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初三(1组)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就(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1062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初三(1组)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就(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初三(1组)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就(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初三(1组)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就(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初三(1组)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就(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初三(1组)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就(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初三( 1组)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就(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气球爆炸,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2、化学变化 D、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某物质 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已知 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 40%,含氢元素 6.7%,其余为氧元素。则 R 的化学式为 ( )。 A C5H10O5 B C6H12O6 C C6H6O D C5H10O2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物质 R中碳元素 40%,含氢元素 6.7%,其余为氧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40%-6.7%=53.3

3、%; 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xHyOz; 根据质量分数可得 12x: y: 16z=40%: 6.7%: 53.3% 且 12x+y+16z=150; x=5, y=10, z5 则 R的化学式为 C5H10O5; 故选 A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点评:根据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若已知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计算出该元素在该化合物的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A将一氧化碳倒出 B将气体点燃 C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D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虽然 CO的密度小于 CO2的密度,

4、但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的,所以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时, CO2也损失了,没有达到净化的目的,故 A选项错误 B、将混合气体点燃,由于 CO少量,而且 CO2不支持燃烧,不能除去 CO,与题意不符;故 B选项错误; C、 CO与石灰水不反应且不溶于水,而 CO2与水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 OH) 2=CaCO3+H2O,除去了 CO2,与题意不符,故 C选项错误; D、 CO在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气体二氧化碳,除去了 CO而 CO2没有除去,与题意相符,故 D选项正确; 故选 D 考点:气体的净化(除杂);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选择科

5、学的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也称为物质净化或提纯,是物质研究的基础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纯净物和混 合物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点评:此题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个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生成物分子中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故 A正确; B、变化前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没有改变,可判断原子在化学变化

6、中是不可分的;故 B正确; C、生成物的分子一种为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一种为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生成;故 C不正确; D、反应前后都有 1个构成相同的化合物的分子,说明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故 D正确; 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已知 2A 3B = C 3D,用足量的 A和 49 g 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 57 g C和 1g D,若 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8,则 A

7、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6 B 27 C 44 D 56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A的质量 =57g+1g-49g=9g 设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 2A + 3B = C + 3D 2x 983 9g 49g 2x: 983 = 9g: 49g 解,得 x=27 故选 B。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实际是各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的书法家,他的墨宝保存至今,极其珍贵。你认为他的书法能保存完好的原因是 A因为王羲之的书法苍劲有力,不易褪色 B因为书法所用的纸

8、质地优良,经久耐用 C因为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发达,能够把古代书法还原本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书法墨宝不易褪色,与书写用力的大小无关,故 A错误, B、纸放在空气中长期会发生腐烂,墨宝不变质,与纸的好坏无 关,故 B 错误, 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会和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故 C正确, D、现代科学技术虽然可以将书法还原,但是改变了原来的本质,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不活泼,要加以识记 古语道: “人要实,火要虚 ”,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

9、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 “火要虚 ”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 D 试题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是:(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增大氧气的浓度 “火要虚 ”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就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选 D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可燃物燃烧通常需要氧气的支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或氧气充足时可发生完全燃烧,与氧气接触不充分或氧气不足时则发生不完全燃烧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

10、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g) 10 10 10 2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 21 2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可能是催化剂 B a、 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 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 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 a物质的质量为 3g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 C质量增加了 11克,是生成物; b质量减少了 8克,是反应物; d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还少 3克,所以 a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 a的质量为

11、7g,反应物是 a 和 b,生成物是 c,所以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a和 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 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光变色防伪油墨中含有 MgF2, MgF2中 F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1 D -2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化合物 MgF2中 F元素化合价为 n价,依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 +2) 1+n2=0,解之得 n=-1;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根据化合物中各元

12、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 0,利用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计算其中未知的元素化合价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故选 A 考点:元素的概念 点评: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的能力,较易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天然气 B自来水 C金刚石 D空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含有其它成分,属于混合物; B、自来水中含有

