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 ) A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 B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 C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C 试题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故选 C。 考点:声音的产生 在皮鞋擦过鞋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皮鞋就会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 A反
2、复擦可以增强漫反射效果 B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C反复擦可以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皮鞋擦油后看起来很亮,说明光经过鞋表面反射后比较集中,向着同一个方向;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线向着各个方向,光线比较分散,所以表面看起来应该更暗。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拭,使鞋油涂抹的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故选
3、C。 考点: 光的反射 下列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现象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 ) A人站在太阳光下会有影子 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 “自己 ” C镜子在阳光下会晃眼睛 D河水中有岸边的树的倒影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光的反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分析各选项。 A、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 “自己 ”,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镜子在阳光下会晃眼睛是镜面反射; D、河水中有岸边的树的倒影,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的光的反射。故选 A。 考点:光现象 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
4、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 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 ) 答案: C 试题分析: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树梢的反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路面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反射后射向了上面,因此需将反光镜向下旋转。 故选 C。 考点:光的反射 如图所示的是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 1、区域 2分别应标的颜色是( ) A黄色、白色 B绿色、白色 C绿色、黑色 D黄色、黑色 答案: B 试题分析: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红、黄、蓝是颜
5、料的三基色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在一起可得到白光。实验表明:自然界中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无法用其它颜色的光混合而成,而其它颜色光可用红、绿、蓝光适当混合而得到故图中区域 1和 2分别应标上绿色、白色。故选 B。 考点:色光的三原色 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 R600a的物质作为热的 “搬运工 ”,把冰箱里的 “热 ”“搬运 ”到冰箱外面,因为 R600a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R600a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 、吸热 B R600a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 R600a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 R600a被
6、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答案: B 试题分析:冰箱的原理即是利用 R600a一类的物质,容易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而液化要放热,从而将冰箱内部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部,起到制冷的目的。 R600a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体;工作时冷凝器里的液态,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故 A选项错误; 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电动压缩机使 R600a蒸气压缩而液化,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将热量放出;故 C、 D选项都错误。故选 B。 考点:汽化、液化 冬天,室外一个戴眼镜的人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一层雾。由于(
7、 ) A室内的灰尘落到了镜片上 B室内的水蒸气落到了镜片上 C室内水蒸气在镜片上液化 D室内水蒸气在镜片上汽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当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形成大 量的小水珠,所以眼镜变模糊了。故选 C。 考点:液化 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钨 固态氢 固态氮 熔点 /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272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而烧断 B俗话说 “真金不怕火炼
8、 ”,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 -40 时已失效,不能使用 D在 -265 时,氢气是固态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液固共存;物质高于熔点是液态;低于熔点是固态。 A、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 ,钨的熔点是 3410 ,钨的熔点高于灯泡正常工作的温度,不易熔化,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钢的熔点是 1300 ,高于金的熔点,当金掉到钢水中,达到金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因此金会熔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 -39 , -40 低于 -39 ,因此 -40 的水银处于固态,不能使用,该选项
9、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固态氢的熔点是 -259 , -265 低于 -259 ,氢处于固态,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 熔点 下列事例中,能使水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新疆地区的 “坎儿井 ”用地下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答案: B 试题分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在选项 A中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是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和加快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加快蒸发的;在选项 B中用地下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是减慢蒸发的;在选项 C中将湿衣服晾到
10、向阳、通风的地方是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和加快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加快蒸发;在选项 D中,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是通过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故选 B。 考点:减慢蒸发 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 ) A铁管、水、空气 B水、空气、铁管 C空气、水、铁管 D水、铁管、空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 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传来的三次响
11、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铁管、水、空气。故选 A。 考点:声音的传播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玻璃杯,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指关节轻轻叩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 “叩诊 ”,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D这种判断方法不合理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当敲击患者腹部,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音调就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故选 B。 考点:音调
