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1000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松花江特大桥边跨工程提前竣工,预计 7月中下旬,松花江特大桥主桥将全部合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建桥使用的钢属于金属材料 B建桥只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C在钢铁表面镀铬及制成合金都能起到防锈的作用 D高炉炼铁的过程中焦炭既是提供热能的原料又是还原剂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建桥使用的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正确, B、建桥虽然会造成一定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但是却大大提高交通的便利,错误, C、在钢铁表面镀铬能隔绝氧气和水,制成合金能增强抗腐蚀性,都能起到防锈的作用,正确, D、高炉炼铁的过程中

2、焦炭既是提供热能的原料又是还原剂,正确,故选 B 考点:金属材料,防止铁生锈的措施,铁的冶炼 一包生石灰打开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经测定固体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向其中加入 15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同时生成 2.2g二氧化碳。则固体混合物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 ) A 10: 1 B 5: 1 C 10: 3 D 20: 3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固体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向其中加入 15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盐酸中的氯元素全部转变为氯化钙中的氯元素,所以根据氯化钙的化学式 CaCl2中钙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关系,求出钙

3、元素质量, Ca:Cl的质量比 =40: 71=x:1507.3%35.5/36.5100%,x=6g,而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中的碳元素质量 ,即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 =2.2g12/44100%=0.6g,所以固体混合物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 =6g:0.6g=10:1,故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少量 ) 试 剂 操作方法 A 烧碱溶液 纯碱 过量的石灰水 过滤 B 高锰酸钾 碘 足量汽油 溶解、过滤、烘干 C 铁 铁锈 过量硫酸 过滤、洗涤 D 氧气 水蒸气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4、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的除杂有 2 个原则: 1、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方法只能除去杂质,2、在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方法既可以物理手段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A、除去烧碱溶液中的纯碱,加入过量的石灰水,虽然能除去纯碱,但由于是过量的石灰水,又引入新的杂质,错误, B、除去高锰酸钾中的碘,加入足量汽油,碘能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而高锰酸钾不会溶解,再过滤、烘干,即可得到高锰酸钾,正确, C、除去铁中的铁锈,加入过量硫酸,两者都会与硫酸反应,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能做干燥剂,但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错误,故选 B 考点:物质的除杂和分离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

5、体物质(不含结 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20 甲、乙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无晶体)升温到 40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C t 时, 60g丙完全溶解可配制出 160g丙的饱和溶液 D 40 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答案: C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和操作方法有错误的是 ( ) 选项 A B C D 需区分的物质 氧气和氢气 黄铜和 18K 黄金 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 棉线和涤纶线 方案一 伸入燃着的木条 加盐酸,观察气泡 红砖粉末 拉拽,比较弹性 方案二 插入灼热的铜网 观

6、察颜色 硫酸铜溶液 灼烧,比较产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区分氢气和氧气,抓住氧气能助燃,且能与金属反应,所以可伸入燃着的木条,若燃烧更旺为氧气,插入灼热的铜网,若变黑为氧气,正确,B、区分黄铜和 18K 黄金,两者都是金黄色,所以观察颜色区分不了,错误, C、区分 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由于红砖粉末、硫酸铜溶液都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所以 3%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红砖粉末、硫酸铜溶液,都会产生大量气泡,正确, D、区分棉线和涤纶线,棉线是天然纤维,吸水、透气性好,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涤纶是合成纤维,弹性好,耐磨性强,燃烧时有刺激性气味产生,所以可以通过拉拽,比较弹性或灼

7、烧,比较产物来区分,正确,故选 B 考点:物质的性质及其鉴别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的水资源仅分为海水和陆地淡水两种,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B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不仅能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同时能彻底杜绝环境污染 C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焚烧聚氯乙烯都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D氧气占空气总质量的 21%,目前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地球上的水资源分为海水、陆地淡水、地下水以及冰山、冰川等,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错误, B、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不仅能解决化石能

