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3.24近代前叶的盛世与危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0667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3.24近代前叶的盛世与危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3.24近代前叶的盛世与危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3.24近代前叶的盛世与危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3.24近代前叶的盛世与危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3.24近代前叶的盛世与危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 3.24近代前叶的盛世与危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 ) A文景之治 B康乾盛世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从明中期到清朝前期,特别康乾的强盛,又称 康乾盛世 。 ”可知,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康乾盛世,故选 B。 A选项是汉代的盛世。 CD选项是唐朝的盛世。 考点:明清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

2、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状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朝的闭关政策完全阻止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 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五个 C明代前期以后,中国的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发生变化 D明中后期以来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二子目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中的内容: “明中后期以来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这些因素的发育成长,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3、 ”可知, D选项正确,故选 D。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ABC选项都是错误的。 考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的表现和影响。 明朝中后期体现新的社会发展趋向的历史现象是( ) 商人地位上升 苏州机工罢工,要求加银 “苏城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日受值 ”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二子目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中的内容: “这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

4、化。在以前,士农工商这四民中,商人排在最后。到明末,变成 商贾大于农工 ,列在士之后,位置上升为第二。 ”“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的局部地区开始出现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 “工价 ”的雇佣劳动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知, 都体现了明朝中后期新的社会发展趋向,故选 A。 考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近代化因素萌发的 趋向的表现和影响。 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 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占( )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

5、展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 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占 6个。 ”可知,故选 B。 考点:明清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再三强调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的清朝皇帝是( )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嘉庆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二子目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中的内容: “雍正

6、皇帝再三强调,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并对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表示深切忧虑。 ”可知,这时清朝雍正皇帝,故选 B。 考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史实的 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的表现和影响。 在中国古代有 “士农工商 ”四民的说法,请问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阶层( ) A商人 B知识分子 C农民 D手工业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二子目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7、中的内容: “这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以前,士农工商这四民中,商人排在最后。到明末,变成 商贾大于农工 ,列在士之后,位置上升为第二。 ”可知,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商人,故选 A。 考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的表现和影响。 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 “工价 ”的雇佣劳动方式,最早出现在( ) A广东 B北京 C江南 D山西 答案: C 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二子目近代化因素萌发的

8、趋向中的内容: “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的局部地区开始出现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 “工价 ”的雇佣劳动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知,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 “工价 ”的雇佣劳动方式,最早出现在江南,故选 C。 考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的表现和影响。 启蒙学者伏尔 泰称赞 17 18 世纪的中国是 “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他的国籍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依据

9、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 17 18 世纪的中国是 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 ”可知,伏尔泰的国籍是法国,故选 D。 考点:明清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货币之一是( ) A扇贝 B白银 C银票 D黄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纺织

10、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 ”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货币之一是白银,故选 B。 考点:明清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安徽形成商帮外,还有( ) A陕西 B山西 C山东 D江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这一时期的商业也很发达,像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

11、雄厚,形成商帮。 ”可知,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安徽形成商帮外,还有山西,故选 B。 考点:明清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1700 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是( )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五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1700 1820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 23.1%提高到 32.4%,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

12、可知, 1700 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是第一,故选 A。 考点:明清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到 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 ) A 1亿 B 2亿 C 3亿 D 4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明后期中国人口已接近 2亿,到 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 3亿。 ”可知,到 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 3亿,故选 C。 考点:明

13、清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 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 完成( 1)( 3)题: ( 1)材料中的 “帝国 ”指我国的什么朝代? ( 2)这个 “帝国 ”当时采用什么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 ( 3)这个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 1)清朝前期 ( 2)闭关政策 ( 3)一定程度上有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

14、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闭关政策史实的识记。第( 1)问从题中材料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 “帝国 ”指我国的清朝。第( 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这个 “帝国 ”当时采用闭关政策。依据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可知,这

15、个政策一定程度上有自卫作用,但它限 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考点:闭关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闭关政策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闭关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在整个封建社会前中期,封建政府对人口的控制非常严格,不允许随意流动,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民一旦随意流动而丢掉户籍,被政府捉到,就被罚做官府的奴婢。那为什么到明朝中叶以后,人口流动性增大了? 答案:在明以前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国家一直以土地和人丁为双重标准征税。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 买卖的加速,人口数量的激增及流民反抗的加剧,封建国

16、家越来越难以束缚农民于固定的土地之上,直接向农民征收人口税更加困难,旧的标准很难维持下去。明朝中叶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既减轻了农民的一些负担,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雍正初年正式废除了人丁税,国家对人口的控制更加松弛,所以人口流动性增大。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明朝中叶以后,人口流动性增大的原因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可以从政策、经济等方面去分析,可知在明以前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国家一直以土地和人丁为 双重标准征税。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的加速,人口数量的激增及流民反抗的加剧,封建国家越来越难以束缚农民于固定的土地之上,直接向农民征收人口税更加困难,旧的标准很难维持下去。明朝中叶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既减轻了农民的一些负担,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雍正初年正式废除了人丁税,国家对人口的控制更加松弛,所以人口流动性增大。 考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的表现和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