHCO3+HCl=NaCl+H2O+CO2 (2011年上海, 51题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仪器 a的名称是 _。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 _。 、符合启普发生原理的装置是 _(填编号 )。 制取二氧化碳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探究 (假设二氧化碳已完全放出,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 ): 甲、乙两同学分析认为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可能有盐酸。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

13、行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查找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甲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_试液 试液变红 有盐酸 乙 取样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_ 丙同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由此得出和甲、乙一致的结论。甲、乙认为丙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 _。 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氯化钙固体。 同学们认为加入稍过量的 _(填化学式 ),经 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答案: 试管 CaCO3+2HCl=CaCl2+H2O+CO2 向上排空气法 C 紫色石蕊 产生气泡 溶液中含有氯化钙 CaCO3 过滤 ( 2011年广东肇

14、庆, 23题)发酵粉是一种制作风味糕点的常见蓬松剂。某兴趣小组拟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发酵粉一般含有 NH4HCO3、 NaHCO3、明矾 KAl(SO4)2 12H2O中的 2种。 已知反应: 2NaHCO3 Na2CO3+H2O+CO2 【提出假设】假设 1:有 NH4HCO3和 NaHCO3; 假设 2:有 NaHCO3和明矾; 假设 3:有 和明矾。 【方案与流程】 【问题与讨论】 ( 1)步骤 的操作是在研钵中把发酵粉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 2)气体 A为 。若生成 A,证明假设 或假设 可能成立;若不生成 A,证明假设 成立。 ( 3)如果生成 A,经过步骤

15、和步骤 后,生成气体 B,则 B是(填化学式) ,证明假设 成立,写出步骤 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提出假设】 假设 3: NH4HCO3 【问题与讨论】 ( 2) 氨气(或 NH3或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 (本答案:与下一空格答案:顺序调换同样给分) 3 2 ( 3) CO2 1 NH4HCO3 NH3+H2O+CO2 ( 2011年湖北黄冈, 40题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 5 H2O2的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 (H20、 SO2-、 Cu2+),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

16、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填写空白。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理由是 _。 (2)检验实验 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_。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 和 ; 在实验 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证明 _不起催化作用; 在实验 中加入 _后,会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_。 (4)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_。 答案: H20 H2O2的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复燃 SO2- CuCl2或 Cu(NO3)2溶液 Cu2+ 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 (

17、2011年广东, 23题)学习了 MnO2对过氧化氢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 CuO 能否起到类似 MnO2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 . CuO 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 CuO 参与反应产生 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 CuO 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_ _。 【实验】用天平称量 0.2gCuO,取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 1)填写下表: 步骤 现象 步骤 结果 步骤 现 象 结论 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 _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_ _ 猜想 、 不成立 猜想 成立 ( 2)步骤

18、的目的 _ _。 ( 3)步骤 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甲台(带铁圈)、漏斗、烧杯、 _ _。 ( 4)过氧化氢能被 CuO 催化分解放出 O2的化学方程式为_。 【拓展】要探究步骤 做过催化剂的 CuO 其它化学性质,还应补做的实验是_ _ _(写一种)。 答案:【猜想】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实验】( 1)有气泡产生;质量不变;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过氧化氢溶液自己不能分解( 3)玻璃棒 ( 4) 2H2O2 2H2O+O2【拓展】 CuO+H2SO4=CuSO4+H2O ( 2011 年江苏徐州, 24 题)某活动小组根据下图所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

19、提出问题】黑色粉末 A可能是什么呢? 【进行猜想】( 1)小明认为黑色粉末 A全部是铁粉。请写出铁粉与 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过程中采取了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 2)小华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 3)小华提出了猜想 和猜想 ,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余下的一个猜想。 猜想 ;黑色粉末 A由铁粉和四氧化三铁( Fe3O4)组成 猜想 ;黑色粉末 A由铁粉和氧化亚铁( FeO)组成; 猜想 ; 。 【查阅资料】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其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并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探究】

