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湖北省潜江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一个欧洲旅游团队要参观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应该去( ) A北京西南周口店 B浙江余姚河姆渡镇 C陕西西安半坡村 D云南元谋县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谋人是最早的原始人,所以选择 D。 B项,河姆渡出现的是最早的粟。 A,周口店出现的北京元谋人,不是最早的原始人。 C,半坡出现的是最早的粟。 考点:史前时期的相关历史 点评:要区分书本中的一些相关历史知识,本题的 4 个选项在书本中都有提及,要分辨清楚。相关历史如,元谋人是最早的原始人,河姆渡出现最早的粟,半坡出土了重要的文物陶器。 中华
2、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商朝出现了甲骨文,是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端,所以选 B。夏朝在商朝以前没有文字出现,只有一些符号, A 不选。西周和战国都在商朝之后,所以也不选。 考点:文字的演变历史 点评: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其后还有小篆、隶书、楷书等文字。本题要求学生掌握最早的文字出现时间,如果知道是商朝的甲骨文,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 ) A争霸战争频繁 B铁器、牛耕使用 C封建制度确立 D诸子百家争鸣 答案: C 试题分析:战国时候的社会变革,比如商鞅变法
3、等,确立了封建制度,加快了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进程,是社会变革的主要表现。封建制度包括了经济、政治制度等方面,较为全面,所以选 C。 A、 B、 D项中的内容虽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重要表现,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封建制度的确立。 考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点评:学生要知道什么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就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制度,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制度。封建制度的逐步确立表明封建制度在逐步代替奴隶制度,社会制度的变化是变革的主要方面。 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长平
4、之战使东方六国无力抵挡秦国的攻势,为秦统一六国作了准备。所以选择 D。 A、 B、 C是重要的战役,但不是题目所要求的,所以不选。 考点:长平之战 点评:了解春秋战国时候的一些重要战役是解题的关键。城濮之战:在前 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 “退避三舍 ”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桂陵之战是南长垣西北的一次著名截击战。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 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5、果然诱 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 “围魏救赵 ”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时的损失,进攻弱小的韩国,使其向齐国求救而引发的一场齐魏战争。 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西周时期,国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西周有三大制度,一是分封制,二是宗法制,三是礼乐制。其中分封制实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开拓疆土,巩固统治,所以选择 D。 A、 B、 C的三种
6、制度实行的目的不是主要为了扩大管理地区,所以不选。 考点:分封制实行的目的 点评:学生有必要了解选项中的四种制度。禅让简而言之就是让贤,世袭顾名思义就是世代由自己的子孙传承,奴隶制就是以剥削奴隶为基础的制度。分封就是把国王把土地分封给一些贵族、功臣或者是子弟。了解了这几种制度,学生就不难作答了。 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 (官名 )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 叔分赐疆土,司徒 (官名 )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分封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 “分赐疆土 ”的关键词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是 D。分封制就
7、是周王把徒弟分封给贵族、子弟、功臣等的一种制度。 A项,西周并不实行禅让制,所以错误。 B项和 C项,世袭制和奴隶制与题目意思无关。 考点:分封制的特点 点评:分封制是周天子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功臣或者是先代贵族,让他们帮助自己开拓疆土,扩大统治区域。禅让制就是把王权交给贤能者,如大禹继 承王位就是禅让制的结果。世袭制是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后来演变成有嫡长子继承王位。奴隶制是奴隶占被统治地位的制度。 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 C王宫中摆放着一玉器 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 答案: B 试题分析:铁农具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
8、出现的,因此 B选项明显不符合西周的史实,所以 B符合题意。西周的时候有青铜器、玉器, A、 C选项的内容都是符合史实的,不选。 D项内容正确无误,不选。 考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 点评:解答本题必须要知道铁农具出现的大致时间,了解之后便知道铁农具并不是西周的时候出现的。商周的时候出现了最大的青铜器 “司母戊大方鼎 ”,用于祭祀。周朝的时候有 “贝 ”等作为货币出现,表明当时商业得到了发展,都城商业繁荣是可能的。新时期时代就出现玉器了。 根据下图所示,西周等级示意图 ,正确的选项是 ( ) A从上往下,第四层起是劳动者 B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广大平民 C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像金字塔一样压
9、在广大平民和奴隶身上 D卿大夫的地位属于最低一层的统治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要回答本题,一是要结合书本,二是要结合图片资料。由书本知识可以得知,西周的等级顺序依次为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因此 A选项说第四层是劳动者,是错误的,应当是士。 B选项,由分封制的对象可以得知,分封制的分封对象是功臣、贵族等,不可能是平民,所以 B错误。 C选项由图片可以得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都在底层的奴隶、平民之上,所以像金字塔一样压之其上,所以 C正确。 D选项明显错误,最底层的统治者应该是士。 考点:西周的等级制度 点评:这一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基本制度,西周的制度有分封制、宗法制还有礼乐制。这一题
10、着重考查的西周的宗法制,天子处在最顶层,诸侯要听从天子的命令,诸侯下统治着卿大夫,卿大夫统治着士,这样便形成了西周的等级序列,具有层层封授、等级森严的特点。在奴隶制社会,平民和奴隶永远处于下层,没有政治权利。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的前三个王朝是夏商周,题目问的是一个王朝,所以选择 A。商周依次是第二、第三个王朝。 考点:中国的王朝顺序 点评:本题较为基础,学习历史必须要掌握的是历朝更替的先后顺序。中国的朝代顺序是这样的: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春
