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次预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1049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次预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届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次预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届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次预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届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次预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届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次预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次预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同种元素的粒子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原子核、质子、电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 C质子、原子核、中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更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 故选 B 考点: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点评:解决本题应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是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如图是某同学做实验时的电路图。闭合开关 S 后,发现灯泡 L1、 L2 均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等于

2、电源电压,则该电路中的故障是 A电源正极与 a之间断路 B a、 L1、 b之间断路 C b、 L2、 c之间断路 D c与电源负极之间断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串联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是开路;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说明从 b点到电源正极、从 c点到电源负极是通路,在 b、 c两点之间有断路 A、如果电源正极与 a之间断路,则电压表无示数,不符合题意,故 A错; B、如果 a、 L1、 b之间断路,则电压表无示数,不符合题意,故 B错; C、如果 b、 L2、 c 之间断路,则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通过灯 L1、闭合的开关、电流表和导线接在电源的两极上,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

3、符合题意,故C正确; D、如果 c与电源负极之间断路,则电压表无示数,不符合题意,故 D错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情况判断串联电路的故障: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故障是开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开路在电压表的两接线柱之间 如图所示的器材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工作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潜望镜是有两块平行的平面镜组成的,利用了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B、针孔照相机是小孔成像现象,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符合题意;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利用了光的折射,不符合题意; D、梳妆镜是平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不符合题

4、意 故选 B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困难,人们节能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下列做法 中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 A城乡广泛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高楼大厦装饰玻璃墙 C公路两旁设置声音屏障 D汽车使用绿色新能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利用太阳能加热水,减少对电的消耗,可以节约很多电能,符合节约能源措施,不符合题意; B、装饰玻璃墙会造成太阳光的强烈发射,容易造成光污染,对司机视线造成干扰,容易发生车祸,符合题意; C、公路两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减弱噪

5、声污染,符合环保措施,不符合题意; D、使用绿色新能源可以减少对油资源的使用,符合节能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措施;防治噪声的途径;新能源 点评:题要结合节能减排和环保角度入手分析各选项是否符合题意,分析判断即可,属于基础题目 下列现象与解释相符的是( ) A煮熟饭后打开锅盖看到的 “白气 ”是一种汽化现象 B夏天,汽车里开了空调,窗户玻璃上的水珠,是由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来 C人工降雨是主要是利用干冰迅速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冰棒时手被冰棒黏住了,这是因为手汗凝华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煮熟饭后打开锅盖看到的 “白气 ”,是锅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

6、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夏天,汽车里开了空调,窗户玻璃上的水珠,是车外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干冰在常温下很容易直接变为气态,即发生升华现象,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常用来进行人工降雨,该选项说法正确; D、从冰箱中取出冰棒时手被冰棒黏住了,是手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固成冰的结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 美国为了杀灭白蛾而调动了直

7、升飞机,在灾区上空喷洒生物农药,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的过程中,飞机的( )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答案: A 试题分析: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的过程中,飞机的质量变小,速度不变,所以动能减小;质量减小,高度不变,所以重力势能减小 故选 A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属于基本内容在判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时,要注意看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怎么变化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B微波炉的金属外

8、壳能屏蔽电磁波 C无线电波是电磁波,可见光不是电磁波 D根据公式 f可以推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符合题意; B、电磁波可以通过金属以外的物体进行传播,金属则会屏蔽电磁波所以,微波炉的金属外壳能屏蔽电磁波,符合题意; C、无线电波和可见光都是电磁波,不符合题意; D、电磁波的波速是一定的,根据公式 v=f可以推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点评:此题考查的有关电磁波的一些基本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当电磁波遇到金属物体,金属是导体,会破坏电场的形成,也就无法形成

9、磁场,从而截断了电磁波的继续传播 实验题 小明探究 “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的实验电路图如图 甲所示。 ( 1)图甲中的 a是 表, b是 表。 ( 2)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两表均有示数,但是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两电表示数均保持不变,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个即可)。 (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 5的电阻两端电压为 1.5 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A。 ( 4)再分别接 10 、 15 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得到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 5)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 ( 6)利用此实验电路图,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探究有:

10、 (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 1)电压 电流 ( 2)滑动变阻器都接在上面(或都接在下面) ( 3) 0.3 ( 4)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 5)保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 6)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试题分析:( 1)有电路图可知,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电流表串联在灯泡两端,故图甲中的 a是电压表, b是电流表 ( 2)由 “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两表示数均保持不变 ”可知: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线两端,即可能都接在滑动变阻器的上面,或者都接在下面,没有按 “一上一下 ”的方法连接 ( 3)由图 可知电流表所选量程是 0 0.6A,其分度值是 0.02

