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广东省湛江市九年级下学期初中毕业生学业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0546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广东省湛江市九年级下学期初中毕业生学业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届广东省湛江市九年级下学期初中毕业生学业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届广东省湛江市九年级下学期初中毕业生学业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届广东省湛江市九年级下学期初中毕业生学业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届广东省湛江市九年级下学期初中毕业生学业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广东省湛江市九年级下学期初中毕业生学业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9年 4月 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台北主持遥祭 “人文初祖 ”的典礼,并献花致祭。他遥祭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始皇帝 答案: A 他 “感动中国 ”,也 “感动世界 ”,因为他 “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袁隆平 B雷法 C邓小平 D邓稼先 答案: A 有一则故事说,有一个年轻的婆罗门在旅途中十分饥饿,当时一同赶路的贱民拿出自己的食物给他吃,饥不择食的 婆罗门立即狼吞虎咽地吃了。回家后,他想自己是婆罗门,怎么能吃贱民的食物呢?他越想越后悔,忍不

2、住大口地吐食物,最后大口吐血而死。你认为这个故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A古中国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埃及 答案: C 1492年 10月 12日,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他的船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这句话中的 “他 ”是 A达 伽马 B哥伦布 C迪亚士 D麦哲伦 答案: B 关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这三部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文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分别 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B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C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都是在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颁布的 答案: B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19世

3、纪 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大力发展教育 C提倡文明开化 D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答案: D 如图是 1929年股市崩溃后,人们涌向银行挤兑存款的场景。对此,美国罗斯福 “新政 ”采取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C缩减农业生产 D发展对外贸易 答案: A 20世纪 50-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 80年代下半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A美国的扶持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重视发展教育 D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答案: B 近年来,肯德基、沃尔玛等一批世界跨国企

4、业陆续登陆湛江,湛江的对虾、糖水菠萝罐头、富贵竹等特色农海产 品纷纷走出国门。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这种现象说明了 A湛江已经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B湛江逐渐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 C湛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重要阵地 D湛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答案: B 如图,下列图片最能反映 70年代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的是 A万隆会议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APEC会议 D加入 WTO 答案: B 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简称 “海研会 ”)于 2011年 12月 23日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展望 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

5、社会主义道路 C 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D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答案: A 2011年 11月 13日,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举行。假设十年前你作为一名小记者去实地采访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有关情况,你应该去 A北京 B东京 C伦敦 D上海 答案: D 2012年 2月 10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亲切接受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确吉杰布的拜见。历史上清朝时就已确立了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并设置了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 A宣政院 B驻藏大臣 C伊犁将军 D西域都护 答案: B 2011年 12月 12日晚,第六届孔子学院大会开

6、幕式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作为思想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仁者爱人 D温故知新 答案: C “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 “得到了永生 ”的做法不包括 A迁都洛阳 B使用汉族的官制和律法治理国家 C穿汉服、说汉话 D禁止与汉族通婚 答案: D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苏湖熟,天下足。 ”“蜀锦冠天下。 ”等谚语可以归纳出宋元时期的主要阶段特征是 A经济中心的南移 B民族关系的发展 C政权的并立 D专制统治的加强 答案: A 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

7、过程中,以下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中国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A B C D 答案: D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 大传奇。 ”他说的 “伟大传奇 ”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会宁会师 D吴起镇会师 答案: C 如图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答案: D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 2011年秋

8、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中认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必须完成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是 A 引进西方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民主和法制 C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D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和强国富民 答案: C 综合题 历史探究:妇女缠足作为一种陋习,在我国历时上千年。以妇女缠足开始到最终被禁绝,可以观察到历史的变化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南村缀耕录里说:南唐李后主令宫嫔 “以帛绕足,令纤小 ”, “由是人效之 ”。古人认为缠足女人 “莲步半折小弓弓,莺转一声娇滴滴 ”,于是 “三寸金莲 ”受到啧啧称赞。 材料

9、 二 林语堂( 1895-1976)曾著文揭露妇女缠足的罪恶目的: “缠足是妇女被幽禁、被压制的象征 ”,是 “提倡男女隔离的一个手段 ”。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不断有人反对给妇女缠足。 1912年孙中山指示内务部通令全国各省,禁止妇女缠足。 中国地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1950年 7月 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政务员下达了关于禁止妇女缠足的命令。到 50年代末期,残害中国妇女一千多年的缠足被彻底禁绝了。 周青松中国女性文化研究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说说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受到啧啧称赞的原因是 什么?( 2分) ( 2)林语堂认为妇女缠足的危害是什么?( 2分) ( 3)综合

10、以上探究学习,材料二、三、四指出妇女缠足最终被禁绝的原因是什么?( 4分)禁止妇女缠足对妇女有什么好处?( 2分) 答案:( 1)最高统治者推广(或皇帝喜欢);畸形的审美观(或认为是一种美或男子的癖好)( 2分)。 ( 2)危害:是妇女被压制的象征,造成男女不平等。(如照抄原文,可给 1分)( 2分) ( 3)原因: 妇女缠足损害妇女身心健康; 西方文明的影响(或中间近代化的影响); 近代以来,不断有人反对妇女缠足; 近代以来,历代政府重视并 下令禁止妇女缠足; (答其中两点可给 4分) 好处:有利妇女身心健康,有利妇女从事工作,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男女平等。(任答其中两点得 2分)

11、 如图,图说历史:这里的每幅图片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事件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每空 1分,共 10分) 看图后,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A图( 1)展示的是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它的发明者是德国的,它属于第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一系列先进科技发明使德国经济实力在 20世纪初跃居世界第二,超过了老牌帝国英国和国。 B图( 2)是一战前德国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结成的军事同盟,名称叫。一战战败后,德国被迫在巴黎签下了条约。过度的惩罚引发了德国人民普遍的不满。 20世纪30年代德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 C一纸约文和一个没有制约力的规定是无法遏制德国的, 20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图( 3)寓意战败后的德国领土分裂,这是由二战后期美国、英国和 三国召开的会议决定的。 D图( 4)寓意分裂后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互相对立、各归其主的状况。 1955年组织的成立,最终标志着世界政治格局正式形成。 20世纪 50年代,联邦德国与法国等六国建立统一的共同市场,目的是。自此,其国际地位逐渐得到恢复。 答案: A. 卡尔 本茨;第二次工业革命;法国; B. 三国同盟;凡尔赛和约; C. 苏联;雅尔塔会议; D. 华约的建立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或答美苏冷 战对峙;发展经济,维护自身安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