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省阜宁实验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30884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江苏省阜宁实验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阜宁实验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阜宁实验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阜宁实验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阜宁实验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江苏省阜宁实验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 “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答案: B 试题分析:科学探究共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小明认为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与物体的颜色有关,属于第二个环节,猜想和假设。 考点:科学探究的环节 当室

2、内温度为 20 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酒精蒸发吸热,导致温度计示数降低,蒸发完后,又会恢复到室温,所以 C正确。 考点:蒸发吸热 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 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 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制冷作用,随 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 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 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 t1t2,由此,他 A只能验证猜想 1 B只能验证猜想 2 C既能验证猜想 1,也能验

3、证猜想 2 D既不能验证猜想 1,也不能验证猜想 2 答案: A 试题分析:酒精滴在手上感到凉,一是由于酒精的温度一般低于手的温度,二是酒精蒸发吸热;题中方法只能验证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要验证酒精蒸发吸热,只需把温度计在酒精中蘸一下,随着酒精的蒸发,温度计示数下降,酒精蒸发完后,示数又升高回室温。 考点:蒸发吸热 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 C正确。 考点:平面镜成像 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冰雹是水滴

4、凝固形成的;雪、霜、冰花、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考点:物态变化 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A碘加热时变为碘蒸气。 B夏天,冰棒周围冒 “白气 ”。 C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A、 C、 D都是升华现象;B是液化,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 “白气 ”。 考点:物态变化 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A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散开 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人冰箱冷藏室内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答案:

5、 B 试题分析:减慢蒸发的方法:降低液体温度;减小液体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冰箱内温度低,且用塑 料袋包装蔬菜后,液体表面积减小,液体表面空气不流动,减慢了蒸发, B对; A选项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使蒸发加快; C选项中把衣服展开后,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放在向阳处提高了液体的温度,通风处空气流动快,这些措施都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D选项吹风机吹出热风使液体温度高,表面空气流速快,加快了蒸发。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晶体熔化图像; B 晶体凝固图像; C 非晶体熔化图像;D 非晶体凝固图像 考点:熔化和凝固图像 一

6、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答案: B 试题分析:松软多孔的物体对声波的吸收效果好,坚硬光滑的物体对声波的反射效果好。雪蓬松多孔,可吸收噪声,所以下雪后感觉安静。 考点:声现象 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 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

7、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答案: A 试题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其余色光被吸收,红玻璃只透过红光,其余六种色光被它吸收,所以白屏上只留下红色;蓝玻璃只透过蓝光,其余色光被吸收,白屏上应只留下蓝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其余色光被吸收,红纸只反射红光,其余六种色光被吸收,所以红纸上只有红光照射的地方是红色,其余是黑色;绿纸上只有绿光照射的部分是绿色,其余是黑色。 考点:物体的颜色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发

8、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B表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表明发声体振动的越快,发声的音调越高; D表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声现象 往保温瓶里灌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着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答案: A 试题分析:往瓶里灌水时的声音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9、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考点:音调 实验题 如图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 “土电话 ”。 ( 1)他们用 “土电话 ”能实现 10m间的通话,表明 。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 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 “能 ”或 “不能 ”)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答案:( 1)固体(线)能传声 ( 2)金属丝传声效

10、果比棉线好 ( 3)棉线振动停止 ( 4)不能 试题分析:( 1)土电话表明固体能传声;( 2)用金属丝代替细棉线时,听到的声音大,说明金属丝的传声效果好;( 3)捏住棉线后,棉线不能振动,所以不能传声;( 4)细棉线松弛时,也不能随着讲话同学的声音振动,所以另一侧的同学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考点:声现象 某同学对某物质进行加热做了如下实验 ( 1)右图是他对其加热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图中 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熔点为 ;该物质很可能是 ;该图象表明它是 (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 ( 2)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 min。 BC 段中该物质处于 状态。 ( 3) DE段表

11、明该物质处于 过程,这个过程是 热的,但温度 。 答案:( 1) BC 0 冰 晶体 ( 2) 3 固液共存 ( 3)沸腾 吸 不变 试题分析:这是晶体先熔化后沸腾的图像, AB段,代表物质处于固态,吸热,温度升高; BC 段代表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吸热,温度不变, BC 段对应的温度 0 为 这种晶体的熔点,所以这种晶体是冰;熔化共经历了 3min; CD段代表物质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 DE段代表物质处于沸腾过程,吸热,温度不变,对应的温度为该液体的沸点。 考点:物态变化 下表是小明和小华做 “观察水的沸腾 ”的实验时所记录的一组数据。 (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高度

