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84762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明朝后期,与中国发生联系的欧洲殖民者不包括(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2 下列中国帝王中最早知道五大洲概念的是( )。(A)宋高宗(B)元武宗(C)明成祖(D)明神宗3 以下著作与明代西方传教士无关的是( )。(A)天工开物(B) 测量法义(C) 泰西水法(D)几何原本4 第一个进入中国内地的传教士是( )。(A)庞迪我(B)利玛窦(C)白晋(D)熊三拔5 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了世界有五大洲,

2、地球为球体以及划分寒温热五带知识的书籍是( )。(A)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B)旁迪我的海外舆图全说(C)艾儒略的职方外纪(D)汤若望的远镜说6 清朝人关初期执行了一些错误的政策,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其中不包括( )。(A)逃人法(B)离主条例(C)圈地(D)剃发令7 明末民谣“ 金刀莫试割,长弓早上弦,求田买马(马士英)即为官” ,“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 描述了哪一政权的腐败状况 ?( )(A)福王(B)鲁王(C)唐王(D)桂王8 下列不属于福王时期南明反清运动的是( )。(A)嘉定反剃发(B)江阴反剃发(C)李定国桂林大捷(D)史可法死守扬州9 以下南明政权中并未称帝的是( )。

3、(A)唐王(B)福王(C)桂王(D)鲁王10 以下抗清行动不属于明末农民起义军余部参加的是( )。(A)郑成功抗击清军(B)李过、高一功抗清(C)李定国衡州大捷(D)夔东十三家抗清11 清初,负责对俄交涉等外交事务的机构是( )。(A)外务部(B)总理衙门(C)礼部(D)理藩院12 清朝,皇帝通过军机处把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 )。(A)廷寄(B)奏折(C)圣旨(D)圣谕13 清朝,各地督抚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 )。(A)廷寄(B)奏折(C)弹劾(D)密信14 ( )是清代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机关,也掌管一部分外交事务。(A)宗务处(B)内务府(C)理藩院(D

4、)军机处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徐霞客游记16 庆长之役17 罗明坚18 利玛窦19 戚继光20 俞大猷21 剔发令22 投充23 逃人法24 白头军25 郑成功26 内三院、内院27 议政王大臣会议28 南书房三、论述题29 评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30 清前期君主集权是怎样进一步加强的?其特点是什么?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 【正确答

5、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3 【正确

6、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正确答案】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野外考察纪录和优秀地理著作。作者徐宏祖,别号霞客,江苏江阴人。徐霞客游记共 10 卷,约 40 万字,是他30 年考察山水的总结,具有很丰富的科学内容。书中还有大量关于农业、手工业、矿产、交通运输、江河源流、地形地貌、生物形态、矿藏物产、民情风俗等的记载,对少数民族的经济、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以及对村落城镇的盛衰,名胜古迹的演变等的记载,是研究我国民族和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这本书在科学上

7、的巨大贡献,是对我国西南广大石灰岩地区的溶蚀地貌的考察与研究,在考察的基础上对溶洞、钟乳石、石笋等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论基本符合科学原理,他所作的记录是世界上考察岩溶最早的文献,在欧洲,这方面的考察要晚 100 多年。【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6 【正确答案】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即日本庆长元年,日本再次侵略朝鲜,明政府派兵部尚书邢玠率军入朝,中期两国军队紧密配合,连败日军。次年,在朝鲜南海海面的激烈决战中,日军绝大部分歼灭,这即是庆长之役。在这次战役中,明朝老将邓子龙和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并肩作战,壮烈牺牲,在两国友好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日本发动的战争以失败告终,使它长

8、时间不敢轻易对朝鲜发动侵略。【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7 【正确答案】 罗明坚是第一个进入中国内地的教士。万历八年(1580),罗明坚到达澳门,万历十年,获得许可后到达广东肇庆东关的某佛寺,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内地的教士。曾和利玛窦一起在肇庆定居。于万历十二年,罗明坚用汉语写成了宣传天主教教义的天主实录。他认为,在教义和仪式上与天主教颇同的佛教,是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传播和深入到中国文化内部的结合点。后来,利玛窦改变了罗氏传教的方法,利用士大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使传教获得了成功。【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8 【正确答案】 明朝,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万历十年(158