13、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C、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单质,属于纯净物;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 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通常认为最外层有 8 个电子时(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 2 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 常认为最外层有 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 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可知: A, C, D 为不稳定结构, B的结构稳定

14、;故选 B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学生应熟悉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能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如何得失电子 氢气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音: ln) 和镍(音: ni)的一种合金可用作储氢材料。镧( L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 57,下列有关镧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57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57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57 D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7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57,说法正确,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数,故 A正确

15、;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57,说法正确,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故 B正确;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57,说法正确,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故 C正确; D、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7,说法错误,因为不知中子数,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不可知,况且,一定不是 57,故 D错误 故选 D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点燃

16、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 险操作错误,故 A错误; B、氧气验满:图中的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了,故 B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 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 1/3,防止沸腾溅出; 试管与桌面成约 45角,故 C正确; D、量取 9.0mL液体应选用与之相近的 10毫升的量筒,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 -量筒;加热器皿 -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液体的加热方法和酒精灯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苹果中富含苹果酸,苹果酸的化学式为

17、 C4H4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酸中含有 12个原子 B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2 C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41.4% D C、 H、 O 三元素的质量比为 4: 4: 4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苹果酸由苹果酸分子构成,每个苹果酸分子中含 12个原子,而非苹果酸中含有 12个原子;故 A不正确; B、苹果酸 C4H4O4的相对分子质量 =124+14+164=116112;故 B不正确; C、苹果酸 C4H4O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41.1%;故 C正确; D、苹果酸 C4H4O4 中 C、 H、 O 三元素的质量比 =( 124):( 14):( 164

18、)=12: 1: 161: 1: 1;故 D不正确; 故选 C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根据物质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及分子构成,物质的组成元素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分子中原子个数乘积的比 填空题 ( 14分)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 ; ; (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 请你找出其中一处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 ( 2分);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 3)扎西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

19、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填字母)和 F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 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在两个反应中它起 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4)实验室选用 C和 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方法 ( 2分); ( 5)装置 B、 C都可以用来制取( 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 ,指出 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 2分); ( 6)有一名同学欲用 G装置收集 H2,则 H2应从导管口 通入。 答案:( 1)长颈漏斗 集气瓶 ( 2) A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或 E中的导管应伸到

20、集气瓶底部。 ( 3) A,催化, 2H2O2 2H2O + O2 ( 4) 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 ( 5)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合理即可) ( 6) b 试题分析:( 1)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可知 为长颈漏斗; 为集气瓶 ( 2) A图中,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否则会造成试管中的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底部,试管炸裂; E图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否则会造成集气瓶中的空气排不干净,收集下的气体不纯 (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制取氧气,故应选择固体加热装置 A做发生装置;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中只有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

21、方法选用 C装置,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都需要加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过氧化氢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 C装置做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 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选 E装置做收集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 ( 5)把大理石放在隔板上,稀盐酸放在试管中,将隔板向下移入盐酸,反应开始,将隔板向上移出盐酸,反应停止 ( 6)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氢气从 a管进,又会从 b管出去,将收集不到气体;若氢气从 b管进,把空气向下压,空气会从 a管排出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

22、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点评: G装置的用途比较多,可用来洗气、贮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排水法收集气体、给病人输氧时用来观察氧气的输 出速度等,不同的用途进气口和出气口不同,要分清楚 ( 7分)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 、吸附和 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 2)甲中的水只发生了 _ _(填 “物理 ”或 “化学 ”)变化。 ( 3)乙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 2 中产生的气体名称是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丙是用来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对该

23、净水器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能杀菌消毒 B能得到纯净水 C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D能使河水变 得无色澄清 答案:( 1)过滤,蒸馏 ( 2)物理 ( 3)氧气, 2H2O 2H2 + O2 ( 4)D 试题分析:( 1)要除去水中含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含有的溶性固体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故填:过滤,蒸馏; ( 2)蒸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 3)试管 2 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电解水时生成的是氢气和氧气,故填:氧气, 2H2O 2H2 + O2; ( 4)使用的小卵石和石英砂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