12、和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征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 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选 C。 考点:音色 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高频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片 B超声波也是声波的一种,它的的传播
13、也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普通声波快 答案: D 试题分析:声音在生活中有两个应用,即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高频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片,选项 A 说法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也是声波的一种,它的的传播也需要介质,选项B说法是正确的;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是利用回声定位,选项 C说法正确;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普通声波快慢一样。选项 D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D。 考点:超声波 小明同学买了一块新鲜的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
14、室里,当他把冰冻豆腐拿出来化 冻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主要成因是( ) A豆腐冷缩而成的 B豆腐膨胀而成的 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 D豆腐里的水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要弄清豆腐产生 “小孔 ”的原因,再根据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来进行判断。把豆腐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再拿出来,在此过程中,豆腐中的水先遇冷凝结成冰,然后遇热熔化成水,从而形成了冻豆腐的小孔,所以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凝固 实验题 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 “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情景: ( 1)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蜡烛像
15、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 不易确定的问题。 ( 2)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 (选填 “相同 ”或 “不相同 ”)的蜡烛做实验,这样是为了便于比较 的大小关系。 ( 3)点燃蜡烛 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 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 。 ( 4)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 ( 5)做完一次实验后,还应该将蜡烛的位置改变,靠近或者远离玻璃板,再 次确定像的位置,若将蜡烛 A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要使蜡烛 B与 A的像重合,则需要将蜡烛 B向 (填 “远离 ”或 “靠近 ”)玻璃板的方
16、向移动。 ( 6)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 ,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成像。 答案:( 1)像 ( 2)相同 像与物 ( 3)相等 ( 4)相等 垂直 ( 5)靠近 ( 6)厚度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的需要,找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观察物与像的大小。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通过观察 实验现象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7、时,关键点是确定像的位置,反射效果好的镜子不透光,只能看到清晰的像,不能确定像的位置,而反射效果不好的玻璃板能透光,通过看到玻璃板背面的物体与前面的物体的像重合,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 1)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像不易确定 的问题。( 2)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相同的蜡烛做实验,这样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3)点燃蜡烛 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 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4)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18、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5)做完一次实验后,还应该将蜡烛的位置改变,靠近或者远离玻璃板,再次确定像的位置,若将蜡烛 A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要使蜡烛 B与 A的像重合,则需要将蜡烛 B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 6)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 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成像。 考点: 平面镜成像 小明在探究 “光反射时的规律 ”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 O 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
19、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 “一定垂直 ”、“一定不垂直 ”或 “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 (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逐渐增大入射角 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 ,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可能错误的把反射光线与 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20 70 第二次 30 60 第三次 50 40 答案:( 1)一定垂直 ( 2)镜面 试题分析: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
20、、反射角),光路可逆。( 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 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 20、 30、 5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 20、30、 50,而 70, 60, 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考点:光的反射 以下是小华探究 “水的沸腾 ”的实验:小华从水温升高到 90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 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
21、度,直到水沸腾 5min为止。他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如下图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的不当之处是: ( 2)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中的 图所描述一样 (选填 “甲 ”或 “乙 ”),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 (选填 “继续升高 ”“降低 ”或 “保持不变 ”)。 ( 3)由于小华记录数据失误,第 10min的温度缺失,请你帮助小华将实验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 4)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_ 。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的大气压 (选
22、填 “高于 ”、 “等于 ”、 “低于 ”) 1标准大气压。 ( 5)实验过程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刚沸腾时所用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 ( 6)根据实验数据作的沸腾图像大致是下列中的哪一个( ) ( 7)小华在移去酒精灯后,发现水并没有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还在从温度较 (填 “高 ”或 “低 ”)的石棉网和铁圈吸收热量。 答案:( 1)温度计碰到了烧杯的底 读 数时目光未与温度计刻度齐平 ( 2)甲 保持不变 ( 3) 98(填入表中) ( 4) 98 低于 ( 5)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大(水太多了),酒精灯未用外焰加热,酒精灯火焰太小等(有理即可) ( 6) C( 1分
