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0359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A地面高低起伏 B海边望船,先见桅杆 C登高可以望远 D麦哲伦环球航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球是一个球体,从由远及近海上行船船体的变化、登高望远、麦哲伦环球航行等证据都能说明地球是球体。而地面高低起伏是地球表面地形的状态,不属于地球形状的证据,所以本题 A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 点评:地球是一个球体,自然界中有众多自然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形状。比如从由远及近海上航行的船,会先看到船的桅杆,再看到船的船身,船的这种变化,证明

2、地球是一个球体。登高望远,因地球是一个球形,站在高处,视觉角度会比平面角度大的多,所以站得高,就能望的更远。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围绕地球航行一周又回到西班牙,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现在人们通过地球卫星照片,可以确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从众多事实证据,明确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形状特点。 下列描述表示表示相对高度的是 A学校教学楼高 30米 B死海 -415米 C珠穆朗玛峰 8844.43米 D吐鲁番盆地 -154.31米 答案: A 试题分析:死海、珠穆朗玛峰、吐鲁番盆地的高度,都是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属于海拔高度。而学校教学楼的高度是相对地面的垂直距离,属于相对高度。所以本题 A为正确选项。 考

3、点:本题考查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点评:在地面的高低起伏中,有两种表示地面起伏的高度。海拔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学校教学楼高 30米,是指教学楼相对于地面来说的相对高度,而死海 -415 米,是指低于海平面 415 米。珠穆朗玛峰 8844.43 米,是指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 8844.43米,吐鲁番盆地 -154.31米,是指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 154.31米。相对高度可以表示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而海拔表示高于海平面的高度。 下列不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的是 A昼夜长短和正午时刻物

4、体影子的变 B四季变化 化 C五带的形成 D昼夜更替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受太阳光热辐射程度不同,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季节变化 、热量差异明显。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所以本题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与公转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现象。 点评: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围绕地轴自西向东不停的自转。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照亮的一半是白天,未被照亮的一半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停的更替。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自西向东公转。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

5、,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地区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不同。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高度高;冬季昼短夜长,太阳高度低;春季和秋季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差不太多。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根据不同纬度获得太阳光热分布不同,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下图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试题分析:河流形成于山谷中,图中甲、丙、丁地都是山脊,山脊上不会形成小河。乙地是山谷,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通过读图,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山谷地形以及河流分布在山谷的特点。 点评:河水会随地势影响,

6、由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在山地地形中,河流往往会在山谷中流淌,不会在隆起的山脊上流。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变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的部位凸出为山脊,通过读图可以判断甲、丙、丁地都是山脊。而乙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的部位凸出为山谷,所以称为河流的流经地。通过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与山脊的区别,掌握河流受地形影响的特点。 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 40E和 20W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 A他们不会相遇 B他们可在南极相会 C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 D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 距最远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地球表面可以画无数条经线,所有经线都交汇于南北两极,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 40E和

7、 20W向北行进,他们会在北极相遇。因为地球是球体,不同位置相距距离不同。当到达赤道时,两点距离最远。所以本题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经线纬线的特点。 点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的经线都交汇于南北两极地区,从南极同时出发,沿 40E和 20W两条经线向北,一直向北方向不变会在北极相遇。因为地区是一个球体,纬线长短不同,在向北行进过程中,不同的纬度的长短不同 ,所以两人间的距离会随纬度而发生变化。赤道是地球最长的纬线,所以两人行进到赤道上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最远。通过两人的行进距离和方向,掌握经线、纬线长度、指示方向等特点。 下列图例中,表示运河的是 答案: B

