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安徽淮北市五校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0815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安徽淮北市五校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淮北市五校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淮北市五校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淮北市五校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淮北市五校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安徽淮北市五校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穿越时空隧道,两位元谋人和两位北京人在各自介绍自己的情况,其中有两人的说法与史实不符,请你指出来 元谋人甲:我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乙:我因发现于云南元谋而得名 北京人甲:我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北京人乙:我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只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但并不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同时北京人懂得用火但是保存自然界的火种而非人工取火,所以 两项说法

2、错误不符合史实, 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代是指这是一个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的时代,转变时代新旧制度交织在一起,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只是春秋战国时代变革的重要表现之一。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战国末年,出现了一批纵横家,他们提出 “合纵 ”“连横 ”的策略。下列历史

3、人物属于纵横家的是 张仪 公孙衍 管仲 吴起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 张仪和 公孙衍是战国时代的著名纵横家, 管仲是春前时期的改革家而非战国时代的纵横家, 吴起是战国早期的改革家,也与战国末期不符,所以 两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百家争鸣 战国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整套编钟出土于 A河南安阳 B四川成都 C湖北随县 D湖南长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国目前出土的最为著名战国编钟的是湖北随

4、县出土的青铜编钟,所以答案:选 C, A项出土了大量甲骨文, B项与战国编钟无关, D项出土了大量绢帛和千年不腐朽的女尸。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深受大家欢迎。历史悠久的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是中国第一种成熟的文字,它对后世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汉字的最为重要的源头,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甲骨文成熟不符。 考点:人教

5、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这种制度奠定了此后中国 2000多年政治发展的基本模式,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进攻,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秦长城西起 A临洮 B陇西 C阴山 D辽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

6、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秦始皇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B起义军一直打到咸阳附近 C陈胜率起义军推翻了秦朝 D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发动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反动统治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秦朝还是农民起义中最终土崩瓦解了,所以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B D三项

7、说法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 家的建立 “伐无道,诛暴秦 ”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包括了秦朝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废分封,立郡县 统一车辆形制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包含了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形制和 统一文字等三项内容,所以 符合题意要求, 两项材料中文字并未直接体现,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请根据各派主张,写出代表人物。( 4分) ( 1) 主

8、张 “爱人 ”,要求统治者 “为政以德 ” ( 2) 主张 “兼爱 ”“非攻 ” ( 3) 主张 “对立双方可以转化 ” ( 4)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答案:( 1)孔子 ( 2)墨子 ( 3)老子 ( 4)韩非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相互争鸣,观点各异,影响最大的是儒家,道济,法家和墨家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孔子主张 “爱人 ”,要求统治者 “为政以德 ”;( 2)墨子是墨家学派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主张 “兼爱 ”“非攻 ”;( 3)道家学派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老子主张 “对立双方可以转化 ”;(

9、4)法家学派强调 “以法治国 ”,倡导变革,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成为时代潮流,而首开变法之风的是 A魏国 B韩国 C楚国 D秦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 低,战国时期最先进行变法的国家是魏国,主持魏国变法的是李悝,李悝在魏文侯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在 “春秋五霸 ”中

10、位置最西,成为西部霸主的是 A宋襄公 B秦穆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国在地里位置方面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即陕西甘肃一带,秦穆公是 “春秋五霸 ”中位置最西的霸主,所以答案:选 B, A C两项是地处中原地区的霸主, D项是楚国霸主,地处长江流域的湖北地带。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 度较低

11、,半坡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是母系社会典型原始村落的代表,距今大约 6000多年,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半坡遗址的特征不符。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是 种植粟 能制造陶器 种植水稻 铸造铁器 发明瓷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紧扣材料中的时间特征 “原始农耕时代 ”可以判断出 三项是原始社会农业发展的重要成就, 项西周末期开始出现,春秋战国时代逐步兴盛,所以 两项不符合题

