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南宁乡玉潭镇城北中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30467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湖南宁乡玉潭镇城北中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湖南宁乡玉潭镇城北中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湖南宁乡玉潭镇城北中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湖南宁乡玉潭镇城北中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湖南宁乡玉潭镇城北中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湖南宁乡玉潭镇城北中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国家的主人是( ) A工人 B农民 C解放军 D人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我国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广大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通过人 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权利。因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考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点评:试题考查了学生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认识和了解,让我们知道了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下列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2、) A新闻摄影报道中出现某人的照片 B名人、伟人的照片挂在教室里 C在 “希望工程 ”宣传画中使用了大眼睛姑娘苏明娟的半身像 D某商场在广告中擅自使用了 110米栏奥运冠军刘翔的照片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因而 D是符合题意的。其他三个选项都没有侵犯肖像权,是合法的。 考点:考查侵犯肖像权的表现 点评:对人身权利的理解属于本册的重要知识点,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本题属于典型的考查形式,学生需准确掌握各种权利的侵权表现,才容易准确作答。本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巩固教材基本内容。 中学生陈某在网上聊天时,用本班同学赵某

3、的名字发表帖子,捏造本班同学孙某有小偷小摸行为。陈某的行为以 的形式侵犯了赵某的 。 A盗用他人姓名姓名权 B冒用他人姓名姓名权 C捏造事实名誉权 D侮辱漫骂名誉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 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题干中陈某用本班同学赵某的名字诋毁他人,这是冒用他人姓名,侵犯了别人的姓名权。 考点:本题考查侵犯权利 点评:对于人格尊严里面的隐私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是常考的内容。有时候容易混淆,因此学生们要引起注意。 有些同学,利用他人的缺陷给他人起不雅的外号,这种行为实际上侵犯了他人的( ) A荣誉权 B名誉权 C姓

4、名权 D生命健康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给他人起侮辱性外号的行为是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因而 B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名誉权的侵权表现 点评:本题属于经典试题,是考查公民人身权利的常见方式,此题在审题中需注意把握关键词 “ 不雅的外号 ”,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可作出正确选择。 人格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 ) 生命健康权 选举权 名誉权 隐私权 自由权 肖像权 姓名权 劳动权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格权是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

5、种基础性权利。具体人格权包括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隐私权、姓名权及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因而 D是符合题意的。 选举权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 劳动权属于社会经济权利。 考点:本题考查人格权的认识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此类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课本的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像记忆此类知识点时一定要抓住关键字词。 有些工矿企业实行所谓 “严格管理 ”,工人下班出门时要被搜查身体。企业这种行为侵犯了工人的( ) A生命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公民的身体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役、搜查和侵犯。题干中工人下班出门时要被搜查

6、身体,显然这一行为侵犯了工人的人身自由权。公民只有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愉快地享有其他各项自由和权利。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对题干的错误理解。 考点:本题考查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点评:本题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考查学生 对人身自由权这一抽象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把握教材相关内容,本题非常不错,是一道高质量试题。 在我国,公民和人民的区别是( ) 范畴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范围不同,公民包括的范围比人民小 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包括的范围大,它不仅包括人民,也包括敌人 范围完全相同,都属于法律概念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

7、民是法律概念,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人民是个政治概念,具有一定的阶级内容和历史内容,是相对 敌人而言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关系。故公民的范围上大于人民。因而 是错误的,应该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公民和人民的区别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中的易混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澄清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准确把握教材内容。 在我国,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义务,这是由公民权利和义务的 决定的。 A真实性 B广泛性 C一致性 D强制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享有权利

8、是履行义务的前提,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而 C是符合题意的。 考点:本题考查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从细微之处把握教材,准确理解相关知识点,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八年级学生小李不认真学习,经常旷课、逃学。老师批评他,他却说: “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别人管不着。 ”小李的言行( ) 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 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表明受教育的权利是可以放弃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题干小李只

9、意识到受教育是自己的权利而忽视受教育是自己的义务。他不知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关系。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 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而符合题意的是 。 是对题干的错误理解。 说法本身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受教育权 点评:对于这个知识点易混淆的地方是受教育不仅是权利而且也是义务。,例如:小刚感到学习没意思,便不再上学,老师去他家做工作,他说: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上不上学与你们无关。请你用所学的知识给他解释一下。 下列对 “公民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公民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B公民是享有公民基本权利的人 C公民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