20、 方案 实验操作 可能的现象 结论 取适量黑色粉末 A 用磁铁吸引 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 猜想 正确 取适量黑色粉末 A 用磁铁吸引 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猜想 正确 取适量黑色粉末 B加入足量稀盐酸 黑色粉末全部溶解 猜想 正确 猜想 正确 【反思评价】小娟认为方案 和方案 中得出的结论都不正确,其理由是 。 【得出结论】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生成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请写出只生成氧化亚铁的方程式 。 答案:【进行猜想】 ( 1) Fe + CuSO4 = FeSO4 + Cu;烧杯、漏斗;引流 ( 2)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反应后过滤,还有黑色粉末存在 ( 3)黑色粉末 A由铁粉、氧化

21、亚铁和四氧化三铁组成 【实验探究】取适量黑色粉末 B用磁铁吸引;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反思评价】含有四氧化三铁时,也发生同样的现象 【得出结论】 CO + Fe2O3 2FeO + CO2 ( 2011年四川乐山, 38题)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1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2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3该混合气 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4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 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2、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 (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 ( 1)装置 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 。 B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装置 C中的药品为 。 ( 3) E中氧化铜变红、 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 ; 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 性。 【实验结论】猜想 正确。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 CH进行了简化,只用下图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

23、 , 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最后一步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答案:( 1)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Ca(OH)2 CO2 =Ca CO3 H2O ( 2) NaOH溶液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 ( 3)氢气和一氧化碳,氧化 2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有水 珠(或水雾) 迅速将小烧杯倒转,并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 2011年湖北荆门, 31题)某小型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排放大量的废气,对周围的空气产生了严重污染,并导致当地常降酸雨。为探究废气的成分,实验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收集来的气体样品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装置的连接顺序是丙 甲 乙,且其中的药品均足

24、量。 【猜想与假设】 A同学认为:废气中一定含有 CO2 B同学认为:废气中可能含有 CO C同学认为:废气中可能含有 SO2 D同学认为:废气中一定不含有 N2 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填写同学代号)。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电厂的燃煤中含有较多的硫元素和氮元素。理由是 。 【活动探究】在用上述装置进行的实验中, B同学的观点得到证实:废气中确实含有 CO。那么丙装置的作用是 ,装置甲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猜想与假设】 D ( 1分)【交流与评价】因当地常降酸雨,可能是由于空气中含有较多的 SO2、 NO2所致,故可推知煤中可能含有较多的硫元素和氮元素

25、。(其他合理叙述均可)【活动与探究】除去废气中的 CO2、 SO2等气体(或防止 CO2、 SO2等气体对实验的干扰)( 1分) 3CO + Fe2O3 2Fe + 3CO2 ( 2011年贵州安顺, 13题)某气体可能由以下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水蒸气 CO H2 CO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A、 B、 C、D瓶可根据需要盛装物质。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 1)如果此气体是由 三种气体组成,若用干燥的还原性气体和 CuO 反应,且能观察到 A瓶中固体物质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则 A瓶装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填化学式) ( 2)如果此气体是由 四种气体组成,则 B瓶装的物质可能是

26、 (填物质名称), C瓶 装的物质可能是 (填物质名称)。 ( 3)当经过 A、 B、 C装置后的干燥气体与 CuO 在加热的条件下充分反应,若D瓶中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D瓶中装有与 A装中相同的固体物质), E瓶中有沉淀产生。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 (填气体编号) ( 4)如果有 四种气体经过 A、 B、 C装置,且 B瓶中盛装的物质是碱溶液,请写出在 B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 CuSO4( 2 分,填名称不给分) 澄清石灰水、浓硫酸(各 1 分,符合题意的答案:均给分) ( 2分) Ca(OH)2 + CO2 = CaCO3 + H2O( 2分,符合题意的答案:均给分;方程式如

27、果需要配平而未配平;有反应条件而未写出、有沉淀生成未写沉淀符号的均扣 1分) ( 2011年广东湛江, 20题)孔雀石主要含 Cu2(OH)2CO3也可认为是Cu(OH)2 CuCO3 , 还含少量 Fe、 Si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 CuSO4 5H2O,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气体 E的化学式是 。 ( 2)由溶液 C获得 CuSO4 5H2O,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和干燥等操作。 ( 3)写出孔雀石主要成分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CO2 ( 2) 过滤 ( 3) Cu2(OH)2CO3 + 2H2SO4 2CuSO4 3H2O +

