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新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0438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西新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新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新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新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新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西新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隋朝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朝代,下列有关隋朝的历史知识叙述有误的是 A开国皇帝杨坚建立了以长安为都城的统一王朝 B杨坚在位时出现了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 C杨坚在位时的年号为天宝 D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 “分科举人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又称开皇之治。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了全国且励精图治,发展经济, 605年,隋炀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A,B,D三项正确,符合隋朝的历史,本题选 C。 考点:隋朝的历史 点评:

2、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隋朝虽然短暂,但是却创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运河的开凿贯通了南北,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于隋朝的历史,同学们要注意对时间制度等的识记。 “苏湖熟,天下足 ”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两宋经济发展中的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南方日益成

3、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 “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经济重心南移的方向是从黄河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本题选 A。 考点: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要大事,经济重心的南移给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是:安定的社会坏境,先进的生产技术与高素质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等。

4、 一位法国学者说: “(宋代中国) 现代化 的程度令人吃惊。 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下列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 “现代化 ”水平的是 交子 在报纸上看新闻 瓦子 发电报问候亲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北宋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宋朝时农业发展。发明了新农具 “秧马 ”,还出现了牛转翻车。宋朝时手工业发展。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制瓷业发展,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采煤技术领先世界;造船业在当时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指南针。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海外贸易兴盛。泉州,

5、广州,明州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宋代城市中已打破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沿街设立店铺。出现娱乐场所 “瓦肆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这一切都体现出宋代浓浓的现代化气息, 这时候在宋代还命运出现,排除,本题选 A 。 考点:北宋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要特别熟悉,然后要根据历史知识进行归类,宋文化是我国古代比较发达的文化,宋词闻名于世,科技发展,出现了许多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对于宋文化的史实,同学们要注意 识记和理解。 隋唐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最准确的应概括为( ) A繁荣与开放 B光照四邻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对外交流的

6、频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隋唐朝的对外友好往来的史实,分析题目,隋唐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发达,对外交往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出现繁荣的景象,隋唐时期,出现了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如玄奘西行去西方求取佛经,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的故事,主动学习外国文化,表达了中国人的开放意识,也体现了刻苦精神,所以选 A 考点:唐朝的对外友好往来的史实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又要对唐朝的友好往来的史实比较熟悉才能饿出答案:,所以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不断的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 ” ,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

7、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经过长期融合而形成的新民族 A回族 B维吾尔族 C苗族 D土家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元朝时新的少数民族回族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回族是由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伊朗人以及突厥语系民族到中 国之后跟蒙古族、维吾尔族及汉族相融合产生的民族,元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13世纪初叶,大量被迫迁来中国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到中原生活,并渐渐与汉人同化,后来同汉族人、维吾尔人、蒙古人融合,形成了回族,本题选 A。 考点:回族的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回族这个多族

8、源的民族至今在中国大陆上生存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民族从它的产生、发展到壮大,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为中国多种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治理国家,抗击外侮,发展经济等方面,其功 不可磨灭。 “精忠报国 ”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抗击的是( )的南下中原 A辽 B西夏 C金 D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 “精忠报国 ”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宋中兴四将图岳飞像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

9、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 “岳家军 ”,在金兵中流传着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和 “精忠报国 ”表示对 “岳家军 ”和岳飞的最高赞誉,本题选 C。 考点:岳飞抗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同学们要注意 区分民族间的战争和反侵略战争的区别,民族间的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和被侵略之说,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间和是主流,战争是次流,只有抵抗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历史史实才称只为反侵略战争。 北宋的建立是赵匡胤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完成的?( ) 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 D朝中大将发动兵

10、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北宋政权建立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960年春,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奉命带兵北上,到了开封东北的陈桥驿,遂发动兵变,“黄袍加身 ”,回师都城,夺取了后周政权,定国号为 “宋 ”,史称 “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本题选 D。 考点:北宋的建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北宋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祖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家喻户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中唐、五代以来藩镇跋扈的局面,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

11、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 ”的祸根。 小明编写了一部关于北宋的影视剧,下面是场景之一 (东京汴河沿岸 ),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道路两傍的瓦顶平房错落有致 B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他们大多穿着棉布做的衣服 C不时有乘轿者、骑马者从街中穿过 D河中有轻舟荡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北宋社会生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兴起;元代棉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元朝的黄道婆推广了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松江是元、明两代的棉纺织业中心;明朝棉布产量多,质地优良,人们的衣料以棉布为主。 ACD反映了北宋时 期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景象, B不可能出现在北

