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0446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在思想品德活动课上,八 (5)班的同学对 “公民身份的确认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B在我国,犯罪并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仍是中国公民,因为他并没有被剥夺公民的身份 C作为中国未成年人,要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真正成为中国公民 D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已加入美籍的华人不再是中国公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因而 A正确。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

2、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因而 BD正确。 C说法错误,是否是公民与年龄没有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公民的理解 点评: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考查的几率很高,因此学生不仅要记忆所学知识而且还要学会运用,这是关键的问题。 针对冒用他人姓名上学、侵害他人受教育权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曾作出批复:以侵害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公民依据宪法所享有的受教育基本权利的,应承担 相应的法律责任。依据这个司法解释,考上中专后被人冒名顶替的山东姑娘齐玉苓赢了官司。这表明 公民的姓名权受法律保护 公民享有的姓名权,不容他人侵犯 当公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

3、己的姓名权 违反宪法的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姓名权 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题干中考上中专后被人冒名顶替的山东姑娘齐玉苓赢了官司,可见其姓名权得到了维护。因而 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说法与题意不符,题干中并未提及违反宪法这一内容。 考点:本题考查维护姓名权 点评:这个题对学生来讲不难理解,但这种类型的题在考试中出现的几率很高,做这类题的时候要在充分理解题干的意思的基础上然后去做题。 漫画中所反映的考生信

4、息被卖的行为侵犯了考生的 A荣誉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生命健康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漫画中将考生信息进行贩卖,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指公民 “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因而 C是正确的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侵犯隐私权 点评:虽然是考查这个知识点,但是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然后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的答案:,比单纯直来直去的考查有一定的限制性,处理得不错。 长沙晚报曾发表过题为网络时代,个人隐私也需 “防火墙 ”的文章。

5、下列属于个人隐私 “防火墙 ”的有 增强法律观念,依法律己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认真选择倾诉对象 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知识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所谓个人隐私 “防火墙 ”是指保护个人隐私的具体措施。保护个人隐私可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两个角度。 强调增强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是从思想上阐述的。 是从行动上教会我们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所以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保护隐私 点评:本意以一篇文章为背景,告诉了我们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据调查,我国 1984年以来的奥运会冠军中,本、专科以上学历者约占81.95%,硕

6、士以上学历者约占 28%。专家认为,文化教育可以帮助运动员提升心理素质,锻炼思维能力,并在 无形中影响其竞技水平。这表明 A受教育越多,身体运动机能就能发挥得越好 B竞技体育的实质是教育和科技水平的较量 C教育是体育的一部分 D教育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强调文化教育可以帮助运动员提升心理素质,锻炼思维能力,并在无形中影响其竞技水平。可见教育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因而 D是正确的答案:。 ABC三个选项本身都是错误的,故需要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性 点评:本题结合有关教育的时政热点入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深化对教材相关内容

7、的理解,巩固基础知识,本题整合了多个角度的相关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 小梅的父亲让小梅辍学,小梅向老师求助。在老师的劝说下,小梅的父亲终于同意让她继续学习。小梅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方式是 A非诉讼方式 B诉讼方式 C非诉讼方式和诉讼方式 D报复方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小梅最终能够重新上学是在老师与其父亲的协商之下,它没有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方式解决,故不属于诉讼方式。 BC都要排除。 D也与题干不相符,老师所采取的是合法的方式。只有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维权方式 点评: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均未发展成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权益极易受到侵害。,本题旨在

8、告诉了我们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了类似的事件,要学会依法维权。 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 921.24亿元,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生均基准定额等。这启示我们 国家重视教育的发展 我国只在农村实行义务教育 政府采取措施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中央财政为义务教育提供的金额来看是非常巨大的,可见我国重视教育的发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因而作为青少年也应当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所以 是正确的,符合题意。 说法错误,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因而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义务教务。 考

9、点: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的认识 点评:本题切入点较小,学生需要在了解受教育者义务的基础上重点了解其最主要最基本的义务,此题的考查方式有利于学生注重教材细节内容,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 八年级学生小杨不认真学习,经常旷课、逃学。老师批评他,他却说: “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别人管不着。 ”小杨的言行 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没有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认为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小杨的言行是错误的,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而小杨只片面地认为受教育是他的权利而忽视了也是他的义务。他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0、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而 是对题意的正确理解,A是正确答案:。 是与题意相违背的,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点评:本题背景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思想品 德的生活化和实践性特征,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4岁的成都人梁实因为先后 15次参加高考而闻名全国,人称 “高考最牛钉子户 ”。屡败屡战的梁实不是一个人在 “战斗 ”,在世界很多