9、2),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到澳门,在广东、南京、南昌、苏州等地传教。1600 年,他同宠迪我由南京来到北京,向明神宗进献天主像、圣母像、圣经、十字架、万国地图、自鸣钟、西洋琴等诸方物。神宗大喜,令利玛窦在北京宣武门内居住,并允许设堂传教。利玛窦在北京生活 10 年,根据中国的情况,开创新的传教方式,取得了很大成功,教徒增至数万。他于 59 岁病死后,葬于北京阜成门外滕公栅栏,后发展为北京传教士公墓。利玛窦以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作为传教的门径,由于这些科学知识有实用价值,可补中国之不足,因而得到了官府和士大夫们的信任。【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9 【正确答案】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明

10、代抗倭名将。嘉靖年间倭寇猖獗时,戚继光奉调浙江,镇守台州。戚继光见卫所兵不习战,乃招募义乌农民和矿夫 3000人,组成一支新军,亲自练成精兵,人称为“戚家军” 。他又针对江南的地形和倭寇活动的特点,创造了一种鸳鸯阵法,将兵士 12 人分为一队,用长短兵器相配合,以便于短兵相接,有效地杀伤倭寇。戚继光和戚家军多次击败倭寇,为保护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时曾任用戚继光镇守蓟门。【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0 【正确答案】 俞大猷,明朝的抗倭名将。嘉靖年间,福建倭寇横行,明政府鉴于情势严重,升副总兵俞大猷为总兵,与戚继光驰赴福建救援。俞大猷、戚继光、刘

11、显等人合力进攻倭寇,终于肃清了福建的倭寇。同年,明政府又调任俞大猷为广东总兵负责剿倭。广东的倭寇终于完全被肃清。【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1 【正确答案】 剃发令是清军以入关颁布的“凡投诚官吏军民” 一律剃发的落后民族政策。满族贵族认为,汉人只有剃发依从满俗,才算是真心归顺,是一种民族高压政策。剃发易服严重地伤害了汉人的民族感情,直隶三河县首先发难,起而反抗,各州县随即反抗。多尔衮被迫取消了剃发令。剃发令自颁布到取消,前后不过 21天。后来,清朝统治日渐稳定,再次强行推行,在江南遭到抵制,清朝统治者采取措施严厉镇压,在全国推广开来。【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2 【正确答案】

12、 投充是清军入关后,强迫当地汉人充当他们庄田壮丁的现象。清朝入关后,不仅圈占无主荒地、明勋贵的庄田,还强行占领了大批民田。在圈占土地的基础上,清统治者建立了大量庄田。庄田主要是靠从辽东迁来的“庄丁” 进行生产,这些庄大多是战争中被掳掠的关内人口,入关后,他们“竞省亲戚,不复肯去” ,造成庄田上劳动人手的减少。为了补充人数,还强迫当地汉人“投充” ,因而大量汉人沦为庄丁,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任意买卖。【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3 【正确答案】 逃人法是清政府为了防止庄丁逃亡而制定的法令。清军人关之后,对住房和土地疯狂掠夺,并不断增加圈地的范围,在圈地的基础上,清宗室王公和八旗官员建

13、立了大量庄田。此外,旗田的扩充也急需更多的劳动力,大量汉人沦为满族贵族和八旗官员的庄丁。他们遭受着落后的农奴制方式的剥削,没有人身自由,甚至可以被主人任意贩卖。为了摆脱这种被奴役的处境,他们纷纷逃亡。为了防止逃亡和缉捕逃人,维护其落后的生产方式,清统治者制定了“逃人法” 。满族贵族的奴仆有逃跑者,将逃人鞭一百后归还原主。凡雇逃人做工、留逃人住宿、收逃人为兵,几乎与逃人稍有牵连就要受到惩治,告发窝逃者有赏。清统治者的这种掠夺、奴役和高压政策,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斗争。【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4 【正确答案】 白头军是太湖地区人民反对剃发斗争而组织的抗清义军