12、宋,本题选 B。 考点:北宋的社会生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城市也发展起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时期东京的繁华景象,宋朝是我国古代继隋唐之后经济和文化科技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朝代。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与探究 ,感受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进而体悟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 ;认识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树立我们保护文物、保护历史遗迹的意识。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政府在对外贸易港口 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下列可能设置过市舶司的城市是:( ) A天津 B泉州 C上海 D海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

13、生对市舶司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市舶司是我国古代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政府机构,市舶司在特定港口遵照朝廷指令,统一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其主要官员 “市舶使 ”及其下属由朝廷任命。 1087年,经户部尚书李常向朝廷建议获准,北宋政府在泉州增置市舶司,负责管理来往于海外的船舶、通商贸易、征税和接待外国商人等事务,本题选 B。 考点:市舶司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史书记载,早在南朝时期,泉州就已有同外国的交往活动。唐朝时,政府设立 “市舶使 ”来管理国际贸易。当时,泉州已成为继广州、交州之后,中国对外交通的第三个贸易港口,但唐朝政府未将 “市舶使 ”设在泉州。五代时,割据福

14、建的 “闽王 ”王审知重视海外贸易,泉州地方官便把发船到海外经商视为官府的财政来源,泉州的海外贸易逐渐兴隆起来。此后一直到北宋建立前,泉州的海外贸易得到长足发展,泉州作为我国重要贸易港口的条件日趋成熟。 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书省是全 国最高的行政机构 B中书省只管辖大都地区 C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D行中书省简称为 “行省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元朝在地方行政上创置行省制度。除称为 “腹里 ”的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 ”或“省 ”,派遣官员

15、管辖。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 “省 ”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因此 B 项错误,本题选 B。 考点:行省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 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有很多政治制度,分封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对我国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的省制和县制就是沿用中国古代的制度而来,同学们要细心把握和理解。 对 “澶渊之盟 ”的认识有误的是 A是北宋与西夏之间签订的和平协议 B这个条约既反映了北宋统

16、治者的软弱无能,但又在客观上促进了边境的相对稳定 C它促进了民族的交往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 D它的签订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澶渊之盟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与 1005年 1月与辽订立屈辱的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 10万两、绢 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 “澶渊之盟 ”,澶渊 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和平安

17、定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 B,C, D三项正确,本题选 A。 考点: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除了澶渊之盟的签订时间,影响外,学生还要知道:澶渊之盟是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屈辱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和约,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输金纳绢以求辽国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使北宋国威扫地。辽国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不过,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 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

18、的骏马,洁白的羊群 ” 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唐太宗 B成吉思汗 C忽必烈 D朱元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元朝建立者忽必烈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图片唐太宗是唐朝贞观之治的开创者, B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铁木真,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 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 C忽必烈称汗后,建年号 “中统 ”,但也没有另立国名。 1271年 11月,在建国十多年之后,他的统治地位已经逐渐巩固时,才正

19、式建国号为 “大元,因此忽必烈是元朝的建立者, D朱元璋是明朝的建立者,本题选 C。 考点:元朝的建立者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和分析能力,另外成吉思汗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毛泽东曾写沁园春 .雪,赞誉成吉思汗,本题也可以用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为题材命题,成吉思汗是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君主,他的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对历史人物要进行全方位的细致的掌握。 下图是闻名遐迩的清明上河图局部,该画卷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 二世纪北宋城市生活的面貌,以下关于当时社会生活描述错误的是: A北宋都城东京人口超 100万,商业繁荣 B北宋百姓热爱生活,穿红着

20、绿,骑驴坐轿游玩的人在大街上络绎不绝。 C大街上闻不到汽车尾气味,却有一丝驴屎牛屎的气息。 D画中驮炭的毛驴反映了京城已经以煤为燃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北宋商品经济发 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封建城市经济发展到北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都是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即 “市 ”、 “坊 ”严格分开。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人聚居到城市,彻底打破了 “市 ”“坊 ”的界线, “市 ”“坊 ”之间的墙壁也都拆除了。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如当时最繁华的城市 首都东京,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

21、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 “动即千万 ”(东京梦华录)。城内还有固定市场和定期集市,有娱乐场所 “瓦肆 ”, ACD三项正确反映了清明上河图的信息,而穿红着绿,骑驴坐轿游玩的人在大街上络绎不绝是为了商业贸易活动,本题选 B。 考点:清明上河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城市也发展起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时期东京的繁华景象,宋朝是我国古代继隋唐之后经济和文化科技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朝代。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与探究 ,感受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进而体悟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 ;认识我国古代优秀