10、国国籍的人 D公民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人 答案: A 试题分析: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而 A 是符合题意的。 BD是对公民的错误理解。 C是指中国公民。 考点:本题考查公民的概念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属于细节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细节处把握教材基础知识,准确理解教材。 下列属于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弘扬艰苦创业精神 关爱他人生命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维护他人人格尊严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民的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

11、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是公民对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都是公民享有的权利。与题意不符,需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义务 点评:本题深入挖掘教材,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本题的备选项权利和义务,考查内容较为全面。 “道德义务不是什么外部强加给人的东西,而是一种要这样行动而不要那样行动的内在需要。 ”这说明( ) A道德义务是公民必须履行的 B道德义务是公民自觉自愿承担的 C道德义务是依靠国家强制力确保履行的 D道德义务就是法律义务 答案: B 试题分析:道德义务仍然属于道德,从责任意识上公民必须遵守。它与法律是不一样的。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的约束来实现;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因而

12、ACD都应当予以排除,只有 B答案:是符合题意的。常见的道德义务如:维护正义,见义勇为等。 考点:本题考查道德义务的认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题干中名句的表面意思,再在基本意义的基础上加以延伸,从而最终确定它的现实意义。 亮亮为了取乐,在教室的黑板上画了一只小狗,并在画的旁边注明同学李东东的真实姓名, “此乃李东东 ”,引得 同学们哄堂大笑。亮亮的行为侵犯了李东东的( ) A肖像权 B荣誉权 C名誉权 D隐私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题干中亮亮侮辱东东是小狗的行为是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因而 C选项是正确答案:。其

13、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应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名誉权的侵权表现 点评:本题属于经典试题,是考查公民人身权利的常见方式,此题在审题中需注意亮亮的行为是侮辱他人的,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可作出正确选择。 人格尊严不可辱。人格尊严权具体表现为( ) 名誉权 肖像权 姓名权 选举权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命、人的自由一样,都是至高无上的。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尊重的权利。它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因而 都是符合题意的。选举权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表现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也

14、是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易混知识点,学生需学会辨认,才能做出准确判断,否则极易选错。 西安某实验小学给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表现较差的同学发放 “绿领巾 ”。该校的这一做法( ) 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 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不符合学校保护的相关规定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给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表现较差的同学发放 “绿领巾 ”,是对学生的歧视,会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侵犯孩子的人格尊严,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也没有尽到学校保护的责任。因而 是符合题意的。A是正确答案:。 是对题干的错误理解,需排除。 考点 :本题考查侵犯人格尊严、承担学校保护 点评

15、:本题属于一种常见的重点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需准确把握对人格尊严的表现,才能做出准确判断,本题的考查形式比较传统,但非常实用,是一道非常有价值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简答题 我们该怎样履行义务? 答案:我们该怎样履行义务? 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试题分析:属于教材基础知识,学生在准确把握题目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即可。自觉履行义务必须做到: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考点:本题考查怎样履行义务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均为教材基础知识,也是重点内容,本题的问题

16、清晰明白,学生容易把握,本题对学生的行为也会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我们,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应做到哪些方面? 答案: P64 三点 试题分析: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必须做到(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 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考点:本题考查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点评:这是一道材料式的简答题,答题时首先要审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信息并把握问题的中心内容、再回归课本,运用所学的知识构思答案:。 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201

17、2年 5月 8日晚,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黑龙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学年轻女教师张丽莉把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 截肢。网友们赞其为 “最美女教师 ”。 张丽莉被赞为 “最美女教师 ”,是因为她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了学生的一项什么权利?( 2分)青少年应该怎样珍惜自己的这一项权利?( 6分) 答案: P28 试题分析:从为勇救学生而双腿截肢的 “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说明了亲近社会,不做 “看客 ”,发扬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她呵护学生的生命。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故其维护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对于维护生命健康权,即珍爱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懂

