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中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领导人们治理洪水 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舜 D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禹治水的相关内容,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治理洪水 13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由此可判断出题干主要阐述的大禹治水,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大禹采取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将洪水引入大海,化水害为水利,发展了农业生产。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华夏之祖 大禹治水 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 )。 A黄帝时 B夏朝时 C商末周初 D春秋战国 答案: C
2、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小说封神演义故事发生时间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封神演义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因此发生的时间大约在商末周初,本题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商朝的灭亡 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 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
3、朝的相关史实,解题时抓住关键词 “河南殷墟遗址 ”,结合已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 1600年,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直到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 “殷 ”或“殷商 ”。据此可知 B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商朝 听历史故事可以调节我们学习历史的心情,激发我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给大家讲了 “烽火戏诸侯 ”的故事。你知道这个故事跟谁有关( ) A夏桀 B商汤 C周厉王 D周幽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兴亡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古代边防
4、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周幽王统治时期,国势更衰。周幽王更加荒淫无度。为了赢得褒姒一笑,利用烽火戏耍诸侯,最后烽火台上连举烽火告急,却没人理会了,诸侯们认为这是周幽王的胡闹。结果西戎 军队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把财宝洗劫一空。公元前 770年,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 (现河南省洛阳 )历史上叫东周。据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西周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秦国 “连横 ”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实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5、学生对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第三子目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中内容: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知,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实行了商鞅变法, C符合题意。铁农具和牛耕在各国都有,所以不是主要原因。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时代 商鞅变法 论语云: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齐桓公称霸相关史 实,分析材料引
6、文,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齐国通过管仲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的纷争 齐桓公称霸 战国初期,分晋的三家是( ) A齐、楚、燕 B韩、赵、魏 C赵、魏、秦 D燕、韩、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纷争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由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
7、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的纷争 战国七雄 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家的思 想,解题时注意关键词 “法制空间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刑酷法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据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韩非子 周的统治阶级中不包括( ) A周王 B诸侯 C平民 D卿大夫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8、西周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施分封制,其规定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等级 “天子 -诸侯-卿大夫 -士 ”,因此周王、诸侯、卿大夫均属于统治阶级,而平民则属于被统治阶层,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分封制 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朝相关的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盘庚以前,商王朝政局混乱,同时黄河下游经常闹水患,商王朝的统治出现
9、了危机。盘庚继位以后,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并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社会富足繁荣,商王期从此中兴。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据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商朝 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出土的地点是( ) A湖南 B安徽 C湖北 D陕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中华文化的相关内容,解题时注意 “曾侯乙编钟 ”,回顾已学史实可知湖北随州曾侯乙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长时期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的编钟足以为珍贵,编钟由青铜器铸成,背个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由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
10、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钟鼓之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 ) A “兼爱 ”、 “非攻 ” B “民贵 ”、 “君轻 ”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 “法治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子的想象主张,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战 国时期儒家思想家孟子发展了孔子 “仁 ”的思想,主张实行 “仁政 ”,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据此 B符合题意;而 A属于墨子的思想主张, C属于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 D属于法家思想家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百家争鸣 孟子 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 2070年,这一年属于( )。 A 21世纪 70
11、年代 B公元前 21世纪 70年代 C公元前 20世纪 70年代 D 20世纪 70年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的具体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 2070年,且在公元前 2000公元前 2100年之间,属于公元前21世纪,由此可知题干中的 2070年属于 21世纪 70年代,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朝的建立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奖励耕战 B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业变法内容的准确理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
12、始变法,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据此 D符合题意;而 ABC 的表述均与题意无 关,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商鞅变法 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 ) A广东省 B广西省 C四川省 D陕西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准确记忆,联系已学史实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属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消除水患、灌溉农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四川人民,由此分析可知 A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著名的都江堰 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 A编钟 B铜钟 C七孔骨笛
13、D陶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中华文化的相关内容,回顾已学史实可知春秋战国盛行的 “钟鼓之乐 ”,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的编钟足以为珍贵,由此分析可知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钟鼓之乐 公元前 260年,秦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 ,坑杀赵军士卒 40多万人,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这场战役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识记 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晋楚争霸之战;桂陵之战