8、源面临耗尽的问题同时能减少环境污染,而不是彻底杜绝,错误, C、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焚烧聚氯乙 烯都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正确, D、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21%,不是质量分数,目前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等,不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错误,故选 C 考点:资源、能源、环境 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食盐在水中消失不见 氯化钠分子分散到水分子中 B 经过丁香花,花香沁人心脾 粒子不断运动 C 1L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 水分子间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 分子的结构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9、食盐是由离子构成,食盐在水中消失不见,是由于氯离子、钠离子分散到水分子中,而不是氯化钠分子,错误, B、经过丁香花,花香沁人心脾,是由于粒子不断运动,正确, C、 1L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分子的结构不同,正确,故选 A 考点:溶液的形成,分子的基本性质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动物标本 B在加油站吸烟、接打手机 C用加了洗涤剂的水除去衣 服上的油污 D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甲醛能使蛋白质变质,失去活性,所以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动物标本来防止腐

10、烂,正确, B、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汽油分子,若在加油站吸烟、接打手机,就有可能引燃汽油,进而发生爆炸,错误, 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衣服上的油污乳化成细小油滴,从而除去,正确, D、头发适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显碱性,故应再使用护发素,是头发略显酸性,正确,故选 B 考点:蛋白质变质,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乳化作用,溶液的酸碱性 反式脂 肪酸(化学式为 C18H34O2)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它对人类健康有害,主要表现为降低记忆、容易发胖、影响发育、形成血栓等。在日常生活中,口感香、脆、滑的多油食物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如薄脆饼干、焙烤食品、面包、炸薯条、现制

11、奶茶等。我们应尽量远离这些食品。下列有关反式脂肪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式脂肪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7: 1 B反式脂肪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反式脂肪酸分子中含有 54个原子核 D反式脂肪酸分子中碳、氧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 9: 1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反式脂肪酸化学式为 C18H34O2,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34:162=17: 16,错误, B、分子由原子构成,反式脂肪酸由反式脂肪酸分子构成,反式脂肪酸分子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错误, C、微粒既有种类,又有个数,且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所以应该说一个反式脂肪酸分子中含有 54个原子核,错误, D、化学

12、式中元素符号右小脚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所以反式脂肪酸分子中碳、氧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 9: 1,正确,故选 D 考点:根据化学式计算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石油炼制是根据石油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分馏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浓盐酸罐车翻到产生白雾,是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没有生成了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自然界的碳、氧循环包括动植物呼吸,燃料的燃烧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13、此图探究燃烧的条件,铜片上的红磷没达到着火点,水下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都不会燃烧,没有新物质 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量取 9.5mL液体 B取用固体 C贮存少量氢气 D过滤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使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选择量筒时应接近量程范围一次性量取,这样可以减少误差,故量取9.5mL液体,应用 10mL的量筒,错误, B、取用固体时,瓶塞倒放,且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错误, C

14、、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贮存少量氢气时,应瓶口朝下放置,错误, D、过滤操作的六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氧气用于气割是利用氧气具有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液氮用于冷 冻麻醉手术,是利用液氮汽化吸热,形成低温环境,属于物理性质, 活性炭做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小苏打用于焙制蛋糕,是利用碳酸氢钠能与发酵形成的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 D 考点: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判断 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健康人胃液的 pH值为 1

15、.5 1.9 B锌是微量元素,缺锌会引贫血。锌的主要食物来源有海产品、瘦肉、奶类等 C防止汞、铅、镉等有害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侵害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 D亚硝酸钠有咸味,替代食盐用于烹调能促进身体健康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健康人胃液的 pH值为 0.9 1.5,错误, B、锌是微量元素,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锌的主要食物来源有海产品、瘦肉、奶类等,错误, C、汞、铅、镉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防止汞、铅、镉等有害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侵害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正确, D、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虽然有咸味,但有毒,不能替代食盐用于烹调,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与生活,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下列化