28、 CO2 或 Cu(OH) 2 CuCO3+2H2SO4 2CuSO4 3H2O + CO2( 2分,不写 “”扣 1分,未配平也扣 1分,两者都缺也只扣 1) ( 2011年四川成都, 16题)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其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脱氧中的一步主要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固体) ( 1) Fe(OH)2读作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 2)某同学自制脱氧剂( 2g铁粉、 0.5g活性炭、 0.5g食盐)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 I: 请回答:操作 I的名称是 ;乙在净水中的作用 ;溶液丙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实验 I

29、I:将乙烘干后进行如下实验,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略去)。 反应 的条件是 ; 金属 A与 B的活动性: A B(填 “”、 “ ; 观察溶液颜色,浅绿色为 FeSO4溶液,蓝色为 CuSO4溶液; CuSO4+2NaOH Cu(OH)2+Na2SO4 CuSO4+BaCl2 BaSO4+CuCl2 ( 2011年河北, 35题)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用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小明将这一隋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

30、出猜想】 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 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还可能是 。 【设计实验】 (1)验证猜想 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 的石块,加入质量相同、 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2)验证猜想 是否成立,对盐酸的要求是 。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若要做到精确比较,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 。 【拓 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 “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 )等。 答案: CaC03+2HCl=CaCl2+H20+C02 【

31、作出猜想】石块大小不同 (或石块质量不同、盐酸质量不同 ) 【设计实验】 (1)不同地点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2)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交流讨论】相同时间内收集的二氧化碳体积 (或收集相同体积二氧化碳所需的时间 ) 【拓展延伸】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压强 ( 2011安徽芜湖, 15题)某学习小组的 同学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 1)木炭燃烧实验: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检验右图集气瓶中木炭完全燃烧产物的方法是 。 ( 2)对燃烧是否发生火焰的探究: 【发现问题】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不产生火焰,而氢气、蜡烛、酒精等在空

32、气或氧气中燃烧都产生火焰,那么物质燃烧是否产生火焰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提出假设】 a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b与可燃物的状态有关; c与燃烧达到温度和可燃物沸点的相对大小有关。 【资料整理】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归纳整理,如右表。 【得出结论】 通过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不产生火焰,可以得出假设 a (填 “合理 ”或 “不合理 ”);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有关假设 b的结论是 ;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有关假设 c的结论是 ; 【验证结论】请你设计实验验证石蜡蒸气燃烧能产生火焰。(用简要语言叙述,提供仪器:蜡烛、火柴、注射器、玻璃管) 。 答案:( 1) 发出白光 C + O2 点燃 CO2 反

33、应结束后,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 ( 2)【得出结论】 不合理 气态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有些固态物质燃烧产生火焰,有些固态物质燃烧不产生火焰(答到一方面即可) 燃烧达到温度高于沸点,产生火焰;燃烧达到温度低于沸点,不产生火焰(答到一方面即 可) 【验证结论】点燃蜡烛,将蜡烛焰心中的石蜡蒸气吸入注射器,立即将注射器对准蜡烛外焰 推出,可看到石蜡蒸气燃烧的火焰,说明石蜡蒸气燃烧也产生火焰(或用玻璃管,合理即可) ( 2011年山东潍坊, 25题)某研究型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用浓硫酸处理费锌片时发现产生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这种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和研究。 【提出猜想】对产生

34、的气 体进行猜想: 猜想 1:可能是 H2; 猜想 2:可能是 SO2; 猜想 3:可能是 【查阅资料】 SO2易溶于水,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 Na2SO3。 【实验方案】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研究(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装置中的反应都进行完全)。 【问题讨论】 ( 1)如果装置 A中没有明显现象,装置 C中的现象为 则猜想 成立。 ( 2)如果装置 A中的现象为 ,装置 C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则猜想 成立。 ( 3)猜想 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 4)装置 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思维拓展】 实验室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小组

35、内一同学又设计了判断 SO2与 NaOH溶液能否反应的装置(如右图),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 SO2与 NaOH溶液反应的结论,其同学认为这一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做的对比实验是 。 答案:【提出猜想】 H2和 SO2 【问题讨论】 ( 1)黑色粉末变红 ( 2)溶液红色变浅(溶液红色变成无色也可以得分) ( 3)装置 A中溶液红色变浅(溶液红色变成无色也可以得分)装置 C中的黑色粉末变红色 ( 4)干燥气 体或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 【思维拓展】 ( 1) 2NaOH+SO2=Na2SO3+H2O ( 2) SO2易溶于水,也能使液面上升;用等体积

