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徐州市丰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0864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江苏徐州市丰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江苏徐州市丰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江苏徐州市丰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江苏徐州市丰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江苏徐州市丰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江苏徐州市丰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据历史资料记载,在我们祖国大地上,有这样一群远古人类,他们已经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能制造有孔的器物,还能人工取火,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已有爱美的意识。我们把这群远古人类称为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远古居民的生活特征。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他们仅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排除;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排除;蓝田人要比北京人更原始,也排除;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学会人工取火,已用骨针缝制衣服,已有爱美观念。所以此

2、题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中国徐州,南秀北雄 ”,从图徐州云龙湖的美景可略见一斑。徐州古有 “九朝帝王徐州籍 ”的美誉。她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汉初分封时属于楚国,势力曾大到一度威胁中央。汉武 帝通过下列哪项措施解决了这个棘手的大问题? A独尊儒术 B兴办太学 C下推恩之令 D废除了丞相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初,刘邦分封了很多诸侯国,后来这些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权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诸侯国越分越小,削弱了

3、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选 C。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A排除;汉武帝举办太学,成为汉朝最高学府,也是为了学习儒家文化思想, B 排除;而废除丞相是在明朝初年时由明太祖朱元璋废除的, D 排除。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在中国古代史上,狭义的西域指的是 A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 B今西藏地区 C今河西走廊一带地区 D今甘肃地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上西域的地理范围。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排除; B项和 D项很显

4、然也不对,排除。 A当选 。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我国的新疆地区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A公元前 202年 B公元前 138年 C公元前 119年 D公元前 60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时间。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 202年西汉建立,排除;公元前 138年和公元前 119年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排除。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秦末

5、起义大泽乡,首领陈胜和吴广;两人相继牺牲后,下继项羽和刘邦。这四位秦末农民起义领导人中,率领一支起义军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的是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巨鹿之战。公元前 207年,项羽率楚军救援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项羽以数万人进攻 30万秦军。楚军背河扎营,破釜沉舟,最后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巨鹿之战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此战役中成语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也流传下来。此题当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伐无道,诛暴秦 ” 在秦朝的都城咸阳,有一位从事粮食经营的商人,他购进了一批小米和高粱,在结账时,这位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

6、币支付粮钱?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灭六国后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题干中 “秦朝的都城咸阳 ”是本题的关键,说明当时秦朝已经建立,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即秦半两钱),其他六国使用的刀币(图 A,主要在齐、燕国使用)、布币(图 C、D,主要在韩、赵、魏国使用)、贝币(主要在楚国使用)已经禁止流通。所以此题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下列对右图历史人物所作的评述,最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他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C他励精图治,统治时期被称为 “文景之治 ” D他积极推行改革,促进了各民族之间

7、交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课本知识的结合。只要认识此图的人物,那么本题就好做了。本图人物是秦始皇。选项 A,是秦始皇的事迹,当选;选项 B,是西汉武帝的事迹,排除; C项,比较模糊, “文景之治 ”是西汉初年汉文帝和汉景帝年间,并不是仅指一个人,排除; D项,推行改革,促进各民族交融的主要是北魏孝文帝,排除。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下图所示的内容,是我国古代一个王朝的政治体制,该王朝的建立者是 A夏禹 B商汤 C周武王 D秦始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课本

8、知识的结合。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自称始皇帝,为最高统治者。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即三公),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此题较容易,当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在七年级历史课上,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内容涉及到管仲为相、尊王攘夷、葵丘会盟、首先称霸等。据此判断,同学们讨论和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本题主要是寻找关键词: “管仲为相、尊王攘夷、葵丘会盟、首先称霸 ”,这说的都是齐桓公。这就要求对春秋几个霸主的事迹有所了解。像晋文公城

9、濮之战, “退避三舍 ”等;楚庄王 “问鼎中原 ”“一鸣惊人 ”等;越王勾践忍受耻辱, “卧薪尝胆 ”等; A当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 “神农氏 ”是我国农业的始祖。他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在中国,除神话传说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 下列属于我国长江流域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过着农耕生活的原始人类。此题可使用排除法,生活在 “长江流域 ”的原始人类,可以

10、排除 B.北京人(生活在华北平原,海河流域)和 D.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虽然元谋人也生活在长江流域,却不是农耕社会,排除。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原始人类,课本上介绍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其中,只有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陕西西安附近)和大汶口(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都生活在黄河流域。所以此题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古语云: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据我国考古发现,中国古代最早种植粟并把它加工成小米的原始人类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 始居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11、的是我国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此题可使用排除法,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排除;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种植水稻,排除;粟(即小米)主要产地是在北方,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粟。所以此题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六年前( 2007年) 4月 18日上午,在郑州黄河岸边的炎黄广场,隆重举行了万众瞩目的中华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我们海内外的中国人常称自己是 “炎黄子孙 ”,这 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A他们共同创造了人类 B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他们之间进行过战争 D曾经联合起来打败蚩尤 答