16、学家与其做出的贡献对应一致的是 (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做出贡献,错误, 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史实 下列应用或相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 A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2 KMnO4 K2MnO2+MnO2+O2分解反应 B溶洞的形成 CaCO3+ H2O + CO2= Ca(HCO3)2化合反应 C用盐酸除水垢 Mg(OH)2 +2HCl= Mg Cl 2+ H 2O 复分解反应 D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 2C + Fe3O4高温 3Fe +2CO2置换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实验室

17、制取氧气: 2 KMnO4 K2MnO4+MnO2+O2,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B、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盐酸除水垢发生的反应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D、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发生的反应为: 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故选 B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填空题 ( 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 1)从分液漏斗加入一定量液体,立即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 A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未恢复至室温,即关闭弹簧夹, B瓶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

18、 。 答案:( 1)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白色粉末,形成白色浑浊液,水沸腾(或放热或瓶中产生白雾),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锥形瓶中液面下降,导管内的液面升高 ( 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或 CaO+H2O=Ca(OH)2 ),放出热量,使A中气压增大,大于 B中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 A中的悬浊液进入 B中 ,B中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与悬浊液反应并将其中的固体耗尽,所以溶液变澄清( Ca(OH)2+2HCl=CaCl2+2H2O)氢氧化钙被盐酸耗尽,溶液中不存在显碱性的物质,因此(酚酞)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试题分析:( 1) 从分液漏斗加入一定量液体,立即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 A中

19、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白色粉末,形成白色浑浊液,水沸腾(或放热或瓶中产生白雾),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锥形瓶中液面下降,导管内的液面升高 ( 2) B中产生的现象是:浑浊液变澄清,(酚酞)溶液由红色变无色,同时气球变扁,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或 CaO+H2O=Ca(OH)2 ),放出热量,使 A中气压增大,大于 B中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 A中的悬浊液进入 B中 ,B中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与悬浊液反应并将其中的固体耗尽,所以溶液变澄清( Ca(OH)2+2HCl=CaCl2+2H2O)氢氧化钙被盐酸耗尽,溶液中不存在显碱性的物质,因此(酚酞)溶液由红色变无色,由

20、于盐酸被消耗,装置 B中的氯化氢气体被消耗,压强减小,所以气球变扁 考点:氧化钙与水反应,酸碱指示剂与酸碱作用,酸碱中和反应 ( 2分)分类的方法,使化学学习和 研究变得有规律。请从原子的结构特点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的角度,将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平均分成两类。 ( 1) 你选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填序号 ), ( 2) 你的一种分类标准是 。 答案:( 1) ; ; ; ( 2)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层,排在周期表的第一横行(或同一横行);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排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或同一横行);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排在周期表的同一纵行(或同一族);核外电子排布未达到稳定结构,原子核

21、外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排在周期表的同一纵行(或同一族) 试题分析:( 1) 从原子的结构特点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的角度,比如电子层数与周期数之间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与族之间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等,所以可将其分为 ; ; ; ( 2) 分类标准是: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层,排在周期表的第一横行(或同一横行);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排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或同一横行);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排在周期表的同一纵行(或同一族);核外电子排布未达到稳定结构,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排在周期表的同一纵行(或同一族) 考点:原子的结构特点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 ( 2 分

22、)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被誉为 “工业维生素 ”,广泛运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年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60%以上出口到国外。我国在稀土开采与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乱采滥挖等问题。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目的是( 1) ,请写出一条符合上述目的的建议( 2) 。 答案:( 1)加强稀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 2)有计划合理开采稀土资源;或合理确定年度稀土资 源的出口量;或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提升开采、冶炼和应用的技术水平,加强高端应用研发 试题分析:( 1)我国在稀土开采与生产过程中

23、存在着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乱采滥挖等问题。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目的是:加强稀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 2) 所以我们应该有计划合理开采稀土资源;或合理确定年度稀土资源的出口量;或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提升开采、冶炼和应用的技术水平,加强高端应用研发 考点:化学资源 (5分 ) 石建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图制备二氧化碳并 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请回答问题: ( 1)写出在此实验中使用仪器 A的注意事项 ; ( 2) 石建同学用右侧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并得出其密度比空 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结论。请帮助他将此实验 装置图补充完整; (

