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1020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8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铝 B铁 C氧 D硅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选项错误; B、铁元素在地壳中排第四位,故选项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正确; D、硅元素在地壳中排第二位,故选项错误;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氧气可用作保护气 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D硫酸钾可以做钾肥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用作保

2、护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可以做钾肥,故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 B盐酸与铁锈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蓝紫色火焰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使溶液温度显著降低,故 A说法正确; B、盐酸与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不是浅绿色,故 B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

3、酸钙和水,所以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故 C说法正确;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故 D说法正确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医疗上,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是:NaHCO3+HCl=NaCl+CO2+H2O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和碳酸NaHCO3+HCl=NaCl+H2CO3,碳酸不稳定,能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4、,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某纯净物 R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 NH3、 H2O 和 CO2根据这一事实,下列的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 A R中一定含有氮元素 B R一定为化合物 C R中一定含有水 D R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所以某物质 R常温下可分解为 NH3、 H2O 和 CO2,说明 R是由 C、 N、 H、O 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 R是由 C、 N、 H、 O 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 R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

5、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原物质是纯净物且生成物中有水,故反应物中一定不含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题意 “纯净物 R常温下即可分解 ”,说明 R不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山梨酸( C6H8O2)是一种安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山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山梨酸由碳和水组成 B山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2g C山梨酸中含有 16个原子 D山梨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 914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山梨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含碳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 “1”,不是 “克 ”,常常省略

6、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山梨酸是由山梨 酸分子构成的, 1个山梨酸分子是由 16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山梨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 126):( 18):( 162) =914,故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理论上若得到 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 16mL氢气 C理论上若得到 4g氢气,可同时得到 32g氧气 D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7、的实验事实可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该说法正确; B、根据水电解时电解出氢气体积约为氧气体积的 2倍故该说法正确; C、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与氢气,其质量比是 8: 1故该说法正确;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故该说法错误 考点:电解水实验 某同学为探究 Zn、 Fe、 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三组实验: 将大小相同的 Zn、 Fe、 Cu三种金属片分别插入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硫酸中 将 Zn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Cu片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将 Zn片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将 Fe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其中可以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

8、题分析: 将 Zn、 Fe、 Cu三种金属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锌铁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而锌反应速度快,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可以达到目的 把锌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置换出铜,说明锌强于铜,而把铜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无变化,说明铜小于铁,而锌和铁的活动性无法比较,故不能达到目的 将锌片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会置换出铁,说明锌比铁活泼,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置 换出铜,说明铁比铜活泼,故可以达到目的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下列四种情况,所得溶液质量为 2g的是( ) 1g镁与 1g盐酸反应 室温下, 1g饱和食盐水与 1g水混合 室温下, 1g饱和食盐水与 1g食盐混合 1g氢氧化钠溶液与 1g稀

9、硫酸反应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1g镁与 1g盐酸反应会放除氢气,导致剩余溶液的质量小于 2g; 室温下, 1g 饱和食盐水与 1g 水混合属于溶液稀释的过程,溶液的质量为 2g,但浓度变稀; 由于温度一定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溶质,所以室温下, 1g饱和食盐水与 1g食盐混合时溶液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1g氢氧化钠溶液与 1g稀硫酸会发生中和反应,但反应没有沉淀或气体生成,所以溶液的质量等于 2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下列四组物质中符合图( “-”表示两端物质能反应)所示关系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CO O2 H2SO4 CuO B Mg HCl CaC

10、O3 NaOH C Ca( OH) 2 SO2 NaOH HCl D Na2CO3 Ca( OH) 2 HCl CaCl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氧气和硫酸不反应,故 A错误; B、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 B错误 C、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故 C正确 D、盐酸和氯化钙不反应,故 D错误;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下面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混合物 思路方法 选用物质 A CO ( CO2) 吸收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CaCl2(