11、国家,虽然未必有高考,但却也有着一些和梁实一样在学海中躬耕不辍、孜孜以求的 “校园钉子户 ”。他们在耄耋之年入学深造或从大学毕业,不仅创造出世界纪录,还身体力行地成为世人 “活到老,学到老 ”的典范。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年轻时学习不好没关系,等到老了再补上 人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老 年人学习对社会作不了多大贡献,没什么实际意义 只有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应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题干中的梁实的事例

12、就体现了这一点。因此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说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说法是错误的,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最关键时期,因此要抓住现在。 说法也是错误的,学习 对个人对社会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它不受年龄的限制。 考点:本题考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点评:本题以成都人梁实的事例来设置背景的,但对于这个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考查的几率不是很高,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于肖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 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相或录像 公民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者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 公民有权处理在自己手中的任何人的肖像 公民有权就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得报

13、酬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就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公民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拥有对肖像的制作专有权和使用专有权。公民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权或对肖像权进行损害、玷污。因而 都是对肖像权的正确认识。 说法错误,公民无权对他人的肖像进行损害、玷污等。 考点:本题考查肖像权的认识 点评:本题属于典型的考查形式,学生需准确掌握各种权利的 侵权表现,才容易准确作答。本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巩固教

14、材基本内容。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可辱。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人格尊严的是 A小华眼睛高度近视,戴着眼镜,同学们便喊他 “四眼 ”加以取笑 B小陈上网聊天,假冒他人姓名,在网上辱骂同班同学 C小超攀爬围栏的照片被公布在网上 D小红母亲了解小红思想动向的方法是经常跟小红沟通,有时也会瞒着小红查看她与同学之间的书信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格尊严是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它包括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等。我国宪法第 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A侵犯了小华的名誉权, B小陈侵犯了他人的姓

15、名权。 D侵犯了小红的隐私权。 C是合法的行为,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因而没有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考点:本题考查人格尊严的认识 点评:对于人格尊严里面的隐私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是常考的内容。有时候容易混淆,因此学生们要引起注意 。 2013年 3月 30日中午,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志愿者进入银杏小区进行饮食安全宣传及健康教育的志愿活动。志愿者们积极行动,将印制的 “塑料袋有毒 ”“正确使用燃气 ”及 “对身体有害的饮食 ”等方面知识的材料给居民看,并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进行饮食安全宣传及健康教育的志愿活动有利于 让居民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 让居民杜绝一切疾病 让居民掌握

16、更多有关预防疾病的知识 能让居民更好地行使自由的权利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志愿者,进行饮食安全宣传及健康教育的志愿活动,旨在让居民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让居民掌握更多有关预防疾病的知识。因而 是正确的,符合题意。 说法过于绝对化,根据关键词 “一切 ”可以判断。 选项与题意不相符。都要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志愿活动 点评:这是对现在热点问题的考查,对志愿者增多这一现象,有些同学也许认识模糊,通过做这个题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积极去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2013年 3月 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全

17、 国各地、各个行业的 2900多名人大代表,肩负各族人民的重托,代表人民的意愿,参政议政,共商国是,共议大计,共谋发展,行使国家权力。这表明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大代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管理国家 只有人大代表才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群众依据法定程序选出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 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分别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因而 正确,符合题意。 说法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

18、的权力机关,因而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考点:本题考查人民、人民代表的认识 点评:这个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做这个提示是学生出错会因为审题不清,它的每个选项都正确,给这个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是出的不错的一道题。 一名高二女生多篇文章多处抄袭名作名篇并四处投稿被揭露。该女生姚某某,曾多次获得各种作文比赛奖项,被称为 “才女作家 ”。被网友踢爆抄袭后,人送外号 “姚抄抄 ”,她曾 发表作品的各个知名杂志及文学论坛纷纷发表声明,取消其资格并永久禁止其发言, “姚抄抄 ”也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制裁。下列对 “姚抄抄 ”的行为评价错误的是 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没有触犯法律 案例中的 “姚抄抄 ”

19、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姚抄抄 ”没有著作权 行使权利时,没有尊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姚某某抄袭他人作品,并四处投稿,这一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没有尊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因而 是正确的,需要排除。 说法错误,抄袭他人作品不仅是一种不道德 的行为,违背了诚信。也违反了法律,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 说法也是错误的,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著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依法由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公民的著作权不受性别、民族、年龄的限制。 考点:本题考查行使权利 点评:本题的背景材料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思想品德的

20、生活化特征,所选材料非常典型,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触动,从而正确行使权利,本题不仅考查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更引导学生的行为。 下列中学生的行为符合我国法律关于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规定的是 A赵某对随意在班级卫生区扔垃圾的同学进行罚款 B王某看到学校附近小商店里卖三无食品立即向工商部门举报 C张某放学后叫上几个好朋友将抢他钱物的小强打了一顿 D李某听到日本地震的消息后在网上发布幸灾乐祸的言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中需逐一看选项。 A 作为个人是没有权利对他人进行罚款的。C 没有正确行使权利,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采取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张某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D没有正确行