8、试题分析:在地图图例中,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地理事物。 A代表常年河、湖, C代表水库, D代表公路。 B代表运河,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部分常用图例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点评:图例是地图三要素之一。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不同的地理事物。不同地理事物用不同图例符号来表示,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可以通过读图,掌握各种图例符号。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 A亚洲、太平洋 B南极洲、北冰洋 C亚洲、北冰洋 D南极洲、太平洋 答案: B 试题分析:位于经线交汇处的南北两极地区跨经度最广,位于北极地区的北冰洋和位于南极地区的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9、和大洋,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 点评:在地球表面 有一些特殊的地区。经线可以画无数条,地球表面所有经线都交汇于南北两极点,在南北两极地区的位置跨的经度就最多。南极洲地处南极地区,所有经线交会于此,故跨越经度最多;北冰洋地处北极地区,所有经线交汇于此,故跨经度最多。了解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地球表面一些特殊的地区。 在三合中学读书的初一年级小明通过网络结交了一美国网友,请问小明结交的这个网友的故乡可能位于以下的哪个大洲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是北美洲南部的国家,图中甲是亚洲,乙是非洲,丁是南美洲。所以本题 C为正确选项

10、。 考点:本题通过读图考查美国所在的大洲。 点评:不同国家所在大洲位置不同。美国是北美洲南部的一个国家。根据图示,不仅掌握美国所在大洲,而且还要掌握大洲的形状特征。甲是亚洲,乙是非洲,丁是南美洲,而美国位置并不是位于以上几个大洲的国家。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学说是 A板块构造学说 B大陆漂移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地壳运动学说 答案: B 试题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学说是大陆漂移学说,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学说。 点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凹凸非常吻合,便推测非洲和南美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力的作

11、用才破裂分离的。从这一偶然的发现,开始了大陆漂移的研究,通过搜集资料和实地考察,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一些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证据。两年后,魏格纳正式提出 “大陆漂移假说 ”。 海底扩张学说,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 它是 20世纪 6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 H H赫斯和 R S 迪茨分别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得 到一致认同的学说,即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及组成物质岩石相对某一参照物发生的位置变化叫做地壳运动。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来说,绿色表示 A海域 B平原 C山脉 D高原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分

12、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山地因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陡峻,海拔越高红色越深。高原因海拔在 500米以上,地面平坦广阔,海拔较高黄色。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颜色表示的地形。 点评: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海拔高度的变化 ,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表示出地面的高低起伏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蓝色越深表示海洋越深。在陆地上,绿色代表平原,海拔在 200 米以下的地区。山地海拔在 500 米以上,地势陡峻的地区,红色越深代表海拔越高。高原海拔在 500米以上,地面平坦广阔,边缘地

13、区较陡,海拔越高黄色越深。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颜色的变化,掌握地表的高低形态以及起伏状况。 下面四个与地震相关的短信中,可信的是 A北美洲南部的海地地震引发海啸时,天津沿海地区的居民要马上 撤离 B有人预测 2012年 11月 10日上午 8点建水将发生 6.5级地震 C最近蚂蚁频繁搬家,肯定要地震了 D地震发生时在室内要尽量关闭电源、煤气,躲在床边或者桌子底下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当地人类生命财产会带来众多损失。北美洲南部的海地地震引发海啸时,我国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天津沿海地区的居民不必担心或紧张。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中产生的一种自然灾害,人为是不可预测的,需要的是科学

14、技术来预测。蚂蚁搬家属于一种生物现象,与地震无关。当地震发生时,要注意在室内要尽量关闭电源、煤气,躲在床边或者桌子底下,以保护自己。所以本题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相关知识。 点评: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会带来众多危害。所以对于地震、防震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减少灾 害带来的损失。地震往往发生在板块交界地带,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由此发生地震。地震灾害是需要科学观测的,而不是人为预测,否则会造成恐慌等社会不稳定现象。在地震来临之前,可以观察一些动物的异常现象。比如动物的惊恐反应,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行为异常迟缓、不知所措、冬眠的蛇出洞

15、,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都可以作为地震前兆的 “活仪器 ”。但动物的异常活动也不一定与地震有。在地震发生时,要注意避震。在室内要注意尽量关闭电源、煤气,躲在床边或者桌子底下等。通过地震相关知识 ,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依据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属于火山地震多发区的是 A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地带 B澳大利亚 C亚欧大陆内部地区 D太平洋中心地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火山、地震带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澳大利亚属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亚欧大陆内部地区地壳稳定,不易发生火山地震。太平洋中心地区,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不易发生火山地震。所以本题 A 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火