14、。1645 年,清政府重申剃发令,促进了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在湖地区,吴江进士吴易聚众在太湖边上的长白荡起义抗清,得到农民和渔民的支持,他们头裹白布,人称“白头军”。后吴易虽被俘就义,白头军却坚持斗争 10 多年,直到 1662 年才被清军镇压下去。【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5 【正确答案】 福建泉州南安县人,本名森,字大木,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唐王政权失败后,其父郑芝龙降清,郑成功非常气愤,决定继续抗清。郑成功以南澳为基地,组织抗清力量,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在北伐失败后,他决定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以为抗清根本。1661 年,郑成功从厦门移驻金门,部署军队,准备进攻台湾。在

15、台湾汉族和高山族人民的热情支持下,他很快打退了荷兰殖民者,占领了台湾。1662 年,荷兰殖民长官揆一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终于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 38 年的殖民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采取了许多政治、经济措施,奖励垦荒、推行屯田、开设学校等,促进了台湾的发展。【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6 【正确答案】 是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的总称,亦称内院,设立于清天聪十年(1636) 。其中,内国史院掌管编纂史书,撰拟表章;内秘书院掌管起草外交文书和敕谕祭文等;内弘文院掌管解释古今政事得失,向皇帝和皇子起讲,并教育诸王等。顸治年间改内三院为内阁,康熙时成为定

16、制。【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7 【正确答案】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特设的中枢权力机关,是氏族军事民主制的残余。清朝人关前,凡军国大事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人关之后,这一传统被继承了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 ,权力很大。但是,这种满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大权独揽的皇帝相抵触,而且也不利于清政权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官僚的支持。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和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了。乾隆时期被取消。【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8 【正确答案】 在北京故宫乾清官的西南,本清康熙帝的读书处。康熙十六年(1677),始选翰林等官人内当值,称

17、“ 南书房行走” 。除应制撰写文字外,还秉承皇帝意旨,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处所。自军机处成立之后,南书房各官即不再参与政务,专司文词书画等事,一般又称为“南斋” 。南书房行走官员不限品级,从尚书到编修、检讨都可充仁,惟原则上须用翰林出身的人。【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三、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官方对外贸易中最著名的事件,也是闻名世界的一件盛事。郑和奉明成祖之命,从 1405 年1433 年,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历时29 年。他率领船队到达亚非两洲,对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访问。如此规模巨大的远洋航行,是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条件的。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18、(1)明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经过了明朝初年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增加,为规模宏大的航海事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明成祖朱棣恢复了市舶司,开始到南洋各地组织贸易(2)明朝时继承先人的航海经验,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知识。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已经具备了详细的航海地图。这就给大规模的航海事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3)宋元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造船技术的进步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上保证。明朝时,我国造船业比较发达,造船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郑和航海率领的海船,叫做宝船,每艘宝船除了装运粮食、货物和日用品外,平均要载四百多人。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无论船体规模还是造船技术,都达到了最高的水平

19、。(4)郑和下西洋有明成祖争取周边地区国家承认和炫耀国力的想法,也有在海外寻找建文帝的个人私心。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有着伟大的意义。郑和船队七次远渡重洋,克服了重重困难,表现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郑和船队的七次远航最远到达赤道以南和非洲东海岸,比意大利人哥伦布和葡萄牙人达.迦马发现新航线要早半个世纪以上。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中国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巨大贡献。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增进了中国对亚非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活、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生产等方面的了解,发展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船队下西洋带动了亚、非许多国家派遣使节人明进行朝