21、使言论自由。 B中行为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表现,因而是正确的行为。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 行义务 点评:本题考查内容为教材基础知识点,也属于重点内容,此种考查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深入理解教材相关内容,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在审题时尤其要注意把握题干的要求,否则容易因粗心而导致出错。 2013年 3月 5日是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在这一天,各地都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这种道德义务,有利于 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 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促进社会成员共同致富 获得荣誉和丰厚的物质回报 A B C D 答案

22、: C 试题分析:志愿者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行为,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因而对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都有积极影响。所以 是正确的。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公益性事业,属于无偿劳动。因而 是错误的,它们都与物质经济有关。 考点:本题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 点评:这是对现在热点问题的考查,对志愿者增多这一现象,有些同学也许认识模糊,通过做这个题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积极去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婚姻法规定,成年女子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 “老年人精神慰藉 ”一章中强调

23、要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这表明 孝敬父母既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也是公民的道德义务 在我国,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是一样的 我国公民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也包括道德义务 孝敬父母只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不是公民的道德义务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孝敬父母是道德义务。新修订的 老年法草案在 “老年人精神慰藉 ”一章中强调要经常回家看望老人。即将孝敬父母作为法律义务。因而 是正确的。 说法错误,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是两回事。道德义务靠社会舆论限制。法律义务靠国家强制力执行。 说法也是错误的,孝敬父母不仅是法定义务,也是道德义务

24、。 考点:本题考查孝敬父母 点评:本题以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为背景,选项的设置引导学生澄清教材易混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自觉孝敬父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思想品德课模拟小品表演中, “德先生 ”对 “法博士 ”说: “没有 你的帮助,治理国家有时我有心无力。 ”“法博士 ”回答道: “没有你的支持,有时我也鞭长莫及。 ”这段对话表明 法律即道德,道德即法律 道德与法律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法律体现并维护道德 道德补充法律的不足,并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小品强调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律与道德是相互联系

25、,相互补充。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只将道德不讲法律,道德就没有约束力。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只讲法律不讲道德,法律就失去民众的诚服,导致野蛮除暴的管理。因而 都是正确的,符合题意。 说法错误。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但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实现方式不同、调整的范围不同。 考点:本题考查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点评:本题深入考查法律与道德两种行为规范的联系,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真正吃透教材。 一名黑龙江青年被同乡骗到天津市静海县传销窝点,他趁中午吃饭的空儿逃出,在被 4名传销人员追赶时,天津市公交驾驶员李师傅及时将他救下。目前,涉案人员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依法批准逮捕。这个案例

26、告诉我们 A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所有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他人不得干涉 C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得拘禁他人 D人身自由是公民享有的最根本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身体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役、搜查和侵犯。公民只有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愉快地享有其他各项自由和权利。题干中强调 “涉案人员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依法批准逮捕 ”,因而侵犯了他人的人身自由权。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点评:本题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考查学生对人身自由权这一抽象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把握教

27、材相关内容,本题非常不错,是一道高质量试题。 2012年 12月 14日,河南省光山县一小学 23名小学生被闵拥军用菜刀砍伤。这一恶性事件再次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这是因为 A生命和 健康只有对未成年人来讲才是重要的 B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C未成年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也是脆弱的 D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是党和政府的首要工作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闵拥军砍伤了 23名小学生,侵犯了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是不容他人侵犯。因而 B符合题意的。其他三个选项本身都是错误的,需

28、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保证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 点评:本题的背景材料较为典型,考查角度多元化,有利于学生综合把握教材相关内容,准确理解相关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巩固基础知识。 简答题 2013年 4月 9日,合肥一职业学校的学生王某在网上编造、散布 “合肥已发现 H7N9感染人员,且有 5人已死亡 ”的虚假消息。当天上午,合肥警方在网上发现虚假信息后,当日下午锁定发帖网民的真实身份,将其依法传唤至公安机关。据其交代, 4月 5日他在电视上得知上海有人感染 H7N9,并已有感染人员死亡后,随即编造了 “H7N9流感出来了,合肥已经有了,合肥已经死了 5个人了 ”的不实信息。 4月 10日,王某

29、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阅读上述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读了这则案例,你有什么感想?( 2分) (2)我们应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 4分) (3)该案例对青少年学生有何启示? (至少两个方面 ) (4分 ) 答案: (1)虽然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真实的自由和权利,( 1分)但是违法行使权利的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1分)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 要尊重他人权利。( 1分) 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1分)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1分) 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1分) (3) 我们要珍 惜来之不易的公民权利,正确行使享有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具有正确

