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2015年课时同步练习(人教版)5-1-1质量守恒定律(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0702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2015年课时同步练习(人教版)5-1-1质量守恒定律(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同步]2015年课时同步练习(人教版)5-1-1质量守恒定律(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同步]2015年课时同步练习(人教版)5-1-1质量守恒定律(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同步]2015年课时同步练习(人教版)5-1-1质量守恒定律(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同步]2015年课时同步练习(人教版)5-1-1质量守恒定律(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同步 2015年课时同步练习(人教版) 5-1-1质量守恒定律(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水蒸发为水蒸气不属于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在用白磷 (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 40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

2、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中观察到 B中气球变大,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 ( 2)实验观察到 A、 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 ( 3)将 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 学反应中,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_。 答案:( 1)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瓶内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故气球变大 ( 2)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瓶中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C中气球变小,而 A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 A、 C中气球大小不同 ( 3)参加化学变化 (或消

3、耗,或反应掉 )的白磷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试题分析:( 1)实验中观察到 B中气球变大,是因为白磷燃烧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 量,使瓶内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故气球变大。 ( 2)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瓶中气体减少,造成瓶中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C中气球变小;而 A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 A、C中气球大小不同。 ( 3)装置为密封装置,没有质量损失或增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变化 (或消耗,或反应掉 )的白磷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时,锥形瓶底部

4、应铺有细沙,再把红磷置于细沙上,其原因是 _,第二次称量时,一定要待锥形瓶冷却后再称量,这样做的原因是_。 答案:防止锥形瓶炸裂 锥形瓶内空气受热,使气球膨胀,空气浮力变大,测出质量会偏小 试题分析:红磷燃烧为放热反应,直接放在瓶底在燃烧时会引起锥形瓶炸裂。 锥形瓶内空气受热,使气球膨胀,空气浮力变大,测出质量会偏小。所以应冷却至室温后再称量。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1)已知 m1 g 镁条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m2 g氧化镁 (不考虑其他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m1_m2(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

5、)。 ( 2)小西在做该实验时,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冒出大量白烟,称量无误时,发现 m1m2,其原因是_。 答案:( 1) 2Mg O22MgO小于 ( 2)生成的 MgO部分以白烟形式散逸到空气中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镁条和氧气;反应条件为点燃;生成物为氧化镁。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 O22Mg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 m1小于 m2。 ( 2)白烟是生成的氧化镁颗粒在气流的影响下散逸到 空气中,造成称量的生成物不是全部的氧化镁,所以生成物的质量减少。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 ( 1

6、)某同学按右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_偏转 (填 “左 ”或 “右 ”)。该反应 _质量守恒定律 (填 “遵守 ”或 “不遵守 ”)。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_。 (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_(填序号 )。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分子种类; 分子数目; 元素种类; 物质种类。 答案:( 1)右 遵守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了( 2) 试题分析:( 1)由于装置不是密封装置,生成的气体进入大气中没有在测量的范围内。 ( 2)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原子

7、的重新组合的过程,原子的种类(元素种类)、原子数目是不发生变化的。分子种类和物质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分子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 答案:因为化学反应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所以由微粒聚集起来的宏观物质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总和不变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原子和重新组合过程,原子的种类、数目及质量均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不发生变化的。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

8、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g 54 17 20 0 反应后的质量 /g 10 0 2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全部反应完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为 20 g D x为 79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甲物质剩余 10 g,未全部反应完。 B该反应为甲 +乙 +丙 丁,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为: 20 g2g=18g 。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54 g+17 g+20 g+0 g=10 g +0 g +2 g+x g 解之得 x=79。 D项正确。 考点:

9、表格题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化学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C项不正确。 考点:微观模型图 在化学反应 A 2B=C D中, 5.6 g A和 7.3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 g C,同时得到 D的质量是 ( )。 A 0.2 g B 5.6 g C 0.4 g D 0.73 g 答案: A 试题分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实际质量与化学计算数无关。 m(D) 5.6 g 7.3

10、 g-12.7 g 0.2 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 ( )。 A反应条件 B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C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 (内含空气 )加热,则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是在密闭容器中,所以物质总质量不改变。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物质间不论发生何种变化,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B a L氢气和 b L氧气完全反应

11、,生成 (a b) L水 C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D引燃密闭容器中的 a g氢气和 b g氧气,冷却后得到水的质量一定等于 (ab) g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物质间或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质量守恒定律; B选项中单位是体积 L,体积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D选项中氢气与氧气不一定完全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C H2O(气 )H2 CO,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 ( )。 A元素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数目 D物质的总质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

12、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反应物中的 “ ”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属于化合物。所以 B项错误。 考点:微观模型图 下列叙述不适合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变化前后质量相等 B要得到 18 g水,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为 18 g C 1 g硫与 1 g氧气化合生成 2 g二氧化硫 D在分解反应中,反应物

13、的质量一定大于任意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普遍遵循的一个规律,而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 m 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 n g。 m和 n的关系为: m_n(填 “ ”“ ”或 “ ”)。 (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 x 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 y g。 x和 y的关系为: x_y(填 “ ”“ ”或 “ ”)。 ( 3)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14、 a 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b g。 a与 b的关系为: a_b(填“ ”“ ”或 “ ”)。 ( 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 _,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答案:( 1) ( 2) ( 3) ( 4)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试题分析:( 1)木炭燃烧生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气体。气体散发到空气中造成总质量减少。 ( 2)铁 锈是铁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所以铁锈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要大于铁的质量。 ( 3)锌、硫酸铜溶液反应没有空气中的成分参与反应,也没有生成气体。所以总质量没有损失,是相等的。 ( 4)如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体系中进行了,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