22、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树立我 们保护文物、保护历史遗迹的意识。 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版图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元朝设宣政院管理 “吐蕃之境 ”,又在宣政院下设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管理政务和宗教,辖境包括今天的西藏全境、青海大部、四川一部和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部分地区。 自此西藏成为中国一个行政区,本题选 C。 考点: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元朝是我国民族关系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实践证明,西藏自古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

23、一部分,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的省制和县制就是沿用中国古代的制度而来,同学们要细心把握和理解。 唐太宗说 “治安之本,唯在得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以下哪一名臣不属于他统治时期 A姚崇 B长孙无忌 C房玄龄 D杜如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 时期善于任用贤臣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的三个名臣是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又称房谋杜断,姚崇是唐玄宗时期的名臣,他协助唐玄宗成就了开元盛世,本题选 A。 考点:唐太宗时期的三个名臣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

24、历史人物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对人才的重用是政治得失的重要条件,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都对唐朝贞观之治的出现做出了重大贡献,魏征对朝政失误的批评,对贞观政治纠谬补缺,多所裨益。太宗已感到自己不可一日离开他。太宗曾把魏征比作良匠,自己比作金子,金子原在矿石里,它之所以称贵,是由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 所宝 ”。 下图是唐朝时期使用的农具 筒车,它的功能是 A纺织 B鼓风 C灌溉 D垦荒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成就的认识,观察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筒车,筒车是唐朝发明灌溉工具,因此本题选 C。 考点:唐朝农业发展的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归纳能力,中国古代生

25、产力的发展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标志唐朝的农业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另外,同学们要注意把筒车和三国时期出现的翻车进行对比,一个是灌溉工具,一个是动力装置,要注意区分,不要混淆起来。 杜甫写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这段盛世出现在谁统治时期(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的情况,解答的关键是 “忆昔开元全盛日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姚崇为相,唐玄宗尤其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人们称开元盛世。本题选 D。 考点:开元

26、盛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对于封建社会出现的盛世,同学们要正确对待,劳动人民是创 造盛世的主人,但即使是盛世年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仍然很苦以,提醒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除了重视正文内容外,像一些对课文有辅助作用的材料,古诗句,图片等也要认真对待,多看,多想,多观察,多分析。 小李清明节到云南大理旅游,看到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如下图),唐朝时在云南大理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吐蕃 B南诏 C回纥 D回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崇圣寺,是国内外闻名的南诏名胜之一,是一座建于六诏时的古刹。唐朝时南诏在云南大理建立了少

27、数民族政权, AC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B。 考点:唐代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统治者执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导致民族关系和谐,和吐蕃,南诏,突厥等少数民族都有友好往来,再次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今天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7世纪,建造了布达拉宫,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首领是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皮罗阁 D阿倍仲麻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唐朝民族关系中吐蕃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 7 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

28、磨延续两百多年,建立了布达拉宫,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所以正确选项是 A。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主要是要求同学们把回纥,吐蕃,六诏少数民族和现在的少数民族对应起来,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而新疆居民主要是维吾尔族人,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属于较易题。 中国人在世界常被称为 “唐人 ”你推测下列叙述的原因 中最有可能的是(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中国的对外交通特别发达 C唐朝在世界享有较高的威望 D唐朝时中国开始对外交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繁荣及影响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是中国封建社

29、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唐朝对世界的影响包括: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到中国;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等。因此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 “唐人 ”。 AB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C。 考点:唐朝对世界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 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发达,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统治者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导致民族关系融洽,中华民族

30、的向心力增强,这也是唐朝繁盛的表现之一,对于唐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表现,同学们要注意识记和掌握。 封建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A为了选拔有用的人才 B为了控制选官权力 C为了巩固自身统治 D让更多读书人改变命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科举制的影响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能得出正确答案:,科举制是通过考试公平公正的选拔人 才,通过这种方式使一些有才能的人通过考试加入到统治阶级的范围中来 ,巩固了封建统治,打破了世卿世禄状态,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一大变革,影响深远,以此得出答案: C。 考点:科举制的影响 点评: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考试至今还在沿用,影响深远

