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104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届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用于制造导线 答案: B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 A、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物理性质导电性良好,故错误;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甲烷的化学性质,正确; C、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性质; D、铜导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因此用于制造导线属于物理性质。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塑化剂 ”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但被不法商人添加到食品中,

2、造成了 “塑化剂 ”风波。已知 “塑化剂 ”的化学式为 C24H34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塑化剂 ”属于有机物 B “塑化剂 ”属于氧化物 C “塑化剂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2 17 2 D食品添加剂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使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塑化剂 ”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 “塑化剂 ”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 1个 “塑化剂 ”分子是由 24个碳原子、 34个氢原子、 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 “塑化剂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4: 3: 4=1

3、2:17: 2,故选项说法正确; D、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依法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添加使用,不能过量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 4;非金属元素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4;稀有气体的元素的原子(氦为 2)最外层电子数为 8,所以可推测答案:。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所以为金属元素原子,故 A正确; B、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且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故 B不符合题意;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但质子数小于核外

4、电子数,故为阴离子,为氧离子,故 C不符合题意; D、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7,所以为非金属元素原子,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简单分类 如下图所示: 3个甲分子与 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根据图示所 得信息正确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为 H6 B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化学反应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反应后生成的两个丙分子中含有两个 N原子和六个 H原子,而反应物的一个乙分子中只含有两个 N原子,可判断参加反应的三个甲分子中共含有六个 H原子,因此每个甲分子由两个 H原子构成,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2;

5、故 A不正确; B、由完善后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可得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因此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 B不正确; C、该变化反应前的分子为氢气分子和氮气分子,而反应后的分子为氨气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因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不是最小微粒;故 C不正确; D、根据分子结构图,甲物质的化学式为 H2,乙物质的化学式为 N2,生成的两物质化学式为 NH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成 3H2+N22NH3,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如图表示 M、 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30 时 M的溶解度小于

6、 N的溶解度 B M、 N都不是易溶物质 C阴影 处(不包含曲线上的点) N为不饱和溶液, M为饱和溶液 D P点表示 20 时 M、 N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 CD 试题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可以判断出物质的溶解性,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判断出某点所代表的溶液是否饱和等。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30 时, M的溶解度大于 N的溶解度,故 A错误; B、由于在 20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 10g,故都属于易溶物质,故 B错误; C、由于阴影处的点在 M的溶解度曲线的上方,在 N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因此阴影处的点

7、代表的是 M的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代表的是 N的不饱和溶液,故 C正确; D、由于在 t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 P点,即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 D正确;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 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 “ 干水 ”,其每个颗粒含水 95,外层是 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吸收 C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干水吸收的 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二氧化

8、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 D、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比较铝和铜的金 属活动性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铜析出 铝比铜活泼 B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 液是否变质 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产生 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 C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的热量变化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9、溶液温度下降 盐类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 D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 木条火焰熄灭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进行分析判断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为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铝丝表面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B、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会变质为碳酸钾,滴加入澄清的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故该实验的 “目的 操作现象 结论 ”的描述都正确; C、根据物质溶解于水的热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

10、铵晶体,充分搅拌时,现象为溶液温度下降,只能得出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会造成溶液温度降低,其它 盐类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无法判断,故选项错误; 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错误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面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中都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酸与

11、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例如水中含有氢元素,但水是氧化物,不是酸,故 A说法错误; B、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例如锌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氢气和氯化锌,故 B说法错误; C、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 C说法正确;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故 D说法错误。 考点: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次活动设计的 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12、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醋酸溶液呈酸性 检验氯离子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方案一 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加稀盐酸 方案二 用 pH试纸检验溶液的 pH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加澄清石灰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 PH小于 7,故使酚酞不能检验溶液的酸性,故此选项错误; B、检验氯离子的存在一般选择硝酸银与稀硝酸,加入盐酸会引入氯离子无法获知氯离子的来源,故此选项错误; 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加入适量的硝酸

13、钡溶液过滤这一过程会引入硝酸根离子这种新的杂质离子,而加入氯化钡则既能除掉硫酸根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故此选项错误; D、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主要是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钠,也就是检验碳酸根的存在,由于碳酸根加入盐酸会产生气泡,加入石灰水会生成沉淀,故两种方式均可行,故此选项正确。 考点: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2012年 4月 16日新华社电,由于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 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铬为不活泼性金属,在常温下对氧和湿气都是稳定的 , 铬很容易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14、 ,生成氯化物或硫酸盐,同时放出氢气。铬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铬原子核内有 24个质子 B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2 00 C铬性质不活泼,因此 “蓝矾皮 ”铬超标,不影响健康 D铬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上图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示意图可知其核内质子数为 24,故 A正确; B、由上图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示意图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为52 00,故 B正确; C、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所以会危害人体健康,故 C错误; D、铬很容易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物或硫酸盐,同时放出氢气,故 D正