11、A,指针正好指在0.2A和 0.4A之间,即为 0.3A; ( 4)在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时,要保持电压不变,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5)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 6)根据此实验电路图可知,电压表可以测灯泡两端电压,电流表可以测灯泡的电流,然后根据 P=UI即可计算灯泡的功率也可根据 可以测定小灯泡的电阻还可以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 关系实验;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电流表的连接;电压表的连接;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点评:此题除了考查了电压表、电流表的连接方式,滑动变阻器的连

12、接方法及使用、电流表的读数等这些基础知识外该题还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欧姆定律做铺垫,侧重考查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拔高难度 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物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的部分数据如下: 实验 次数 斜面的 倾斜程度 物块重量 G / N 斜面高度 h/ m 沿斜面 拉力 F / N 斜面长 s / m 机械效率 1 较缓 10 0.1 5.0 1 2 较陡 10 0.3 6.7 1 45 3 最陡 10 0.5 8.4 1 60 ( 1)小明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跟 关系。在第 1次实验中,

13、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物块和斜面的内能增加了约 J。 (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 _时,斜面的倾斜度越 ,机械效率越高。 ( 3)若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保持_不变。 答案:( 1)斜面的倾斜程度 20% 4 ( 2)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大 ( 3)斜面的倾斜程度 试题分析:( 1)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长及物块的重都相同,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所以实验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有用功: , 总功: , 机械效率: 物块和斜面的内能就是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 ( 2)由三次实验斜面机械效率得,当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倾斜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

14、3)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糙程度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斜面粗糙程度关系时,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不变 考点: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点评:掌握斜面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用托盘天平测量装有液体的烧杯的质量为 74 g,将液体倒入量筒中称出剩下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为 _g,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为 _,则液体的密度是 _ kg/m3。 答案: 50 mL 1.1103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剩余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为 10g+5g+4g=19g,所测液体质量 m=74g-19g=55g, 由图所示量筒可知

15、,液体体积为 V=50ml=50cm3; 液体密度 。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点评:求液体密度的问题是实验常考的实验之一,要知道测量原理及测量工具的使用,还要注意实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误差的产生原因等。 下图所示的电表是家庭电路中的测 _的仪表,表盘显示该电表当前用电 _。 答案:电功 7831.6 kW h 试题分析:家庭电路中测电功的仪表是电能表,如图数为 7831.6kW h。 考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能表的读数,要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 小华用图的体温计自测体温,其体温为 _ 。 答案: .8 试题分析:由图所示体温计可知,其分度值是 0.1 ,其

16、示数为 36.8 ;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温计的读数,属于基础知识。 如下图所示,木块 A 的长度是 _厘米。 答案: .70 试题分析:由图所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是 1mm,木块 A的长度为 12.70cm-9.00cm=3.70cm 考点:长度的测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属 于基础知识,注意读数要有估计值。 填空题 如图所示是一种指甲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ABC 是一个 (选填 “省力 ”或“费力 ”)杠杆,支点是 点, ABC 上有花纹,是为了 (选填 “增大 ”或 “减小 ”)摩擦。 答案:省力 B 增大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杠杆 ABC在使用

17、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支点为 B点 (该答案:有争议,也可以把 C看作支点) 2 ABC 上有粗糙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考点:杠杆的分类;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分类和增大摩擦的方法,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我国五代隐形战机 “ 歼 20”已研制并试飞成功。若以 680 m/s的速度飞行,10 s内可飞行 m。飞行时,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行员是 的。 答案:飞机 运动 试题分析:( 1) 飞机飞行的路程为: ; ( 2)飞行时,飞行员和飞机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以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 以地面为参照

18、物,飞行员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飞行员是运动的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 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和运动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如图是演示电与磁物理规律的三个实验装置,其中能反映制造发电的是 ;制造电动机原理的是 ;研究电流磁效应的是 (均选填字母)。 答案: A C B 试题分析: A是电磁感应的实验,而根据电磁感应实验制成的是发电机; B是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实验,也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C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实验,电动机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考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直流电动机的原理;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点评:发电机以及电动机的制

