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1.1鸦片战争的烽烟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0669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1.1鸦片战争的烽烟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1.1鸦片战争的烽烟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1.1鸦片战争的烽烟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1.1鸦片战争的烽烟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1.1鸦片战争的烽烟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 1.1鸦片战争的烽烟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 1840年的是 (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D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 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二子目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内容:“1840年 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在 1840年,故选 B。 A选项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 1839年。 C选项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是在 1842年。 D选项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是在1842年。 考点

2、:中英南京条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1997年,离家百余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 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二子目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内容:“1842年 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可知, 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这是最早割占

3、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故选 A。 B选项中割占中国领土主要在中国东北、西北。 C选项是割占中国领土主要是台湾岛及附属岛屿、辽东半岛。 D 选项没有割占中国领土。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 考查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和影响。 “善师四夷者,能治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这一主张应该出自 (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西学东游记 D孔子改制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史实的识记。从题中材料意思看,表达了一种向外国学习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观点,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4、 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三子目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中的内容: “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 “师夷 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 ”可知,这一主张是魏源的主张,而这一主张在魏源的代表作海国图志中提出,故选 A。 B选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D选项主张通过变法救亡图存。 考点: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海国图志的背景、思想和影响。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 A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B保护鸦片贸易 C打开中国的商品商场 D割占中国的领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

5、题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一子目林则徐虎门销烟中的内容: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可知,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早就有侵略中国的野心,因此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故选 C。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林 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概况和意义。 面对英国殖民者利用鸦片对中国的疯狂侵略。主持虎门销烟的民

6、族英雄是 (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廷桢 D葛云飞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一子目林则徐虎门销烟中的内容:“1839年 6月 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 ”可知,主持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故选 A。BCD选项鸦片战争中清朝将领。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概况和意义。 鸦片战争爆发前,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主要列强是 ( ) A英国 B美国

7、 C荷兰 D西班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一子目林则徐虎门销烟中的内容: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由于英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就转而向中国走私大量的鸦片。 ”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前,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主要列强是英国,故选 A。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概况和意义。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

8、几个死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这段材料揭示了 ( )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火炮、鸦片都有较大的危害 D鸦片烟使中国分裂混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从题中材料内容看,大炮杀人屈指可数,而鸦片烟杀人则不能用亿万千来计算,可见,对于杀人,大炮远远比不上鸦片烟。材料通过对比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故选 A项。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概况和意义。 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发生在

9、 ( ) A 1838 1840年 B 1839 1841年 C 1840 1842年 D 1856 1860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 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二子目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内容:“1840年 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42年,清政府战败求和。 ”可知,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发生在 1840 1842年,故选C。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 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 A地主

10、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其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导致中国的社会矛盾、革命任务也发生了变化,此后民族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即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故选 C。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鸦片战争后期,林则徐被革职

11、流放,途中曾经感慨地说: “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这里 “战鼓声 ”是指 ( ) A虎门销烟的欢呼声 B鸦片战争的枪炮声 C人民群众的呐喊声 D送他远行的鼓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林则徐因为禁烟得罪了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就被革职流放。但作为一代名臣,他虽处在困厄之中,犹不忘国家,惦记着战争的境况。因此,这里 “战鼓声 ”是指“鸦片战争的枪炮声 ”。故选 B。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 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国际联盟将每年的 6月 3日定为 “国际禁烟

12、日 ”,联合国将每年 6月 26日定为 “国际反毒日 ”。这都是为了纪念 ( ) A虎门销烟 B中国禁烟运动 C鸦片战争 D林则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一子目林则徐虎门销烟中的内容:“1839年 6月 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历时 23天,到 6月 26日,共销毁鸦片 110多万千克。 ”可知,这两个事件都与虎门销烟有关,因此是为了纪念虎门销烟。故选 A。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林则徐虎门

13、销烟的背景、概况和意义。 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表达了被列强割占或租占的七个地区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感情。其中一首写道: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1997年 7月 1日, “守夜的黄豹 ”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黄豹 ”指什么 它的 割占与哪一条约有关 ( ) A澳门南京条约 B香港马关条约 C香港南京条约 D台湾马关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从题中材料中 “1997年 7月 1日, “守夜的黄豹 ”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可知, “黄豹 ”指香港。依据北师大版

14、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 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二子目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内容: “1842年 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可知,1842年中英签订 的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故选 C。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和影响。 清朝时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是在 (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

