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青华中学初二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0407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青华中学初二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青华中学初二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青华中学初二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青华中学初二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青华中学初二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青华中学初二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夏天的早晨,宿迁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 A 0 B 25 C 50 D 75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温度的估测,根据夏天早晨宿迁气温来估测水的温度由于宿迁夏天早晨的气温较高,自来水的温度略低于气温 考点:本题考查温度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对温度的估测是估测题的一种,要求多积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某同学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室外放了两只等量酒精的相同的烧杯,其中一只放在

2、烈日下,另一只放在附近的树荫下,一段时间后,比较两只烧杯中剩余酒精的 多少,他这样做是为了验证:( ) A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B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C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D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气流快慢的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液体自身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快慢;根据实验具体做法,利用控制变量进行具体分析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处,是在液体表面积大小、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快慢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放在烈日下,对其中的一杯酒精进行加热的方法改变温度的高低,所以探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考

3、点: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控制变量法的具体应用,要多注意物理知识和生活的现象的联系 如图所示 ,取一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中央扎一个小孔,用一层塑料薄膜蒙住杯口,将小孔对着窗外远处的景物,在薄膜上观察到窗外景物的像是 ( ) A正立、等大的 B正立、缩小的 C倒立、缩小的 D倒立、放大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由于物距远远大于像距,故小孔成的像是缩小的倒立的像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光直线传播的应

4、用 点评: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的大小和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规律的是 (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在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以缓解症状 C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答案: D 试题分析:干冰降温是利用了升华吸热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利用蒸发吸热,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主要是利用冰袋温度低从病人身上吸收热冰块放在可乐饮料中会熔化吸热使饮料降温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而不是利用熔化吸热,故 A错误 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利用蒸发吸热,故 B错误 在发烧的

5、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主要是利用热传递使病人降温的,不是利用熔化吸热,故 C错误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冰块会在饮料中熔化吸热,使饮料温度降低变的更凉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本 题考查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点评:要解决本题,即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现象,还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烛 “跳舞 ”,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

6、体中最小;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速度为 0 A、正确,实验室很难创造真空环境,因此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一般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正确,因为声音具有能量,喇叭发出的较强声音的能量可以使它前面的烛焰 “跳舞 ”; C、正确,课堂上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学生耳朵的; D、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与能量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以下知识点:( 1)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推理知道的; ( 2)声音具有能量; ( 3)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属于基础 题

7、。 月亮、太阳、点燃的火把,其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和月亮 B太阳、月亮、火把 C只有太阳 D太阳和点燃的火把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源指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有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太阳本身能发光,是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本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点燃的火把能够发光,是光源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光源 点评:辨别物体是否是光源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看该物体是本身会发光,还是反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 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是( ) A钢轨 B纯水 C木材 D空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但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

8、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故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小 考点:本题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点评:根据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属于基础题。 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 “请熄火加油 ”、 “请不要使用手机 ”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汽油常温下易蒸发,并且气态的汽油遇到火花易燃,从这个角度分析汽油在常温下容易蒸发,汽车工作时和手机工作时,容易产生电火花,容易引燃气态的汽油燃烧

9、,发生火灾 考点:本题考查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点评:解题时一定要紧扣定义,抓住蒸发与沸腾的特点;还要注意物理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 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这是由于( ) A太阳直接发出来的 B光的色散 C人的视觉出现偏差 D空气透过的色光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彩虹的出现是由于光的色散过天晴,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色散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光的色散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

10、,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的三种状态:液态 气态 固态;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生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吸热,融化:吸热,升华:吸热;液化:放热,凝固:放热,凝华:放热 A、水蒸气液化是放热的,错误; B、错误,积雪也可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C、水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正确; D、积雪吸热熔化成水,错误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水的三态变化 点评: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判断要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禁止在市区燃放烟

11、花爆竹 C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D用手捂住耳朵 答案: C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消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吸声;( 3)在耳朵处减弱 -隔声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A不正确 B、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这是从声源处减弱故 B不正确 C、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C正确 D、用手捂住耳朵这是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故 D不正确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明确生活中是采用那种途径减弱噪声的,例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 -消声;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在