12、意,答案: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材料中的 “神农 ”是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说明 “神农 ”教化民众发展农业生产的部落领袖,依据所学神农氏应该是炎帝,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神农氏不符。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 “上下五千年 ”的历史是从下面哪

13、一人物开始? A炎帝 B黄帝 C舜 D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 “神州轩辕自古传 ”是指中国历史从轩辕黄帝开始,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轩辕黄帝不符,炎帝和黄帝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舜和禹都是黄帝之后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公天下 ”变为 “家天下 ”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夏启杀掉了伯益建立了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当然 “公天下 ”

14、变为 “家天下 ”,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出现的时间夏朝不符,也与 “公天下 ”变为 “家天下 ”无关。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夏朝灭亡 D西周灭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解读图表信息可以得出空格部分对应的时间是公元前 1046年,这是西周建立的重要年代,即武王伐纣发生的时间,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发生的时间与公 元前1046年不相符合。 考点:人

15、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我国古代建筑物上使用瓦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周代人们便发明了瓦,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公元前 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 771年这一年是 A公元 7世纪 70年代 B公元前 7世纪 70年代 C公元 8世纪 70年代 D公元前 8世纪 70年代 答案: D. 试

16、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公元纪年的年代表述方法是将年份分为两部分,即从个位其往前两位为年代基数,剩下的两位或一位为公元基数,但计算公元时应该加一,如公元前 771年,应该分割为 “7, 71”两部分, “71”是 70年代, “7+1=8”即为公元年代,所以答案:应该是公元前 8世纪 70年代,答案:选 D。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历史年代分期方法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 尊王攘夷 ,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这里的 “他 ”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

17、能力,材料中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 尊王攘夷 ,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是指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填空题 战国时期改革之风盛行,请按要求填写( 3分): ( 1)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 )变法 ( 2)支持变法的秦国国君是( ) ( 3)秦国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的措施是( ) 答案:( 1)商鞅 ( 2)秦孝公 ( 3)承认土地私有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代商鞅变法的理解能力,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代最为著名的变法活动

18、,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秦孝公,所以( 1)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2)支持变法的秦国国君是秦孝公;( 3)商鞅变法中最为根本性的举措是 “废井田开阡陌 ”,即废除井田制,承认封建土地私有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 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综合题 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你写出与下列成语相关的人物( 6 分): ( 1)老马识途 ( 2)退避三舍 ( 3)问鼎中原 ( 4)卧薪尝胆 ( 5)纸上谈兵 ( 6)破釜沉舟 答案:( 1)齐桓公 ( 2)晋文公 ( 3)楚庄王 ( 4)勾践 ( 5)赵括 ( 6)项羽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及成语的识

19、记能力,依据所学历史成语可知( 1)老马识途是指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2)退避三舍是指晋公子重 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收纳了他,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 “退避三舍 ”。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3)问鼎中原是指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4)卧薪尝胆是指卧薪尝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5)纸上谈兵是指战国时赵国

20、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 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6)破釜沉舟是指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洪涝灾害一直以来都是阻碍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的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 10月 7日我国长江三角洲受到台风 “菲特 ”肆虐,浙江省余姚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

21、水灾。 ( 1)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是中 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请你说说河姆渡先民在原始农业和房屋样式上的主要特征。 (4分 ) 材料二:相传尧舜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鲧用 “堵 ”的方法治水,结果水灾闹得更凶了。 (2)鲧治水没有成功,这一历史任务是谁完成的?他采取的新措施是什么?举出反映他优秀品质的成语一例。 (6分 ) 材料三:这是修筑在岷江中游,被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的著名水利工程。 (3)这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哪一水利工程?谁主持修建的? (6分 ) (4)请说出它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的原因。 (4分 ) (5)你认为今天应该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