16、山地震带的地区分布特点。 点评: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众多板块拼合而成。地球大致可分为六大板块和若 干小板块,且各大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处于板块内陆地区的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的火山地震带有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带。 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漫长认知过程。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经历了天圆地方 -不规则的球体 -圆球体的结论。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

17、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点评: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古代人认为地面是平的,天是方的,故有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的说法。后来随着认知视野的扩大,人们认为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的说法。随着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到现在,人们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上拍到的地球照片,更加准确的证明地球是圆球体的结论。通过了解人类认识科学知识的过程,树立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当生活在建水的小明迎来了 “十一黄金周 ”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南半球很多地区秋高气 爽 B南半球正春暖花开 C北京的昼长大于夜长 D南半球大部分地区将进入寒冬 答案: B 试

18、题分析:北半球进入 “十一黄金周 ”时,正值北半球秋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南半球是春暖花开的春季,不会出现秋高气爽和寒冬的景象。北半球秋季时,昼夜平分。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南北半球季节差异。 点评: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形成四季的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 “十一 ”处于北半球的秋季,秋季太阳直射赤道附近,南北获得光热差不多,昼夜长短平分。 当北半球处于秋季时,南半球就处于春季。根据自然景观,可以推测南半球的季节情况,不会出现秋高气爽、进入寒冬的景象。而北京也不会出现昼长夜短的情况。通过排查,掌握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表

19、面季节、昼夜长短、自然景观的差异特点。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非洲 C南极洲 D南美洲 答案: C 试题分析:全部位于南半球,是指位于赤道以南的位置。大洋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小部分位于北半球。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地跨南北半球。赤道穿过南美洲北部地区,地跨南北半球。所以本题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点评:赤道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世界七大洲地理位置不同。按照所属南北半球位置来看,大洋洲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南,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小部分位于北半球。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地跨南北半球。赤道穿过南美洲北部地区,地跨南北半球。南极洲完全位于赤道以南,所以南极洲全部位于南

20、半球。 下列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线总共有 360条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C本初子午线最长 D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之分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表面经线可以画无数条经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所以本题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经线特点。 点评: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在地球仪上可以画无数条经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通过排查,掌握经线的特点。 小明和小强从建水出发,一直往正南方向直下,当他们到达南北半球分界线时,两人并绕着该分界线跑了一圈,在该分界线上两人合起来约跑了多长的路程是 A 12742千米 B 40000千米

21、 C 80000千米 D 6378千米 答案: C 试题分析: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两人跑一圈,合起来共跑了 80000千米。所以本题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赤道长度。 点评: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其中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长度约为 4万千米。一个人一圈约 4万千米,两人一起跑一圈,共跑了约8万千米的距离。以赛跑为切入点,通过简单计算,帮助学生巩固赤道长度,认识赤道。 当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时间为 9月 10日 10点时,位于东七区的建水的时间为 A 9月 10日 8点 B 9月 10日 9点 C 9月 9日 9点 D 9月 9日 10点 答案:

22、B 试题分析:东七区与东八区相邻,且位置偏西,时间比东八区晚一个小时。当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时间为 9月 10日 10点时,东七区的建水的时间为 9月 10日 9点,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时区计算。 点评: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规定将全球划分 为 24个时区 (东、西各 12个时区 )。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 1-12区,西 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 15度,时间正好是 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 12区各跨经度 7.5度,以东、西经 180度为界。每个时区 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

23、,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 1小时。同在东时区时,时区数大的时间早、小的晚;同在西时区时与之相反。计算时差:同减异加,东加西减。 “同 ”指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两时区相减,(例如东八区和东七区都在东时区,则 10-9=1) “异 ”则相反。 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是保持倾斜的,其北端始终指向 A北极星 B火星 C土星 D太阳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球公转时,公转轨道是个椭圆轨道,而且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北极点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火星、土星是行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所以本题 A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特点。 点评: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自转轴对地球轨道面是倾斜

24、的。由于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地轴与地球轨道面交角是 2326。地球无论公转到什么位置,这个倾角是保持不变的。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没有明显改变的。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而火星、土星是行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通过比较,掌握地球 公转特征。 国庆期间,李华准备去昆明游览滇池,他应该查看 A云南省政区图 B云南省地形图 C云南省气候图 D云南省旅游图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云南省政区图中主要表示云南省内主要的市区范围及位置,不符合题意。云南省地形图,主要表现云南省的地形状况图,不符合题意。云南省气候图