24、得到纯净水,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物质,不能杀菌,故填: D 考点: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8分)瓦斯爆炸已成为导致我国煤矿特大恶性事故的 “头号杀手 ”。 (1)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瓦斯属于 _ _(选填 “纯净物 ”或 “混合物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当发生 瓦斯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 _ _; A站在原地不动 B若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D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25、 ( 3)煤矿瓦斯爆炸有三个必须条件:瓦斯浓度达到爆炸限度、 _ _和足够的 _,对任何一个条件的有效控制都可避免瓦斯爆炸据此,我国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了 “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 ”三项措施。请对其中的 “先抽后采 “措施进行解释: _。 答案:( 1)混合物, CH4, CH4+2O2 CO2 + 2H2O ( 2) A ( 3)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降低瓦斯的浓度。 试题分析:( 1)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属于混合物;CH4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产生 CO和 H2O,反应的方程式为 CH4+2O2 CO2 + 2H2O; ( 2)当发生瓦斯爆炸时,放出有毒气体 CO

26、,要想自救可以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若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自救措施正确的是 B, C, D故选 A ( 3)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所以煤矿瓦斯爆炸三个必须条件瓦斯浓度达到爆炸限度,遇到明火,足够的氧气;我国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了先抽后采的措施主要目的是:降低瓦斯的浓度,故答案:为:遇到明火;氧气;先抽后采:降低瓦斯的浓度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防范爆炸的措施 点评:通过瓦斯爆炸的

27、事件,考查了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的应用及防范措施 ( 5分)以下是从 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四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 ; 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 2) 元素的一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它属于 (填 “金属元素 ”或 “非金属元素 ”或 “稀有气体元素 ”),该微粒的符号为 ; ( 3)由 与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答案:( 1) 7 Cl ( 2)金属元素, Al3+ ( 3) NaCl 试题分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查得 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4.01, 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Cl,故答案:为: 14.01; Cl; ( 2

28、)根据元素周期 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 元素是铝属于金属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结构示意图中元素的质子数为 13,核电荷数为 10,说明该元素失去 3个电子,该微粒的符号为 Al3+,故答案:为:金属元素, Al3+; ( 3) 与 元素分别是 Na 和 Cl,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Cl,故答案:为:NaCl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应注意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小格所提供的信息来解题的能力 ( 3分)在 H、 O、 C、 C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 1

29、)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是 ; ( 2)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固体原料是 ; ( 3)可替代汽油的汽车环保液体燃料 。 答案:( 1) CO2 ( 2) CaCO3 ( 3) C2H5OH ( 6分)按要求填写符号或名称: ( 1)氦气 ( 2) 5个钠离子 ( 3)氢氧化铜 ( 4) 6SO42- ( 5) Fe(NO3)2 ( 6) ClO2 答案: He 5Na+ Cu(OH)2 6个硫酸根离子 硝酸亚铁 二氧化氯 试题分析:( 1)氦气为稀有气体单质,可以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故填: He; ( 2)钠离子带有一个单体的正电荷,符号右上角先加数字,后加 “+-”符号表示离子带有的电荷数

30、,数字 “1”省略不写,符号前面填加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故5个钠离子填: 5Na+; ( 3)氢氧化铜,铜的化合价为 +2 价,氢氧根为 -1 价,故氢氧化铜的化学式填:Cu(OH)2; ( 4)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故 6SO42-表示: 6个硫酸根离子; ( 5)在 Fe(NO3)2中,铁的化合价为 +2价,读做亚铁,故 Fe(NO3)2读作:硝酸亚铁; ( 6)化合物的读法是从后往前读,读作 “某化某 ”或 “几某化几某 ”,故 ( ClO2读作:二氧化氯。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点评: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