20、贡和贸易。郑和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下西洋时绘有航海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简称郑和航海图,此图虽然有一些错误,但至今仍有重要价值。随从郑和航行的马欢著有瀛涯胜览、费信著有星槎胜览、巩珍著有西洋番国志。这三部书记载了所至各国的概况,如生活习惯、风俗礼仪和社会生产等,是研究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材料。【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30 【正确答案】 清代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清廷在中央机构设置上,基本上继承了明制,设立了内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衙署,但由于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实际决策机构的存在,所以,清代的内阁、六部等权力都被大大削弱了。内阁

21、权力的削弱。内阁是清朝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一般来讲,内阁设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学士满六人、汉四人。内阁的职责一如明朝,但由于它的一些重要事务分与后来所设的南书房和军机处,其实际权力比明代要小。阁臣虽有草拟诏旨之责,但只是秉承皇帝的意志。南书房的设立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的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特设的中枢权力机构,是氏族军事民主制的残余。清人关之前,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称为“国议” ,权力很大。议政王大臣会议和与独揽大权的皇帝相抵触,也不利于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官僚的支持。康熙时在宫内设南书房,简选才品兼优的词

22、臣充任,皇帝特诏密旨多命南书房撰拟,从而削弱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军机处设立。雍正时为了方便及时地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作战军务,设立军机处,以亲王、大臣充任。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与政务的权力。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彻底地削弱了。这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2)地方上:清代的地方机构分省、道、府、县四级。每省或两三省设总督,各省均设巡抚,掌管地方的军政大权,受皇帝节制。督抚之下设布政司、按察司、提督学政等机构,分掌一省的民政、财政、刑狱、学校。省以下道、府、县的长官卫道员、知府、知县。县以下实

23、行保甲制度。保甲制度是清代严格控制基层社会的政治制度。规定:不论州县城乡,每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各设牌头、甲长和保长。每户都立有牌,上写户主姓名和丁口数,并登入官册,以便稽查。户口迁移,需注明来往去所。清政府用严密的保甲制度来控制基层社会,消弭人民的反抗。加强对特别行政区的管理。清代在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东北、西南地区等地设置特别行政区,采取了和内地不同的行政区的管理办法。对内外蒙古实行盟旗制度;在外蒙古、青海和新疆的许多地区设置将军、都统、参赞大臣等官员,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掌管相关地区的军政大权;在西藏,达赖和班禅掌管政令、行教化,同为政教领袖,清中央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同达

24、赖、班禅具有同等的权力和地位;在清朝的发祥地,其管辖机构与其他省区不同,由满洲将军治理;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统治。清入关之后,进一步加强武装力量,对各族人民实施严厉统治。清朝的军队主要包括八旗和绿营。清政府将它的基本武装力量旗兵分驻在京城和各省要地,绿营兵配合驻防,两者相互穿插,构成了全国军事拄制网。这种做法也便于八旗兵对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兵的监视和控制。(4)法律上:清朝初年基本上承袭大明律,顺治四年(1647),大清律成,颁行全国。大清律集历代刑法之大成,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在内容上,基本上承袭明律,其主要内容

25、仍为“五刑” 、“十恶”、“八议”。八议体现了维护皇亲国戚、勋官贵族的目的。大清律还明文规定,佃户不缴地租的要严办,奴婢、雇工犯罪不能“以良人论 ”,要加重判刑。另外,清律还表现出民族歧视和压迫的特色,满、汉人在法律上并不平等。(5)思想文化上:清代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全国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采取了怀柔与迫害相结合的思想控制。对汉族官僚和少数民族的上层知识分子实行笼络政策政策的同时,还努力加强文化思想上的控制。一方面,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尊孔读经,开科取士,对士人进行笼络和诱导,另一方面,对不利于他们统治的言行,则进行严厉钳制,大兴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屡屡兴起文字狱,它是清朝文化