15、确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下列物质不能用酸与金属反应直接制取的物质是: A FeCl3、 CuCl2 B MgSO4、 MgCl2 C AlCl3、 Al2(SO4)3 D ZnSO4、 ZnCl2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铁和盐酸反应只能生成氯化亚铁不能生成氯化铁,铜在氢的后面不会与盐酸反应,所以不能由酸和金属反应直接制得; B、镁的活动性在氢前,所以能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镁或硫酸镁; C、铝的活动性在氢前,所以铝能与盐酸或硫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铝或硫酸铝; D、锌的活动性在氢前,所以锌能与盐酸或硫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锌或硫酸锌;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16、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必须验纯 B蒸发溶液时,在蒸发皿下垫石棉网 C用湿润的 pH试纸粗略测定稀醋酸的 pH D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往往不纯,点燃有爆炸的危险,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可用排空法收集一试管气体进行验纯是正确的; B、给蒸发皿中的液体加热,不应在底部垫石棉网,可直接加热; C、测定溶液 pH时,不能用蒸馏水湿润 pH试纸,否则会引起测量不准,引起 pH值误差; D、托盘天平的使用遵循 “左物右码 ”的原则,故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把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

17、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 “墙内开花墙外香 ”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 A、氢气和液氢都能作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此项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此项正确; C、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 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受热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因为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且气体原子间的间隔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考点:本题主

18、要考察利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012年 3月 22日是第二十届 “世界水日 ”,主题是 “水与粮食安全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B水污染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配制溶液时,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采用水作为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故 A正确; B、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说水污染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故 B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 C正确;

19、D、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考点: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水是常见的容剂,水污染的途径,分子的特性,分子是由 某物质的着火点为 t ,图中该物质燃烧最旺的点是 A Q点 B N点 C P点 D M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 Q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最大,燃烧最旺故选项正确; B、 N 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较大,燃烧较旺故选项错误; C、 P点的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D、 M点的温度虽然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知识

20、,解答时有关把图中提供的信息和燃烧的条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吃得营养、吃出健康 ”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但是,最近出现的 “瘦肉精 ”“地沟油 ”“牛肉膏 ”等事件,让人们感到食品安全的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不能食用瘦肉 B人们不能食用地沟油 C人们不能食用牛肉 D人们不能食用含添加剂的食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瘦肉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要注意和瘦肉精区分开,瘦肉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要注意和 “瘦肉精 ”区分开,特别是青少年需要量较大,以满足生长的需要,故错误; B、地沟油中含有细菌和有害化学成分,在高温下会生成致癌物质,不能食用; C、牛肉可以提供

21、丰富的蛋白质,要注意和牛肉膏区分开,特别是青少年需要量较大,以满足生长的 需要,故错误; D、适量的添加剂可以起到保鲜等作用,要依法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规定。 考点:化学与生活健康 食品包装袋中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 B抗腐蚀性 C延展性 D导电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可以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金属的用途 C项铝能制成铝箔纸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考点:金属与金属材料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结晶 B检查气密性 C滴管用后不洗涤 D塞紧橡皮塞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蒸发过程中,为防止

22、液滴飞溅,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专管专用,用完后直接放回原瓶,不需要用水清洗,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考点: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低碳生活 ”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生 活方式。下列不符合 “低碳生活 ”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A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B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23、C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D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增加私家车用量,消耗了大量的燃料产生了大量的汽车尾气,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很高,故错误; B、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能减少白色污染,减少化工生产产生温室气体故正确; C、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从而减少煤的燃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D、使用节能灯泡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体现,正确; 考点:化学与环境保护 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A干冰 CO2 B生石灰 Ca(OH)2 C烧碱 NaOH D食盐 NaCl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 CO2

24、,俗称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相符合; B、生石灰是 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CaO,其俗称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不相符合; 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NaOH,其俗称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相符合; D、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NaCl,其俗称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相符合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填空 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 1)写出图中仪器 b的名称 b 。 (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 ( 3)实验室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盛满水的 F装置收集