19、作原理是常考并且易混的知识点,所以一定要很明确的知道才成 如图所示,来自物点 A 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点 B: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 A 应该向 (选填 “左 ”或 “右 ”) 移动,这是 _视眼成像情况图;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 透镜制成的眼镜。 答案:左 远 凸 试题分析:分析上图不难看出,此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是远视眼,若想看清物体 A,应将物体远离眼睛,因为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即向左移动; 同时若想通过佩戴眼镜来矫正,即想使得像成在 视网膜上,需要让原来的光线会聚一些,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故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 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20、点评:知道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汽油机的工作循环是由四个冲程组成,如图是表示汽油机的 冲程。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让汽缸被水包围,这种方式可减少汽缸 _能,用水来冷却汽缸是因为水的 _ _较大。 答案:做功 内 比热容 试题分析:( 1)图中火花塞正在喷出电火花,所以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在做功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内燃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2)为了避免汽油机在工作时温度升得太高,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让汽缸被水包围着,即通过水吸收热量而使得气缸温度降低,这种方式可减少汽缸内能,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 3)在这里我们之所以选择用水作为冷却剂,源于

21、水的比热容最大,即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的液体相比较时,若都是升高 1 时,水吸收的热量最多,故用水冷却效果最好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点评:知道内燃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利用水的比热容最大这一特性来解释现实问题 2011年 3月 11日, 日本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核泄露事故。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 _(选填 “聚变 ”或 “裂变 ”)释放出的核能来发电;核能是 _(选填 “可再生 ”或 “不可再生 ”)的能源;原子核由质子和_组成。 答案:裂变 不可再生 中子 试题分析:( 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核能是不可再生

22、能源; ( 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考点:核能;原子的核式模型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核能的利用情况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如图所示,已知斜面长 5 m,高 2 m,拉力为 50 N。利用这个斜面将重为80 N 的物体在 5 s内匀速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则有用功是 J,拉力做功是 J,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 答案: 250 50 W 试题分析:( 1)有用功: ; ( 2)总功: ; ( 3)拉力的功率: 考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有用功、总功、功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计算题 小波班上有一台饮水机,它的铭牌如下表,工作电路如图所

23、示, S0 是温控开关,可以自动控制饮水机的加热或保温状态。 ( 1)将 2 kg的水从 25 加热到 85 ,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c 水 =4.2103 J/( kg ) ( 2)若在保温状态下,饮水机消耗的功率是 44 W,则 R2 的阻值是多少 ( 3)饮水机在加热状态下将 2 kg的水从 25 加热到 85 时正常工作了 20 min,则饮水机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饮水机的效率为多少? 答案:( 1)将 2kg的水从 25 加热到 85 ,水吸收的热量是 5.04105J; ( 2) R2的阻值是 1100; ( 3)饮水机消耗的电能是 6.6105J,饮水机的效率约为 76.36% 试题

24、分析:( 1) Q 吸 = cmt = 4.2103 J/( kg ) 2 kg( 85 -25 ) = 5.04105 J ( 2) R2 = = =1100 ( 3) W 电 =P 加热 t = 550W2060s=6.6105J = = =76.36 考点: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电功率公式、电功公式、效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是一道电学与热学的综合应用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属于中考常见题型 新中国六十周年国庆阅兵式上的各种新武器、新装备,展示了我国人民军队的高科技成果。其中的某型号的两栖步兵战车如图所示,战车质量为 20 t,履带着地总面积为 4

25、 m2。( g=10 N/kg,水 =1.0103 kg/m3) ( 1)该战车在天安门长安街上接受检阅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不计战车上人的质量) ( 2)该战车具有水上打击目标和运送的功能,在一次水上演习中,战车排开水的体积为 23 m3,则战车受到水的浮力为多大? ( 3)在这次水上演习中,战车某处受到水的压强为 1.5104 Pa,则该处的深 度为多少? 答案:( 1)战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5104Pa; ( 2)战车受到水的浮力为 2.3105N; ( 3)该处的深度为 1.5m 试题分析:( 1) F = G = mg =20103 kg10 N/kg=2105 N P =

26、 = =5104 Pa ( 2) F 浮 =水 V 排 g =1.0103 kg/m323 m210 N/kg=2.3105 N ( 3) p=gh h = = =1.5 m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重力的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固体压强的计算,知识点多,属于难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源 :中 &国教 &育出

