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淄博沂源县中庄中学初二下期开学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0827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山东淄博沂源县中庄中学初二下期开学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山东淄博沂源县中庄中学初二下期开学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山东淄博沂源县中庄中学初二下期开学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山东淄博沂源县中庄中学初二下期开学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山东淄博沂源县中庄中学初二下期开学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山东淄博沂源县中庄中学初二下期开学检测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 A口腔 B咽 C喉 D食道 答案: B 试题分析: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器官,是食物进入消化道和气体进入肺的共同通道,人体在进食时食物之所以不能进入气管是会厌软骨在起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 人在溺水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肺

2、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综上所述:溺水者常常会因缺氧而危及生命,这是因为溺水直接影响到肺的通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呼吸全过程的了解情况,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肾动脉与肾静脉内的血液成分相比较,肾动脉的血液里( ) A各种代谢产物均少 B尿素含 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 C尿素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 D尿素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多 答案: B 试题分析: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

3、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了物质交换,组成肾小管的细胞利用血液运来的氧气和养料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扩散到血液,即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肾静脉的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氧气减少,养料减少。故肾动脉和肾静脉中的血液成分相比较,肾动脉的血液

4、中氧气多,尿素等废物多,养料多,二氧化碳少。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解题需熟练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下列关于肺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最细的支气管分支末端形成肺泡 B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C在呼吸过程中,肺泡中的气体总是氧气最多 D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的管壁是一层上皮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肺泡是由最细的支气管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的,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在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肺泡,空气中氮( N2)约占 78%,氧( O2)

5、约占 21%,稀有气体约占 0.94%,二氧化碳( C02)约占 0.03%,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约 占 0.03%,因此,在呼吸过程中,肺泡中的气体总是氧气最多的说法是错误的,可见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肺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肺的结构和功能。 下列关于平静状态下呼吸过程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B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上升,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C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D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上升,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入肺 答案: A 试题分析: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

6、、肋间肌等呼吸肌平静呼吸时,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 胸廓扩大 肺扩张 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 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 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 胸腔容积缩小 肺回缩 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 肺内气体排出,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运动,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可结合模拟实验图进行记忆。 住宅装修完毕,室内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醛、氡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的气体的根本方法是( ) A关闭门窗,放大量的茶叶 B关闭门窗,放大量的醋 C喷空气清新剂 D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房屋装修,装修或是装饰材

7、料中往往含有有害气体,例如,人造材料、各种油漆、涂料、粘合剂以及家具等,其主要污染物是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和氨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无机物,还有如大理石等建材中,往往含有放射性的污染源,这些都对人体有害,所以房屋装修后要首先开窗通风,等有害气体散发尽了,再入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的健康。 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内的 什么部位被利用 A细胞核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线粒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是将光和作用所合成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的过程,细胞内的糖、脂肪和氨基酸的最终

8、氧化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释放的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线粒体被称为细胞能量的 “发动机 ”,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作用是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能量。 呼吸的意义是( ) A完成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B吸进氧,呼出二氧化碳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净化血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实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线粒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呼

9、吸作用的概念。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肺适于气体交换的主要结构特点的是( ) A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与气管相通 B人体的肺泡总数约有 3亿个,肺泡总面积约有 100平方米 C肺 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 D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答案: A 试题分析: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 浔。 挥幸徊闵掀赴 钩桑 视诜闻萦胙 褐 浣 衅 褰换唬 毖 毫骶 闻葜芪 拿 秆 苁保 敕闻萁 衅 褰换唬 闻葜械难跗 窖 豪铮褐卸 趸 嫉呐 缺确闻莸母撸 趸 祭 椒闻堇铮 羝 懦鎏逋猓。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肺的结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肺

10、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层数是( ) A 1层 B 2层 C 3层 D 4层 答案: B 试题分析: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 浔。 挥幸徊闵掀赴 虼朔闻葜械难跗 胙 盒枰 讲阆赴 br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 和尚食素(不吃肉食),却没有患夜盲症,你认为这是因为( ) A植物性食物也含有 V B新鲜水果也含有 V C V可以由其他物质代替 D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 V 答案: D 试题分析: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对人体非常重要,其中维生素 A的作用是促进人体的正常发育,增