25、,主要表现云南省的气候状况图,不符合题意。想游览云南省滇池景点,需要阅读云南省内旅游图,所以本题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学会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 点评 :地图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如果旅游需要找景点,应该从旅游图上找答案:,就要使用旅游图。如果外出旅游,确定行程,需要参考交通图。如果想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的发生地点,应该查阅世界国家和政区图。通过不同地图反映的信息,根据其使用目的,学会正确选择地图,提高正确使用地图的能力。 图上距离是 5厘米,实地距离是 1500米,该图比例尺为 A 1/2

26、000000 B 1/250000 C 1/30000 D 1/3500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图中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通过计算, 5/150000=1/30000,所以本题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比例尺计算。 点评:比例尺是地图三要素之一,地图中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根据公式,利用其中两项已知条件,计算另一未知条件,是掌握比例尺的一项基本计算技能。在计算中,如果需要得出图上距离时,图上距离多采用厘米。计算实地距离时,往往要根据题干要求米或千米。在计算比例尺时,都要统一成厘米。这是在运用比例尺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下列比例尺,最大的一个是 A 1: 2500

27、00 B 图上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250千米 C D 1: 2500000 答案: A 试题分析:比较比例尺大小,就需要看 1厘米内代表的距离, 1厘米代表的距离越短,比例尺就越大,反之就越小。通过比较, A是图上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2.5千米。 B图上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250千米。 C是图上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25千米。 D是图上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25千米。所以本题 A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比例尺比较大小。 点评:比例尺是地图三要素之一,比例尺有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比例尺。比较比例尺大小是比例尺内容的一个重点。比例尺大,说明 1厘米代表的距离越短,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

28、。而比例尺小,说明 1厘米代表的距离长,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下面四幅图中 ,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自西向东不停的自转,在不同角度自转方向表现不同。 A是自东向西运动,不符合地球自转方向。 C在北极上空,地球应做逆时针运动,所以表示错误。 D在南极上空,地球应做顺时针运动,描述有误。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从 不同点评:地球在自转过程中,围绕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运动,而且保持不变。在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运动,虽然看似变化,但实际仍然是自西向东运动,方向没有变化。从地球侧面观察, 这种运动是自动向西,不符合地球的运动方向。 是地球正确的自西向东运动方向。

29、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方向仍然不变,应为顺时针运动;而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方向仍然不变,应为逆时针运动。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虽然表示方式不同,但自西向东运动的方向是不变的。 世界最大大洋和最小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A太平洋、欧洲 B大西洋、大 洋洲 C太平洋、大洋洲 D太平洋、亚洲 答案: C 试题分析: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所以本题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排列特点。 点评:世界七大洲中,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为:亚洲( 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 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 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

30、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 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 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 900万平方千米)。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为:太平洋( 18134.4万平方公里),大西洋( 9431.4万平方公里),印度洋( 7411.8万平方公里),北冰洋( 1225.7万平方公里)。 某同学绘制了一幅学校的平面地图(如下图),该同学把这张图给地理老师看后,老师却说这一幅图有一个明显的错误,这处错误是 A比例尺应为 1:30万 B指向标错误 C缺少图例 D缺少经纬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图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在平面图中不需要经纬度。而图中明显缺少代表学校内建筑物的图例。所以本题

31、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图三要素。 点评: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知识不可缺少的工具。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需要将实地范围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所以需要比例尺。在地图上,了解观察地理事物还需要辨别方向,就需要在地图上确定方向。地图上的方向可以采用三种方法。可以根据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也可以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来判断,还可以根据指向标来判断。地图是反映地面景物时,需要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所以对地理事物要采用各种符号来表示,就需要有图例符号。缺乏图例,就缺少了地图的语言。就不知道图中代表的地理事物,就失去了地图的有效性。 所以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32、。 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 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并非整体一块 ,而是分成 大板块,它们是: A 板块, B 板块, C 板块, D 板块, E 板块、南美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 2)板块与板块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 和 。 答案: ( 1)六;欧亚;非洲;印度洋;太平洋;北美 ( 2)交界;火山;地震 试题分析: ( 1)根据图示,可以发现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有: A欧亚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E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 2)在板块交界处,受板块运动方向的影响,在交界处板块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考点:本题考