36、的水(或水)代替 NaOH溶液进行实验 ( 2011 年湖北武汉, 32 题)探究活动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试管内的镁条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同时加入两支试管中的稀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 ( 1)该实验的目的是 _、 _。两支长颈漏斗中产生的现象的不同之处是 _。 ( 2)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 H2 比乙装置中产生的 H2质量 _(填 “多 ”、 “少 ”或 “相等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Mg-24Cl-35.5Fe-56) 探究活动二:为除去铜屑中混有的少量铁屑,并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现有如

37、下 A、 B两组实验方案。 A: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搅拌 B: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搅拌 ( 3)两种方案,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_(填 “A”或 “B”),理由是_。 ( 4)在你所选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滤渣,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 _(填 “偏大 ”、 “偏小 ”、 “不变 ”或 “无法判断 ”)。 答案:( 1)比较镁、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比较相同时间内镁、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 甲装置长颈漏斗中的液面比乙装置中的高( 2)相等 ( 3) B铁未被

38、完全除尽 ( 4)偏小 ( 2011年湖北武汉, 33题)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适量样品 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 1)由实验 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_(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_;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适量实验 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

39、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 、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 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 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 和实验 ,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 2)实验 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 _; ( 3)实验 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 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 答案:( 1) Na2CO3 HCl ( 2) HNO3、 NaNO3、 Ca( NO3) 2 ( 3) BaCl2 有白色沉淀产生,滤液仍然呈红色 (2011年 浙江绍兴, 32题 )某兴趣小组对 4瓶无色溶

40、液 Na2CO3溶液、 NaOH溶液、 Ca(OH)2溶液、稀盐酸进行鉴别。 甲同学利用紫色石蕊试液进行鉴别 实验步骤 现象与结论 用 4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不同溶液,各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1支试管中出现红色,则原溶液是 另用 3支试管,分别取少量未确定的溶液,各滴加步骤 检验出的溶液。 1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则原溶液是Na2CO3溶液 另用 2支试管,分别取少量未确定的溶液, 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原溶液是 Ca(OH)2溶液, 1支试管中无现象,则原溶液是 NaOH溶液 乙同学不用其他试剂进行鉴别 同学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小敏 用 3支试管分别取少量不同的溶液,各滴加剩余的另一种溶

41、液 1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余 2支试管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稀盐酸 小红 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其余 2支试管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Na2CO3溶液 小刚 乙组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根据小红与小敏的实验现象, 的结论是错误的。如果小刚所滴加的是 NaOH溶液,则他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稀盐酸 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小红 3支试管中均无现象 ( 2011年安徽巢湖, 15题)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 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白色物质可能

42、是 Na2O 或 ;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Na2O + H2O = 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 验 操 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方案 1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 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 为 Na2O 方案 2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物质 是 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反

43、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 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通过以上探究,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请写出两条。(答对本小题将奖励 4 分,但全卷总分不超过 60分) , 。 答案:【进行猜想】 炭 C Na2CO3或 Na2O、 Na2CO3 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探究】 Na2CO3 【反思评价】 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 【得出结论】 4Na + 3CO2 2Na2CO3 + C 奖励: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O2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金属 Na着火不能用 CO2灭火;金属 Na与 CO2

44、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等,合理即可) ( 2011年四川内江, 12题)碳及许多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都要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它使人中毒的原因是 ,通常采用燃烧法处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某同学对一氧化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反应后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CO和 CO2; 只有 CO2; 。 【实验探究】该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装置 A中出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D中出现的现象是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成立。 答案: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 【提出猜想】 CO2、 O2 【实验探究】 吸收二氧化碳(或除去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 CO2 = CaCO3+ H2O 木条复燃 ( 2011 年福建龙岩, 17 题)某农村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开展实验活动时,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结果配制几次所得的溶液都出现浑浊的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底部还出现白色沉淀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此奇异的现象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用山泉水配制的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