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重庆岩口复兴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2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0491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重庆岩口复兴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2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岩口复兴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2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岩口复兴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2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岩口复兴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2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岩口复兴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2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重庆岩口复兴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2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一人坐在小船上沿河顺流而下,河岸上有树,如果以树为参照物,人和船是运动的,如果用人作参照物,则船和树分别是 ( ) A船是运动的,树是静止的 B船是静止的,树是运动的 C船和树都是运动的 D船和树都是静止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一人坐在小船上沿河顺流而下,河岸上有树,如果以人作参照物,船和人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则船是静止的;而以人作参照物,树在岸上,树和

2、人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树是运动的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光的反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物体经过水面成像就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故 A符合题意 B、一叶障目

3、,不见泰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故 B不符合题意 C、放在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是因为光的折射故 C不符合题意 D、树林间的光线是光沿直线传播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学一些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汶川地震后,我国动用飞机对灾区进行航空摄影,其镜头焦距为 50mm,像到镜头的距离约 : ( ) A略小于 50mm B略大于 50mm C 100mm D 50mm或 100mm 答案: B 试题分析:照相机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

4、物体的像并且照相机工作时物距大于 2倍焦距,像距介于 1倍焦距与 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时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而像距必须介于 1倍焦距与 2倍焦距之间,此时焦距为 50mm, 所以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即像距变小,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凸透镜的应用: 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既可用光屏承接,又可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实像总是倒

5、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平静的水面能映出岸上景物的倒影,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漫反射 C我们能从不同的地区看见天上的月亮,是因为月球对太阳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 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答案: D 试题分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实例中表现出来的最大不同:镜面反射是将光朝同一方向反射,漫反射是将光朝各个方向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线或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 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本选项

6、错误;平静的水面如同平面镜,岸上的景物通过平静的水面成像在水面上,因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是发生的镜面反射, B错误; C、我们能从不同的地区看见天上的月亮,是因为月球对太阳光发生了漫反射, C错误; D、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镜面反射、漫反射 点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的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是 5.37 cm, 5.36 cm,5.36 cm,则木块长度应记作 ( ) A 5 36 cm B 5 363 cm C 5 3633 cm D 5 36333 cm 答案:

7、 A 试题分析:为减小误差,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题目中测量了木块的长度三次,求出平均值即可注意小数 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木块的长度的平均值为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 点评: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 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 10cm B 15cm C 20cm D 30cm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给出的物距和成像的性质,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该凸透镜焦距的可能值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

8、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断定物体是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因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30cm,即可得到不等式30cm 2f,解得 f 15cm,在 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 A在这个范围内 综上所述,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涉及四个方面: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成像的性质;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具 体的应用在这四个方面的信息中,只要告诉其中的一个信息就可以确定另外的三个此题就是告诉了成像的性质,让确定焦距的范围 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9、( ) A验钞 B微波炉 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超声波的特点是:超声波在传播时,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所以超声波能在各种不同媒质中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 A、纸币上有荧光粉,其重要成分是荧光增白剂,能在紫外线光照射下发出迷人的反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来快速分别纸张的,不符合题意; B、微波炉采用电磁波工作,不符合题意; C、电视遥控器采用红外线工作,不符合题意; D、潜艇上的声呐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这样可以传播相当远的距离,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超声波与次声波 点评:此题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应用原理,会利用所学知识

10、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甲、乙两汽车同时从 A地出发去 B地,已知在整个过程中,甲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任何时刻,甲车一定在乙车前面 B在任何时刻,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后退 C在整个过程中,甲车用的时间一定比乙车短 D在前半路程,甲车用的时间一定比乙车短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乙两汽车同时从 A地出发去 B地,已知在整个过程中,甲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说明在整个过程中,甲运动的比乙运动的快;根据,在整个过程中,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短。 考点: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理解 点评: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速度公式 V

11、=S/t,理解正确的是 ( ) A物体通过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B物体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 C物体通过路程越长,时 间越大,速度越大 D速度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表示,大小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 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 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 V=S/t是不变的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而选项 A、 B、 C中的说法属于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

12、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 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而应考虑它的物理意义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 110mm=110mm( 1/1000) =0.11m=1.110- m B 360km=3601000=360 000m=3.610 m C 72km/h=72km/h( 1/3.6) m/s=20m/s D 10m/s=103.6km/h=36km/h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110mm=110( 1/1000) m=0.11m=1.110- m,故 A错误; B、 360km=3601000m=360000m=3.610 m,故 B错误; C、

13、72km/h=72( 1/3.6) m/s=20m/s,故 C错误; D、 10m/s=103.6km/h=36km/h,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长度单位、速度单位的换算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 甲、乙两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路程之比是 1: 3,运动时间之比是 4: 1,那么运动速度之比是 ( ) A 12: 1 B 3: 4 C 4: 3 D 1: 12 答案: D 试题分析:已知路程 s之比,速度 t之比,由速度公式 可求出速度之比已知 ,由 ,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的计算 点评:关于速

