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0940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 A千克 B米 C牛顿 D吨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故 C 正确,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比千克大的还有吨, 1吨等于一千千克,长度的单位是米。 考点:国际单位。 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是 _度,折射角是 _度。 答案: 0; 300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 40度,则入射角为 50度,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也等于 50度,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为折射角,由图可知折射角为 30度。 考点:光

2、的折射。 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研究机械运动不一定都要选参照物 D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运动的情况,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其描述的运动状态也不同故 A错, D正确。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故 B错,研究机械运动时应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故 C 错。 考点:参照物。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 答案: A 试题分析:滑轮上制有花纹是通过增大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3、故A符合题意,在轴承中加滚珠变滑动为滚动目的是减小摩擦, B不符合题意,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也是为了减小摩擦, C也不符合题意,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变滑动为滚动,目的是减小摩擦, D有不符合题意 。 考点:摩擦力。 如图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中折射入水中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定律, 当光从空气中折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也就是说入射角将远离法线,反射角将靠近法线,满足此条件的只有 D,故选 D正确。 考点:光的折射。 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4、物像等大且成对称分布,所以四个图中只有 D项满足平面镜成像原理,即物像对称分布,故选 D。 考点:平面镜成像。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 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0N B 2N C 4N D 8N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说此时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下,故此时弹簧测力计所受的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为 4N,因此 C正确。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与二力平衡。 球雕艺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球雕是经过钻磨、雕刻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如图所示。原材料在加工的过程中,以下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

5、的是 ( )。 A体积 B密度 C质量 D重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球雕是经过钻磨、雕刻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说明球雕在加工的过程中质量变小体积变小,故 A C不符合题意,而密度因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 B符合题意。 考点:密度的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 “高声大叫 ”、 “低声细语 ” 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 “高 ”、 “低 ”是指声音的 (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和声源的距离有关,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声音的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故 C符合题意。 考

6、点:声音的特性。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在声源处,二是在传播过程中,三是在人耳处,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 A正确,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B错,次声波和超声波都不在人耳正常听觉范围内,故 C说法不对,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考点:减弱噪声的方式,声音的特性。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答案

7、: D 试题分析: 杯子在桌面上形成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A不符合题意,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B不符合题意,手指看上去变大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 不符合题意,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 D 正确。 考点: 光的折射,光的反射与光的直线传播。 诗句 “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 ”中 “远树来 ”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 ”意思是诗人坐在船中,没有觉得船在动,反而感觉远处的树木朝自己走来,所以说明远树是运动的,是以船或者是以坐在船上的自己为参照物,故 A正确。 考点:参照物。 下列数据中

8、,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 A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 10m/s 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18cm 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每分钟约为 150次 D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 50 N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 1.1m/s ,故 A错,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每分钟约为 60次,故 B错,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 500 N,故 D错,因此只有B符合题意。 考点:长度的估测。 双选题 如图 A、 B两图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 A图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_发生改变, B图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发生改变。 答案:运动状态;形状 试题分析: A图中本来足球是静止的,但当人对它施力后,

9、足球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故说明了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B图中竹子本来是竖直的,但当熊猫对它施力后,竹子发生了弯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考点:力的作用。 如图中,甲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盖房子所用的重垂线如乙图所示,所依据的物理知识是 _ 答案:相互;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试题分析:甲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另一只船向前运动,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盖房子所用的重垂线,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根据二力平衡拉力方向竖直向上,所以绳子是竖直方向。 考点:重力方

10、向。 实验题 为探究声音的 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探究 . (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 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明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图(甲)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 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图(乙)所示,则 AOB是该光路的 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 (填 “能 ”或 “不能 ”)像光一样反射。 (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 (填 “强

11、”或 “弱 ”)于玻璃板。 答案:空气;入射;能;强 试题分析:( 1)振动部分没有和身体直接接触,只有空气作为介质把耳朵和振动的机械表连在一起,所以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 3)通过平面镜看到表,即表反射的光线 AO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沿 OB进入人眼,所以 AO是入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没有平面镜时声音不能传播到人耳,有了平面镜后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也能像光一样反射。 ( 4)海绵代替玻璃板后听到的声音减弱,说明海绵反射的声音不 如玻璃板,即海绵比玻璃板吸音,所以海绵吸音能力强。 考点:声音的传播,反射探究。 如图所示 “研究凸透镜成像 ”的实验示意图, 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