11、 HCl) 转化、过滤 过量的碳酸钙 C FeSO4( CuSO4) 置换、过滤 过量的铁粉 D NaOH( Na2CO3) 沉淀、过滤 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 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CuSO4能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

12、正确 D、 Na2CO3能与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分别与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反应,下列情况无法用所给图象表示的是 A x轴表示加入金属质量 B x轴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C x轴表示反应时间, Zn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 x轴表示反应时间, Mg和 Zn都有剩余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同质量的镁和锌生成的氢气质量是镁大于锌,由题干可知如果盐酸完全反应则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图象能够正确反映以上问题; B、如果 x 轴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则

13、反应相同的盐酸时生成的氢气质量会相等,而图象不能正确的反映这一点; C、如果 x轴表示反应时间,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则消耗的盐酸质量相等,由于同质量的镁和锌生成的氢气质量是镁大于锌,所以该反应中 Zn与稀盐酸可以是恰好完全反应的情况; D、如果 x轴表示反应时间,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则消耗的盐酸质 量相等,由于同质量的镁和锌生成的氢气质量是镁大于锌,所以该反应中 Mg 和 Zn可以都有剩余;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干冰低温下保存 B浓盐酸密封保存 C浓硫酸密封保存 D铁制品放在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于干冰易升

14、华,需低温下保存,是由物理性质决定,故 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浓盐酸易挥发,需密封保存,是由物理性质决定,故 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需密封保存,是由物理性质决定,故 C不符合题意; D、铁生锈时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经过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因此铁制品放在干燥的环境中保存,是由化学性质决定,故 D符合题意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获取的信息是( ) A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52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4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 52.00% D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4

15、,质子数为 24,故 A错误;B、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4,故 B正确; C、由图是不可能看出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故 C 错误; D、由汉语名称 “铬 ”,则知其为金属元素,故 D错误;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元素的简单分类 空气中体积分数为 21%的气体是( ) A N2 B O2 C CO2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中的成分和它们的体积分数为: N2: 78%; O2: 21%; CO2:0.03%; 稀有气体: 0.94%;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

16、 A质子数 B核电荷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数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A、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质子数,故选项错误 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核电荷数,故选项错误 C、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正确 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下列物质属于纯 净物的是( ) A啤酒 B空气 C蒸馏水 D石油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啤酒中含有水、乙

17、醇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选项正确; D、石油汽油、煤油等多种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错误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发射航天飞机 B车汲水灌溉 C太阳能供热 D风力发电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A选项发射航天飞机,就是靠燃料的燃烧释放的能量推动火箭不断地向上

18、运行,发生了化学变化 B、 C、 D三项只是单纯的能量间转化,并无新物质的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下列不是氢氧化钠俗称的是( ) A火碱 B烧碱 C苛性钠 D纯碱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 C、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 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燃烧法识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进行保鲜 C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将废旧金属回收 D解决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农业上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羊毛主要

19、是蛋白质,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没有,所以可用燃烧法识别羊毛和合成纤维,故 A正确; B、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进行保鲜,故 B错误; C、保护金 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将废旧金属回收,故 C正确; D、解决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农业上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故 D正确 考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资源的保护;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将等体积的滴有红墨水的水和酒精分别缓缓注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盖紧胶塞将两种液体混合,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从该实验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变小了 C不同分子间一定发生化学反

20、应 D酒精不能溶于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将两种液体混合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在不断运动,有的分子穿插到彼此之间的间隔中去了,所以总体积减小了,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以下是人体几种体液的 pH,其中呈酸性的是( ) A胰液 7.5-8.0 B血浆 7.35-7.45 C胃液 0.9-1.5 D胆汁 7.1-7.3 答案: C 试题分析: pH的应用范围在 0-14之间,当 pH=7时,溶液显中性; pH 7时,溶液显酸性;当 pH 7时,溶液显碱性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是 pH小于 7的溶液,所以在四个选项中只有胃液符合条件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当森林或草

