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1.1鸦片战争练习题(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0726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1.1鸦片战争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1.1鸦片战争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1.1鸦片战争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1.1鸦片战争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1.1鸦片战争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 1.1鸦片战争练习题(带解析) 选择题 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 ) A中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做这道题首先要特别注意时间 “19 世纪上半期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随后,法国、美国才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还是个封建国家,所以答案:为 D。 考点:此题考查 19世纪上半期中、美、法、英四个国家的国情,而主要考查的是英国。 点评:做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对美英法三个国家工业革命完成时间和完成深度的掌握,尤其是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情况要清

2、楚。 中国近代史开始于 ( ) A 1624年 B 1689年 C 1771年 D 1840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所以是 1840年,是因为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变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而第二个是最主要的矛盾。革命任务由反对封建统治变为反侵略反封建双重任务。正因为 1840年中国出现了这种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把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定位于1840年,答案: D。 考点:考查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时期的划分。 点评:最好不仅掌握中国近代史开始的年代是 1840年,也深入

3、掌握其原因。 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 ) A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B广州、厦门、福州、杭州、上海 C广州、厦门、定海、杭州、上海 D广州、厦门、定海、杭州、天津 答案: A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基本内容。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 4项: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 2100 万银 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定海、杭州、天津均不是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天津是在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杭州是在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被迫开放的,定海没有开放。但此题最好掌握的深广

4、一些,比如广州属现在的广东,厦门和福州属现在的福建省,宁波属浙江省。上海是直辖市。它们都是沿海城市。 考点:考查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属于基础题。答案: A。 点评:提醒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中考不变 的主题。 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这一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 ) A贸易权 B司法权 C内河航行权 D关税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 :分析题干,没有涉及司法和内河航运问题,排除 B、 C。 A、 D项容易混淆,严格说,贸易权指进口或出口货物的权利,关税权是指主权国家拥有的制定货物进出口所缴纳的税款及相关事宜的权力,它是一种国家权力

5、。关税权也不是司法权,司法主要是和人事法律有关的。题干涉及的是税款制定问题,这是关税权。答案: D。 考点:考查对关税权概念的理解和利用此概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涉及到南京条约中对中国关税主权的破坏。 点评:此题有一定深度,必须理解什么是关税权、贸易权,并用所掌握的概念分析解决问题,是一道能力型试题。 1997年 7月 1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 100多年前,被英国占去的第一块领土是 ( ) A台湾 B香港 C香港岛 D澳门 答案: C 试题分析 :题干重点提到香港,从答题技巧方面来说,一般就排除了 A和 D,而香港和香港岛是有重大区别的,近代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

6、岛、新界三部分。香港岛只是香港的一部分,而 100多年前在南京条约中被英国强行割占的是香港岛。答案:为 C。 考点:考查英国对香港岛的割占,并要求学生严格区别香港和香港岛。 点评:此题考查的很细致,尤其是对香港和香港岛的区分。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 A中俄尼布楚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英天津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 1689年康熙帝在位时中俄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 1840年中国进入近代社会,所以排除 A。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于鸦片战争后的 1842年 8月,中法黄埔条约签订于 1844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 1858年。

7、正确答案:为 B.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主要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时间。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不平等条约的再任再现。是基础题。 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在位皇帝是 ( ) A嘉庆帝 B道光帝 C咸丰帝 D同治帝 答案: B 试题分析 :这仍然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人文知识积累,他们的正确排序是:嘉庆( 17961820 )、道光( 18211850 )、咸丰( 18511861 )、同治( 18621874 )。而鸦片战争是 1840年爆发的。答案:为 B。 考点:考查清朝皇帝尤其是近代清朝皇帝的更迭情况。 点评:中考出题很灵活,历史课本只是出题的一个参考范本,有时候会出现超编不超纲的现象,这就要求学

