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0411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水果中插入两片金属片,可以制成一个水果电池,小华认为它供电的多少可能与水果的种类有关,于是,他将几个不同的水果中插入两片金属片给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就 “小华将几个不同的水果中插入两片金属片给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 “小华将几个不同的水果中插入两片金属片

2、给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环节,故答案:选择 C 考点:物理学方法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科学探究的环节进行分析解答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的 E点。若要使反射光射到墙上的 F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B.入射光不动 ,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 C.入射光不动 ,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 角度 D.入射光不动 ,将平面镜顺时针转动适当角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 :A 平面镜不动,入射角不变,减小入射角,此说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并且不符合反射定

3、律,故错误。 B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根据反射定律,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对反射光线没有任何改变,不符合题意。 C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根据反射定律,平面镜逆时针旋转则反射光线将向下移动,与题目要求相反。 故答案:选择 D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点评:解决此题需要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掌握的比较熟练。 雨后的街道上有些积水,到了夜晚背着灯光行走,则看到 A干燥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积水处较亮 C干燥地面较亮 D积水处发生漫反射 答案: C 下图中不属于紫外线应用与防护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 1)红外线是红光以外的光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和穿透力比较强,利用红外线制

4、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等 ( 2)紫外线是紫光以外的光线,具有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荧光效应强的特点 解: A、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军事上故 A符合题意 B、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故 B不符合题意 C、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以杀死微生物,用紫外线等可以杀菌故 C不符合题意 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可以用遮阳帽防护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紫外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是一道基础题目 如图是对冰加

5、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B段,冰仍然处于固态,没有熔化 B BC 段是一个吸热过程 C CD段该物质处于液态 D 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冰为晶体,从熔化图象可看出, 0min对应温度为开始加热时温度,固态的冰升高温度,到第 3min开始熔化, BC 段为冰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对应的时间为熔化时间,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需要吸收热量从第 6min开始已经转化为液态了从 C点到 D点,是液态的水在吸热升温,第 9min的开始是水达到沸点开始沸腾,汽化成的水蒸气到空中,容器中只是正在沸腾的水。故 DE段表示沸腾的过程。因此

6、答案:选择 D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点评:此题考查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图象,通过图象得出物理信息:晶体的熔点、液体沸点、各段物质对应的状态等;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一个苹果在阳光下看起来是红色,这是因为 A红光透过苹果 B苹果只吸收红光 C苹果只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C 试题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光线的颜色来决定的 解:太阳光照射到苹果上 ,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红光被反射,所以呈现红色 故选 C 考点:物体的颜色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要注意不透明的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他色光;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

7、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在 0 的环境中,把一小块 0 的冰投入一大杯 0 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收热量;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解:把一块 0 的冰投入 0 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 0 ),所以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 故选 D 考点:熔化、凝固的条件 点评:解决本题要对晶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条件学习的比较好。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8、 B “下雪不冷化雪冷 ”,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我们对于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来分析,得出结论 解: A、天冷时,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 A错误; B、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 B正确; C、蒸发属于汽化的一种方式,汽化需要吸热,因此要从身上带走热量故 C正确; D、冷冻冰糕外层出现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 D正确 故选 A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与熔化

9、吸热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 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得出结论;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有科学家曾预言: “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其主要原因有: 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富裕; 地球上淡水分布不均匀; 水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 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浪费水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这些原因中属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工业废水的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了很严重的水污染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枯竭在生产 、生活中对水的浪费

10、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水危机。 解: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富裕;地球上淡水分布不均匀,是自然因素形成的 水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浪费水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水资源危机 故选 A 考点: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措施 点评:地球上水的总量虽然很大,但由于淡水资源不丰富且分布不均,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我们的水资源越来越缺乏,我们应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用水。 图中说法正确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对声音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考查,即涉及到了声音的传播 ,还有乐音的三要素,噪音的防止以及超声波的知识。 解: A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这一说

11、法错误,因为宇航员对话是使用的无线电设备,不是直接在真空环境中进行的。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这说法错误,手按弦的位置改变了,也就改变了弦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而不是响度。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隔音墙是在道路两旁,而道路上的噪音主要是由汽车产生的,因此应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而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的。 故答案:选择 D 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点, 噪声以及超声波等知识。 点评:要解决此题,需要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点,噪声以及超声波等知识等知识非常的熟悉才能正确的解答。 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

12、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 A甲说: “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 ” B乙说: “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 ” C丙说: “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 ” D丁说: “是为了藏匿物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进行传播,所以当游击队员挖地道时,声音会通过地面传到水缸,声音在水缸中来回反射,会增大听到声音的响度,故日军指挥官可以很清楚的在水缸中听到声音,从而得到挖地道的信息; 故选 B 考点:声音的