21、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将火场周围的树木或草类铲除,形成一道 “防火墙 ”,其灭火原理是( ) A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B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使树木、草类变为不可燃物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铲除火场周围一定的树木和杂草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 A正确; B、铲除火场周围一定的树木和杂草不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故 B错误; C、铲除火场周围一定的树木和杂草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 C错误; D、树木杂草属于可燃物,不能变成不可燃烧的物质,故 D错误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给液体加热 B倾倒液体

22、 C稀释浓硫酸 D检查气密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我国科学家发现用

23、亚硒酸钠( 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 Se)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4 C +5 D +6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化合物中 Se元素化合价为 x,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 0的原则, 有( +1) 2+x+( -2) 3=0,解得 x=+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填空题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 1)实验仪器 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进行制取 先均匀

24、加热,再对着药品部位集中加热 先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进行收集 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为 (填字母序号),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答案:( 1)试管( 2) 2KMnO4 K2MnO4+MnO2+O2 ( 3) CaCO3+2HCl=CaCl2+H2O+CO2; B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满 试题分析:( 1) a是试管;(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物是 高锰酸钾,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反应的方程式为

25、:2KMnO4 K2MnO4+MnO2+O2;实验室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操作时: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进行制取是正确的,否则装置漏气而收集不到气体; 先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部位集中加热是正确的,否则会受热不均匀,会炸裂; 先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进行收集是正确的,否则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是错误的,会使试管骤冷而使水沿着导气管倒流使试管炸裂;故正确的是: ;( 3)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

26、CO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应该选择固液常温的 B装置,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故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检验 CO2气体是否已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置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 K2CO3和 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 /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 2)图中能表示 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 “甲 ”或

27、 “乙 ”) ( 3)溶解度曲线上 M点的含义是 ( 4)现有 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碳酸钾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该蒸发掉 g水 ( 5) 4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 40 ,其结果如图 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烧杯 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若使烧杯 中固体全部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将烧杯 中溶液降温至 20 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增大 D若将烧杯 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增大 答案:( 1)水( 2)甲( 3) t1C 时,碳酸钾

28、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4) 100 ( 5) D 试题分析:( 1)硝酸钾溶液中溶质是硝酸钾,溶剂是水(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在温度较低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小,结合图中的两条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甲表示的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3)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 M点的意义为: t1 时, K2CO3和 KNO3的溶解度相等;(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 100%分析,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 x,则20%= 100% x=100g( 5) A、由图示可知有不溶物的是硝酸钾,已经达到饱和,全部溶解的是碳酸钾溶液,全部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所以 A错误; B、使烧杯 中

29、固体全部溶解,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 B错误; C、将烧杯 中溶液降温至 20 时,可能析出晶体也可能没有,因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增大,故 C 错误; D、将烧杯 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用加溶剂和升温的方法,若用升温方法,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 D正确;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 1)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 (填 “分子 ”、 “原子 ”或 “离子 ”) ( 2)用符号表示下列微粒 2个氧原子 ; 3个钠离子 ( 3) A、

30、 B、 C、 D表示 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 C和 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反应前 反应后 表示碳原子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C A B D 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7 4 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若有 28gA 完全反应,则有 14g D 生成 答案:( 1)离子;( 2) 2O, 3Na+;( 3) 试题分析:( 1)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该物质由离子构成;( 2) 2个氧原子表示为 2O, 3个钠离子表示为 3Na+;( 3) A物质由 CO分子构成, B物质由 NO分

31、子构成, C物质由 CO2分子构成, D物质由 N2分子构成,因此 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的说法是正确的; 该反应由 CO与 NO反应生成 CO2和 N2,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因此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说法不正确;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CO+2NO2CO2+N2,因此 C物质 CO2、 D物质 N2两种物质的质量比 =( 244): 28=22: 7,故两物质质量比为 11: 7的说法不正确;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物质 A、 B、 C都是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氧化物,因此 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的说法不正确; 根据反应的化学