26、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起封建君主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但也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消极影响。清前期君主集权的特点:(1)保证满洲贵族在政权中的优越地位是构成清政权全部统治机构的第一特征。(2)加强中央集权,使皇帝的权力高于一切。康熙时设南书房,以稍分议政王大臣职权,到雍正时设军机处,专理机务,议政处仅存虚名,至乾隆时,军机处大臣皆有皇帝制定,不受任何约束。至此,中央权力完全集中于皇帝一身,皇帝通过军机处传达命令给地方督抚,各地督抚也直接将重大事情径寄军机处交皇帝批审,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因而达到了最高峰。(3)推行“保甲”制度于全国各地。在地方基层政权中制定了 “里甲”和“ 保甲”制度。里甲仍沿明制,专管赋役。保甲创制于清初,严厉控制人民的思想言行。【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1110-2010 en Flexible sheets for waterproofing - Bitumen sheets for roof waterproofing - Determination of flow resistanc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防水软板 屋顶防水用油毛毡 温升时抗流变的测定》.pdf EN 1110-2010 en Flexible sheets for waterproofing - Bitumen sheets for roof waterproofing - Determination of flow resistanc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防水软板 屋顶防水用油毛毡 温升时抗流变的测定》.pdf
  • EN 1111-1998 Sanitary Tapware - Thermostatic Mixing Valves (PN-10) -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卫生水龙头 温度调节用混合阀(PN10) 一般技术规范》.pdf EN 1111-1998 Sanitary Tapware - Thermostatic Mixing Valves (PN-10) -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卫生水龙头 温度调节用混合阀(PN10) 一般技术规范》.pdf
  • EN 1111-2017 en Sanitary tapware - Thermostatic mixing valves (PN 10) -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pdf EN 1111-2017 en Sanitary tapware - Thermostatic mixing valves (PN 10) -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pdf
  • EN 1112-2008 en Sanitary tapware - Shower outlets for sanitary tapware for water supply systems of type 1 and type 2 -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卫生洁具 1类与2类供水装置的卫生洁具之花洒 通用技术规范.pdf EN 1112-2008 en Sanitary tapware - Shower outlets for sanitary tapware for water supply systems of type 1 and type 2 -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卫生洁具 1类与2类供水装置的卫生洁具之花洒 通用技术规范.pdf
  • EN 1113-2015 en Sanitary tapware - Shower hoses for sanitary tapware for water supply systems of type 1 and type 2 -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卫生阀门 1号类型和2号类型的供水系统卫生阀门淋浴软管 通用技.pdf EN 1113-2015 en Sanitary tapware - Shower hoses for sanitary tapware for water supply systems of type 1 and type 2 -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卫生阀门 1号类型和2号类型的供水系统卫生阀门淋浴软管 通用技.pdf
  • EN 1114-1-2011 en Plastics and rubber machines - Extruders and extrusion lines - Part 1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extruders《塑料和橡胶机 挤出机和挤出线-第1部分 安全要求挤出机》.pdf EN 1114-1-2011 en Plastics and rubber machines - Extruders and extrusion lines - Part 1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extruders《塑料和橡胶机 挤出机和挤出线-第1部分 安全要求挤出机》.pdf
  • EN 1114-2-1998 en Plastics and rubber machines - Extruders and extrusion lines - Part 2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die face pelletiser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8)《塑料和橡胶设备 挤塑机和挤塑.pdf EN 1114-2-1998 en Plastics and rubber machines - Extruders and extrusion lines - Part 2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die face pelletiser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8)《塑料和橡胶设备 挤塑机和挤塑.pdf
  • EN 1114-3-2001 en Plastics and rubber machines - Extruders and extrusion lines - Part 3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haul-off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8)《橡胶和塑料机械 挤压机和挤压生产线 产品拉出的安全.pdf EN 1114-3-2001 en Plastics and rubber machines - Extruders and extrusion lines - Part 3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haul-off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8)《橡胶和塑料机械 挤压机和挤压生产线 产品拉出的安全.pdf
  • EN 1116-2004 en Kitchen furniture - Co-ordinating sizes for kitchen furniture and kitchen appliances《厨房家具 厨房家具和器具的协调尺寸》.pdf EN 1116-2004 en Kitchen furniture - Co-ordinating sizes for kitchen furniture and kitchen appliances《厨房家具 厨房家具和器具的协调尺寸》.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