25、氧气,应从导管 (填 或 )通入。 (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答案: 集气瓶 Zn+H2SO4 Zn SO4+H2 B 2KClO3 2KCl+ 3O2 AC或 AE 或 AF考点: 试题分析:(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图中 b是用于收集气体的集气瓶; (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H2SO4=Zn SO4+H2;此反应是利用锌和稀硫酸常温制取氢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可用装置 B作为发生装置; (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6、是:2KClO3=2KCl+3O2;用盛满水的 F装置收集氧气,相当于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可从 进入,水被从 排出; ( 4)因制取甲烷是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是固固加热反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因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并且难溶于水,可用C排水法收集,或 E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考点: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经过不同组合而形成的。 ( 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 。

27、 ( 3)从变化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 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 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 氢气,是将 能转化为 能,但该方法不节能,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节能方法,以促进水的分解; 水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2+6H2O 6O2+X,则 X的化学式: 。 ( 4)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饮用酸碱度过大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可用 测定水的酸碱度。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请你说出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看到上侧漫画,你的感想是: 。(解读漫画或写一则节水广告或一条节水措施)。 答案: ( 1)氢、氧两种元素 ( 2)水分子(或水分子构成

28、,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 分子、原子、离子 ( 3) 电 化学 C6H12O6 ( 4) PH试纸 肥皂水 加热煮沸 钻透地球寻求生命之水,或节约每一滴水(或无节制浪费水资源,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眼泪),或在公共场所和家庭中使用节水龙头(或重复使用水,如用养鱼的水浇花、洗衣物的水冲马桶等等)(其它答案:合理均可得分,) 试题分析:(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 3) 在电解水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有 1

29、8个氧原子、 6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反应后除 x外有 12个氧原子,故 x里共有 6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 6个氧原子,故 x的化学式是C6H12O6; ( 4)可用 PH试纸测定水的酸碱度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加热煮沸;漫画是一个人为了寻找水把地球钻透了,说明水的危机性,应节约每一滴水,节约用水 人人有责等 考点:水的组成;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硬水与软水;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燃料和食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 1

30、)下面是人类大规模使用燃料的大致顺序:木柴 木炭 煤 石油、天然气。 上述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这些化石燃料属于 能源(填 “可再生 ”或 “不可再生 ”);上述燃料中通常被称为 “清洁能源 ”的是 。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 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如 。(举一例) ( 3)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 对野炊有经验的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 制的;(填字母) A金属 B陶瓷 C塑料 在 “灶 ”上悬挂

31、野炊锅时,应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你觉得原因可能是: ; 野餐食谱如下:主食:馒头 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 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蛋白质、 、油脂、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素,从营养角度来看,你准备再添 样 ;(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 “灶 ”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答案: ( 1) 煤、石油、天然气 不可再生 天然气 CH4 CH4 + 2O2点燃 2H2O+CO2 (2)太阳能等(只要合理就可得分) ( 3) A 用外焰加热 糖类 C 有充足氧气 试题分析:( 1) 化石燃料是指煤、

32、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书写方程式; ( 2)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新能源,如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 3) 根据生活实际,导热性好的材料是金属; 外焰温度最高,可最大限度的利用燃料释放的热量; 灶 ”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燃烧不充分,氧气不足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及其用途、燃料燃烧的相关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计算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一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称取 25 0g石灰石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并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 将两份样品分别投入两

33、个锥形瓶中,各加入足量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样品 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 1)由图中曲线分析得出,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请另外举出 个生活或生产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 。 ( 2)每份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3)若每份样品中加入 l00 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不考虑水、氯化氢的逸出结果精确到0 1 ) 答案: (1)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食品冷藏防腐或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等( 2分) ( 2) 4 4 g ( 1分) ( 3)解:设

34、每份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 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4 4g 2分 100:44=x:4 4g x=10 0g 3分 111:44=y:4 4g y=11 1g 4分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5%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关系图中粉末状石灰石与块状石灰石完全反应所消耗时间的关系,推断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索;并类比生活中的现象,说明生活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可判断是由于粉末状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更充分;生活中为防止食品腐败,通过采取冷藏的方法进行保

35、存,冷藏时温度降低,食品与氧气发生反应的速率减小,达到延缓腐败的目的; ( 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样品充分反应后,二氧化碳质量不再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加,此时所得二氧化碳质量为 4 4g; ( 3)由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所得溶液中溶质氯化钙的质量,并 由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反应后溶液质量,从而求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探究题 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确认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溶液? 【提出猜想】 王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能是