11、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人体缺乏维生素 A会患夜盲症、皮肤粗糙等,维生素 A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 A,但是在胡萝卜、黄色玉米等植物性食物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够转变成维生素 A,故和尚食素(不吃肉食),却没有患夜盲症。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维生素 A的缺乏症及其食物来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几种主要的维生素缺乏症 及食物来源。 下列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的动脉血管是( ) A肾动脉 B出球小动脉 C入球小动脉 D肺动脉 答案: B 试题分析:肾单位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入球小动脉的一端连着肾动脉,一端连着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一端连着肾小球,

12、一端连着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解题的关键:一是要了解肾单位模式图,二是要了解肺循环的路线图。 鼻腔不具有的功能是( ) A温暖、湿润进入鼻腔的空气 B气体交换的场所 C清洁进入鼻腔的空气 D气体进出的通道 答案: B 试题分析:鼻腔具有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体内空气的作用: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鼻腔对吸入气体的作用,解答此题需掌握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 气体进入人体的通道顺序是 ( )

13、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 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 C鼻、咽、口腔、喉、气管、支气管 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答案: D 试题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清洁、温暖、湿润和畅通,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呼吸系统的组成。 边说边笑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C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吼的入口 D环状软骨扩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

14、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 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所以当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与吞咽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消化道与呼吸道的组成。 痰生成的部位是( ) A鼻腔黏膜 B喉腔侧壁 C气管和支气管黏膜 D食道黏膜 答案: C 试题分析: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

15、,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中往往会有病原微生物,因此不能随地吐痰,以免传播呼吸道疾病,因此从生物学角度看,随地吐痰的危害主要是痰中往往会有病原微生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痰的形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了解痰的形成过程。 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 A有 “C”形软骨支架 B肌肉较松弛 C气管壁较硬 D周围有肌肉牵拉 答案: A 试题分析: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气管和支气管的管壁中都排列着一些半环状的软骨,软骨环具有支架作用,且有弹性,使气管腔保持开放状态而管壁不致坍陷,从而保证气流畅通无阻,半环状软骨的缺口部分是柔

16、软的膜,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位置在气管和支气管的背面,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道的组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气管和支气管的管壁中都排列着一些半环状的软骨。 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 声带 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 鼻粘膜 会厌软骨 鼻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此外气管、支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

17、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因此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鼻粘膜,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和纤毛、鼻毛,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及功能。 某人平静时的胸围长度是 85厘米,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是 95厘米,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度是 83厘米,这个人的胸围差是( ) A 2厘米 B 8厘米 C 10厘米 D 12厘米 答案: D 试题分析:胸围差是指尽力吸气终了时的胸围的长度与尽力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的差,测量时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再让受测者尽力深呼气,记录下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计算两次胸围长度之间的差,即

18、胸围差,所以为 12厘米。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胸围差的测量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胸围差的测量方法。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 温度升高 水分增加 氧气含量略增 氧气含量大增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呼出的气体成分的 “变化 ”,即将呼出的气体同吸入的气体从 “组成成分的含量 ”上进行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同时呼气时还能排出少

19、量的水蒸气,但是含量变化较小,因此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相比较,含量有明显变化的是氧气、二氧化碳,另外呼吸道能使吸入的气体变的温暖、湿润、清洁,所以呼出的气体会 变的温度升高、水分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了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掌握人体内发生的两个气体交换,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填空题 (5分 )痰是由气管内表面的 _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_、细菌等和 _一起送到咽部,通过 _排出体外,因此不能_吐痰。 答案:纤毛 尘粒 黏液 咳嗽 随地 试题分析: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

20、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中往往会有病原微生物,因此不能随地吐痰,以免传播呼吸道疾病,因此从生物学角度看,随地吐痰的危害主要是痰中往往会有病原微生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痰的形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了解痰的形成过程。 (2分 )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 _,有效措施是_ 答 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植树造林 试题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的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植物能净化空气,有吸附和吸收多种有害污染物

21、的功能,大面积的树林效果尤为显著,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防治大气污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多种多样,但根本措施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分 )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 _和 _两部分组成的,其中_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而 _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答案:呼吸道 肺 肺 肺 试题分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在肺里完成,是呼吸的主要器官,呼吸道和肺构成了人体的呼吸系统,完成人体的呼吸这一生理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系统的组成,解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呼吸系