11、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最早使用磨器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这个由书本知识可以得知,选D。河姆渡出现的是最早的稻米, C 错误;山顶洞和北京人都没有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所以 A B错误。 考点:史前社会历史 点评:需要了解史 前社会的一些简单历史常识。周口店出现了 “北京人 ”。书本上有一张图片,展示的即是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粟。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
12、有 6米 材料三: “上古之世 民多疾病。有关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1分) (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有什么意义?( 4分) (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要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这种现象?( 2分) 答案:( 1)群居生活 ( 2)北京人已经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 3)从使用自然火到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 试题分析:第( 1)题,由 “人民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
13、,可知,当时人少禽兽多,人类要存活下去必须群居,与禽兽斗争,所以答案:是群居生活。 第( 2)题,由 “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可知,当时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火了。 意义在教材上能够找到答案:,使用火能够使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 第( 3)题,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可以得出结论,当时是由使用自然火到天然火。山顶洞人时期发生了这种变化。 考点:原始人的生活方式,火的使用。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群居生活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险恶的环境。本题还考查学生对北京人使用火的一些情况的了解程度,以及火从自然火到
14、天然火的演变,有一定的综合性。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 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 1 铁制农具 图 2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 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请回答: (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分) (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4分) (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
15、用。( 1分) 答案:、( 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 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 ( 3) “倾邻国而雄诸侯 ”。 试题分析:第( 1)题,由图片可以得知,当时铁犁牛耕出现了。铁犁牛耕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第( 2)题,由 “秦孝公 ”、 “开阡陌 ”等关键词可以得知材料二描述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措施主要有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这些是书本的基础知识。 第( 3)题, “倾邻国而雄诸侯 ”说明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得强大,实力增强以至吞并 六国,称霸诸侯,完成统一大业。 考点:春秋战
16、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商鞅变法及作用。 点评: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商鞅变法的举措、意义是答题的关键。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铁犁牛耕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商鞅变法的内容从经济、政治、军事去记忆。在经济上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发展农业;政治上打破血缘为基础的世卿世禄制;军事上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军功。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 2011年 1月 11日,一座总高为 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材料二、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
17、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2分)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分) ( 2)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3分) 答案: ( 1)学派:儒家。( 1分) 思想核心: “仁 ”。( 1分) 原因: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 楷模。( 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 2)针对社会急剧的发展变化,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看法,逐渐形成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各学派间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
18、 “百家争鸣 ”的局面。( 3分) 试题分析:第( 1)题,考查儒家学派的基本常识。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当然孔子还有礼、中庸等思想。孔子受到膜拜是因为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等。 第( 2)题,回答这一题应该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有志之士为了表达自 己的看法到处游说,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归根到底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考点:儒家学派;百家争鸣。 点评:本题以当代孔子的重要社会地位入手,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了解情况,再借此深入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学生还需要知道孔子的其他一些思想,如礼,中庸,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等。除此,百家中除了儒家,还有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各自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老子、墨子、韩非子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