14、和马陵之战是公元前 4世纪中期齐魏孙膑和庞涓较量的著名战例。由材料所提供的史实推断是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据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原始人分布十分广阔,其中活动范围最为接近的是( ) A元谋人、蓝田人 B元谋人、北京人 C北京人、山顶洞人 D蓝田人、山顶洞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解题时注意抓住 “活动范围最为接近 ”,因此解答本题需要明确备选项中远古居民的具体位置,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在云南省,蓝田人发现在陕西,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均在北京,由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
15、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下列选项中,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准确掌握,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距今 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作物是粟,而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的遗址是半坡遗址,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原始的农耕生活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具
16、体情况,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我国陕西西安的附近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据此可知半坡遗址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D符合题意;而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均在北京, AB 与题意无关;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 C 不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原始的农耕生活 半坡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黄陶 答案: A 试题分析 : 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居民的手工业发展概况,由已学知识可知彩陶出现在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当时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且有彩色绘画,如奔鹿、飞鸟、游鱼等形象,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
17、标七年级上册 原始农耕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 A过定居的生活 B会种植庄稼 C会建造房屋 D陶器的艺术风格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主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和半坡居民都生活在母系氏族阶段,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都会使用和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但是陶器制作的风格不同,半坡聚落反映了北方半干旱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河姆渡聚落反映了南方湿润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据此分析可知 D的表述有误,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和半坡居
18、民 下列氏族聚落中,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居民 C半坡居民 D大汶口居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具体情况,由已学知识可知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距今约 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居民 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下列哪本书? ( )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相关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19、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行由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编纂成论语,成为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的依据,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孔子 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史实 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第一子目孔子中的内容: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在孔子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孔子 30 岁左右时,开始创办私学。 ”可知,孔子开始创办私学教授学生,打破了以前社会 “学在官府 ”的局面。使更多人享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故选 A
20、。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孔子 综合题 材料题( 16分)(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 “商君 ”指的是谁?( 3分) 写出秦国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8分) 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 5分) 答案:( 1)商鞅变法( 1分)公元前 356年( 1分)商鞅( 1分) ( 2)承认土地私有,准许
21、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 3)成功了。因为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值得。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 “秦孝公 ”、 “商君 ”可判断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发生于公元前 356年。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包括: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第( 3)问,主要考 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结合已学
22、史实可知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但商鞅变法还是成功了,因为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分析可判断出商鞅为变法牺牲是值得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时代 商鞅变法 填空题( 12分)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 要 思 想 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 答案: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 要 思 想 儒家 孔子 论语 仁和礼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中央集权 道家 老子 道德经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
23、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代表作有论语,主要思想是仁和礼;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作品有墨子,其主要思想有兼爱、非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其代表作品有韩非子,主要思想强调中央集权;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代表作品有道德经,主要思想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百家争鸣 ( 8分)如图是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 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2分) 该项水利工程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主要有哪两大功能。( 4分) 你认为这项工程的修建有什么意义。( 2分) 答案: 都江堰,由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父子修建( 2
24、分) “分水鱼嘴 ”、 “飞沙堰 ”、 “宝瓶口 ”;( 2分)泄洪和灌溉( 2分) 可灌溉土地上千万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试题分析:第 问,主要考查都江堰的修建,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第 问,主要考查都江堰的组成部分,由已学知识可知江中修建 “分水鱼嘴 ”,使江水从两边分流。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 “飞沙堰 ”是都江堰泄洪排沙设施,夏季雨水大时,内江的水可漫过 “飞沙堰 ”流入外江,保障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内江的水
25、通过 “宝瓶口 ”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 第 问,考查学生对都江堰修建意义的准确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灌溉土地上千万 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都江堰会在 2000年被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著名的都江堰 材料题( 14分)根据西周的分封制,回答下列问题。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3分) 周王把 和 授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前代贵族后裔,封他们为诸侯。受封者必须服从 的命令,保卫 ;必须定期到周室 、和 。 分封制有什么
26、作用?( 3分) 答案: 西周的分封制,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3分) 土地 、人民、周天子、王室、朝觐述职、交纳贡赋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缘地区,加强了统治,扩大了疆土。( 3分) 试题分析:第 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实施的原因的理解与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发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 “西周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第 问,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第 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历史作用的准确理解与记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西周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