27、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和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 难知道古代 “编钟 ”的原理。 C许多年前, “马可波罗 ”号帆船在 “火地岛 ”失踪。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 “马可波罗 ”号帆船上人们的 “死亡之谜 ”:他们都是死于 “亚声 ”。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频率低于 20 Hz 。当声波的频率在 2 10 Hz时,人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其中 5 Hz的声波对人危害最大 ,这是因为此时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 “亚声 ”的频率极为相似,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 1)

28、请你将上面短文 A、 B中 和 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 。 ( 2)短文 C中的 “亚声 ”是指我们学过的 。 ( 3)从短文 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 ( 4)综合上面的短文,请你写出声波的两个利用: ; 。 答案:( 1) 超声 音调 ( 2)次声波 ( 3) 5 Hz ( 4)声可以传递信息 声可以传递能量 试题分析:( 1)蝙蝠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探测信息和定位,所以 应是:超声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杯子中的水量不同,杯子与水振动的频率不同,杯子与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 应是:音调 ( 2)频率低于 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

29、 ( 3)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当人体固有频率和次声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内脏的共振,导致死亡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5Hz ( 4)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全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超声、次声、音调等内容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知识的积累 电动自行车是倍受人们青睐的一种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其主要结构就是在原来的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动机及供电、传动设备,它可以电动骑行,亦可以脚踏骑行。电动骑行时,蓄电池为车上的电动机 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脚踏骑行时,与普通自行车相同。 下表是某型号电动自行车主要技术

30、参数。 整车 整车质量 40 kg 最高车速 30 km/h 最大噪声 62 dB 蓄电池 电压 48 V 容量 12 A h 电动机 额定电压 48 V 额定功率 240 W ( 1)仔细观察电动自行车的构造,会发现很多地方用到了物理知识。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再列举两处应用物理知识进行设计的事例。 示例:电动自行车的车座大而扁平,可减小压强。 答: ; 。 ( 2)当一个初三学生骑着电动自行车以最高车速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30 min 时,经过的路程为多少 ( 3)电动自行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是多大 答案:( 1) 车把手上有粗糙花纹,可增大摩擦 电动骑行时,电能转化为动

31、能,可提供动力(答案:合理均可) ( 2) 15 km ( 3) 5 A 试题分析:( 1)电动自行车的构造上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电动自行车的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可增大摩擦; 车把手有花纹,可增大摩擦; 脚踏板上有花纹,可增大摩擦; 车把的构造是轮轴,省力; 车轮是圆形的,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电动车骑行时,电能转化为动能,可提供动力 ( 2)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最高车速 v=30km/h, , , ( 3)电动自行车额定工作下的电流: ;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点评:电动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用到了很多物理知

32、识,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 “过热自动报警电路 ”,如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 R 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 时,继电器的上触点接触,下触点分离,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 U1 =3 V,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 R0为 30 。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 50 mA 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图乙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 ( 1)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 40 时,热敏电阻阻值为 _。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将 _,继电器的磁性将 _(均选

33、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 ( 2)图 甲中警铃的接线柱 C应与接线柱 _相连,指示灯的接线柱 D应与接线柱 _(均选填 “A”或 “B”) 相连。 ( 3)图甲中线圈下端 P的磁极是 _(选填 “N”或 “S”) 极。 答案:( 1) 70 减小 增大 ( 2) B A ( 3) S 试题分析:( 1)分析乙图,找到热敏电阻 40 对应的阻值为 70,并且分析图象发现: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减小,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电流就会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就会增大; ( 2)由题中 “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 ”,所以 警铃的接线柱 C应与接线柱

34、 B连,指示灯的接线柱 D应与接线柱 A相连; ( 3)由安培定则可判断出线圈的下端 P的极性是 S极; 考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点评:本题既考查电磁继电器原理的分析,也考查了结合欧姆定律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判断,综合性比较强,解题时要仔细分析 作图题 拉鱼的车子陷入泥中,司机利用滑轮组将车从泥中拉出。请在如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法并画出汽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 试题分析:只有一个动滑轮,要求最省力,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绕过左边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如图所示 : 考点: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点评:最省力的滑轮组绕绳方法: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 如图所示,画出力 F1 对支点 O 的力臂。 答案: 试题分析:从 O 点向力 F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垂线段就是力 F1的力臂 L1,如图所示: 考点:力臂的画法 点评:考查了力臂的画法,画力臂关键是要画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如图所示,请画出合适的透镜。 答案: 试题分析:平行光经过透镜折射后会聚与一点,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如图所示: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点评:在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学性质的前提下,明确经过透镜折射后,光线变得发散了还是会聚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