12、, F 为凸透镜的焦点。 ( 1)在实验时,应将蜡烛和光屏置于凸透镜的 。(填 “同一侧 ”或 “不同侧 ”),并调整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以及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 ( 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左侧时,若在凸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侧 a、 b 、 c、 d 四点中的 点处。 _就是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 答案:( 1)不同侧;同一高度( 2) a;照相机 如图所示,在测量一块不规则小矿石 (质量分布均匀 )密度的实验中: ( 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左端 _处,发现天平指针的左右偏转情况如图 20(甲)所示,此

13、时他应将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调。 ( 2)用天平测小矿石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小矿石的质量为 _ _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小矿石放入前后情况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 _cm3,矿石的密度为 _ _g/cm3,等于 kg/m3。 答案:( 1)零刻度线;左 ( 2) 33.4; 10; 3.34; 3.34103 试题分析:( 1)天平使用前要放在水平面上,游码要拨到零刻线处,此时如甲图所示,指针右偏,说明右边重,所以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 2)天平的读数包括砝码和游码的读数之和。砝码一共为 ,游码分度值为 0.2g,读数为 ,所以最终读数

14、为 。放入石块前后增加的体积即石块的体积 ,矿石的密度为。 考点:密度的测量。 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作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 1)实验中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下做 运动,因为这样可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 的大小。 ( 2)甲、乙两图实验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 3)甲、丙两图实验说明:在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 4)上述实验采用了 的研究方法。 答案:( 1)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 2)压力( 3)接触面粗糙程度( 4)控制变量法 试题分析:( 1)弹簧测力计显示的是拉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滑动摩擦力大小等

15、于拉力大小,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甲、乙 两图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乙的压力大,乙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故根据控制变量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 3)甲、丙两图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故根据控制变量法,在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上述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考点:滑动摩擦力的探究。 填空题 ( 1)图中,木块的长度是是 cm。 ( 2)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_ _N 答案:( 1) 1.82 1.88;( 2) 2.6 试题分析:(

16、1)刻度尺的读数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木 块并没有对齐刻度尺的零刻线,而是从 2cm开始。二:读数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 0.1mm。所以木块长度读数为 1.85cm。 ( 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注意分度值为 0.2N,指针对齐的示数为 2.6N。 考点: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为 3 2,则他们所受的重力之比为 _,若甲球所受的重力为 60N,则乙球所受的重力为 _N。 答案: 2; 40N 试题分析:根据重力 G=mg可知质量与重力成正比,故他们所受的重力之比为3 2,若甲球所受的重力为 60N,则 60 乙球所受的重力 =3 2,即乙球所受的重力为 40N。 考

17、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今年 6月 6日 “全国爱眼日 ”的主题是 “关注青少年眼健康 ”,医生为学生体检时发现田甜近视了,如图表示田甜看物体时的光路图,她需配戴一个焦距合适的 _透镜,才能在视网膜上呈现清晰的像。请你针对如何保护视力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_ 。 答案:凹;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读书写字(答案:不唯一) 试题分析:近视眼像呈在视网膜的前面,需要佩戴一个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才能在视网膜上呈现清晰的像,为了保护视力不要在阳光折射下或暗处看书,不要躺着趴着或走动乘车时看书等。 考点:近视眼的矫正,保护视力的方法。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 、相互作用和 的自然科学。 答案:物质(或物

18、质结构);运动规律 试题分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 考点:物理学的含义。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 组成的。 答案:刻度尺;单位 试题分析: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读数时要都到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我们还学过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 考点: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及测量结果的表示。 2011年 11月 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完美 “牵手 ”,成功实现交会对接(如下图)。 (1) 对接后,以 “神舟八号 ”为参照物,则 “天宫一号 ”是 _的(选填 “运动 ”或“静止

19、 ”); (2) 天宫一号的舱外安装有摄像头,它清晰的拍摄了飞船的对接过程,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 _ _透镜,拍摄时神舟八号飞船离摄像机镜头的距离(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 。 答案: (1)静止; (2)凸透镜; u 2f 试题分析: (1)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 “神舟八号 ”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2)摄像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考点: 参照物,凸透镜成像规律。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用物理知识可以解释:风雨声