12、固定的。 ( 2)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低于 100 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点即可) ( 3)请根据他们所记录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4)如下图所示,是小明操作的实验 , 其中错误的是 ; 。 ( 5)在实验中,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 (a)(b)所示,则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此时所听到的声音的情况是 。 ( 6)小明又发现加热水所花的时间太长,你认为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 1)酒精灯火焰 ( 2) 98 大气压低于 1 个标准大气压 ( 3)见下图: ( 4)读数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玻璃泡碰到烧杯底

13、 ( 5) b 响度较大 ( 6)水的初温低 试题分析:( 1)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根据酒精灯的火焰来确定铁圈的位置;( 2)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所以保持不变的温度 98 为水的沸点,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降低,所以水的沸点低于 100 ,可能是由于当地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根据数据描点连线即可;( 4)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且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5)水沸腾前整杯水的温度不均匀,底部的水温度高,上部温度低,杯底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又逐渐液化成水,所以气泡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所以沸腾前的情况是 b 图,此 时水的响度较

14、大;( 6)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的初温太低,或水太多,或加热时烧杯没盖盖。 考点:水的沸腾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 A、 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 A的一侧进行观察。 ( 1)点燃蜡烛 A,调节蜡烛 B的位置,直到 时, B的位置即为 A的像所在的位置。 (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可以研究像与物 的关系。 (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进行 (填 “能 ”或 “不能 ”),理由是 。 ( 4)本次实验中应用到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

15、常用方法叫 法。 ( 5)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蜡烛 B位置,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 1)看到 B蜡烛好像也被点燃 ( 2)到平面镜距离 大小 ( 3)不能 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 4)等效替代法 ( 5)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试题分析:( 1) B与 A的像 A重合时,从前面看,好像 B也被点燃一样;( 2)使用刻度尺可以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选用相同的蜡烛可以研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3)如果用平面镜做实验,因为平面镜不透明,所以 无法看到后面的蜡烛 B,也就无法确定 A的像的位置;( 4)实验中,因为 B与 A的像 A完全重合,所以可以用 B代替 A,这种

16、实验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5)如果玻璃板不竖直,成像情况如下图所示,所以 B不能与 A重合。 考点:研究平面镜成像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 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 O处,通过纸筒 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 1)保持纸筒 A和纸筒 B的位置 ,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 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你还可

17、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间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 。 (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是 (写出一条即可 ) ( 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答案:( 1)不变 ( 2)有关 表面越粗糙,反射声音越弱(海锦吸声能力强)( 3)用仪器代替人耳(人向后退直至听不到声音,再比距离) ( 4)反射声音的方向与入射声的方向是否有关( 5)大理石 试题分析:( 1)要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的关

18、系,应保持两纸筒的位置不变,这种实验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从表中可知,反射面材料不同时,听到声音的强弱不同,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且表面越粗糙反射的声音越弱;( 3)人耳不能辨别声音的强弱时,可用叫灵敏的仪器 来代替人耳接收声波,或者人向后退,直到听不到声音时再停止,记下此时距反射面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距离越长,说明反射的声音越强;( 4)类比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探究反射声音的方向与入射声音的方向是否有关:固定纸筒 A的位置,改变纸筒 B的位置,听反射声音的强弱是否相同。( 5)要利用反射现象测声速,应选用反射效果好的,所以大理石最理想。

19、 考点:声音的反射 填空题 如右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 A中,试管 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 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 A中产生的现象是 ,同时看到温度计 C的 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 热量。 答案:出现大量水滴 放出 试题分析:烧瓶中高温的水蒸气通过导管到达试管 A中后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由于液化放热,所以会使容器 B中的水温度升高。 考点:液化 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 “千手观音 ”给人以美的享受。 (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是 传播的。 ( 2)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

20、队却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 是不同的。 ( 3)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 其实是固态二氧化碳 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 而产生的效果。 (填物态变化 ) ( 4)电视观众看到莲花座上的千手观音身披绚丽霞光,这些是由 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 答案:( 1)直线 ( 2)音色 ( 3)升华 液化 ( 4)红绿蓝 试题分析:( 1)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后面演员反射的光线都被前面的演员挡住,所以我们只看到前面一个演员;( 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据此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3)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导致周围环境