13、传播条件 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的反射进行分析解答 下列温度中,约为 37 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答案: A 点评: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 解: A、人的正常体温为 37 ,正确,符合题意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100 ,错误,不合题意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 10 以下,错误,不合题意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为 25 ,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温度的有关知识 试题分析:考查估测能力,需要

14、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 A 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此答案:正确,潜望镜就是利用光的反射来制作的。 B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这一说法正确,不单单是光的反射,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 C 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这一说法错误,根据光的

15、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此说法是错误的。 D 平面镜所称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此说法正确,平面镜就是由于光的反射,从而形成了虚像。 故答案:选择 C 考点:此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 点评:解决此题要对光的反射现象及反射定律非常的熟悉。 小明在探究 “水降温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 “水降温时温度随时间增加降低得越来越慢 ”的结论,则从表中提取的能得出该结论的信息是 时间 t/min 0 2 4 6 8 10 温度 t/ 60 53 48 45 43 42 A温度与时间成反比 B时间变化,温度也变化 C时间逐渐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D时间的增加量

16、相等,温度的降低量越来越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温度变化越来越慢,说明温度越高,散热越快,即在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降温越快;温度越低,降温越慢 解: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内,开始温度降低得幅度大,后来降低的温度变慢故随着时间的增加量相等,温度的降低量越来越小 故选 D 考点:热传递 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通过对水降温过程的探究,要求学生掌握对图象的分析能力,题目新颖,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素质 如图所示是一个台球桌面, A、 B、 C、 D、 E、 F是它的六个洞,现根据桌面上台球的分布情况,需要采用打反弹的方式将黑球击入 A洞或 B洞 (小球的反弹类

17、似于光的反射 ),在图中 、 、 、 四个反弹点应选择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根据定律内容,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符合要求的只有 两个反弹点。故答案:选择 C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熟知,并且能够灵活的应用。 实验题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 “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

18、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 (如图 ) 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 距离共做 10次 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_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_来反

19、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4)实验中为了能使两种玻璃把玻璃球弹开的距离有较大的差异,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实验改进方法。 _ 答案: (1)随意拉开橡胶球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3)受敲击时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受到的振动弱 (4)减小斜面的坡度或使橡胶球偏移竖直位置的角度增大 试题分析:此实验是把玻璃板振动的强弱转换成了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利用了转换的思想方法,这样通过观察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就可以比较单层和双层玻璃板的振动强弱 解:( 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的主要原因; ( 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

20、,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 ( 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 ,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 4)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振动时,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较近,为了能使两种玻璃把玻璃球弹开的距离有较大的差异,可减小斜面的坡度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 (1)随意拉开橡胶球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3)受敲击时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受到的振动弱 (4)减小斜面的坡度或使橡胶球偏移竖直位置的角度增大 考点: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 点评: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研究方法进行分

21、析解答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 M平放在平板上,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 E、 F两块粘接起来的,其中 F可绕接缝 ON转动。 (1)在实验中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也能方便地测量 。 (2)以法线 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 B面绕法线 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发生 ”或 “不发生 ”)变化,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 _同一平面内。 (填 “在 ”或 “不在 ”) (3)将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 _(填: “靠近 ”或 “远离 ”)法线。 答案: (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反射角和入射角 (2)不发生 在 (3)靠近 试题分析:( 1

22、)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2)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 3)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互换进行实验,观察反射光线与原来入射光线的关系得出结论 解: (1)因为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光线,所以用白纸板是为了更好的显示光线。故答案: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反射角和入射角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故答案:为:不发 生 在 (3) 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随着减小

23、,故答案:为:靠近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本实验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以及光路具有可逆性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 A、 B 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 A立在玻 璃板前,又把蜡烛 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 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 A和 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 _(填 “A”或 “B”)侧观察

24、蜡烛 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将蜡烛 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 (如图甲 )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4)小明在 B蜡烛的上方放一根火柴,火柴 (选填 “可能 ”或 “不可能 ”)被点燃; (5)图乙是小明同学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 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关系,然后又分别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请问小明同学能否得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答: ,理由是: 。 (6)若现有 3mm和 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 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如果选用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25、 . 答案: (1)大小 (2)A (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不能 (5)不能 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6)2,出现两个像 试题分析:(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象大小相等( 2)实验中要采用薄玻璃板,因为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玻璃越厚,反射面越远,两个像距离越远,使实验复杂化 ( 3)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否则具有偶然性 解:( 1)选择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做试验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之间的关系,故答案:为:大小( 2)平面将所成的像是虚像,物象同