12、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黄帝和炎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此题可用排除法, A项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排除; C项炎帝和黄帝之间的战争(称为阪泉之战)统一了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却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的原因,排除;D项炎黄联合打败蚩尤,为后来华夏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的原因,排除; B项,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 li)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这些都影响到后来中华民族的繁衍。所以此题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暑假开学后,七年级的同

13、学进行自我介绍,甲说: “我姓张 ”,乙说: “我姓王 ”,丙所 “我姓李 ”,丁却调皮地说: “我的姓和我国的第一个王朝是同一个字,你们猜猜看。 ” 这一下还真难倒了一些同学。聪明的你,请告诉大家丁的姓与下列哪个朝代的名称相同? A夏 B商 C周 D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诞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此类情景类的题目,要排除干扰,找出关键词即可。此题关键词就是 “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所以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14、 据史书记载,周朝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位后,以一片桐叶将弟弟叔虞封在了唐这个地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桐叶封唐 ”的故事。从这个故事能说明周朝实行的是 A 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此题关键词在于 “周 ”和 “封 ”上,显然会联想到西周的分封制。禅让制从夏朝第二位王启开始就已经废除,周朝早就不存在了,排除;世袭制是王位继承制度,此题考查的是周成王把叔虞封在了唐这个地方,而不是把王位传给他,况且,他的弟弟也没有资格去继承王位,排除;郡县制是在秦朝建立后才开始实行的,排除。所以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

15、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长篇小说或电视连续剧封神演义中,有姜子牙、哪吒等诸多正面人物,但也有一个作为著名暴君的反面人物,他宠爱妲己,实行残暴统治,导致国家灭亡。他就是 A夏桀 B商纣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末的历史。封神演义主要讲述的是周灭商的故事,像姜子牙(姜尚)我们比较熟悉,有姜公垂钓的故事。做此题只要把握准封神演义所讲述的历史,那就不难,宠爱妲己的暴君是商纣王。平时可以多读一些历史书籍或者多看一些历史剧,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此题当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综合题 假如让你乘上 “时空穿梭机 ”

16、,穿越时空隧道,就可以体验不同的历史时刻,见证各种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请你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中填写有关的历史史实。 ( 1)你来到公元前 2世纪的汉朝,当时正是西汉前期,你听说被称为 _族的北方少数民族威胁汉朝。汉武帝下诏后,公元前 138年, _奉命率队第一次从_出发,出使西域,目的是借用西域 _人的力量进行夹击,解除威胁。你跟随出使西域的团队出发后,历尽艰辛,来到了西域。以后又于 _年第二次出使西域,受到了西域各国的接待。 ( 2)汉朝的使者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在这条新开辟的商路上,汉朝从内地向外输出的产品主要是精美的_,所以这条重要的商路叫“丝绸之路 ”。 在汉

17、朝的都城,你还听说当时已经有以成都为起点的“_丝绸之路 ”和 “_丝绸之路 ”,在汉朝时期也已初步形成。 ( 3)公元 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与东汉王朝 “通 好 ”。东汉政府派你参与接待了来使。作为东汉政府大臣的你,亲眼看到了东汉皇帝 _赠给来使 “_”金印一枚。这枚金印作为无价之宝,现在日本的博物馆里妥善保存,被作为中日友好交往历史的见证物。 ( 4)公元 97年,正在西域的东汉官员 _派部属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虽没有到达大秦,但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 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他们以大秦 _王朝皇帝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象牙、犀牛角等礼品。该事实说明东汉时代中国

18、与欧洲已有直接交往。 答案:( 1)匈奴、张骞、长安、大月氏、公元前 119年; ( 2)丝绸、南方、海上; ( 3)光武帝、 “汉委奴国王 ”; ( 4)班超、安敦尼。( 1点 1分,共 12点 12分。错别字不给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这需要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秦末汉初,匈奴借着中原动乱开始崛起,并时常骚扰边境地区。西汉武帝时为了打击匈奴,公元前 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准备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 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沟通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做此题时,要注意 “骞 ”的写法。 本题考查

19、的是丝绸之路 的相关史实。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是一条起于现今中国四川成都,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一条纵贯川滇两省,连接缅、印,通往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家古老的国际通道。它和西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同为我国古代对外交通贸易和 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虽然很少提及,但是也不容忽视它的作用。

20、本题考查的是东汉与日本的交往。公元 57年,东汉光武帝颁给委奴国(即现在的日本)使臣 “汉委奴国王 ”金印, 1784年,在日本九州福冈县筑前粞屋郡志贺岛上被发现,金印刻有 “汉委奴国王 ”五个汉字。它的出土轰动了当时日本朝野。此印现藏福冈市美术馆。此印的出土,表明东汉时,中日交往就很密切了。做此题时,要注意 “委奴 ”二字的写法。 本题考查的是东汉政府对西域的管辖。东汉初年,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 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到达鄯善时,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的智慧和谋略。班超在西域时,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即古罗马)。 166 年,大秦安敦尼王朝派使臣

21、访问洛阳,送给东汉皇帝象牙、犀角等礼物。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做此题时,要注意 “安敦尼 ”的写法。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 秦策三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享有特权)。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 商君列传 请回答: 材料一、二中提到的 “