21、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就是我们看到的舞台上的白雾;( 4)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这几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任何色光。 考点:声现象 光现象 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 2米的铁棒 (如图所示 ),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 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 “制冷机 ”。(请在空格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汽化 液化 试题分析: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吸

22、热,所以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一定是吸热汽化;气态氨到上端时冷却,即放热,由气态又变成液态,液化。 考点:汽化和液化 下图为人们常用的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 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至 。图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答案:热胀冷缩 35 42 36.5 试题分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量程是35 -42 ,量程为 0.1 ,图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36.5 。 考点:体温计 放映电影,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目的在于,一是利用银幕发生 ,使剧院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答案:漫反射 任何(所有) 试题分析:粗糙表

23、面的反射叫漫反射,漫反射的反射光线是向四面八方的,这样从各个角度都有反射光线射入人眼,人都能能看到物体,如下图所示: 电影银幕很粗糙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白色不透明物体发射所有色光,银幕用白色,能把射向它的各种色光反射进观众的眼睛,观众就能看到彩色的画面。 考点:光的反射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快,是 km/s,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 35,则入射角是 度,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 的夹角是 度。在生活中经常提到的 “影 ”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 “影 ”,前者是由 形成的,后者是由 形成的。 答案: 105 55 110 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试题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

24、播速度 c=3105 km/s;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 35时,入射角为 90-35=55;则反射角为 55,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110;水中的倒 “影 ”指物体通过水面所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立竿见影中的 “影 ”指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考点:光 现象 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 1912年一艘名叫 “泰坦尼克号 ” 的大游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把这种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利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 ( 1)这种装置的名称叫 ,为使它发出的声音有更好的回收效果,

25、最好用 声波。 ( 2)这种装置 (能 /不能)用来进行月球等太空的探测,因为 。 答案:声呐 超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试题分析:声呐能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又被声呐接收到,通过分析回波信号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信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声呐进行太空探测。 考点:声现象 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 ,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的 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D.(红外线 /紫外线 ) 答案:红外线 紫外线 试题分析: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就是利用红外线的这个特点来工作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D,所以适当晒太阳可预防缺钙的发生。 考点:红外线

26、和紫外线 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有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 a是 (合理、不合理 )的; (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个带孔的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 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为 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 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

27、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是否有关,你选用 卡片;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 (可靠、不可靠),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 ( 3)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 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D

28、不管光斑是不是像,他们都是有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 1)不合理 ( 2)丙 不可靠 孔的形状见下图 ( 3) C 试题分析:( 1)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形成的,是暗的,光斑是亮的, a猜想不合理; (2)小孔成的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与光源形状相同,大孔成的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与光源形状无关,所以要探究 “光斑形状与树叶间 空隙形状是否有关 ”,应选择应选择大小相同,形状不同的一组大孔,即丙图;如果小孔、大孔都用圆形,小孔成的光斑是太阳的像,为圆形,大孔成的光斑与孔的形状相同,也是圆形,所以用甲卡片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是不可靠的,用上图所示三组形状相同,大小

29、不同的非圆形孔来进行实验,可以看到:小孔成的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大孔成的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从而得出正确、普遍的结论。( 3)小孔形成的光斑,其大小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小孔到地面距离越近,成的光斑越小、越亮;太阳光是平行光,通过大孔成的光斑,其大小 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无关。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作图题 ( 1)成语 “坐井观天 ”青蛙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请你在甲图中作出青蛙看到天的范围。( A点是青蛙位置) (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 AB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AB。 ( 3)如图丙所示,平而镜前的一个发光点 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而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你在丙图中用作图法找到发光点 s的位置。 答案:见下图: 试题分析:( 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分别连接两个 S沿和点 A,得到最边缘的两条能射入青蛙眼中的光线,两条光线之间的范围为青蛙能看到的范围;( 2)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对称性作像 AB,物像连线用虚线,虚像用虚线;( 3)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反向延长两条反射光线,它们的交点即为虚像 S的位置,再根据对称性画出发光点 S的位置,分别连接 S和两个入射点,是两条入射光线。 考点:光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