26、侧,故答案:为: A( 3)实验时,应当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白纸上,否则无法使蜡烛的像和蜡烛重合。故答案: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在 B处 并没有真实的蜡烛的像,所以不能点燃火柴。故答案:为:不能 ( 5)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故答案:为:不能 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6)实验时,尽量采用薄玻璃板,避免出现明显的两个像,简化实验所以选择 2mm玻璃板进行实验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点评:( 1)掌握平面镜成像中实验器材的在实验中的作用,例如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使用薄的并且透明的玻璃板等 (

27、 2)初中物理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 误差;有的是多次测量发现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在 “观察水沸腾 ”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位置,确定 _(填 “A”或“B”)的位置 (2)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则图中 _(填“ ”或 “ ”)是沸腾前的情况 (3)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在图丙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 ) 90 92 93 95 96 98 98 98 98 98

28、 98 (4)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的沸点是 _ .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_(选填 “大于 ”、 “等于 ”或 “小于 ”)标准大气压 (5)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 _(填 “能 ”或 “不能 ”)继续沸腾,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 _ (6)如图丁所示,给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 a图线所示 (实线部分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量减少,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答案: (1) B (2) (3)略 (4) 98,小于 (5)不能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6)C 试题分析:( 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29、,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 2)要了解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特点: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最后消失;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 ( 3)知道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但要继续吸热 解:( 1)用酒精灯加热是,要用酒精灯的 外焰加热所以要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调节铁圈的高度,故答案:选择 B ( 2)水沸腾时的现象是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沸腾,产生大量的气泡。 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说明容器上面的水仍然没有沸腾。 ( 3)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描点连线。 ( 4)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30、,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知水的沸点为 980,而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 1000,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故答案:为:980 小于 ( 5)液体在沸腾的时候,要继续吸收热量,停止加热,液体也停止沸腾。故答案:为:不能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 6)根据题意,仅仅减少了水量,其他的条件不变,则受到影响的只有加热的时间更短了,水的沸点不会发生变化。故答案:为 C。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点评: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用到温度计测量温度,所以实验中考查了对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并且考查了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这也是此实验中的一个重点知道水沸腾的条件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

31、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多少萘为宜 ( ) A. 越少越好 B.越多越好 C.能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其中即可 D.随意多少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 “快 ”或 “慢 ”),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除图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4)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 “白气 ”冒出, “白气 ”是 (填序号 )。 A水蒸汽 B小水珠 (5)如图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分钟。 答案: (1)C (2)慢 (

32、3)秒表 (4)B (5)15 试题分析: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仍然要吸收热量 解:( 1)在探究萘的熔化实验时,试管中的萘要适量,也就是能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其中即可。即答案:应该选择 C;( 2)将试管放入水中,利用水来加热,可以使试管里面的萘受热均匀,并且温度上升比较慢,便于观察和记录。故答案:为 “慢 ”( 3)在这个试验中,除了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点燃酒精灯的火柴,还有就是记录时间的秒表,故答案:是秒表。( 4) “白气 ”的形成,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了,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答案:是 B。( 5)根据图可知,萘是从第 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25分钟熔化结束。所以熔化

33、时间一共 15分钟 .故答案:为( 5) 15分钟 考点:晶体熔化规律 点评:学生要对晶体的熔化条件和特点比较熟悉,有较强的实验经验,才能顺利的解决这个题目。 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封闭气体发生热胀冷缩,使水平玻璃管中液柱发生移动,如图所示,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1)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 _(填 “左 ”、 “右 ”) 移动。 (2)为了测量温度,小明决定给它标上刻度,请你帮他完成这个任务,说出一种标刻度的具体方法 . 答案: (1)左 (2)将此装置放在 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 0 ,将它放在沸水中,液柱处标上 100 ,然

34、后在以上两个刻度之间进行 100等分,就可以标上各个刻度了。 试题分析:某同学设计的这个气体温度计,主要是考瓶内的空气来感受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时,瓶内空气就会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瓶内气体压强变大,挤压上方的液柱,液柱向左运动,从而显示出示数 解:( 1)当温度升高时,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挤压上方的液柱,液柱就会向左运动故答案:为:左 (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沸水的温度是 100 因此,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进行刻度。故答案:为:将此装置放在冰 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 0 ,将它放在沸水中,液柱处标上 100 ,然后在以上两个刻度之间进行 100等分,就可以标上各个刻度了。 考点:物质的物理特

35、征 点评:此题属于创新题型,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制作了一个气体温度计,让同学们进一步完成制作并说明原理,是中考的一个方向 填空题 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_产生的;鼓面的 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答案:振动;振幅 试题分析: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 1)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这是一种放大的思想 -即将不易