22、统的组成及功能。 综合题 ( 10分)依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呼吸系统由 和 组成。 ( 2) 是呼吸系统的要器官,它是 _ 的场所。 ( 3)图中 5 是 _,它进入肺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 _,其外壁由一层 _构成,外面缠绕着许多 _,有利于与血液进行_。 答案:( 1)呼吸道 肺 ( 2) 6肺 气体交换 ( 3)支气管肺泡 上皮细胞 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 试题分析:( 1)如图是人的呼吸系统的模式图,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 1鼻腔、 3咽、 2喉、 4气管、 5支气管, 6是肺; ( 2)、( 3) 5支气 管,它进入肺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

23、, 6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 6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意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 10分)下图表示人在吸气、呼气时胸廓上下径、膈、肺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 1) A图表示在 _, B图表示在 _。 ( 2)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_,使胸腔容积 _,肺随着 _,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 _,气体便被吸入。 ( 3)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_,使胸腔容积 _,肺随着 _,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 _,气体便被排出。 答案:

24、( 1)呼气 吸气 ( 2)收缩 扩大 扩张 ( 3)舒张 缩小 回缩 试题分析:( 1) A图表示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此时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是呼气过程;图 B表示膈肌收缩,此时膈顶下 降,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 ( 2)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 3)人体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缩小,使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

25、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便被排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运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可结合模拟实验图进行记忆。 (8分 )下图是显微 镜下看到的鱼尾鳍血管及血液流动现象的一个示意图(箭头示血液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标号 1是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血液方向是由 到 。 ( 2)图中标号 2是 ,判断的依据是血液方向是由 到 。 ( 3)图中标号 3是 ,其内的血细胞是 通过的。 答案:( 1)静脉 3 1 ( 2)动脉 2 3 ( 3)毛细血管 单行 试题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

26、图中血液由较粗的血管 2流入较细的血管 3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图中血液由较细的血管 3汇入较粗的血管 1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所以 1为动脉, 2为静脉, 3为毛细血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类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 14分)下图是肾单位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处血液与 C处血液成分比较, C处血液主要减少了 _成分, C内流 _血。 A处血液经过 _过滤作用到 _成为 _,它的成分包括 _、 _、 _、 _等,人体每天形成约 _升这样的液体。 (2)与 F处液体成分比较, E处液体多

27、了 _成分。 (3)在从 EF 的过程中, _的浓度逐渐升高, _的浓度降低。 (4)F处液体是 _,它最终汇集到肾脏的肾盂,后经 排至 ,在此处暂时储存起来。 答案:( 1)氧气 ( 2)葡萄糖 ( 3)尿素葡萄糖 ( 4)尿液输尿管膀胱 试题分析:图示为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其中 A处是入球小动脉, C处是出球小动脉, E处是原尿, F处是尿液, ( 1) A内与 C内的液体是动脉血液, E内的液体是原尿,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即原尿中不含有血细胞和蛋白质,所以 A

28、处血液与 C处血液成分比较, C处血液主要减少了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 (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 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E处是原尿, F处是尿液,所以与 F处液体成分比较, E处液体多了葡萄糖; (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

29、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在从 EF 的过程中,尿素的浓度逐渐升高,葡萄糖的浓度降低; ( 4)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 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F处是尿液。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一、学会识图,二、明确肾单位的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 探究题 实验题 (8分 )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 “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

30、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 水浴保温 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 ”在 2号试管 A处应加入 与 1号试管起 作用。 (2)为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有的同学提出 “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 ”。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 (填 “有 ”或 “无 ”)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 消化,又

31、能进行 消化。 答案:( 1) 2ml清水 对照 ( 2) 1和 3 ( 3) 1 淀粉被唾液全部分解 ( 4)无 ( 5)物理 化学 试题分析:( 1)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 2号试管中应加入 2ml清水和 1号试管形成对照; ( 2) 1号试管与 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 3)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1号试管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 1 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 ( 4)设置 4号试管是多此一举,因为 1号试管和 3号试管已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况且 4号试管的设置若与 1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会出现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 ( 5)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在口腔内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是对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它能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从而促进了唾液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牙齿在口腔内既能进行化学性消化又能进行物理性消化。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发生在口腔的化学消化,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几个知识点:淀粉在口腔里经过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麦芽糖,淀粉遇到 碘液会变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