12、传播过程中减弱 -吸声;机场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在耳朵处减弱 -隔声 大象有时会用脚踏击地面,产生的声音人耳无法察觉,但可以通过地面传到很远的地方,被其他大象听到,这种声音是 ( ) A可听声 B超声波 C次声波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 20000Hz,低于 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 20000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这种声音的频率低于 20Hz,所以是次声波 考点:本题考查超声波与次声波 点评:此类题目,考查内容一般有两方面: ( 1)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都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之外,都是

13、人听不到的声音; ( 2)大体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化成水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镜片上会蒙上一层水珠 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手烘干 D灯泡用久了,灯 丝会变细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A、冰块化成水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镜片上蒙上一层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C、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是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

14、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 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不透明的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舞台追光灯发出绿光,照在白上衣,白上衣可以反射绿光,白上衣反射的绿光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上衣就是绿色的;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不能反射绿光,绿光照在红裙子上被吸收,观众看到的裙子是黑色的

15、 考点: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 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是一道基础题;应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看电视机时,我们经常会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传播速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 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响度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响度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 实验题 如图所示 ,在教室里 ,小明敲响乙音叉时 ,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_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

16、体在 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_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_(选填 “还能 ”或 “不能 ”)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_. 答案:弹起来 ,振动,空气 , 还能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音叉实验可以证明物体发声的原因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 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还能观察到上述现象,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却可以使光传播。 考点:本题考查声音

17、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进行解答,是一道声学典型题目,要切实理解掌握 在图甲 “观察水的沸腾 ”的实验中: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 _和 _. (2)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 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解决的办法是 _. (3)该同学看到了如图 13乙的情景 ,这是 _(选填 “沸腾前 ”或 “沸腾时 ”)的情况 (4)该同学记录了一组数据见下表,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_ 时间 min O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18、98 98 98 98 98 98 (5)请你在图 26丙的方格纸上根据上表数据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答案:( 1)量程 ,分度值( 2)原因,水量过度(酒精灯火焰过小、没有加盖、水的初温过低,答案:合理即可); 解决办法: 用热水加热(减少水量、给烧杯加盖子、答案:合理即可)。 ( 3)沸腾前( 4) 98 (5) 试题分析: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根据吸收热量公式 Q=Cm t 来解答比如:水的质量大,水的初温太低,加大放出热量的设备根据水沸腾前 和沸腾时的特点来判断仔细观察加热过程中水温的变化,可判断(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分度值和量程( 2)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从开始加

19、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说明水需要吸收的热量多,由吸收热量公式Q=Cm t知,水过多,或水的初温太低解决的办法是,倒掉一部分水 ( 3)水沸腾前,底部的水受热,会有少量的气泡向上运动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向上运动 ( 4)由上表看出:加热到 5分至 10分时,水的温度为 98 不变说明水的沸点为 98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生熟悉温度计的使用,以及对水沸腾实验的了解。 填空题 医生为病人诊病 所使用的听诊器,如图甲所示,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_如图乙所示,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这表明声音可以 _ _ 答案:响度 , 传

20、递信息 试题分析: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 声呐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鱼群时会反射回声音,根据时间差可以计算出鱼群的位置; 考点:本题考查响度、声与信息 点评: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 能量;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越强,听到的越清楚是中考的热点 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答案:波 , 音调 。 试题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基础知识可知声音的传播形式;利用决定弦乐器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决定因素即可知道

21、这样操作的目的由声音传播的基础知识可知,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的 琴声音调的高低是由琴弦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松紧度来决定的在材质、横截面积、松紧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其长度,可以改变琴声的音调高低 考点: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 点评:对琴弦发声音调的高低的决定因素,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进行细化的考查考查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_性质制成的使用时,它 _ (可以不可以 )离开人体读数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 答案:热胀冷缩 , 缩口 , 可以 , 37.1 试题分析:体温计也是液体温度计,所以其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它特殊的构造是在玻璃泡和直玻璃