31、,是考试命题的重点,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与唐朝,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 废除。同学们以后对历史概念要深入理解,全面的把握才行。 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与北宋相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 夏 金 ,与南宋相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与金与西夏,观察两幅图片, ABD不符合题意, C有西夏和辽,这是少数民族政

32、权与两宋的并立,本题选 C。 考点:两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两宋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中尤其是通过各少数民族政治家 对汉族政治制度文化的吸收,都加速了这些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和彼此融合,使各民族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形成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南宋后期许多蒙古人进人中原,中原人民迁往边疆地区,为后来元朝的民族大融合高潮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一时期频繁的民族战争虽然给各族人民带来灾难,但也促使了各族人民的接触和交流,形成民族融合的新高潮,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岳飞受到人民尊重的根本原因是( ) A他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B他精忠报国 C他遭到秦

33、桧的迫害 D他训练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宋中兴四将图岳飞像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 “岳家军 ”,在金兵中流传着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的名句,表示对 “岳家军 ”的最高赞誉,岳飞保护了人民利益,永远受到人民的尊重,本题选 A。 考点:岳飞抗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据说,在秦桧和他老婆的跪像前边,还有这么一副对联,是 用这两个坏蛋互相埋怨、对骂

34、的口气写的,更有意思: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题目中的对联显示了人民对抗金英雄岳飞的敬爱之情。 小丽在博物馆看到了泉州出土的南宋古船,他推测出的历史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B船只对外贸易应由市舶司管理 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D宋代南方赋税收入已超过北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南宋社会生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 A正确,南宋时期在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 B正确,从出土的古船规模 看,船体庞大,反映了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C正确,从古船上卡不出南方赋税收入已经超过北方,因此本题选 D。 考点:南宋的

35、社会生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识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关键是要对考古出土法南宋古船进行分析,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是解决材料题的重要步骤,每个材料下面的出处也要看清楚,用来判断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在结合课本知识去解答问题。 综合题 填空题(每空一分,共 13分) 【小题 1】唐中宗时,吐蕃赞普 _向唐朝皇室求婚,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了他。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 已经 “_”。 【小题 2】 1038年,党项羌首领 _称帝,国号大夏,定都_(今宁夏银川) 【小题 3】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 _建立了南宋,他就是宋高宗。 【小题 4】唐太宗统治年间,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这一

36、时期为“_”_ 【小题 5】元朝设置了 _管理琉球和澎湖列岛。 【小题 6】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 _。 【小题 7】 “青如天, 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是对 _瓷的赞誉。 【小题 8】 8世纪初,在唐朝的扶持下,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 _统一了各诏,建立了南诏政权。 【小题 9】唐朝高僧 _六次东渡日本,在第六次终于到达日本 【小题 10】回纥是 _的祖先, 788年回纥改称 _。 答案: 【小题 1】尺带朱丹 合同为一家 【小题 2】元昊 兴庆 【小题 3】赵构 【小题 4】贞观之治 【小题 5】澎湖巡检司 【小题 6】大都 【小题 7】青白 【小题 8】蒙舍诏 【小题

37、 9】鉴真 【小题 10】维吾尔族 回鹘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宋元明清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小题 1】根据所学知识,继文成公主入嫁吐蕃后,金城公主又入嫁吐蕃,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给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 “合同为一家了。 【小题 2】根据所学知识,公元 1038年,元昊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称帝,建国号大夏,都城是兴庆,史称西夏。 【小题 3】根据所学知识,公元 1126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开封 (今属河南 )。次年二月,废宋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同年五月,原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赵宋皇族康王赵构,在金军退走之后,于南京 (今河南商丘南 )即位,仍沿用大宋国号,史称南宋

38、。 【小题 4】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 ,知人善用 ;开言路 ,虚心纳谏 ,重用魏征等,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小题 5】根据所学,元世祖灭宋后在澎湖设立巡检司,隶属于福建泉州路同安县 今厦门 ,是我国在台湾附近岛屿设立专门政权机构的开始,标志台澎已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澎湖巡检司 【小题 6】根据所学知识,公元 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 诏法令,取易经中 “大哉乾元 ”之意,正式建国号为 “元 ”,第二年定大都为都城。 【小题 7】根据所学知识,青白瓷也叫 “影青 ”、 “隐青 ”、 “映青 ”。指的是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青白瓷