22、它? (4分 ) 答案: (1)主要种植水稻、干栏式房屋 (2)禹堵疏结合,三过家门而不入等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 (3)战国、都江堰、李冰父子 (4)防洪,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具有科学性,并代表了当时世界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5)减少污染;增加周围的植被 ,提高防减灾意识;搞好水利基本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任意两点可得满分,言之有理即可适当给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即对中国古代先民在原始社会生产及生活的考查,依据所学可知河姆渡时期的先民们已经种植水稻和能够修建干栏式房屋。( 2)本题主要考查学

23、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大禹治水是中国原始社会的著名事例,依据所学可知大禹治水采用的是堵疏结合的方式,在治水期间 “三过家门而不入 ”无私为公的精神一直激励后人。(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图片中文字 “都江鱼嘴 ”可以联想到图中水利工程应该是战国时代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 能力,都江堰之所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其在水利工程方面的优越性,即防洪,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具有科学性,并代表了当时世界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理论联系实际

24、的能力,从都江堰的积极影响中可以获得重要启示,即减少污染;增加周围的植被 ,提高防减灾意识;搞好水利基本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历史虽 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右图是殷墟遗址 ( 1)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哪一国王迁都有直接关系? (3分 ) 【文物中的历史】 ( 2)图 A.在出土之初叫 “龙骨 ”,清朝王懿荣发现每片 “龙骨 ”上都有相似的图案,这些图案

25、叫什么?有何历史地位? (3分 ) ( 3)图 B.的文物于 1938年在湖南宁乡出土,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是哪个朝代的工匠制作的?青铜文明铸造在这个朝代有何重大发展? (3分 ) ( 4)图 C.中的文物是什 么?它在青铜文明史上有何重要的历史地位? (2分 ) ( 5)上述图片都是在同一个朝代出现的,我们的先民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对此你有何感想? (2分 )除上述内容外,对这个朝代你还知道哪些内容?(最少写出两项) (2分 ) 答案: (1)商朝、盘庚。 (2)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渊源关系。 (3)商朝。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铸造工艺十分精湛;工匠已经能

26、够根据对各种器物硬度的不同要求,调配铜和锡的比例。 (4)司母戊鼎。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5)我们为先民伟大的智慧创造 的瑰宝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将先民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旷伟大复兴。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等。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代历史文化的记忆能力,依据所学可知( 1)从图片中的 “殷墟 ”可知殷是商朝的简称,商朝多次迁都,最著名的是商纣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图片中能够看出甲骨文文字的信息,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渊源关系,即它是

27、汉字的直接源头。(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 力,图片二 B图画是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它的出现能够说明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铸造工艺十分精湛;工匠已经能够根据对各种器物硬度的不同要求,调配铜和锡的比例。(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二图画是商代青铜器司母戊鼎;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即从历史事例中感悟历史,总结启示的能力,商朝创造了的辉煌青铜文明,这让我们为先民伟大的智慧创造的瑰宝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将先民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旷伟大复兴。除此之 外,我们还应该更多

28、的了解商代历史,如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灿烂的青铜文明 判断题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并加以改正。 (1) 夏朝建立者是禹,由于夏桀的暴政,夏朝被商朝取代。 改正: (2)商朝多次迁都,最著名的是商纣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改正: (3)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涿鹿与商朝军队展开激战,商朝灭亡。 改正: (4) 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 把都城迁到镐京,后人把周平王东迁以后的周称为“东周 ”。 改正: 答案:( 1) ( 2) 商纣改为

29、盘庚 ( 3) 涿鹿改为牧野 ( 4) 镐京改为洛邑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夏朝建立者是禹,由于夏桀的暴政,夏朝被商朝取代,所以该题说法正确符合史实。( 2)商朝多次迁都,最著名的是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即历史上有名的 “盘庚迁殷 ”,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所以该题说法错误,应该将商纣改为盘庚。( 3)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与商朝军队展开激战,商朝 灭亡,牧野之战是西周取代商朝的关键战役,所以该题说法错误,应该将涿鹿改为牧野。( 4)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后人把周平王东迁以后的周称为 “东周 ”, 所以该题说法错误,应该将镐京改为洛邑。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