23、) ( 7)高 试题分析:( 1)如下图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的不当之处是:温度计碰到了烧杯的底;读数时目光未与温度计刻度齐平( 2)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是由小变大在上升,所以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中的甲图所描述一样,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 10min的温度是98 ;( 4)沸点跟 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98 。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5)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给烧杯加盖等都可以缩短水沸腾的时间。( 6)因为水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沸腾图像大致是图像C
24、;( 7)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小华在移去酒精灯后,发现水并没有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还在从温度较高的石棉网和铁圈吸收热量。 考点:沸腾实验 如图甲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 1)装有碎冰的烧 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 “快 ”或 “慢 ”),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并每隔 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 3)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
25、,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时间图像(不要漏做哦!)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 -4 -3 -2 -1 0 0 0 1 3 5 ( 4)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该时刻烧杯中的物质状态为 (选填 “固态 ”、 “液态 ”或 “固液共存 ”) ( 5)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等量的碎冰块? 。 答案:( 1)慢 搅拌杯中的冰块 ( 3)如图所示 ( 4) -4 固 ( 5)碎冰块 试题分析:(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
26、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搅拌杯中的冰块,可以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 4)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4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4 的冰是固态的;( 5)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等量的碎冰块这样可以是物体均匀受热。 考点: 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 a是
27、 _(选填 “合理 ”或 “不合理 ”)的; (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个带孔的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 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为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无关,你选用 _卡片; 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 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 _(选
28、填 “可靠 ”或 “不可靠 ”),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 ( 3)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_。 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 1)不合理 ( 2)乙 不可靠 如图所示(其他答案:合理,同样给分) ( 3) C 试题分析: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实像,跟孔的形状无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 a是不合理的。验证 “光斑的形状与树
29、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 ”,选用乙卡片,即控制孔的大小相同。在探究 “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 ”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 “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 ”的结论,这个结论是不可靠的。甲卡片中的孔的形状都是 圆形的,我们可以选一些不同形状的孔来从新研究。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小孔成像的实验,可以看到较大孔对应的光斑为孔的形状,较小的孔对应的光斑为圆形(太阳的像)。如果增大光屏与小孔的距离,则光斑的形状会渐渐变成圆形。如图,屏到孔的距离为 30cm,光斑形状和孔一样为三角形;如屏到孔的距离为 150cm,光斑形状变为圆形。如果孔
30、太大,通过孔形成的光斑的形状的确与孔的形状有关;这就不是小孔成像了。在小孔成像中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实像,此像所对应的物体是太阳;不管孔的大小、孔的形状如何变化,光斑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的。如果要使小孔所形成的圆形光斑大一些,应该将孔到地面的距离变大。 考点: 光的直线传播 填空题 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答案:热胀冷缩 38.3 试题分析: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结合体温计中液面对应刻度,可以读取体温计的示数。温度计、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由图可知,体温计的玻璃
31、管中的液面对应的刻度比 38 多了 3个小格,故示数为 38 +30.1 =38.3 . 考点:体温计 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能听见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答案:振动 空气 试题分析:声音是中学生学习物理学科最早接触的物理知识,在学习声音的知识时应该从最基础的开始,让学生加强记忆方面的练习。根据图中所示,扬声器发出声音时,让碎纸跳动,说明扬声器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空气属于气体所以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噪声已经成为严
32、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 “轻手轻脚过楼道 ”是在 处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 中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 传播中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轻手轻脚过楼道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考点:如何减弱噪声 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我们去医院探望病人时,常常看到墙上写着 “低声细语 ”, 这里的 “低 ”是指发出声音的 小(选填 “音调 ”、 “响度 ”或 “音色 ”)。 答
33、案:高(大) 响度 试题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当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就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我们去医院探望病人时,常常看到墙上写着 “低声细语 ”,这里的“低 ”是指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考点:音调、响度 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 “信息 ”或 “能量 ”) 答案:能量 试题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声呐 ”的利用、医用 “B超 ”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
34、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超声波碎石 ”等。战斗机在飞行时,其巨大的声音能将附近居民的窗户玻璃震碎,即说明声音比较有 “劲 ”,产生很大的噪声也可以传递能量战斗机把玻璃震碎,是声波引起空气振动将玻璃震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考点:声音传递能量 如图是 A、 B两种物质受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温度,横坐标表示加热的时间。根据图像回答:在 A、 B 两种 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该晶体的熔点为 。 答案: A 8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读图题,从图上判断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是温度 -时间图象,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