14、度公式的计算,是一道基础题;本题运用了做比的方法,要注意体会、应用 实验题 如图所示的长度测量中,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乙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是 cm . 答案: cm, 2.40 试题分析:刻度尺读数时注意分度值和物体与零刻线对齐的位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最近刻线间的长度;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cm;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乙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 8.40cm-6.00cm=2.40cm; 考点: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读数,属于基础知识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在光屏上

15、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 (P 点是2倍焦距处 )你解决的方法是将光屏 _(填 “向上 ”或者 “向下 “移动 (2)调整后,把蜡烛移到 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_移动 (填 “左 ”或 “右 ”),这 次成的是倒立、 _的实像; (3)再把蜡烛移到 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 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 _ (填“C”或 “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 答案:向上 ,右, 放大,虚, C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 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V f 2f U

16、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V 2f U 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研究凸透镜成像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个高度 ( 1)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说明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没在同一个高度蜡烛偏低,或凸透镜偏高,光屏偏高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蜡烛上调; 凸透镜、光屏同时下调; 上调光屏 ( 2)当蜡烛在 A点上, 2f U 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V 2f,所以光屏右移到二倍焦距以外 ( 3)把蜡烛移到 B 点处, U f 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 的虚像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

17、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 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成像的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 ( 2)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 ( 3)实验过程中,光屏上不能正常成像,或成像不清晰,或成像不在光屏中央,能分析原因,并能解决 在做 “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将一块透明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 A和 B,一前一后竖直放置在桌面上,点燃前面的蜡烛 A,用眼睛观察 A所成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 B与之重合。在此实验中: ( 1)平面玻璃成像的原因是 。 ( 2)为了用蜡烛 B准确确定 A的像的位置,应 将玻璃板 立在水平桌面上,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 3)移去蜡烛 B,

18、在其所在位置上放置光屏,则光屏上 (能、不能)接收到蜡烛 A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 4)本实验用一透明玻璃板而不是用平面镜,你认为原因是 。 答案:光的反射 ,竖直,大小,不能,虚,平面镜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发生的是光的反射现象;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点燃蜡烛后,再拿一枝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与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完全重合是为了比较 物体和像的大小;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受虚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 A的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

19、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实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解答本题应掌握物理研究中常 常用到的 “等效替代法 ”、 “转换法 ”等方法 在研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中,在玻璃罩内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我们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现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的电铃声会 (增大、不变、减小),进一步分析推理可以得出:声音

20、不能在 中 答案:空气,减小, 真空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随着抽气机抽出罩内的空气,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推理可知,当空气全部被抽出时,我们就不能再听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 条件 点评:该题通过实验利用推理法来探究真空不能传声 填空题 一束光垂直照在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反射角为 若入射光位置不变,把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 10则反射光将转动 。 答案:, 0, 20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时要掌握反射角和入射角

21、的概念: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当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 0,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0 若入射光线不动,镜面绕入射点转过 3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入射角为 10,所以反射角也为 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20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特别是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应为 0不要误以为是 90 把幻灯片放在教学用的投影仪上,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应使投影仪 (填 “远离 ”或 “靠近 ”)屏幕,并把透镜向 (填

22、 “上 ”或“下 ”)移动 答案:远离 下 试题分析: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使投影仪 远离屏幕,并把透镜向 下移动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关系: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 某同学在 100m赛跑中,前 40m用了 8s,后 60m的平均速度为 7.5m/s,则他在整个 100m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 .25 试题分析:分别算出后 60m的时间,与前 40m的时间相加即为总时间 t,用平均速度公式 算出整个过程 的平均速度后 60m所用的时间,

23、此同学跑 100m所用总时间 t=t1+t2=8s+8s =16s, 100m平均速度为 考点:本题考查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点评: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小丽站在距离穿衣镜前 1m处照镜子,则镜中的像与小丽之间的距离为 m小丽后退的过程中,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变大、不变、变小) 答案:,不变 试题分析:依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丽离镜子 2m远,小丽的像离镜子也是 2m远; 当人远离镜时,镜中的像视觉上变小了,但真实 的大小没变; 考点: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点评: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灵活运用

24、注意视觉的像大小变化和真实的像大小变化的不同;注意 “像与物的距离 ”和 “像与镜的距离 ”问法上的不同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某人在看到闪电 5秒后听到雷声,则发生的闪电处距此人约 m。 答案:, 3108 , 1700 试题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闪电在空中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雷声的路程就是雷击发生出距小明的距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 340m/s,表示 1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 340m 雷声的路程 S=Vt=340m/s5s=170