32、方程式 2CO+2NO2CO2+N2,反应中 A物质 CO与 D物质 N2的质量比 =( 228): 28=2: 1,因此若有 28gA完全反应,则有 14g D生成的说法正确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 “锅碗瓢盆 ”和 “柴米油盐酱醋茶 ”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 1)下列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 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家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食用米饭和面食,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 ( 4)洗涤剂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33、答案:( 1) C; D;( 2) CH4+2O2 CO2+2H2O;( 3)糖类;( 4)乳化 试题分析:( 1) A、紫砂锅是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陶瓷碗是土烧制而成的瓷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不锈钢水瓢是用铁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 D、塑料盆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3)米饭和面食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4)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

34、质和用途;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计算题 燃烧含硫的煤或燃放鞭炮都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气体完全燃烧 4g硫,计算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答案: 试题分析:设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x S+O2 SO2 32 64 4 g x x=8g 答: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8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过氧化氢溶液在存放过程中会自然分解,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某同学使用一瓶原标注为 30%的过氧化氢溶液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通过称量,该瓶中共有 116.8g溶液,取出 13.6g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实验,发现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 1)现在这瓶过氧化氢

3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2)该瓶溶液中,已经分 解的过氧化氢质量 答案: %; 6.8g 试题分析:据图可以看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1.6g,设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x 2H2O2 2H2O+O2 68 32 x 1.6g x=3.4g 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 2)设已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y,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z 2H2O2 2H2O+O2 68 32 y z z= ( 116.8g+z) 30%=116.8g25%+y y=6.8g 答:现在这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5%;该瓶溶液中,已经分解的过氧化氢质量是 6.8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

36、分数的简单计算 探究题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 1)金属铁、铝常用来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其 性 (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赤铁矿(主要成分为 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我国钢铁年产量很高,但因锈蚀造成的损失也很惊人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去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从含有 CuSO4、 ZnSO4、 FeSO4 的废水中回收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写出步骤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固体 D的化学式为 ;以上物质 A G中,含有锌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答案:( 1)导热; ( 2) 3CO+Fe2

37、O3 2Fe+3CO2;( 3)6HCl+Fe2O3=2FeCl3+3H2O; ( 4) Zn+FeSO4=Fe+ZnSO4 ; Zn+CuSO4=ZnSO4+Cu; Fe; ABCEG 试题分析:( 1)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 2)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 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铁和二氧化碳写在等号的右 边,根据得失氧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写在等号的上边,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 3)盐酸除铁锈的反应物是盐酸和氧化铁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氯化铁和水写在等号的右边,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

38、6HCl+Fe2O3=2FeCl3+3H2O( 4)根过量 A是加入的锌,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所以方程式是:Zn+FeSO4Fe+ZnSO4;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所以方程式是:Zn+CuSO4ZnSO4+Cu;由于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盒硫酸锌,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且加入的锌是过量的,所以固体 B中含有锌、铁、铜;溶液 C是硫酸锌溶液;固体 B用磁铁把铁吸引出来,所以固体 D是铁;固体 E中含有锌和铜,由于锌能与硫酸反应,铜与硫酸不反应,所以加入的溶液 F是稀硫酸,溶液 G是硫酸锌溶液;所以含有锌元素的有 ABCEG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

39、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酸的化学性质 A、 B、 C为初中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针对以下四种情况回答问题 ( 1)若 A、 B、 C均为氧化物,除氧元素外另一种元素均不相同,且三种物质常温下状态均不相同 A、 B、 C的化学式分别为 ( 2)若 A、 B、 C均为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向这三种物质得溶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现象如下 A的化学式为 , 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中现象 B中现象 C中现象 滴加稀盐酸 无明显变化 有气泡出现 无明显变化 ( 3)若 A、 B、 C三种物质的组成中均有两种相同元素,且两种相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均为