8、生积累较为广博的人文知识,比如这道题涉及到的清朝皇帝排序。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 近代史上最早向中国输出鸦片的是 (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葡萄牙 答案: A 试题分析 :这道题很简单,记忆的成分较多。注意题干中 “最早 ”两个字,因为近代向中国输入鸦片的不止一个国家。法国、葡萄牙没有向中国输出鸦片。近代史上向中国输出鸦片的主要国家是英国,早在鸦片战争之前的 40年,英国就已经向中国输入鸦片,是第一个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国家。鸦片输入给中国造成极大危害。向中国输出鸦片的还有美国。答案:为 A。 考点:考查关于鸦片战争的基础知识。 点评:此题虽简单,是记忆性的,但它提醒我们必须在学习过程

9、中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 ( )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殖民地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 B 试题 分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主权,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保留了封建经济,又发展了资本主义。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外来侵略,丧失大量主权,但仍然保留了形式上的独立,经济上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是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中国并不是完全的殖民地,也不再是单纯的封建社会,当时的中国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正确答案:为 B. 考点: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点评: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

10、响是中考的重点,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应予以重视。 填空题 1839年 3月, 到达广州。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6月 3日,他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 当众销毁。 答案:林则徐、虎门海滩 试题分析 : 本题必须掌握的史实。林则徐是近代民族英雄,被誉为中国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不仅领导了禁烟运动,而且组织翻译西方书籍,了解西方世界,提出建设新式海军。虎门海滩位于现在的广东省,是林则徐集中销毁英美烟商鸦片的地方。 考点:此题考查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点评: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清政府同西方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 。 答案:鸦

11、片战争 试题分析 : 之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清政府同西方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因为双方首次以战争形势解决矛盾,这是较量的最高级别。 考点:此题考查对鸦片战争的理解。 点评: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3年河南中考试题。略有改动 ) 2003年 3月,新任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个历史人物的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小题 1】你知 道材料中的这句诗是谁说的吗? 【小题 2】他 “利国家 ”的主要事迹是什么?意义如何? 【小题 3】请根据这件事对他做出准确的评价。青少年从他的身上学习什么? 【小题 4】温总理引用这句诗,表达了什

12、么决心? 答案: 【小题 1】林则徐 【小题 2】虎门销烟(或领导禁烟斗争)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小题 3】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青少年应学习他热爱祖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个人安危。 【小题 4】温总理引用这句诗表达了他及党的领导集体决心以国家民 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付出自己一切的决心 【小题 1】试题分析: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的两句,原诗全文如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

13、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841 年,由于投降派的陷害 ,林则徐被以 “办理不善 ”的罪名革职降级 ,充军伊犁。这首七律是他 1842年途经陕西西安与家人告别时所作。虽然他蒙受冤屈,但报国之志并未稍减,依然表示:即使被谪贬边疆,只要对国家有利,也将不 顾个人的生死祸福为之奋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两句的大意是: “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考点: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点评:此题以诗句引出,新颖独特。 【小题 2】试题分析:题干中 “利国家 ”就是对国家有益,由第一问得知 “他 ”指的是林则徐,林则徐是近代

14、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主持了虎门销烟,还主持编译了四洲志等介绍西方的书籍,并提议建设新式海军。但作为民族英雄,他的主要事迹是领导禁烟。禁烟运动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经济上沉重打击了英美烟贩,更主 要的是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维护民族尊严的精神。它的主要意义在于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层面。 考点:考查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主要事迹和意义。 点评:回答此题关键要重视精神层面。 【小题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对他进行评价,此问和前面两问密切相连,虎门销烟既然是一件影响深远的 “利国家 ”的事情,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林则徐定位为民族英雄。而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就应当学习他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做此问时语言要

15、通顺流畅。 考点:考查如何对民族英雄林则徐进行评价和对青少年的意义。 点评:这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 一道好题。 【小题 4】试题分析:温家宝是现代中国的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之一,他的话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与上述历史人物的必然关系,答题时不能脱离此林则徐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精神,这种爱国精神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是需要千百年传承的。 考点:考查学生学习历史,密切联系现实的能力。 点评:此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提醒同学们学习历史要注意联系现实。 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出现过两次由 “封闭 ”到 “开放 ”的现象,第一次是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第二次是 1