24、3)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物质的名称是 ; ( 4) 中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1)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浸入到稀盐酸的液面以下 ( 2) ( 3)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4) H2CO3 H2O+CO2 试题分析:( 1)使用仪器 A的注意事项: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浸入到稀盐酸的液面以下或导管只需冒出橡皮塞一点即可 ( 2)得出其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结论,要注意伸入烧杯中的导管位于烧杯口附近,不能伸入到烧杯底部 ( 3)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物质的名称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 4) 中产生实验现象红色石蕊又变为紫色,原因是碳酸不稳

25、定,容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 H2CO3 H2O+CO2 考点:实验装置的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3分)下图是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的微观模拟图。 ( 1)在图 B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 2) A是化合物,你判断的微观依据是 ; (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 B到 C变化的实质是 。 答案:( 1) ( 2)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 3)每两个氢原子构成(结合成或组合成)一个氢分子,许多碳原子聚集(构或结合成或组合成)成单质碳 试题分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故补充的图形见上图 ( 2) 从

26、微观角度来看,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A是化合物,原因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 3)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从微观角度解释由 B到 C变化的实质是:每两个氢原子构成(结合成或组合成)一个氢分子,许多碳原子聚集(构或结合成或组合成)成单质碳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变化的实质 ( 5分)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为我们提供了合理选择食物的指南。 我们每天通过摄入奶类补充的营养素的主要作用是( 1) 。蔬菜、水果等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施加的一种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

27、留任何有害物质的有机氮肥的化学式是( 2) ,它有促进植物( 3) 的作用。一些豆科植物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能被作物吸收的氮的化合物,其反应可看作是氮气、碳、水在根瘤菌的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氨(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是( 5) _。 答案:( 1)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提供能量 ( 2) CO( NH2) 2 ( 3)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 ( 4) 2N2+3C+6H2O 固氮 4NH3+3CO2 ( 5)由 0价变为 +4价 试题分析:( 1) 摄入奶类补充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28、,它的主要作用是: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提供能量 ( 2) 有机氮肥是有机物,含有碳元素,含氮量高,应该是尿素,化学式是 CO( NH2) 2 ( 3) 尿素是氮肥,对植物的作用是: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 ( 4)氮气、碳、水在根瘤菌的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氨(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2+3C+6H2O 固氮 4NH3+3CO2 ( 5)根据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 代数和为 0,所以反应前时 C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0,反应后 CO2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4 考点

29、: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肥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 3分)中国筹划高铁 “大棋局 ”,国人有望乘高铁 2天到达美国。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高铁的车体材料可以是 (不定项选择); A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的玻璃钢 B硬度大、密度小的铝合金 C密度小、可塑性好的金属钛 ( 2)高铁列车上的指示牌使用的有机玻璃属于 材料; ( 3)若高铁列车使用了氢氧燃料电池,则高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来源是 。 答案 :( 1) A、 B ( 2)合成(或合成有机高分子) ( 3)化学能 试题分析:( 1)高铁的车体材料要求强度大、耐腐蚀 ,且硬度要大 ,所以选择 A、B ( 2)高铁

30、列车上的指示牌使用的有机玻璃属于合成材料 ( 3) 若高铁列车使用了氢氧燃料电池,故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来源是化学能 考点:化学材料,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计算题 ( 7分)学过金属活动性后,秦思同学通过实验探究锌粉与硝酸亚铁和硝酸银两种盐溶液的反应。实验现象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硝酸亚铁与硝酸银的混合溶液 100g 100g 100g 100g 锌粉 2g 3.25g m 9.75g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后的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向滤渣中加入 100 g稀盐酸后的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 现象与第

