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北京一零一中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0352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北京一零一中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北京一零一中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北京一零一中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北京一零一中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北京一零一中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2012学年北京一零一中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C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D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 答案: D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汽车燃料的燃烧 B钢铁生锈 C牛奶变酸 D农家肥料腐熟 答案: 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B硫与氧气反应,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在空气中加热铁丝,铁丝只能红热不能燃烧 D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答案: D 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气密

2、性良好,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中需要经过磨毛处理的是 A量筒 B集气瓶 C烧杯 D试管 答案: B 氨气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重要原料,也经常用于合成铵盐制造化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反应。下图中可用于实验室收集氨气的装置是 答案: D 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具有可燃性 能供给呼吸 在高温、低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A只有 B只有 C D 答案: C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封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最难开启的是 A木炭 B硫磺 C蜡烛 D红磷 答案: D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

3、正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 C 气体打火机使用的有机燃料稍加压降温,即可液化,减压(打开阀门)又很容易气化,遇明火即燃烧,你认为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燃料是 A B C D 沸点 86.6 42.1 0.5 36.1 熔点 183.3 189.7 138.4 129.7 答案: C 溶液的浓度可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率来表示,叫质量百分浓度,用符号 %表示。例如, 25%的葡萄糖注射液就是指

4、 100克注射液中含葡萄糖 25克。 下表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 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 用 10mL H2O2水溶液制取 150mL氧气所需的时间(秒) 关于上述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 浓度不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此实验研究了四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慢 A B C D 答案: A 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 答案: C 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

5、仪器错误的是 A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胶头滴管 B取用大块固体药品 药匙 C将少量试剂混合进行反应 试管 D称量固体药品 天平 答案: B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B看到耀眼的白光 C有白色固体生成 D镁条变短了 答案: C 厨房中有许多化学物质,小明列出了以下几种,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蔗糖 B料酒 C食醋 D酱油 答案: A 下列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的可燃性 B铝的导电性 C氢氧化钠的腐蚀性 D氧气的助燃性 答案: B 氯化钠溶液应保存在 A广口瓶中 B细口瓶中 C试管中 D烧杯中 答案: B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在实验室

6、里,浓硫酸应存放在贴有下列何种图标的药品柜里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史实的是 A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测定出了空气中所有成份的具体含量 C首先提出分子概念的是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D近代原子学说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的 答案: B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没有氧气参与的是 A煤气燃烧 B钢铁生锈 C食品包装充气 D气焊 答案: C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镁 + 氧气 氧化镁 B氢气 + 氯气 氯化氢 C碳酸氢铵 氨气 + 二氧化碳 + 水 D锌 + 硫酸 硫酸锌 + 氢气 答案: D 造成

7、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答案: A 下列叙述的用途中,与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无关的是 A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 B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C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D用氮气制硝酸和氮肥 答案: D 实验题 如图所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答案: A 填空题 ( 10分)根据图 1回答下列问题:图 1 ( 1)仪器 的名称是

8、, 的名称是 ( 2)用 A、 B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分别为 、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制取氧气,选用 C做气体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 ( 4)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采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 ( 5)实验室用固体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 ( 6)关于图 2所示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来收集氢气 B可用来收 集氧气 C不能用来收集氮气 D收集氧气时,气

9、体从 b口进入 答案:( 10分) ( 1)集气瓶 1 分 铁架台 1 分 ( 2)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或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1 分 过氧化氢 水 +氧气 1 分 ( 3)易于控制反应速度及试剂用量 1 分 ( 4)D1 分 ( 5) B或C2 分 ( 6)AB2 分 ( 4分)小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一个倒扣的烧杯中,发现: 蜡烛火焰逐渐黯淡变小; 将烧杯拿起后,蜡烛火焰重新变明亮; 烧杯底部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将燃烧的蜡烛浸没于水中,蜡烛熄灭。小亮由此得出几条火灾逃生的方法,请将能作为依据的上述实验现象的相应序号填入以下的相应方法之后。 A逃生时应用湿抹布捂住

10、口 鼻。 _ B室内起火时,不可立即打开门窗排烟。 _ C逃生时碰到有烟雾的地方应蹲下或匍匐前进。 _ D可将身上衣服用水淋湿后逃生。 _ 答案:( 4分,每空各 1分) A B C D ( 10分)阅读材料:过氧化钠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常用做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去臭剂、氧化剂等。过氧化钠为淡黄色粉末,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的同时放出氧气。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由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后者很快分解成水和氧气。过氧化钠能与稀酸反应。过氧化钠相对密度为 2.805,难溶于乙醇,有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应避免与有机物和可燃物质接触。钠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过氧化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 ( 1)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写两点) 、 ;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写两点) 、 。 ( 2)下列有关过氧化钠的 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B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C生成过氧化钠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在生成过氧化钠的反应中,氧气体现氧化性 ( 3)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 4)欲量取一定量稀酸与过氧化钠反应。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_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下图为量筒的一部分,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读数为 _mL。 答案:( 10分) ( 1)物理性质:淡黄色粉末;相对密度为 2.805;难溶于乙醇(任选其二即可) 2 分