22、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的细管,它的作用是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内水银断开,所以使用时,能使它离开人体读数 观察图片可知:该温度计分度值为 0.1 ,液面对 37.1刻度,且不需要估读,故体温计的示数为: 37.1 ;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点评: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以及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 在对体温计进行读数时,一定要先认清该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图示进行读数 如图所示是对某种固体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非晶体) A点时物质状态是 (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线

23、段 BC 表示的是 的过程,在 BC 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 (填不变、升高、降低) 答案:晶体 , 固态 , 熔化 , 不变 试题分析: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读图可知, BC 段时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而且此 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A点时物体还没达到熔点,所以是固态。 考点:本题考查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点评:读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关键是要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时物质所处的

24、状态 一群风华少女 2005年春节晚会上,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 千手观音 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 _的缘故。 (2) 佛光普照,梵音如丝,聆听脱俗乐音,我们 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 _是不同的。(填 “音调 ”、 “音色 ”或 “响度 ”) (3)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 _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_而产生的效果。(填物态变化) ( 4)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

25、_,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答案: (1)直线传播 (2) 音色 (3) 升华 , 液化 (4)振动 试题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声音的音调、响度相同时,音色不同仍能分别出不同的声音固态吸热变为气态是升华,气态放热变为液态是液化正常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声音还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1)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是因

26、为光沿直线传播,邰丽华挡住了身后舞蹈者反射的光线,说明舞 蹈者站在了一条直线上 ( 2)佛光普照,梵音如丝,聆听脱俗乐音,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音调、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 3)固态二氧化碳吸热直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属于升华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变为液态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 4)聋哑少女是在耳膜或听小骨上出现了问题,仍能使舞台、音箱的振动直接传到听觉神经,即通过骨传导引起听觉 考点:本题考查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声音的产生、音色 点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站队、射击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 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

27、、音色,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决定; 物态变化分为固态吸热变为液态是熔化,液态吸热变为气态是汽化,固态吸热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气态放热变为液态是液化,液态放热变为固态是凝固,气态放热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鼓膜、听小骨等出现问题引起的耳聋成为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出现问题引起的耳聋成为神经性耳聋 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 所听到的声音发生了变化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

28、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_(甲乙 )实验,另一个实验则说明了_ 答案:乙 ,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快慢)有关 试题分析:物体振动会发声,声音的音调与与刻度尺伸出的桌面的长度有关;乙实验中,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即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当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时,声音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故音调也发生了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动的幅

29、度有关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m/s; 打雷时,常常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 。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 m。 答案: 108 ,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声音大(快) , 3.84108 试题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知道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的时间,求出激光从地球到月球单趟用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 激光从地球到月球单趟用的时间: t=1/22.56s=1.28s,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s=vt=3108m/s1.28s=3.84108m闪电和

30、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之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 3108m/s)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340m/s) 考点: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声速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确定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用的时间(单趟) 简答题 如图为一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 AB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 (1)该原理说明: 红外线 _(是不是 )沿直线传播的 . 红外线 _(能不能 )穿透人体 (2)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才能证明红外发射器

31、和 接收器间是否有红外线 请简述: _ 答案:( 1) _是 . _不能 ;( 2) 把温度计放在红外线发生器与接收器之间,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若示数明显升高则说明有红外线,反之则没有红外线。(做法合理即可) 。 试题分析: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根据题意,可知红外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当盗贼遮挡在 AB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说明红外线不能穿透人 体;证明红外线的存在可以通过把温度计放在红外线发生器与接收器之间,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若示数明显升高则说明有红外线,反之则没有红外线。 考点:本题考查红外线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清楚题意,结合光的有关知识解答。 作图题 请按下列要求作图: 如图甲所示, S为光源, MN 为不透光的木板,作出木板右侧光线射不到的区域 (用阴影表示 ) 答案: 试题分析:要从光源的位置和遮光板的上下端点入手来进行作图从光源 S射出,经过遮光板的左下端和遮光板左上端 M分别作出入射光线 SA、 SB,则;阴影部分即为光线射不到的区域,如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