31、三次相同 ( 1)第四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根据第一次的实验现象,你认为此次滤液中的溶质是 ; ( 3)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二次实验中置换出金属银的质量 (x)的比例式 ; ( 4)若第三次实验锌与两种盐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 m的质量为_; ( 5)若向第三次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则加入水的质量为 _; ( 6)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36.5的浓盐酸配制第四次实验中与滤渣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的稀盐酸,则需要浓盐酸与水的质量比为 _。 答案:( 1) Fe +2HCl= FeCl2 + H2 和 Zn +2HCl

32、= ZnCl2 +H2 ( 2)硝酸银、硝酸锌、硝酸亚铁(或 AgNO3、 Zn( NO3) 2、 Fe( NO3) 2) ( 3) 340: 216=17g: x (或 65: 216=3.25g: x) ( 4) 6.5g ( 5) 96.1g ( 6) 1: 4 试题分析:( 1)根据金属的活动性: Zn、 Fe、 Ag,所以硝酸亚铁和硝酸银两种盐溶液中加入锌粉,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 2AgNO3+Zn= Zn (NO3)2+2Ag,Fe(NO3)2+Zn= Zn (NO3)2+ Fe ,反应发生的程度完全取决于锌的量,根据前三次的实验现象,所以第四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的化学方

33、程式为:Fe +2HCl= FeCl2 + H2 和 Zn +2HCl= ZnCl2 + H2 ( 2) 根据第一次的实验现象,在滤液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第一个反应: 2AgNO3+Zn= Zn (NO3)2+2Ag都没有完全发生,所以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银、硝酸锌、硝酸亚铁 ( 3) 根据第二次的实验现象,在滤液中加入盐酸,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没有 AgNO3,而在滤渣中加入盐酸无气体,说明第一个反应恰好反应完全,所以根据方程式: 2AgNO3+Zn= Zn (NO3)2+2Ag中 AgNO3和 Ag的质量关 系 340: 216,所以可列式: 340: 216=17g:

34、 x,也可以根据方程式中 Zn和Ag的质量关系 65: 216,所以可列式: 65: 216=3.25g: x, ( 4) 因为第二次实验表明 AgNO3恰好完全,若第三次实验锌与两种盐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表明第三次实验就是锌与 9g硝酸亚铁反应,根据方程式:Fe(NO3)2+Zn= Zn (NO3)2+ Fe中 Fe(NO3)2和 Zn的质量关系 180:65,而硝酸亚铁为 9g,所以消耗 Zn的质量为 3.25g,故 m的质量为 =3.25g+3.25g=6.5g ( 5)根据上面的分析第三次实验恰好 2个反应完全发生,得到的是 Zn (NO3)2溶液,反应消耗 Zn的质量为 6.5g,

35、Zn (NO3)2得到的质量=6.5g65/189100%=18.9g,由于加入的 6.5g锌生成铁的的质量为 2.8g,生成银的质量为 10.8g,所以溶液的质量 =100g+6.5g-2.8g-10.8g=92.9g,再抓住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可设加入水的质量为 x,可列式为: 18.9g=( 92.9g+x)10%, x=96.1g ( 6)根据上面的分析,第四次滤渣中应含 2.8g铁,以及过量的锌质 量 =9.75g-6.5g=3.25g再根据反应 Fe +2HCl= FeCl2 + H2 和 Zn +2HCl= ZnCl2 +H2,即可算出 100g盐酸中所含的氯化氢质量为 7

36、.3g,即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g/100g100%=7.3%,所以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36.5的浓盐酸配制这样的稀盐酸,需要浓盐酸与水的质量比为 1: 4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探究题 ( 6分)化学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瓶无标签待区分的白色固体,标为A、 B、 C分别是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提示:可溶性的钡盐有毒)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出三种物质 【进行实验】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甲、乙的实验设计与操作相同,分别取 A、 B、 C 瓶中的样品少量于试管中,试管编号对应记为 1、 2、 3号,加等量的水,观察到 2号中产生白色浑浊, 1、 3