31、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计算题 ( 4分)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某些零食中含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如油炸食品中常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C3H5NO)。 ( 1)丙烯酰胺是由 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 ( 2)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 3)卫生部建议,每天丙烯酰胺的摄入 量不多于 1 g/kg体重 (kg)。 60g珍珍牌薯片中含丙烯酰胺 150 g。若你的体重为 50 kg,则每天最多吃这种薯片 g。、 答案:( 1)四, 71 ( 2) 36: 16或 9: 4 ( 3) 20 试题分析:( 1)由丙烯酰胺的化学式为 C3H5NO可知,丙烯酰胺是由 C、 H、N、

32、O 四种元素组成的,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3+15+14+16=71; ( 2)由丙烯酰胺的化学式为 C3H5NO,则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 16=9: 4; ( 3)因每天丙烯酰胺的摄入量不多于 1g/kg体重( kg), 由 60g珍珍牌薯片中含丙烯酰胺 150g、体重为 50kg, 则每天丙烯酰胺的摄入量最多为 1g/kg50kg=50g, 则每天最多吃这种薯片的质量为 60g =20g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利用物质的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明确常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习题中信息的抽

33、取和应用来解答 ( 6分)测定大理石含 CaCO3的质量分数,取大理石 12.5g,加入盛有 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其他杂质不与盐酸 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 108.1g。试计算: ( 1) 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 g; ( 2) 大理石样品中 CaCO3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4.4g ( 2) 80% 试题分析: (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可知,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2.5 g +100g-108.1g = 4.4g ( 2) 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

34、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4.4g X=10g CaCO3 %= =80% 答: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0%。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进行后面计算的基础,体现出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题 ( 7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图所示实验是我们所熟悉的。 甲 乙 丙 ( 1)图甲所示实验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B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C最终进

35、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D该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同学们用乙所示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如果第一次 a、b分别是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第二次 a、 b分别是锌和稀盐酸 (已知: Fe+CuSO4 FeSO4+Cu ; Zn+2HCl ZnCl2+H2),测定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 2分)。 ( 3)如图丙所示,某化学课外小组将紫色石蕊试液浸泡并晾干的紫色纸人,进行以下实验: 左右两袖分别用毛笔涂上稀醋酸和稀盐酸,可观察到两袖均变红色; 将 “c”裤腿涂上蒸馏水; 将纸人放入盛有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解释步骤 中 “c”裤腿呈红色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36、:( 1) 4P + 5O2 2P2O5 , ACD ( 2)第二次实验中有气体生成 ( 3) CO2 + H2O=H2CO3 试题分析:( 1)红磷的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4P + 5O2 2P2O5;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测量就会造成测量值偏小, ( 2)铁与硫酸铜反应时物质无损失则质量一定相等,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时会生成二氧化碳,能散失使质量减小,所以质量不同 ( 3) c腿上涂有蒸馏水,放在盛有干燥 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只有 c腿变红,说明此处的酸是 CO2与 H2O 反应生成的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H2O=H2

37、CO3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该题是对常规实验的操作考查题,解题时要对相关实验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要有明确的认识 推断题 (10分 ) 已知铜绿 Cu2(OH)2CO3在加热时分解生成 A、 B、 C三种常见的氧化物,下面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示。 (1)试通过分析推断,确定下列物质: D , E , F , X ; (2)写出铜绿加热时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 CF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 CH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O2 H2 CO C ( 2) C

38、u2(OH)2CO3 2CuO + H2O +CO2 CO2 +C 2CO CO2 + Ca(OH)2 =CaCO3+ H2O 试题分析:( 1) A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D和 E,可知 D和 E为氢气和氧气; B和 E在加热条件下能生成红色固体 G,则 G为铜,所以 B为氧化铜,那么 E为氢气, D为氧气,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 C 为二氧化碳, C 和黑色单质 X 反应生成气体 F,并能够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 X为碳单质 (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OH)2CO3 2CuO + H2O +CO2;据( 1)可知 C为二氧化碳, X为碳单质, F为二氧化碳,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2CO;据( 1)可知 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 + Ca(OH)2 =CaCO3+ 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