22、商君 ”,是我国战国时期在秦国主持变法的著名改革家。历史上称他叫什么名字?( 1分) 据材料一,他在秦孝公支持下实行的 “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 ”,就是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统一了度量衡;请你根据材料一中的其它材料和材料二,并结合课本 所学有关历史知识,归纳他在秦国采取的五项主要变法内容。( 10分) 请你写出 “商君 ”的变法对秦国历史发展变化带来的重大作用和历史意义。( 1 分) 答案:( 1) “商君 ”叫商鞅。( 1分)(答公孙鞅、卫鞅同样给 1分) ( 2) 改革土地制度。( 2分)(答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私人土地所有权同样给 2分) 重农抑商。( 2分)(答奖励耕织;生

23、产粮帛多的人,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凡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困的人,罚做奴隶等,同样给 2分) 奖励军功。( 2分)(答按军功授爵;立功者赐给田宅;贵族及其后代无军功的,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 特权等,同样给 2分) 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2分)(答全国设 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同样给 2分) 严明法令。( 2分)(答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姓互相监督,同样给 2分) ( 3) 通过变法,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答出其中任何 1 点即给 1 分。如答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4、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削弱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国灭亡六国、统一全国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等,也 1点给 1分 。答多不加分。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给 1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做材料题时,不仅读透材料,还要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答题。材料一、二中的 “商君 ”“孝公 ”“秦 ”,以及第一问中的 “商君 是我国战国时期在秦国主持变法的著名改革家 ”都是做本题的关键,结合这些我们再联系课本,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这段材料指的是战国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商君 ”当然就是指的商鞅了(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 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本题需

25、要通过材料和课本知识来回答问题。课本中商鞅变法的内 容是: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决裂阡陌 ”)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课本的这四条在材料中都有体现,此问要求回答五项,那么我们再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 “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反映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在中国古 代社会,统治者把

26、农业作为国家之根本,而把工商业看作是末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改革,也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平时应该加强重视。 ( 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关于商鞅变法的影响,可以通过商鞅变法的内容前后联系来记忆,做到融会贯通,破除学习历史中使用机械性记忆。比如: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这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人们争先为免除徭役而努力,这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军人们争相为取得战功而奋力杀敌,这就大 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这使得很多原来的奴隶主把田地变成私

27、产并出租,他们成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当然,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越来越强大,为后来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奠定了基础。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判断题 史实材料与历史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史 实 材 料 历 史 推 论 正 确 与 否 ( 1)荀子一书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这说明西周初期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周王的亲族。 ( 2)在中国古代的两个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和 “礼乐征伐自诸侯

28、出 ”的社会局面。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状况。 ( 3)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 “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这位诸侯国的国君是我国春秋时期吴国的国王夫差。 ( 4)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 “法令出一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这反映了秦始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大事都由他决定。 ( 5)汉书 董仲舒传记载,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答: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董仲舒的对策不符合汉武帝的意愿,他的建议没有被汉武帝采纳。 ( 6)汉书记载, “武帝施主父之册 (

29、同策 ),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 这一措施的实施,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每点 1 分,共 6 点 6 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周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做本题首先要读懂这句话的意思,意思是:(周公)治理天下,立了 71国,其中姬姓独自占有 53人。而周王朝的王族就是姬姓,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分封了71国,其中 53人姬姓,这充分体现了周王朝分封主要是以周王的亲族为主。所以本题的说法的对的。 ( 2)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和春秋时的礼乐制度。孔子说 :“天下有道 ,则

30、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季氏)我们知道孔子是春秋晚期人,而推论中说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是战国时期的政治状况,孔子不是神, 他不可能预知后世的政治状况,所以此推论显然是错误的。孔子认为“天下有道 ”的一个直接表现就是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而 “天下无道 ”的后果则是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西周时,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子辖地千里,有大面积的公田,有实力进行战争。进入春秋,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势力强大,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崩乐坏。所以推论中说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应该是春秋时期的政治状况。 ( 3)本题考查的是春秋吴越争霸中越王勾践 “

31、卧薪尝胆 ”洗雪耻辱的故事。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称臣,为夫差养马,忍受了各种耻辱。 勾践立志雪耻,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添尝,让自己不要忘记耻辱,最后终于灭掉吴国。后来 “卧薪尝胆 ”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后有清朝蒲松龄落第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所以上述推论是错误的,这位国君应该是越国国王勾践。 ( 4)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法令出一 ”是说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

32、皆决于上 ”是指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 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之事无论大小都取决于皇帝一人。通过此可以看出,上述推论是正确的。 ( 5)本题考查的是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书 董仲舒传记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愚臣以为,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的学术的,都一律禁止,不许它们齐头并进。法家、道家等各学说都受到排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所以上述推论是错误的。 ( 6)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推恩令 ”。汉初分封的很多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严重威胁中央权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 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诸侯国越分越小,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诸侯国难以同中央对抗。所以上述推论是正确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