36、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 硫酸镁溶液 硫酸钠溶液 硫酸溶液 硫酸铵溶液 【查阅资料】 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 MgSO4 Na2SO4 (NH4)2SO4 H2SO4 溶解度 35 1g 19 5g 75 4g 与水任意比互溶 (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 ( 1)【实验探究】小明对王老师的提示进行了评价 ,原因是 。 ( 2)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溶液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 成立 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原溶液滴在pH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照 溶液 pH小于 7 猜想 成立 小雅

37、对小明实验操作 的结论评价是 ,理由是 ; ( 3)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溶液是硫酸铵溶液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 猜想 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猜想 不成立 (1分 ) 常温下 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 20%。( 2分)( 2)(每空 1分) NaOH (或氢氧化钠)(答案:合理即可) 结论不正确(或结论错误) (NH4)2SO4溶液也呈酸性 ( 3)(每空 2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 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8、( NH4) 2SO4+2NaOH = Na2SO4+2NH3+2H2O 试题分析: ( 1) 实验探究 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利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温度下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值,由硫酸钠的溶解度为19 5g而标签上标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0%,可判断猜想 溶液为硫酸钠溶液是不成立的; ( 2)通过滴加某试剂观察到出现白色沉淀而判断溶液为硫酸镁,根据三种溶液中溶质化学性质的差异,可判断所滴加溶液应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根据硫酸溶液和硫酸铵溶液都呈酸性的特点,可判断由 pH小于 7就得出溶液为硫酸溶液的说法不能成立; ( 3)根据硫酸铵溶液中含有铵根的特殊性

39、,可通过检验铵根的存在而确认溶液为硫酸铵 解答:解:( 1) 实验探究 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值不会大于该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常温下硫酸钠的溶解度为 19 5g,则常温下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因此,该溶液不可能是硫酸钠,故猜想 不 成立; ( 2)硫酸镁、硫酸、硫酸铵三种物质中只有硫酸镁能与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形成氢氧化镁沉淀,因此,观察到出现白色沉淀就可判断溶液为硫酸镁溶液,说明所使用的试剂为氢氧化钠等碱的溶液;由于硫酸溶液、硫酸铵溶液都呈酸性的原因,测出溶液的 pH小于 7时,并不能就断定溶液为硫酸溶液,也可能是硫酸铵溶液; ( 3)只要检验出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即可说明溶液

40、为硫酸铵,因此可取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微热,在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观察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试纸变成蓝色,即可说明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可确认溶液为硫酸 铵溶液; 故答案:为:( 1)猜想 不成立;常温下 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 20% ( 2) NaOH (或氢氧化钠)(答案:合理即可); 结论不正确;( NH4) 2SO4溶液也呈酸性; (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 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NH4) 2SO4+2NaOH = Na2SO4+2NH3+2

41、H2O 考点: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铵根的检验、溶液酸碱性与 pH关系 推断题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开展 “废物利用、减少污染 ”的活动中,取某工厂合金废料(含铝、铁、铜)进行如下实验: ( 1)操作 II的名称是 ;该操作需用到的铁制仪器为 。 ( 2)固体 A的成分是 ;氢氧化铝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固体 C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 ( 4)图中由含铝的钠盐制备氯化铝有两种途径,你认为合理的途径是 (填:“ ”或 “ ”),理由是 。 答案:( 1)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或三角架 ( 2)铁、铜(或 Fe、 Cu) Al(OH)3 + 3HCl = AlC

42、l3 + 3H2O ( 3) CuO + H2SO4 = CuSO4 +H2O ( 4) 途径 没有引入新的杂质,得到的是纯净的氯化铝溶液(或途径 引入了杂质钠盐,得到的氯化铝不纯净。合理表述均给分。) 试题分析: ( 1)从操作 II 的结果可以看出,分为滤液和固体,所以应该是固液分离过程,为过滤过滤操作中,所用的铁制仪器为铁架台; ( 2)由 D是蓝色溶液可知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则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则固体 B是单质的铜,合金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含铝的钠盐,则固体 A中一定 有铁与铜,氢氧化铝是碱,而盐酸是酸,两者发生的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 OH) 3+3HClAlCl3+3H2O; ( 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得到蓝色溶液 D为硫酸铜溶液,所以可以判断黑色固体 C为氧化铜,可以据此写出固体 C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 4) NaAlO2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由于有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是氢氧化钠和 NaAlO2与盐酸的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导致得到的氯化铝中含有杂质而 NaAlO2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氢 氧化铝沉淀,经过滤、洗涤后,氢氧化铝不再含有盐类杂质,加入适量盐酸后,沉淀溶解,所以得到的氯化铝较为纯净故途径 II更合适 考点:金属与金属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