37、号中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二:甲、乙的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表达与交流】乙认为甲的实验无法区分 1、 3号溶液,理由是( 1) 。 【证据与结论】经过思考,甲在步骤二的基础上,继续向 1、 3号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1号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 2)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3) 。乙同学在区分 1、 3号中的溶液时选择的与甲不同类别的某试剂是( 4) 。两位同学通过实验都区分出了三种固体。请将三种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标在广口瓶的标签上( 5)。 【反思与评价】对比甲、乙的实验,请你从安全性、简约性的角度对甲或乙同学的实验进行评价 ( 6) 。 答案:( 1)由步骤一中的实验现象可知 2 号

38、对应的 B瓶中的物质是碳酸钙,所以 1、 3两管中是硫酸钠、碳酸钠溶液,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会产生硫酸钡和碳酸钡白色沉淀,所以无法区分两种物质 ( 2)白色固体 (逐渐减少至)消失,产生气泡 ( 3) BaCO3+2HCl=BaCl2+H2O+CO2 ( 4)酚酞溶液 (或紫色石蕊溶液 ) ( 5)见右图 (1分 ) ( 6)安全性:甲的实验设计不如乙好,甲在实验中使用并生成了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为重金属盐,其溶液有毒,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若废液未经处理即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简约性: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比甲好,他选用了两种试剂、通过两步实验就区分三种物质,实验步骤少,使用试剂

39、种类少 试题分析:( 1)乙认为甲的实验无法区分 1、 3号溶液,理由是:由步骤一中的实验现象可知 2号对应的 B瓶中的物质是碳酸钙,所以 1、 3两管中是硫酸钠、碳酸钠溶液,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会产生硫酸钡和碳酸钡白色沉淀,所以无法区分两种物质 ( 2) 步骤二的甲实验加入氯化钡溶液发生的反应:Na2SO4+BaCl2=BaSO4+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而碳酸钡沉淀会溶于盐酸, 1号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产生气泡 ( 3) 产生上述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 BaCO3+2HCl=BaCl2+H2O+CO2 ( 4)乙同学在区分

40、1、 3号中的溶液时选择的与甲不同类别的某试剂,甲选的是盐溶液,所以可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可选择酚酞溶液 (或紫色石蕊溶液 )来区分 ( 5)根据上面的推断,故 A为碳酸钠溶液, B为碳酸钙, C为硫酸钠,见上图 ( 6)对比甲、乙的实验,从安全性、简约性的角度对甲或乙同学的实验进行评价:安全性:甲的实验设计不如乙好,甲在实验中使用并生成了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为重金属盐,其溶液有毒,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若废液未经处理即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简约性: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比甲好,他选用 了两种试剂、通过两步实验就区分三种物质,实验步骤少,使用试剂种类少 考点:碳酸钠、硫酸钠

41、、碳酸钙物质的化学性质,实验方案的对比 推断题 ( 3分) A、 B、 C、 D、 E、 F分别是一氧化碳、水、氧气、氧化铜、过氧化氢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如图,用圆表示这六种物质, “”连接的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 连接的两种物质能反应。发生的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图中标出六种物质的化学式; ( 2) C转化为 B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 D与 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答案:( 1)略 ( 2) 2H2O2MnO2 2H2O+ O2 ( 3)无色气体(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热(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试题分析

42、:这是一个框图式的推断题,找到题目的 “题眼 ”,包括特殊的反应、特殊的现象、特殊的反应条件及常见的三角关系等,此题题眼就是一个明显的三角关系, B、 C、 D,结合给出的物质,可以判断 C 为过氧化氢溶液, B 为水,D为氧气,由于 D能与 E反应,所以 E为一氧化碳, F自然为氧化铜, A为稀硫酸 ( 1) 略 ( 2) C为过氧化氢溶液, B为水,所以 C转化为 B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MnO2 2H2O+ O2 ( 3) D为氧气, E为一氧化碳,所以 D与 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无色气体(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热(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考点:框图式的推断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