16、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你觉得这两次 “开放 ”有无本质的区别?为什么? 答案:有本质区别。第一次是中国遭受到侵略,作为半殖民地被迫开放的,开放双方的主体地位严重不平等。南京条约中割让土地,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破坏;开放通商口岸,使贸易主权遭到破坏;英商所缴货物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使关税主权遭到破坏;第二次是面对全球化趋势,为了发展经济,摆脱落后局面,中国政府战略性的主动开放,开放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总之,这两次开放是有本质区别的,那就是有无完整的国家主权。 试题分析:首先回答第 一问,从题干得知,这两次开放当然有本质区别。回答第二小问 “为什么 ”,应考虑这

17、两次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实际上这是一道比较题,比较这两次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这就需要找出比较项,可以从开放的时代背景、主权地位、社会性质、受益者等方面比较,而就此题而言,只要答出它们的本质区别就可以了,这也就说明了第二问 “为什么有本质区别 ”。第一次是在西方国家的炮火下被迫开放,中国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主权丧失,是不平等的。现代开放是结束了十年文革后的主动开放,在吸取了文革的惨痛教训后作出的伟大决策,是平等的前提下主动开放的。 考点:考查对近代史上和现代中国的两次对外开放的理解和认识。 点评:此题紧密联系现实,时间跨度较大,需要同学们在学习时思维开阔,灵活,不能只局限于小范围、小领域。

18、比较两次开放,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历史小论坛:看完电影鸦片战争,就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奇奇气鼓鼓地说: “这是个什么样的政府呀!太腐败了! ”明明接着说: “我看呀,是我们的武器太落后了,根本和人家没法比。 ” 对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你同意明明和奇奇的观点吗?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对此你有何感受? 答案: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主观上: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上: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

19、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感受:( 1)落后就要挨打( 2)向西方学习,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 3)不忘记国耻,奋发图强。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境题,首先要进入鸦片战争这个时代情境,题目要求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对于这类题,一般先分成几大类,有这样几种分法: 1、分为内因 和外因两大类,内因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几类。外因同样是这样。 2、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类,主观原因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自己这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就是分析对方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也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几方面。客观原因也包括这几类。 3、分为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直接原因。而本题涉及的是一场战争、两个

20、国家,宜用第二种分法。而本题以情境导入,先要归纳判断情境中给出的原因,再进一步总结概括。 考点:考查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 点评:解答情境式问答题的关键是把准所给情境的时代特点,然后再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是第二问 “对此你有何感受? ”,要围绕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这一主题组织答案:,切忌漫无目的,堆砌答案:。 问答题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不能获取利润,为了牟取暴利,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请你谈一谈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答案:大量白银外流,造成政府财政紧张,百姓生活困难;严重摧残人体健康,造成军队战斗力下降,国民体质衰弱。 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分析鸦片输入给中

21、国带来的危害,首先要理解鸦片是一种毒品,鸦片贸易是非法的,就象现在社会的毒品贸易,是被各国明令禁止的,对人的身 体健康会造成极大危害。从题干中 “牟取暴利 ”,可以得出的一项危害是中国的白银外流。总的来说,此题可以从两大角度考虑,一是国家经济上的严重受损,二是对中国人民身体健康的毒害。然后联系课本,尽量让自己组织的答案:通顺流畅。 考点:考查鸦片输入的危害这一知识点。 点评:解答此类问答题需要对课本知识灵活应用,首先要从宏观角度考虑有几大方面,然后再详细阐明每一方面的具体细节,层层展开,注意答案:的条理性。这样所做的答题相对较全面。 青少年应如何对待鸦片等毒品? 答案: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并与毒品犯罪作坚决的斗争。 试题分析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这么几方面着手:首先要阐述鸦片是一种毒品。其次毒品的危害。再谈自己对毒品的态度。对待毒品,我们当然要远离。 考点:由鸦片战争引申出世界观人生观问题。 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这也是人文教育的终级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