39、是宋元时期景德镇及受其影响的窑场烧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品种。 【小题 8】在地理位置上,蒙舍诏在其他五诏的南部,又称为南诏。公元 738年,皮逻阁完成了统一六诏的丰功伟绩。 【小题 9】根据所学,鉴真是唐朝的和尚,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 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小题 10】根据所学知识,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唐天宝三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王庭 (牙帐 )设于鄂尔浑河流域,居民仍以游牧为主。唐朝时,回纥取 “迅捷如鹘然 ”的意

40、思,改作回鹘。 考点:唐宋元明清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但和是主流,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和发展,战是次要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说明,中华 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间的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和被侵略之说,同学们要注意这一点。 【材料一】: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沁园春雪毛泽东。( 13分)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唐太宗 ( 1)结合材料一,写出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名字。( 3分) (

41、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人的功绩。( 6分) ( 3)根据材料二,写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执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1分)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方式?( 2分)他被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 1分) 答案: (1)李世民( 1分),赵匡胤( 1分),铁木真( 1分) ( 2)李世民:协助建立唐朝,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2分) 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2分)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 2分) ( 3)平等,一视同仁( 1分),和亲、册封、赏赐、武力( 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天可汗( 1分)(酌情扣分,以增加区分度)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宋元时期的历

42、史史实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阅读材料一,秦皇汉武指秦始皇汉武帝,唐宗宋 祖指唐朝贞观之治的开创者李世民和陈桥驿兵变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指公元 1206年,在斡难河畔,蒙古各部首领召开了大会,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 ( 2)根据所学知识,李世民帮助唐高祖南征北战,建立了唐朝,李世民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对外交往昌盛,民族关系融洽,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960年春,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奉命带兵北上,到了开封东北的陈桥驿,遂发动兵变, “黄袍加身 ”,回师都城,夺取了后周政权,定国号为 “宋 ”,史称 “北宋 ”。结束

43、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 局面,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铁木真, 1206年,在斡难河畔,蒙古各部首领召开了大会,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 了蒙古汗国。 ( 3)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统治者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平等,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导致民族关系融洽,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增强;采取了主要措施有和亲(如文成公主入藏),册封(如封皮罗阁为云南王),赏赐、武力(派兵打败突厥);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天可汗 ”。 考点:唐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 宋元朝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和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的三省

44、六部制和元朝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的省制和县制就是沿用中国古代的制度而来,同学们要细心把握和理解。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过: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 ( 1)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英国从中国学去的是什么考试制度?( 2分)这一制度是由谁正 式创立的?( 1分)该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1分) ( 2)这种考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分) ( 3)这种考试制度与之前

45、的九品中正制度在选官标准上有什么不同 ( 2分)该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样的意义?( 2分) ( 4)唐朝武则天为该制度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2分) 答案: ( 1)科举制 隋炀帝 隋炀帝开设进士科 ( 2)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 3)变化:从以门第、族望为标准到真才实学为标准。或者答从出身背景,家庭背景到真才实学 意义:打破了世家豪门垄断高官要职的局面,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了朝廷,扩大了封建统治 的基础,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 4)武举 殿试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根据所学,考试制度是一种公平公正的制度,中国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后来影响到英国,

46、英国也采取了类似科举制的考试办法选举人才。隋朝隋炀帝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度,隋炀帝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 ( 2)科举考试公平公正,打破了原来贵族垄断权利的局面。出身寒微的人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参加到统治阶级队伍中来,其特点是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 3)根据所学知识,原来的九品中正制按门第和家庭背景出身举荐人才,科举制则按真才实学选拔人才。意义是打破了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选拔官吏的权利收归中央,一大批出身寒微的人通过考试加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有利于统治的稳固和政权的巩固。 ( 4)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是科举制进一步完善时期,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了武举,增加了殿试,科举制发展完善

47、了。 考点:隋唐的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考试至今还在沿用,影响深远,是考试命题的重点,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与唐朝,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 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同学们以后对历史概念要深入理解,全面的把握才行。 问答题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 答案: 原因 ( 1)北人南迁,提供了劳动力,带去了技术和种子 ( 2)南方政治环境相对安定 ( 3)南方的自然资源比较优越并且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 ( 4)统治者相对重视经济的发展 ( 5)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任意回答四点,每点 1.5分 其他符 合意思或相近亦可) 表现( 1)主产于南方的水稻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苏州湖州成为闻名天下的 “粮仓 ” ( 2)南方的棉纺织业,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造船业在全国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 3)商业发展水平总体北方 ( 4)南方赋税收入所占比重超过北方( 1.5分 4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