33、查地球板块内容。 点评:地球表面板块构造学说的到广泛支持,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其中主要板块有: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在板块交界地带。通过读图,掌握地球表面六大板块, 掌握板块运动方向,并认识地球表面主要的火山、地震带。 读下图回答问题。 (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名称 A 、 B 、 C 、 D 、 E 、 F ( 2)写出数字代表的大洋名称

34、 、 、 、 ( 3) E与 F之间的分界线 a是 运河, A与 B之间的分界线 b是 运河。 答案: ( 1)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 ( 2)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 3)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试题分析: ( 1)地球表面的陆地,可以分为七个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 ( 2) 地球表面的海洋,有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 3)大洲之间的重要海、海峡、运河成为大洲间的重要分界线。其中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非之间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表面主要的大洲和大洋。 点评:在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构成

35、地球的基本面貌。其中面积较大的大陆和部分岛屿构成大洲,地球表面可以分为七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地球表面的海洋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有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而众多大洲之间的重要水域成为一些大洲的分界线,比如南北美洲之间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亚洲与非洲之间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亚洲与北美洲之间以白令海峡为界。亚洲与欧洲之间以土耳其海峡为界。通过读图,掌握地球表面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读地球的运动示意图(下图),回答问题。 ( 1)该图反应的是地球运动中的 图 ,( “自转 ”或 “公转 ”) ( 2)在其图中的短弧线处画上箭头来表示其运动的方向。 (

36、 3)地球做该运动时,周期为 。 ( 4)地球公转到 A处时,日期是 这天太阳直射在 上,这一天正是 24节气中的 。 ( 5)每年的 6、 7、 8是北半球的 季,是南半球 季。 ( 6)当地球运动到 C处时,建水的昼长为 小时。 答案: ( 1)公转 ( 2)略 ( 3) 365天 ( 4) 3月 21日前后;赤道;春分 ( 5)夏;冬 ( 6) 12 试题分析: ( 1)通过图示,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可以得出该图 表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 ( 2)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画出指向东的箭头。 ( 3)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过程中,运动周期大约是 365天,也就是一年。 (

37、 4)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球运动到不同位置,被太阳照到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同,获得太阳光热不同,时间不同,节气不同。当地球公转到 A处时,这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天正是 24节气中的春分日,日期是 3月 21日前后。 ( 5)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不同,所以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 6、 7、 8月是夏季;南半球此时为冬季。 ( 6)当太阳光直 射赤道的时候,南北半球光热获得差不多。当地球运动到 C处时,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光热差不多,所以北半球的建水,昼夜平分,昼长为 12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知识。 点评: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还围绕太阳不停的自西向东公转。公

38、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地理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地球在运动中,每年的 6月 21日或 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获得的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夏至日,昼长夜短。包括夏至日在内的 6、 7、 8月为北半 球的夏季。每年的 9月 22日或 23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北半球获得光热与南半球差不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秋分日,昼夜平分。包括秋分日在内的 9、 10、 11月为北半球的秋季。每年的 12月 22日或 23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获得光热最少,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冬至日,昼

39、短夜长。包括冬至日在内的 12、 1、 2月为北半球的冬季。每年的 3月 20日或 21日,太阳直射赤道上,此时北半球获得光热与南半球差不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春分日,昼夜平分。包括春分日在内的 3、 4、 5 月为北半球的春季。南北半球季 节相反。 读下图,回答问题。 ( 1)写出图中 A、 B、 C三地的地理坐标: A: B: C: ( 2)小明驾车从 D点迎地球自转方向行驶,他首先将进入 ( “东半球 ”或 “西半球 ”) ( 3)从五带来看, C在 带, D在 带, C、 D两带最大的特点是四季变化 。 ( 4) B处终年炎热,有 现象。 答案: ( 1) 60N, 60W; 0