35、从图上可以看出 A物质在第 5分钟以前温度一直升高,从第 5分钟到第 9分钟温度保持在 80 不变,第 9分钟以后温度又逐渐升高,它有一段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因此它是晶体,所对应的熔化温度就是它的熔点。 B物质在受热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它是非晶体。 考点:熔化 电视机遥控器 可以发出不同的 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 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选填 “红外线 ”或 “紫外线 ”)。 答案:红外线 紫外线 试题分析:红外线的用途:红外线的热效应强,能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等等;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制成的紫外线的用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杀
36、菌;能促使维生素 D的合成。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是紫外线,验钞器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家中的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考点:红外线、紫外线 如图是清华大学草坪上的日晷,它的基座上镌刻着拉丁文 “FACTA NON VEBR”及其中译文 “行胜于言 ”,日晷是利用晷上的针的影子随时间长短和位置变化来判断时间的计时工具,它利用了光 的原理。 答案:沿直线传播 试题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如图是清华大学草坪上的日晷,它的基座上镌刻着拉丁文 “FACTA NON VEBR”及其中译文 “行胜于言 ”,日晷是利用晷上的针的影子随时间长短和位置变化来判断时间的计时工具,它
37、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考点:光沿直线传播 兔斯基站在平面镜前 3m处,它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 m;然后它向镜子靠近了 0.5m,则它的像到它的距离为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 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选填 “能 ”或 “不能 ”)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答案: 5 能 试题分析:在平面镜成像中,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兔斯基站在平面镜前 3m处,物像是等距的所以,它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 3m;然后它向镜子靠近了 0.5m,像也向镜面靠近 0.5m,则它的像到它的距离为 5m;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
38、板放在镜子后面 1m处,这时她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考点:平面镜成像 高压锅由于不漏 气,在烹煮食物时,锅内气压将 (选填 “大于 ”、 “小于 ”或“等于 ”)外界气压,锅内水的沸点较 (选填 “高 ”或 “低 ”),易于煮熟食物。 答案:大于 高 试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高压锅内的气压大于一标准大气压,所以锅内沸点高于 100 ,很容易把食物煮烂。 考点:沸点和气压的关系 白炽灯的灯丝正常工作时温度在 2000 以上,白炽灯灯丝一般选用钨丝,是由于钨的 较高;用久的白炽灯泡灯丝会变细,灯泡内壁发黑,是因为一部分钨丝在高温下吸热
39、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钨蒸汽、钨蒸汽在遇到灯泡内壁又 (填 “吸热 ”或 “放热 ”)凝华。 答案:熔点 升华 放热 试题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因电灯工作是温度特别高,所以需要选择熔点较高的钨丝做灯丝,灯丝在高温下会发生升华现象变成气态钨,当气态的钨遇到冷的灯泡时,又会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上,所以物态变化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 考点:升华、凝华 超市里在海鲜的下面铺上一层碎冰的目的是:冰粒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 )时要 (选填 “吸收 ”或 “放出 ”)热量,但温度 ,以达到保鲜的效果。 答案:熔化 吸收
40、不变 试题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考点:熔化 取一支大的注射器。拉动活塞吸进一些乙醚 (乙醚是一种化学药品 )。取下针头,用橡皮帽套紧,如图所示。向外拉动活塞,注射器中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由于液态乙醚发生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乙醚蒸气的缘故。再往下推活塞,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 态的乙醚,这是由于乙醚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缘故。这一实验告诉我用 的方式能使气体液化。 答案:汽化 液化 压缩体积 试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
41、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题中的现象的演示的是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往下推活塞,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是由于乙醚蒸气发生 液化的缘故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压缩体积也能使气体液化。 考点:汽化和液化 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它在湖水中的像是 像(选填 “虚 ”或 “实 ”),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选 填 “逐渐变大 ”、 “逐渐变小 ”或 “不变 ”)。 答案:虚 不变 试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一只鸟正冲向水面
42、捕食,水面上出现的小鸟的倒影就是小鸟在水面上成的虚像,在小鸟向下俯冲靠近水面的过程中,小鸟与水面的距离变小,但小鸟在水中所成的像始终不改变,与小鸟大小相等。 考点:平面镜成像 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 (选填 “镜面反射 ”或“漫反射 ”)现象;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 个灯罩(如图所示),其作用是利用光的 规律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到需要照射的地方。 答案:漫反射 反射 试题分析: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可以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所以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光遇到
43、物体后会反射回来,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如图所示),其作用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到需要照射的地方。 考点:光的反射 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30,则反射角是 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 . 答案: 0 试题分析:因为法线跟镜面是垂直的,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30,则入射角是 60,反射角也是 60。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重合,那么反射角、入射角都是 0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在此题中注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不能把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认为是入射角。 考点:反射定律 作图题 要使下
44、图中入射光线 AO 沿水平方向 OB反射射出,该如何放置平面镜,请作出该平面镜(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如图所示 试题分析: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形成夹角的角平分线,而平面镜与法线垂直而且过反射点,从而确定平面镜的位置。由题知, OB为反射光线,过入射点作入射光线 AO 与反射光线 OB夹角的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平面镜如图所示: 考点:平面镜成像作图 在地面上作出点光源 S被墙遮挡后在地面的形成影子,用 L表示影子长度 答案:如图所示 试题分析:当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被物体遮挡就会形成影子,主要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作图。从点光源 S开始沿着直线画出影子的长度。 考点: 光沿直线传播 请作出下图中物体 AB在平面镜中所成虚像 AB。 答案:如图所示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两个端点 A、 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先作出端点 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 B,用虚线连接 A、 B即为物体 AB的像,如图所示: 考点:平面镜成像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