12、化学性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的同时放出氧气;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能与稀酸反应;有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过氧化钠(任选其二即可) 2 分 ( 2) ABD2 分 ( 3)过氧化钠 + 水 氢氧化钠 + 过氧化氢 1 分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1 分 ( 4) 凹液面的最低点 1 分 24.01 分 ( 9分)自然界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用分类的方法来认识各种物质。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可以是物质的组成,也可以是物质的性质以及用途等。请对以下几种物质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氮气、河水、二氧化硫、双氧水、空气、冰(要求每种分类只包含三种物质)。 ( 1

13、)分类标准一: ,包括的物质: 。 ( 2)分类标准二: ,包括的物质: 。 ( 3)分类标准三: ,包括的物质: 。 答案: ( 9分) ( 1)气体 1 分 氮气、二氧化硫、空气 2 分 ( 2)纯净物 1 分 氮气、二氧化硫、冰 2 分 ( 3)混合物 1 分 河水、双氧水、空气 2 分 ( 11分)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 “海洋 ”里。科学家很早就开始了对空气的研究。 图 图 ( 1)空气主要由 _和氧气组成,它们的体积比约为 。 ( 2)实验室中可用图 所示的装置粗略研究空气的组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为 。 ( 3) 200年前,拉瓦锡用图 所示的装置研究了

14、空气的组成。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 连续加热,得到了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同时钟罩内的汞液面上升。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汞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 4)空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 1.29 g/L,以下四种气体中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气体 A B C D 标准状况下密度( g/L) 1.997 1.250 0.771 0.717 在水中的溶解性 可溶 难溶 易溶 难溶 答案:( 11分) ( 1)氮气 1 分 4:11 分 ( 2)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1 分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烟 2 分 ( 3)汞 + 氧气 氧化

15、汞 1 分 氧气与汞发生反应导致钟罩内气压降低 2 分 ( 4)AC2 分 D1 分 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 C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A观察颜色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答案: B 探究题 ( 8分)现有两包黑色粉末,分别是铁粉和木炭粉,请设计两种实验方案进行鉴别。 方案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 1) ( 2) 答案:( 8分,每空各 2分) 方案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 1) 将磁铁分别靠近这两种少量粉末 能被磁铁吸引的是铁粉,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是木炭粉。 ( 2) 各取少量粉

16、末,分别放入两个盛有一定量水的小烧杯中 沉到水底的是铁粉, 浮在水面的是木炭粉。 ( 3) 分别取少量粉末放在燃烧匙内,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 能燃烧的是木炭粉, 不能燃烧的是铁粉。 (任选其二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3分)小明在学习了空气的相关知识后,对自家地下车库里的空气产生了兴趣,想要探究一下其中的氧气含量与课本上的数据是否一致。 ( 1)小明可以找到的器具有:瓶子、注射器、塑料袋、细绳、玻璃片、气球、小刀等。请你选取其中合适的工具帮他设计两种取样方案。 方案 1: 方案 2: ( 2)假设你已经帮助小明取回了一集气瓶的空气样品,现需将其转移到集气瓶B中储存起来以备测定。现有如下装置

17、,请你帮他设计一个转移气体的方案 。 答案: (3分,每空各 1分 ) ( 1)方案 1:用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拿入仓库,在仓库里把水全部倒掉,再盖好玻璃片,拿出即可; 方案 2:先把注射器中的空气排出,进入仓库后,将注射器活塞慢慢向后拉,空气进入注射器里,封好注射器针口,再拿出仓库外; 方案 3:用空的塑料袋,进入仓库后把袋口张开,空气进入袋中,扎紧袋口,再拿出仓库。 (任选其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2)如图所示连接装置( A瓶应比样品瓶和 B瓶略大), A瓶与 B瓶中装满水,从 A瓶的左端鼓入空气,将 A中的水排入样品瓶中至恰好充满,即可将样品瓶中的空气样品转移到 B中。或在

18、B瓶右端连接一个注射器,将 B中水全部抽出,即可将样品瓶中气体转移到 B中。(其他合 理答案:也可) ( 1)要收集仓库内的空气,从排水法角度考虑,可先把瓶子中装满水,然后在仓库中把水倒掉,空气就进入瓶中;也可以用注射器或塑料袋直接收集仓库中的气体 ( 2)要把空气样品转移到 B瓶中,可向 A瓶加压,把水压入样品瓶中,从而把空气样品压入 B瓶 故答案:为:( 1)方案一:用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拿入仓库,在仓库里把水全部倒掉,再盖好玻璃片,拿出即可; 方案二:先把注射器中的空气排出,进入仓库后,将注射器活塞慢慢向后拉,空气进入注射器里,封好注射器针口,再拿出仓库外; 方案三:用空的塑料袋,进入仓 库后把袋口张开,空气进入袋中,扎紧袋口,再拿出仓库 ( 2)如题所示连接装置( A瓶应比样品瓶和 B瓶略大), A瓶与 B瓶中装满水,从 A瓶的左端鼓入空气,将 A中的水排入样品瓶至恰好充满,即可将样品瓶中的空气样品转移到 B中,或在 B瓶右端连接一个注射器,将 B中的水全部抽出,即可将样品瓶中的气体转移到 B中 此题充分利用了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要从所掌握的知识出发,灵活变通,多角度的来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