40、, 0; 40S, 40E (2) 东半球 ( 3)南温带;北温带;明显 ( 4)阳光直射现象 试题分析: ( 1)通过图示,通过判读经纬线经过的度数,掌握 A点位置: 60N, 60W;B点位置: 0, 0; C点位置: 40S, 40E。 (2)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迎接自转方向,就是自东向西东移动。从 20W,向西,属于西半球。 ( 3)根据纬度位置判读, C点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 D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温带地区四季变化明显。 (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阳光直射,终年炎热。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表面确定某点的地理位置,以及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五带的知识

41、。 点评:在地球表面根据经纬线度数,明确地球表面的经纬度位置。由赤道( 0)向北逐步增大至 90为北纬,由赤道( 0)向南 逐步增大至 90为南纬。由 0经线向东逐步增大至 180为东经,由 0经线向西逐步增大至 180为西经。 A点经过的纬线是 60,位于赤道以北,所以纬度是 60N; A点经过的经线是 60,位于 0经线以西,所以经度是 60W。 B点位于 0经线与 0纬线交界处。 C点位于 40S, 40E的经纬度位置。根据西经 20向东至东经 160以西,为东半球。西经 20向西至东经 160以东,为西半球。判断所属东西半球位置。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获得太阳光热不同,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

42、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南北回归线 之间)热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南温带、(北极圈以内)北寒带、(南极圈以内)南寒带。根据不同点的纬度位置,确定不同的温度带。热带:太阳直射,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终年炎热。温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分明。寒带地区:太阳斜射,获得太阳光热最少,终年寒冷。根据所处纬度位置,了解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 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回答问题。 ( 1)图上的比例尺改为数字式 : 。 ( 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A: B: C: D: ( 3)甲地和乙地的相对 高度为 米。 ( 4) B和 D的图

43、上距离为 2厘米,求得 B和 D的实际距离为 千米。 答案: (1)1/50000或 1:50000 (2)陡崖;山脊;鞍部;山峰 ( 3) 50 ( 4) 1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线段式比例尺 ,可以转换成数字式比例尺, 1/50000或 1:50000。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重合的部分 A是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的部位凸出为山脊,所以 B为山脊;两山峰之间平缓的部位 C为鞍部;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的部位 D为山峰。 ( 3)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海拔高度,甲海拔 250米,乙海拔 200米,两地相差50米。 ( 4)根据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44、B和 D的实际距离等于 2(1/50000),计算结果为 1千米。 考点:本题考查登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数值、弯曲变化,掌握不同山体部位名称,以及地图上比例尺计算的内容。 点评: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利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而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每条等高线的海拔高度,根据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 ,可以读出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同时也可以计算出不同地点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数值变化可以表示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

45、线重合的部分是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的部位凸出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的部分为山谷;两山峰之间平缓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的部位为山峰。 比例尺是地图三要素之一,根据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的公式进行计算是一项基本地理技能。计算比例尺时,可以用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计算实地距离时,可以用图上距离 /比例尺;计算 图上距离时,可以用实地距离 比例尺。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厘米作为计算图上距离时选用的单位,米或千米作为计算实地距离时选用的单位。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变化掌握相对高度的计算,根据等高线弯曲变化掌握山地不同部位名称,根据比例尺公

46、式,掌握比例尺计算。 读下面材料,归纳出中国主要的地形类型有哪些。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西部青藏高原一带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地面广阔,起伏和缓;西南部地区,特别是云南的西部一带,海拔较高,坡陡谷深,高山峡谷众多;中国还有许许多多的盆地,它们中间低,四周高,致 使盆地内部水汽多,太阳辐射较弱。中国的东部地区地面平坦广阔,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中国的东南地区有海拔多在 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的地形区,在该地形区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不仅可以增加这些地区的经济收入,还可以防止这些地区水土流失。 答:中国主要的地形类型有 。 答案: 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 试题分析:通过文字资料,可以直接提取有效信息,即我国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 考点:本题通过分析文字资料,考查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 点评:通过阅读分析文字资料,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 项基本技能。高原:是海拔在 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是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是海拔在 500 米一下,地势起伏较大。平原:是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宽广平坦。通过阅读材料,根据资料中的描述,可以发现我国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培养学生读资料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