20、是由于空气、雨滴的 产生的;花落是指花瓣落地,实际上是由于花瓣受到 力的作用,其 施力物是 ,方向是 答案:振动;重力;地球;竖直向下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风雨声是由于空气、雨滴的振动产生的,花落是指花瓣落地,是由于花瓣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重力。 有一对联,上联是 “月浮水面,捞到水底月还沉 ”,人们看到 “月浮水面 ”的情景,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月亮的 像。 (选填 “实 ”或 “虚 ”) 答案:反射;虚 试题分析: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水面看作是平面镜,那么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即光的反射,

21、成的是虚像, 故人们看到 “月浮水面 ”的情景,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月亮的虚像。 考点: 平面镜成像。 光的 “三基色 ”是指 红、 、蓝三种颜色。 答案:绿 试题分析:根据光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光的 “三基色 ”是指 红、绿、蓝三种颜色,我们还知道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三种颜色。 考点:光的三原色。 如图所示是某品牌盒装牛奶,它的体积为 _cm3。若该牛奶的密度是 1.2103kg/m3,则该牛奶的质量为 _g,其所受到的重力为 N。若喝掉一半后,此牛奶的密度将 (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答案: 300 3 不变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牛奶的体积为 250ml也即为 25

22、0 cm3,根据密度公式得 ,即该牛奶的质量为 300g,根据重量 G=mg=0.3kg*10N/kg=3N,其所受到的重力为 3N,密度因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此牛奶的密度将不变。 考点: 密度与重力。 计算题 “十 一 ”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到武夷山旅游,途中看到如图所示的限速牌。小明用了 20min的时间通过了这段 20km长的限速路段,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超速了吗?近期,我国又加大了对超速和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请你写一句相关的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一定要按交通法规驾车。 答案:超速 禁止酒后驾车;滴酒不沾,出行平安;十次事故九次快等 试题分析:解:小明开车的速度

23、为: v = = =60km/h 3分 v 40km/h 超速 1分 禁止酒后驾车;滴酒不沾,出行平安;十次事故九次快等 1分 考点:速度的运算。 我国自主研发的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机器人质量约 500kg,装有四条三角形履带, 2013年 2月,首次在南极内陆冰盖 完成了 27km的自主行走。求: ( 1)该机器人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 2)本次自主行走共耗时 0.5h, 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答案:( 1) 5000N ( 2) 54km/h 试题分析:解:( 1) G=mg=500kg10N/kg=5000N 3分 ( 2) V=S/t=27km/0.5h=54km/h 3分 考点

24、:重力与平均速度的运算。 有一铁球的质量为 158 g,它的体积为 30 cm3,问: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那么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铁的密度 铁 =7.9g/cm3) 答案:空心 10cm3 试题分析:解:( 1) 解法一: =m/V =158g/30cm3=5.27g/cm3 7.9g/cm3 解法二: m铁 =铁 V =7.9g/cm330cm3=237g 158g 解法三: V 铁 =m/铁 =158g/(7.9g/cm3)=20cm3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3分 ( 2) V 空 30cm3-20cm3 10cm3 3分 考点:密度的运算。 简答题 如图所示,将一只手放在

25、桌面上,第一次轻轻地滑动,第二次用力下压再滑动,两次滑动,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请说出你的一种感觉,并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 答案:我的感觉:用力下压滑动比轻轻下压滑动更难滑动 道理: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所以更难滑动 试题分析:用力向下压使得对桌面压力变大,从而增大了手和桌面的滑动摩擦力。要使得手沿桌面滑动,根据二力平衡,使手滑动的力要等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变大,即使手滑动的力变大,所以不容易滑动。 考点:滑动摩擦力 二力平衡。 作图题 请画出图中小鸟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O为重心)。 答案: 试题分析:沿重力的方向即竖直方向做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即竖直向下表示方向,线段的起点即重心 O点。 考点:重力 力的示意图。 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 答案: 试题分析:光线经过玻璃和空气的界面发生折射,不再沿直线传播。光线从玻璃到空气,光线远离法线。 考点:光的折射。 如图所示,两条光线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 试题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线经过凸透镜向主光轴靠近,平行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凸透镜会聚后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变为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 考点: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