15、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 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二子目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内容:“1842年 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可知,南京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开放的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故选 A。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和影响。 隆隆的炮声震醒了天朝大国的迷梦。你知道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下列哪一事件吗 ( ) A鸦片战争 B南京条约 的签订 C五口通商 D

16、战争赔款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 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二子目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内容:“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 A。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和影响。 填空题 年 月 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17、。 答案: 6 3 虎门销烟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一子目林则徐虎门销烟中的内容:“1839年 6月 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 ”可知,故填 1839 6 3 虎门销烟。 考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概况和意义。 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了 “ ”的主张。 答案:师夷长技以制夷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

18、上册第 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三子目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中的内容: “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 ”可知,故填师夷长技以制夷。 考点: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海国图志的背景、思想和影响。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答案:南京条约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 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二子目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内容:“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可知,故

19、填南京条约。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英 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和影响。 年 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年,清政府战败求和。 答案: 6 184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 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二子目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内容:“1840年 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42年,清政府战败求和。 ”可知,故填1840 6 1842。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鸦片战争 的起因和经过。 综合题

20、 阅读下列材料: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 请完成: (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文件 (2)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同在一个省的有哪些 (3)条约中第一款和第四款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答案: (1)南京条约。 (2)厦门、福州同在福建省。 (3)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关税自主权。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第( 1)问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二子目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内容: “184

21、2年 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 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可知,以上材料出自南京条约。第( 2)问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其中厦门、福州同在福建省。第( 3)问条约中第一款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第四款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

22、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2年,当英军抵达南京江面时,道光帝 “念江南数百万生灵,一经开仗,安危难保,既经该大臣等权宜应允。朕亦只可以民命为重 ”。 材料二 清政府参加南京条约 谈判的全权代表耆英上奏道光皇帝说: “该夷船坚炮猛,初尚得之传闻,今既亲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制伏。 ”道光帝表示首肯。 请完成: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一的内容判断,当英军于 1842年到达南京江面时,道光皇帝对鸦片战争的态度如何 他萌生这一想法有什么原因 他持这一想法的借口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侵略者为什么要清

23、政府的和谈代表到他的军舰上去谈判 这一做法最终达到怎样的效果 (3)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对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何感想 答案: (1)态度:停战求和。 原因:清军在战 斗中节节失利,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 借口:保护老百姓免受战火的侵扰。 (2)目的:向清政府代表炫耀武力,迫使清政府心悦诚服地向他求和。 效果:事实证明英国的险恶用心得逞了,从耆英上奏给道光帝的话中即可看出。 (3)清政府腐败无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同时,清朝上下又愚昧无知,在英国的坚船利炮面前完全丧失了斗志。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第( 1)问从材料中道光帝的话 “一经开仗,

24、安危难保,既经该大臣等权宜应允 ”可知,道光皇帝对鸦片战争持停战求和的态度。他萌生这一想法的原因是鸦 片战争开战以来,清军在战斗中节节失利,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依据材料中 “朕亦只可以民命为重 ”可知,他持这一想法的借口是保护老百姓免受战火的侵扰。第( 2)问从材料二中 “今既亲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制伏 ”可知,英国侵略者要清政府的和谈代表到他的军舰上去谈判的原因是向清政府代表炫耀武力,迫使清政府心悦诚服地向他求和。从耆英上奏给道光帝的话中可以看出,这一做法到达了英国侵略者险恶用心。第( 3)问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二子目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内容: “1

25、842年 8月,英国舰队沿长 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让我们看到清政府腐败无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同时,清朝上下又愚昧无知,在英国的坚船利炮面前完全丧失了斗志。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和影响。 判断题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是宣传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宣传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改为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魏源发愤编著海 国图志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三

26、子目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中的内容: “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可知,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故将宣传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改为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考点: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 可以考查海国图志的背景、思想和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是广州、天津、福州、北京、上海。 答案:天津、北京改为厦门、宁波。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

27、约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 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二子目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内容:“1842年 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可知,南京条约开放的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故将天津、北京改为厦门、宁波。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和影响。 魏源认为 “如果听任鸦片泛滥那么数十年后,中国 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 答案:魏源改为林则徐。 试题分析:本题 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一子目林则徐虎门销烟中的内容: “鸦片流毒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直接威胁到清朝的财政。清朝官员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说,如果听任鸦片泛滥,那么数十年后,中国 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可知,这是林则徐的观点,故将魏源改为林则徐。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概况和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