30、权利意识的公民。( 2分) 要努力学习和宣传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权利的有关规定,自己不仅要带头严格地去遵守,还要敢于和善于同侵害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2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认真分析材料,学生王某在网上编造、散布虚假消息的行为是错误的,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必须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在日常生活中公民维护和行使权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 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行使权利应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公民行 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必须采用合法方式,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 3)属于开放性的实践题,

31、学生在掌握教材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历作答,自己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行使权利 点评:本题背景材料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生活气息浓郁,所设置的问题清晰明确,学生容易把握,考查内容为教材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本题在审题答题过程中,能够真正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纠正自己的不恰当行为,从而达到思想品德的教育目标。 综合题 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近年来,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据东北师范大学自 2002年开始至今,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等 6省 14县 17所农村初中的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初中学

32、生的平均辍学率超过 40%,已大大超过 3%的国家标准。 为此,某校组织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假如你是调查小组的成员,请完成下列问题。 (1)调查前你们准备学习哪些相关的法律?运用哪些调查方法? ( 2分) (2)通过调查,请总结出青少年辍学的原因。(至少两个方面) ( 4分) (3)如果在你的同学中有辍学的,现在需要你和几名同学动员他重返校园,你们打算怎么做?请设计出一个简要的行动方案。 ( 4分) 答案: (1)准备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写出两部给 1分)调查方法有:走访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座谈调查法,到

33、相关部门查阅资料等。(写两种方法给 1分) (2)“读书无用论 ”思想仍然存在;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少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不愿意上学;家庭贫困而没有足够的能力支付子女 所需的费用;某些学校随意开除学生;自身学习成绩差,产生厌学情绪等。(写出两方面即可给满分)(可酌情给分) (3)方案要点:调查了解,弄清辍学的原因;找到辍学的主要责任人,做好说服动员工作;对辍学的学生继续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写出两方面即可给满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准备的法律必须与教育或未成年人相关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

34、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调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形式,比较常见的有:问卷调查、走 访、网络调查、到相关部门询问等,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即可。 ( 2)需从多个角度作答,导致青少年辍学的原因可从学生个人、家长的主观原因角度考虑,也可从经济情况、执法情况的客观角度考虑。 ( 3)本题考查学生设定的活动方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作答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受教育权的理解 点评:本题以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入题,考查对受教育权的理解,帮助学生客观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达到思品的能力目标,同时本题教育学生珍惜受教育权,有利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探究题 材料一:据一

35、项调查表明 :有 31%的中小学生的日记被父母偷看过,而且有些家长获得第一手资料后更不放心,过多的联想和猜测便会成为问长问短的素材,使本来就承受过重学习压力的孩子,还要想办法应对家长的盘问,因而又承受更重的精神压力,有些孩子还因为一时想不开而走上不归路。 材料二: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为正确保护自己的隐私,正确处理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让父母尊重、了解、关心自己,某中学决定开展 “保护隐私 ”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以下任务: (1)标语拟定: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2分) (2) 板报设

36、计:该校八年级 (1)班准备出一期与本次活动有关的黑板报,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三个栏目,并作简要介绍。( 4分) (3)新闻报道:假如你是当地某报的特约小记者,请结合学校开展的上述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撰写一篇短讯。( 4分) 答案: (1)尊重隐私,保护隐私;请尊重他人的隐私;保护隐私,人人有责;让隐私有个家等。( 1分) (2) 保护隐私的警句:主要摘选有启迪意义的警句,提示同学们尊重隐私,保护隐私;( 1分) 故事启迪:选取侵犯隐私、保护隐私的案 例故事给同学们以感悟;( 1分) 保护隐私的意义 :引导学生明确保护隐私的意义,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同时,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2分)(可酌情给分)

37、 (3) 公民享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分)保护公民隐私权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1分)学校举办 “保护隐私 ”系列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保护隐私权的意识,提高学生保护隐私权的能力,( 1分)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又要保护好他人的隐私,另外也使同学们跟父母有了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1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宣传标语, 一般要求言简意赅,贴近主题。例如:尊重隐私,保护隐私;请尊重他人的隐私;保护隐私,人人有责;让隐私有个家等。 ( 2)有关的黑板报栏目的设计,必须具有相同的主题。因而本题中必须确定与隐私相关的栏目,开放性较强,鼓励学生有创新的答案:。 ( 3)本题需认真把握背景材料,对材料进行归纳,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从保护隐私权的意义,保护隐私权的措施,国家相关法律对保护隐私权的规定等。 考点:本题考查维护隐私权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均为教材基础知识,也是重点内容,本题的问题清晰明白,学生容易把握,有些问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题对学生的行为也会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是一道非常不错的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