40、 1: 1 A的化学式为 , 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 A、 B、 C三种物质的组成中含有一种相同元素,且组成元素分别为一种、两种和三种 A、 B、 C的化学式分别为 (至少写出两组) 答案:( 1) Fe2O3、 CO2、 H2O;( CaO、 H2O、 CO; Fe3O4、 CO2、 H2O;CO2、 H2O、 Fe2O3也可); ( 2) NaOH; Na2CO3+2HCl=2NaCl+H2O+CO2;( 3) Ca( OH) 2;2NaOH+CuSO4=Cu( OH) 2+Na2SO4;( 4) C、 CO2、 Na2CO3 ; O2、 H2O、 Ca( OH) 2; 试题分

41、析:( 1)若 A、 B、 C均为氧化物,除氧元素外另一种元素均不相同,且三种物质常温下状态均不相同 A、 B、 C的化学式可以分别为 Fe2O3、 CO2、H2O;由于氧化铁用碳或一氧化碳还原可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符合以上转化,且三者分别是固、气、液,因此是合理的答案:,同理 CaO、 H2O、 CO; Fe3O4、 CO2、 H2O; CO2、 H2O、 Fe2O3也可;( 2)若 A、 B、 C均为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向这三种物质得溶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假设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则由 A 中现象无明显变化,则可知 A是氢氧化钠 , B中现象有气泡

42、出现,则 B可以是碳酸钠, C可以是氯化钠,则 B到 C可以通过 Na2CO3+2HCl=2NaCl+H2O+CO2完成;( 3)( 3)若A、 B、 C三种物质的组成中均有两种相同元素,且两种相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均为 1: 1则 A、 B、 C 可以是三种碱,如 A 是氢氧化钙, B 可以是氢氧化钠,A加碳酸钠可以生成 B, C可以是难溶的碱如氢氧化铜等, 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Cu( OH) 2+Na2SO4;( 4)若 A、 B、 C三种物质的组成中含有一种相同元素,且组成元素分别为一种、两种和三种 A、 B、 C的化学式可以分别为 C、 CO2、 Na2CO3

43、;碳的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钠,同理 A、 B、 C的化学式还可以分别为 O2、 H2O、Ca( OH) 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 3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 1)若甲中为二氧化锰,连接甲乙装置, (填开关 “K1”和 “K2”的操作),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该实验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甲中为水,丙中为红色溶液,连接甲丙,打开 K1,关闭 K2,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某药品后,丙中只看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写出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4、3)若甲中为二氧化碳( K1、 K2关闭),连接甲丁,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打开 K1,整个实验过程中甲中观察到现象是 答案:( 1)关闭 K1,打开 K2; 2H2O2 2H2O+O2( 2)2NaOH+H2SO4=Na2SO4+2H2O (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 K1后,丁中液体倒吸入甲,产生无色气泡,浑浊减少(消失),甲中液体流入丁 试题分析:( 1)加入液体后会将伸入试管底部的导管口没入液体内,气体无法排除,所以关闭 K1,打开 K2使气体从 K2的导管排出;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用观察法配平,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写在等号的上边,所以方程式

45、是: 2H2O2 2H2O+O2;( 2)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加入酸发生反应后,碱性变弱,当把氢氧化钠反应完就变成无色,所以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试管内压强增大,把硫酸压入丙试管内 ,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使红色退去,所以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硫酸钠和水,写在等号的右边,用观察法配平,所以方程式是: 2NaOH+H2SO4=Na2SO4+2H2O;( 3)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变浑浊,二氧化碳减少后,试管内压强减小,打开 K1盐酸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试管内

46、,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浑浊减少或消失并且有气泡产生,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又将甲种液体压入丁中;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某学习小组对在实验中吸收过二氧化碳气体的碱石灰成分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 碱石灰是 CaO 与 NaOH 的固体混合物,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 碱性的 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 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猜想】 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 、 Ca( OH) 2、 CaCO3、 NaOH和 【设计方案、收集证据】 (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的碱石灰样品,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 CaCO3,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 (填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进一步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从甲同学的烧杯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通过实验及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