36、观察的鼓面的振动转化为小纸团的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振动;振幅 考点:声音的产生;响度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 合声音的产生和特性进行分析解答 2012年某市制定了中高考期间禁噪方案,规定 5月 20日至 6月 20日中高考期间各考点的噪声不超过 45_(填单位 )教室外汽车喇叭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把教室门窗关起来,这是在 _减弱噪声。 答案:分贝;传播过程中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我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分贝是我们刚刚能够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0到 40分贝是较为理想

37、的安静环境; 防治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 在传播过程中; 在人耳处 解: 中高考期间禁噪方案规定了中高考期间各考点的噪声等级,即各考点的噪声不超过 45分贝 把门窗关上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分贝;传播过程中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记住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和分贝的几个数据经验有关噪声问题是声学中常见考点,还要和实际生活结合 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 _,如图所示 ,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_; 答案:液体的热胀冷缩, 8 , -3 试题分析:(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 物理量物体的温度高低常用温度计来测量,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 2)温度

38、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温度计的示数在量程的范围内,分度值为 1 ,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 解:( 1)温度计内的液体一般是水银或酒精,利用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 2)甲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 ,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 8 ; 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 ,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 -3 故答案:为:( 1)液体热胀冷缩; ( 2) 8 -3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温度和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39、。 如图所示,光与镜面成 30角射在平面镜上,这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为 _;如果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为 _,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_ 答案: , 0, 180 试题分析: 先确定入射角的大小,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求出反射角的大小 知道入射角的概念:入射光 线和法线的夹角入射光线垂直照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是 0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解: 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 30,所以入射角为 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入射角为 60; 光线垂直地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 0,所以入射角为 0,根据光的反射定

40、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也为 0。光的传播方向也就改变了 180 故答案:为: 60, 0, 180 考点:光的反射 点评: 考查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情况,要求学生会灵活应用光的反射定律 此题主要考查入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同时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 10s内振动 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 (选填 “能 ” 或 “不能 ”)。 答案:,能 试题分析:( 1)频率是物体 1s振动的次数,翅膀 10s内振动了 3500次,可以求出频率 (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20Hz 20000Hz 解

41、:( 1)昆虫的翅膀在 10s内振动了 3500次, f=3500次 /10s=350Hz (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20Hz 20000Hz 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故答案:为: 350;能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点评:( 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 ( 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一条小河,水深 5m,一只小鸟在距离河面 10m高处自由飞行,我们在河水中看到小鸟的影子,这其实是小鸟的 _像 (虚 /实 ),它是由于_形成的,像和小鸟之间的距离是 _m。 答案:虚, 光的反射, 20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42、 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解:( 1)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小鸟在湖面的 “倒影 ”是虚像; ( 2)已知小鸟距水面 10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 10m,所以 “倒影 ”距小鸟为10m+10m=20m; 故答案:为:虚;光的反射; 20 考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

43、出解答 2009年 12月 7日至 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全球环境保护问题,最后就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达成了一致意见。温室气体包含 、甲烷、水汽等均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通过,但却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这种作用就像玻璃温室一样,故称为温室效应。请举出温室效应的一个危害: 。 答案: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或热带风暴频发 试题 分析: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温室效应造成的后果回答本题 解: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多造成的,温室效应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过多,这些气体能让太阳发出的热到达地面,但阻碍地

44、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或将地表反射的热反射回大气层),这种作用就像玻璃温室一样,故称为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温度升高,两极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城市,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故答案: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或热带风暴频发 考点:能源危机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 影响 点评: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很多灾难,所以要减缓温室效应,人人有责,应做到:植树造林、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 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 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 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将 (选填 “向左 ”、“向右

45、”或 “不会 ”)移动 答案: ,向右 试题分析:( 1)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可确定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 (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液面发生变化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作图可知光点 S的移动方向 解:( 1)由 “激光与水平液面成 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 ”,可得入射角为 90-50=40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 4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80 ( 2)当液面发生变化,下降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斑将向右移到 A的位置,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80;向右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镜面反射来解释分析液 面微变监视器的原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会根据掌握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作图 做 “水的沸腾 ”实验时,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做的好处是 。若实验时不小心被 沸水烫伤; 水蒸气烫伤, (填 “ ” 或 “ ”)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 答案:减少热量损失 (缩短加热时间 ) 液化放热 试题分析: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分别为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加盖的目的是为了尽量的使减少热量的散失加快水的沸腾,缩短实验时间。如果被水蒸气烫伤,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这一过程中要 放出热量,但是温度不变,所以形成了二次烫伤,情况更严重。 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