25、0m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传播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认识和掌握,属于基础题,要求学生记住在空气中的光速和声音的传播速度 给下面的有关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 1)教室的门高约为 20 (2)王一同学的步行速度约为 1.0 ( 3)人心跳 70次的时间约为 1 答案: dm, m/s , min 试题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和速度进行估测教室的门高约 2m左右,则为 20左右 dm均可;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0m/s;正常人 1min内脉搏次数约为 70次。 考点: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速度的估测 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26、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估测能锻炼学生的一种能力,平时注意身边知识:身高、体重、楼梯阶梯数、教室长、教室内空气质量、一 长、脚长等,是锻炼思维,学好物理的 关键。 让一凸透镜正对太阳,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白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最小最亮的点叫凸透镜的 _若这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 15cm,如果用这样的凸透镜做照相机镜头,物体离镜头的距离至少应大于 _cm 答案:焦点, 30 试题分析:题目中的操作方法是一种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亮点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就焦距由此可以确定其焦距是多少;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2倍

27、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在白纸上得到的亮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焦 距指的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5cm如果用这样的凸透镜做照相机镜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 u 2f,则物体离镜头的距离至少应大于 30cm,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焦距的测定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同时考查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 一列车长 200m,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72km/h,它要完全通过长 1000m 的隧洞,需要的时间为 S。 答案: 在声音的三大特征中,响度跟声源的 有关,发生体振动越快,声音的 越高,闻其声,就

28、知其人是通过声音的 辨别的。给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是在 _ 减弱噪声。 答案:振幅 ,音调,音色,声源处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乐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乐音的三个特征是响度、音色和音调;其中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考点:本题考查声音的三大特征、减弱噪声的途径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及其频率与音调、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要结合声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在自然现象中,日食、月食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蓝天、

29、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的鱼儿在 “云中 ”自由穿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_而形成的 _像,看到的鱼儿是由光的 _而形成的 _像。 答案:直线传播,反射,虚,折射,虚 试题分析:根据我们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理解来作答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鱼儿是在水中的实 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折射以及光的直线传播,是一道光学基础题 计算题 在一爆破当中,导火线

30、长 1m,它燃烧的速度为 2cm/s,一个人点燃该导火线后立即以 5m/s的速度远离爆破点,问他在爆炸前能否跑到 200m处的完全地方。 答案:所以可以处于安全地方 试题分析:已知导火线的长度和燃烧速度,可以得到导火线燃烧所用时间;已知点火者奔跑的速度和安 全距离,可以得到点火者跑到安全区所用时间将导火线燃烧完需要的时间和点火者跑到安全区所用时间相比较就能得到答案: 已知导火线的长度和燃烧速度,可以得到导火线燃烧所用时间;此时间也就是点燃者快跑的时间,已知点火者奔跑的时间和速度,可以得到跑出的距离,将此距离与安全距离相比较就能得到答案: 已知点火者奔跑的速度和安全距离,可以得到点火者到达安全区

31、的时间;已知点火者到达安全区的时间和导火线燃烧的速度,可以得到点火者到达安全区导火线燃烧的长度点火者到达安全区导火线燃烧的长度与导火线的总长度相比较也能得到答案: 解:由 得 =50s 由 得 s=vt =5 50s=250m 因为 250m大于 200m。所以可以处于安全地方 考点: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此题属于方法开放性习题,解法有多种,但基本思路一致:确定两个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据此相互联系,找出等量关系式进行求解 一玩具小车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min内通过的路程为 90m。 求:( 1)玩具小车的速度是多少 m/s? ( 2)玩具小车前 20s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2、 答案:( 1) 1.5m/s(2) 30m 试题分析:利用公式 ,先求出小 车的运动速度,再求在 20s内的路程 ( 1)由 =1.5m/s (2)由 得 s=vt=1.5m/s20s=30m 考点: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此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运用,属于基本的计算题 客车从仁怀开到距仁怀 144千米的遵义,前半段路程用了 2小时,后半段路程的速度是 20米 /秒 (1)汽车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 (2)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 (3)汽车在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km/h 答案:( 1) 36Km/h (2) 1h( 3) 48 Km/h 试题分析:

33、根据 ,求出汽车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根据 求出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根据 求出汽车在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 1)汽车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由 =36Km/h (2) 20m/s=72 Km/h 由 得 = =1h ( 3) t= + =1h+2h=3h 由 =48 Km/h 考点: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速度公式以及变形公式的运用,属于基本的计算题 作图题 根据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答案:见 试题分析: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 角;画反射光线,要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先做出法线,然后根据两角相等画出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镜面垂直,并且用虚线表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 考点:本题考查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点评:画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首先过入射点画法线,法线用虚线并且与镜面垂直,标上垂直符号;再过入射点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相等,标好光线方向,与入射光线方向相反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要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