18、得自我保护。尊重他人的生命等。 考点:本题考查维护生命健康权 点评:本题的背景材料较为典型,考查角度多元化,有利于学生综合把握教材相关内容,准确理解相关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巩固基础知识,但本题的材料稍显陈旧,如果能换成较新的时事背景,效果会更好。 判断题 判断正误题(对的标 “T”,错的标 “F” 26=12) 【小题 1】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既是公民的道德义务,也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 ) 【小题 2】我国建立了以民法通则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 ( ) 【小题 3】权利比义务更加重要。 ( ) 【小题 4】父母可以代为开拆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 ( ) 【 小题 5】强制

19、性、公益性、免费性是教育的三个显著特征。 ( ) 【小题 6】对未成年来说,享有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家庭保障。 ( ) 答案: 【小题 1】 T【小题 2】 F【小题 3】 F【小题 4】 T【小题 5】 F【小题 6】 F 【小题 1】试题分析: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是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也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因而本题正确。 【小题 2】试题分析: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其内容包括: 1、立法保障。我国制定多部法律,确保公民各方面的 具体权利得以实现。 2、司法保障。我国建立了律师制度、法官制度、法

20、律援助制度,以确保在司法过程中,公民的权利得以公平、公正的对待。故本题错误。 【小题 3】试题分析: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1)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同等重要的,故本题错误。 【小题 4】试题分析: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或已满十周岁但患有精神病、完全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未成年人是无行为能力 人。无行为能力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无法判断,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各种民事活动。因此父母可以代为开拆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本题

21、正确。 【小题 5】试题分析: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为保障我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期间,国家免除我们的学费、书本费和杂费。国家每年还拨出大量资金,兴办学校,提供教学设施等。因此,公益性是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故本题错误。 【小题 6】试题分析:我们 享有的权利 ,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 的保障 ,否则 权利 就会 落空。其中 ,最重要、最有效的 是法律保障。故本题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遵守公共秩序、宪法、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义务教育的特征等 点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基础知识点,是在考试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知识点,本题让学生对

22、重要的知识点又熟悉了一遍,尤其对易出错的、易混淆的内容进行了一次梳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 探究题 深圳市刘某于 2009年成立某信息咨询公司,非法从他人处购买约 300余万公民的个人信息,提供寻人查址、跟踪背景调查、银行房产户籍调查等服务,并向客户收取高额费用。 2010年底刘某以涉嫌非 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批准逮捕。 ( 1)刘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 2分) ( 2)法律保护公民的这项权利有何意义?( 4分) ( 3)假如此类侵犯行为发生在你身上,你应该怎样做?( 4分) 答案:( 1)隐私权 ( 2) P48 ( 3) P54 试题分析:( 1)隐私权是指

23、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指公民 “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联系题干中刘某非法从他人处购买公民的个人信息,提供寻人查址、跟踪背景调查、银行房产户籍调查等服务,并向客户收取高额费用。显然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 ( 2)本题考查隐私权的重要意义。是教材基础知识点,也属于重点内容,学生在审清设问的基础上结合教材

24、基础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 3)面对隐私权受到侵害,在维权上主要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思考,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学生可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表述,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 性,鼓励学生有创新型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维护隐私权 点评:本题属于探究实践题,设问中有探究,也有实践,考查内容有教材基础知识,也有课外知识,体现了多个角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本题是一道很不错的试题。 王某和李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楼上王某的卫生间从去年就漏水,楼下李某经常上去找王某: “我们家卫生间要打伞了,你们赶紧找人修一修吧! ”可李某却

25、说: “我们家又不打伞,你们找房管局去吧! ”僵持了许久,楼下的李某自己去买了厕所用具。要求楼上王某换上,可王某就是不同意,他认为自己家修不修是自己的权利,别人管不着,他给楼下邻居造成的不便,却不考虑。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 1)王某的说法是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5分) ( 2)请你给楼下李某出些主意,解决他遇到的麻烦。( 4分) ( 3)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 4分) 答案:( 1) P6 ( 2)略 ( 3)略 试题分析:( 1)题干中的王某认为 “自己家修不修是自己的权利,别人管不着 ”,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此时王某已侵犯了李某的合法利益。( 2)本题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回答时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作答。解决途径往往从道德和法律角度作答。 ( 3)解答中可以从与他人相处的角度,如何正确行使权利、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等多方面回答。考点:本题考查维护权利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属于教材重点内容,考 查形式灵活新颖,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社会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题在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经常练习这样的习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